登陆注册
5373800000021

第21章 洛维特(2)

但是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并且进而对现代世界中的人的批判,也建立在费尔巴哈人类学观点的基础上。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仍旧以费尔巴哈的“真正的人道主义”来标志他自己。这本书开头是这样一句话:“德国的真正的人道主义的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唯灵论或者思辨唯心主义了,它们设置‘自我意识’或‘精神’以代替现实的个人,并且像福音那样教导说只有精神才能给出生命。”同样地,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批判的开端就提到了费尔巴哈从神学到人类学的转变,因为这个批判被看作是对人的现世状况的更进一步的批判的先决条件。[5]这个对费尔巴哈的接纳符合一种反对黑格尔对人的特殊化的定义的争论(这个争论遵循着同样的路线)。

马克思比较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人和作为一般劳动的产物的商品。因为就同一件商品一样,人具有一种会引起问题的“两重性”:经济学范畴下的“价值形式”和“自然形式”。作为一件商品——那就是说,作为一体化的劳动——某物只是值一定数量的货币,在这种情况下与它的自然特性多少是不相干的。作为商品,尽管不同的东西享有同样的自然特性,却可能值不等数量的货币。同样,在这个商品的世界里的人是以资产阶级的价值形式存在的,这样的人在他自己或者别人眼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好比“一位将军或者一位银行家”,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特殊的个体,这样的人被他的对象性的活动所固化和片断化;同时作为如此这般的一个“纯粹的”人——也就是说在他的自然形式中——他只扮演了一个劣等角色。这里马克思简洁地提及了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190节的一个注解。这个提示可以作如下解释:如果黑格尔把人变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和局部的东西,即市民权利赋予的需求的主体,同时伴随着其他同样局部的规定,那么这个人的明显纯粹理论的分裂只不过反映出一种在现代人性的存在的真实状况中的非灵化和非人道。因为与这种理论的分离、定型和自主——这种按照存在的特殊模式进行的人的“合理化”——相应的是在现实中盛行的分裂、定型和自主。它在面对那些不再定位于如此这般整体的人,而只定位于专门职能的人、实质上是抽象凝聚物的东西的时候,仅仅提供了“作为人的人”的局部显现。

这样的凝聚物在它们是从“作为人的人”的整体中抽象出来的这个意义上是抽象的,存在于这种凝聚物中的是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的个体,即作为知识分子或体力劳动者的人,总的来说也就是拥有行业和特定职业的现代的个体;但最重要的是资产阶级社会的人普遍分离为两种明显而对抗的存在模式:具有私德的私人和具有公德的公众市民。在所有这些人的存在的局部显现中,完全的人仍旧出现,但不无矛盾或简单地等同于人类。就他被他这个或那个特殊方面所定义而言,他就仅仅只能参照某些其他特定性质,例如隐秘地同他的家庭生活相比照的某个行业的身份,或者同他的公众生活相比照的一个私人个体。在所有这些人性——无论是这样或者那样——的特殊的独立的显现中,人只在一个有条件的限定的意义上是“人”,而在资产阶级社会中,至多作为所谓的私人个体。在如此析分和片断化(合理化)的社会中扮演一个基础角色的并不是“如此”的人,而只是个体通过他的职位和行为而形成的固定的实体。因为这些社会的职位和行为很大程度上被经济状况、世俗“需求”所决定,按照黑格尔对人的定义,如此的人仅仅是一个特殊化的存在,是它自身,因而,不是一个纯粹思辨的架构,而是在现代资产阶级—资本主义世界的实际状况中真正的“非人道”的恰当的理论表达——一个在这个社会中人作为“人类”同他自己相异化的象征。

因此,费尔巴哈同马克思都认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仅仅把人看作一个特殊化的实体,而不是作为潜在的人和哲学的总体。正是这样一个作为整体的人构成了费尔巴哈同马克思的共同起点和目标,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不得不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人的全体的主观的特殊化,而这在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中被同等程度地遮蔽和揭露。换句话说,马克思揭示出在资产阶级社会中资产阶级和人类相等同这个明显清楚的观点是一个令人质疑的假设,无论按照它特定的特殊神宠论,还是按照资产阶级的人表现出的整体的特殊神宠论的观点来说都是如此。为了将人从全体的主观的特殊性中解放出来,为了克服特殊化造成人的异化,马克思提倡“人的解放”,即一种不仅仅是政治的和经济的,而且是“人”的解放。然而与此相关联的不是作为“自我和可改变的自我”(费尔巴哈)的人,而是人的“世界”;因为人自身是他的社会世界:他本质上是政治动物。因此,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人的批判达到了社会和经济批判的顶峰,但是却没有因此失去基本的人类学的意义。[6]马克思描画这个在现代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中的人的基本的和普遍的自我异化——就是说,同我们所面对的韦伯的合理化的不可避免的命运是同一个“秩序”——的所有方面:经济、政治和直接的社会形式。对这个有问题的状况的经济学的表达就是商品世界;政治表达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和资产阶级社会间的矛盾;直接的人的社会的表达就是无产阶级的存在。

“在研究经济范畴的发展时,正如在研究任何历史社会科学时一样,应当时刻把握住: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是‘既与的’,因而一定社会的范畴所表达的存在的形式、存在规定常常只是一定社会的个别的方面,因此经济学,即便作为一种科学,也决不是从第一次如此这般来谈论它的时候才开始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人的异化的经济学表达,是作为现代世界的所有对象的可出售性之代表的“商品”。马克思意义上的商品不意味着所有对象中的某一种特定类型的对象;相反,对他来说商品包含了我们的所有对象的基本的存在论性质,即“商品形式”。这个商品形式或者说结构同时表现出物和人的个性的异化。[7]因而《资本论》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社会的批判,以及由此而来的这个经济学分析的基本的人的重要性,在《资本论》中只是在边缘的评论或脚注里才能见到直接的表达,但是这在马克思发表于《莱茵报》上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的文章中已经清晰地出现了。[8]这篇文章第一次揭示出“手段”与“目的”、“对象”和“人”的基本的颠倒,这一颠倒意味着人的异化,即通过自我剥夺来顺应“物”。把自己视为“其他的”和“异质的”,这个外化的最高形式,正是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9]中称为“唯物主义”的东西,同时他相应地称自己为力图克服这种异化的“唯心主义者”。顺应物而造成的人的外化就是自我异化,因为当人是他自身的目的时,物则是本质地为人而存在着。马克思在他的文章中力图表达的基本意思是:归属于所有者且可能被盗窃的林木,不是简单的林木,而是一个经济和社会意义的对象,并且进而是一般的人的意义的对象。作为如此这般的一个重要的对象,林木对它的占有者、私人所有者来说同对非所有者的盗窃者来说其意义是不一样的。因此只要一个政党仅仅或者专横地把自己当作林木的主人,并且只有这个有限的和特定的对自己的意识,而同时其他人也不是被当作人而是仅仅被当作林木偷盗者,那么设计一种不仅在法律上正确且人道上公正的惩罚形式就是不可能的。从这两点来看,只要人不能以一种人的和社会的方式来组织和支配他同物的关系,那么僵死的物,“客观的力量”这样的非人的东西——比如纯粹的林木——就会决定人和将人包含在自己之中。纯粹的“林木”可以决定人,因为就像商品一样,它是一种基本的政治关系的客观表达;因为就像商品一样,它有拜物的特性。因而,当人牺牲的时候,“木头的偶像们”就可以凯旋。“因此,如果由林木和林木所有者本身来立法,那么这些法律之间的差别将只是立法的地理位置和立法时使用的语言不同而已。这种下流的唯物主义,这种违反各族人民和人类的神圣精神的罪恶,是《普鲁士国家报》正向立法者鼓吹的那一套理论的直接后果,这一理论认为,在讨论林木法的时候应该考虑的只是树木和森林,而且不应该从政治上,也就是说,不应该同整个国家理性和国家伦理联系起来来解决每一个涉及物质的课题。”[10]林木这样的东西,这个明显的“物自体”,成为产品和人的存在的规定性,人的意识成为“物化的”并且物自身成为人的尺度。由于物质关系成为“人化的”凌驾于人之上的类人的(quasipersonal)力量,人的关系也就成为外化的了。这种颠倒是一种“堕落的唯物主义”。

这种经济学分析的激进的人道主义意义后来被马克思批判地加以巩固了。在《神圣家族》中他反对蒲鲁东对社会状况的纯粹的经济学解释,例如他指出由特定社会状况产生的财产平均分配的要求,“它本身仍只是”人的普遍异化的“一种异化的表达”。“蒲鲁东想消灭不拥有和旧式拥有的愿望,和他想消灭人对自己的实物本质的实际异化关系、想消灭人的自我异化的政治经济表现的愿望是完全同一的。但是,由于他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还受着政治经济学的前提的支配,因此,蒲鲁东仍以政治经济学的占有形式来表现实物世界的重新争得。”“蒲鲁东……以占有来反对拥有的旧形式——私有制。他宣称占有是‘社会的职能’。在这种职能中‘利益’不是要‘排斥’别人,而是要把自己的力量、自己本身的力量使用出来和发挥出来。”“蒲鲁东未能用恰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这个思想。‘平等占有’是政治经济的观念,因而还是下面这个事实的异化表现:实物是为人的存在,是人的实物存在,同时也就是人为他人的定在,是他对他人的人的关系,是人对人的社会关系。蒲鲁东在政治经济的异化范围内来克服政治经济的异化。”[11]这就是说,在这个意义上蒲鲁东没有从根本上真正地克服异化。

与在马克思关于林木盗窃的文章中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中,尽管是以另一种方式被表达的。这里马克思同样问道:为什么人同其自身的产品处于异化关系中,以至于不再能把握他们的“交往形式”,“他们的内在关系外化为反对他们自身”并且“他们自身的生命力量得以统治他们自身”?何以“在从私人利益到阶级利益的自然转换中,个体的私人行为被外化和异化,而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种超越人的控制的独立的力量”[12]?马克思在作为合理化的基础的分工中发现了答案。

全部先前的工作模式都要被超越且转变为一种总体的“自我活动(self-activity)”。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取消脑力和体力的分工,而且意味着取消城乡之间的分工,这是“对个体从属于分工的最为概略的表达”[13]。但是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分工才能被真正地取代,因为共产主义社会秩序不仅让财产也让人的存在得到全部意义上的普遍的实现。相反,在分工中,社会关系作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获得一种独立的存在;“一个特定个体的私人生活同他被某些工种以及相关条件定义的生活”[14]这一(非共产主义的)区分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个体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个体思想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指导,揭示个体与人类、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个体概念、中国个体思想、西方个体思想、马克思主义个体思想以及当前中国个体建设和个体发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提出了一些有关个体思想的相关概念和观点;力图呈现“中西马”个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提高人们对现实个人真实生活的理论概括力、分析力、说服力和解释力。
  •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是西塞罗给儿子的长信,语重心长、娓娓道来,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与思考结晶和盘托出供其参考,启发其深思人生中的各种选择,教子之道堪称后世典范。《论义务》是西塞罗写给他在雅典学哲学的儿子的书信,阐释“义务源于美德”的主题。书中内容十分丰富,列举了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的许多故事,教导人们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包括了西塞罗对自己实际国务活动的深刻体悟和对数百年罗马历史重大事件的认识。
  •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你为所在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发愁过吗?参加工作几年了,你对自己的职位和薪水满意吗?当初离开家乡或是走出校园时,你梦想着要干一番事业,现在成功了吗?你曾经心仪的对象,跟随于你,还是成了别人的眷属?你想要结束单身生活,可又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怎么办?……生存难、发展累、梦想远,有时候忽然心灰意冷,自己看似像哲学家一样解答着人生的重要课题,可你却是一个很累的哲学家。面对锋利的生活场,是听天任命、得过且过,还是想方设法走出困境。其实,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 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启示

    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启示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描写的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真实事件:一位普通病人凯瑟琳因焦躁来到魏斯医生处治疗,却在被催眠后惊现86次生命轮回!这一事实不仅改变了病人,也让心理催眠师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后,信奉科学的医生甘冒职业风险,记录此书,透露生命的不朽与真义。奇迹仍在上演,上万读者参悟生命真谛,改变命运的连锁反应仍在传递中……
  • 人权哲学导论

    人权哲学导论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西方人权思想从古希腊哲学家到马克思的发展源流,对人权的理论内涵进行全面哲学解读,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客观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与研判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该书从哲学角度系统梳理并解读了古希腊至今中外人权思想的发展源流与理论内涵,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了客观评析,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研判了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作者指出,人权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权利问题。不管是作为具有高度价值统摄作用的哲学范畴,还是作为具有实际价值参照作用的法治范畴,人权实践都必须有其充分的社会基础。人权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生命真谛就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理想,而且更是一种行动。从世界范围看,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不能成为肆意破坏和践踏人权原则的托词和借口,人权价值理想的普遍性绝不能成为某些国家或利益集团推行强权政治和文化霸权的标签和工具。国际间的人权保护与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与协商的基础之上,严格依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其说人权是西方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耸,还不如说是东方的四合院,和合相生。
热门推荐
  • 简单学之资本密码

    简单学之资本密码

    本书是作者在投资、生活、学习、研究、创业过程中领悟并自创、集生活与投资为一体的一门哲学类书籍。是一本能透析生活、市场、人文等世间所有一切规律的书箱。是一本不得不看的书籍,无论你是哪个行业、哪个年龄阶段,都适合阅读,通过对生活常理、资本市场进行分析解读,能让你更近一步的了解世界与未来,了解世间的一切演变规律,让你看清未来,进而把握未来。
  • 现代乒乓球训练方法

    现代乒乓球训练方法

    《现代运动训练方法》系列丛书将千千万万的运动训练方法经过研究筛选后汇集起来,构成了现代运动心理、现代运动训练恢复、现代力量、现代速度与耐力、现代灵敏与柔韧,现代足球、现代篮球、现代排球、现代网球、现代田径、现代体操、现代健美操、现代游泳及现代散打等训练方法,为教练员的专项训练和体育爱好者的锻炼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 重生之嫡女王妃

    重生之嫡女王妃

    成亲五年,为夫征战三年,薛菲终于一朝为后,凤临天下!世事难料,皇帝夫君想纳妃,支开她到边境平乱,害她战死沙场!幸得老天垂怜,重生为护国王妃云雪飞,这一次她发誓要为自己而活。王府深深,没事斗斗小妾,气气王爷表妹,欺负下送上门的庶妹…她不禁摇头感叹:生活如此美好,我却如此虚度,不好不好!妖孽般的美王爷跳出来暧昧眨眨眼:“天气如此好,正是造人好时节!”于是,眼冒绿光,饿狼扑食…他,司南绝,权倾天下的护国王爷,遇见她之前,清心寡欲,遇见她之后,欲求不满!人生信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是浮云,娘子事最大!精彩片段一:洞房花烛夜,床上坐着一男一女。女子小声询问:“怎么办?”男子理所当然:“我睡床,你睡地板!”女子怒:“我是女人!”男子毫不犹豫:“我是你相公,女子该以夫为天!”女子气急:“我是你娘子,你得让着我!”男子挑眉,意味深长:“这句话说的真对,为夫是时候该尽点做夫君的义务了。”…当某男事后一脸满足,某女腿脚酸软,心里怒骂:司南绝,你个禽兽!精彩片段二:“菲儿,回到我身边吧,我知道错了!”某皇帝一脸悔恨。“皇上认错人了,我是云雪飞,不是薛菲!”某女一脸平静。“菲儿,重新回到我身边,你仍旧是这天底下最尊贵的皇后,我给你一生一世一双人,保证以后决不纳妃。”某皇帝使出杀手锏。某女还没来得急开口,一阵疾风拂过,腰间多了一只强有力的臂膀。某男揽着亲亲娘子,得意睥睨着某皇帝:“本王的王妃本王宠,她要做皇后,我就为她争了这天下又何妨?”此文一对一,宅斗,宫斗,小三,爱情。慢热文,绝对精彩,男主腹黑冷情,只宠女主一个。附:男主身心干净!推荐好友连载热文:《史上第一宠妃》:《战王商妃》:《重生豪门商女》:《不良王妃,易推倒》:
  • 写给女人的哈佛情商课

    写给女人的哈佛情商课

    对于女人而言,智商可以让女人成功,而情商不仅能让女人成功,更能让女人幸福。一个幸福的女人不但要有高智商,更要有高情商。本书以哈佛大学情商课的观念为核心,将女人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中的所需要的智慧娓娓道来。结合生动实用的例子,教女人开发自我潜能、拓宽思维方式、掌控不良情绪,巧对人际关系、学会处世的智慧。
  • 重生之玩物人生

    重生之玩物人生

    重活了。花鸟鱼虫,瓷器陶器,书法字画,翡翠赌石,明清家具,梳妆饰品,古代钱币,烟标海报……从此,我的古玩人生华丽地开始了。…………
  • 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

    这是一个变革的年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已切身感受到社会的急剧变化,随着经济、文化、价值多元化等因素的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诸如人际关系障碍、夫妻关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性变态、抑郁、焦虑、嫉妒、自私、自卑、猜疑、易怒等等问题,越来越严酷地摆在我们面前,把我们折磨得痛苦不堪,而这些问题的症结,都与心理异常和人格障碍有关。如果不及早发现和调治这些心理问题,不仅损害自己的生理健康,还会影响个人正常的健康发展,最终给家庭、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 万剑之王

    万剑之王

    重生在阿拉德大陆,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鬼剑士,在这个强者如云的世界,雷蒙想的不是称霸天下,而是,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除了我自己,没有任何人能掌控我的命运!”阿甘左,西岚,布万加,巴恩,四大剑魂,传说中的神之剑士,索德罗斯,鬼泣吉格,当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早已经成为了传奇的时候,雷蒙却说,我的目标,并不是成为他们。“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唯有变得比任何人都要强!”
  • 不自

    不自

    在这个世上,有人为了权势忘情绝爱,杀妻杀子,也有人为了世间的情想尽办法甚至舍弃自己的幸福而成全他人;在这个世上,有人自寻苦难,也有人受着不可选择的无端之痛。无论好人或坏人,她们都在努力地活着。
  • 赞法界颂

    赞法界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