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7300000019

第19章 读经

今天我们关起门来静修,是为了明天更好地融入社会;今天我们短暂地回避人群,是为了明天更好地融入人群。祖师讲,静中十分功,动中三分用就不错了。动中三分功,临终时一分都没有,还要倒扣十分。你们可以想象,在静中如果没有十分功夫,不能自主,临终的时候两只氧气管往鼻孔一插,你还有几分功夫?现在的老人临终时,十个有九个都是插上呼吸机。不要说俗人了,我看到几个长老、大和尚,临终的时候也是上呼吸机,那一刻他的功夫到哪里去了?他的神识是否需要插呼吸机?虽然我们相信因果,相信鼻子里插上管子只会让病人更痛苦,但谁能回避这种社会现象呢?九二年我认识的空有师父临终的时候,新上任的当家师给他插上管子,不让打针也硬给他打针。为什么?怕人家议论他不孝敬老和尚,沦为千古罪人啊!将来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也逃脱不了!

你静中有几分功夫,就要在动中下几分功夫,这叫做平衡。我们白天工作八个小时,晚上就要睡八个小时。如果在动中调和得好,晚上三四个小时就睡好了。我们现在用功都不是在静中,在静中我们并没有触摸到力量。如果我们触摸到力量,为什么不敢到动中去用,或者在动中起不了用呢?学佛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自受用,然后再让他受用吗?让他受用就是融入社会,和众生打成一片,普度众生。但是学佛的人往往一辈子都是在自我修炼。如果自我没有修好就老了,就死了,还没来得及回报社会,还没有融入红尘,一辈子在山林里清修,不仅没有成就,连自己一点点的福报、老本都吃光了,别说来世能投胎做人了,就是投胎做人也是个穷光蛋。因为你这一世没有创造,没有奉献,只是索取。

如果你们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现在所谓的大老板,发财的资本家,一个个都是肥头大耳,底气十足。古人讲“有骨为贵,有肉为富。”比如一座山有没有气势,有没有名气,就看山上的石头威不威武,俊不俊秀,山的水分充不充足,土壤肥不肥沃,能不能长出茂盛的植物。如果一个人又有骨又有丰满的肉,就像山上又有石头又有肥沃的土壤一样,他就既富又贵。

天天访明师,天天改法门,你学那么多法门,拜那么多明师,看那么多书,消化得了吗?能融会贯通吗?如果你在静中真的会用功,到动中也会用;在动中不会用功,在静中肯定也用不上。佛法最后一定要落在用上,如果不起用,学佛还有什么意义呢?你说你自己开悟就行了。大家都无明,你一个人开悟有什么用呢?你是一个健康的人、正常的人,身边都是一群神经病,最后你也变成了神经病。

如果你一个人成佛,身边的人都是凡夫俗子,你成佛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佛菩萨最后一定要度身边的众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他的悲心与智慧,才不枉他累世苦修。你今天关起门来在禅堂里修行,也是为了明天出去度众生。世俗上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练武三年,不如出去打三年架。打三年架不如炼三年嘴上功夫。”所谓“一张嘴可以抵挡十万大军”,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动胳膊动腿不如动嘴。嘴是什么呢?嘴是智慧的显现。你有嘴,我也有嘴,为什么我的嘴不能击败十万大军呢?嘴和嘴不一样,嘴是工具,操纵嘴的是智慧。真正的神通是智慧,不是所谓的千里眼、顺风耳。佛陀最大的神通就是他的智慧。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大师”,他们都是学了佛,学了道,把佛道的思想提炼出一部分,创立了一些学派和法门,才成“大师”的。结果我们出家人个个神魂颠倒,也跑去跟他们学。人家的思想是从佛经里面提炼出来的,我们跑去学人家的东西,岂不是舍本逐末?你只要好好读一读佛教的经典,什么大师的著作、思想你都一清二楚。

对一个学佛的人来说,有几本经书是必须读的,比如《圆觉经》《维摩诘经》《楞严经》《楞伽经》,还有《达摩破相论》《达摩上乘论》《达摩血脉轮》等。如果时间允许,《华严经》和《妙法莲华经》也应该读一读。在没有开悟以前,要以经典作为我们的指引;开悟证道了,还要靠经典来印证。不要以为经典没有用,那是大错特错!

一个修行人如果没有文字般若、语言般若,怎么弘法呢?你说你能用心沟通,有几个人能用心和你沟通呢?你的心又如何跟别人沟通呢?如果真的可以用心沟通,就不会存在三藏十二部了。各个宗教都有它的原始经典,如果他们都用心灵来沟通,不用语言文字,在这个娑婆世界是行不通的。用语言我们尚且不能很好地沟通,何况用心灵?

禅堂里有一部分人修上三年以后,经书也不愿看,香也不愿意跑,人也懒,身体也不愿意活动了。行愿是要有福报的。我们这一世之所以能坐在禅堂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人家供奉我们,那真的不知道是哪一世修的福报。否则,我们应该和外面的人对换身份,我们出去为禅堂里面的人服务。如果这一世我们不好好修,不能得道的话,来世我们就跟他们对换,他们进来坐禅,我们出去为他们服务。也许他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前世。前天我说了一句话:“江山依旧,人依旧。”这里的山还是从前的那座山,人也还是那帮人,只是改头换面了。《阿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大福报、大功德、大因缘,想到极乐世界,门都没有!修行不外乎修福报和智慧,福慧资粮具足了才能成就。一个罗汉的功德和福报可以让千千万万的众生受用。一个大菩萨的福报功德更无法形容。

难得有一件事,有一个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修行人就应该以非常平静的心,去面对眼前的人与事,不应该排斥、分别。来到我们眼前的每一个人,你会用,他就成就你;你不会用,他就让你堕落。所以《华严经》上说离开众生没有佛。离开了众生就没办法修行,又怎么可能成就呢?离开了众生,你怎么培福报?离开了众生,你怎么检验自己的本领,怎么检验自己的品质?不做事的时候,总认为自己很有能力;不说话的时候,总认为自己辩才无碍;不挑担子的时候,总以为自己力大无穷。让你挑担子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力气;让你说话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哑口无言;让你到社会上做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有能力。所以佛法还是要拿出来用。在哪里用?在社会上用,在芸芸众生中用。佛法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让那么多人虔信,敬仰,说明了一个问题:有无数的人从佛法中受益了,对佛法产生了深深的认可和敬仰,所以才有人不惜一切前仆后继地把经典保留了下来。过去的祖师们不惜一切代价,把自己的肉割开,把《楞严经》等经典藏在身体里面带到中国。那是因为他们在印度修学那些经典受益了,所以才以生命的代价把经典带出印度,去利益其他区域众生。为什么我们现在对经典不是那么珍惜呢?第一,经典上说的一切我们没有感受到;第二,经典里说的那些功夫、境界我们没有体验过。现在寺院里到处都是经典和佛教的光碟,有的甚至被扔进了垃圾桶!真不知这样发心印经刻碟是功还是过。

对经典、佛像,我们要好好去爱惜、珍惜。佛经是佛说的,就代表佛。佛像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是假相,但是你恭敬它,就有福报;你践踏它,就会造恶因。佛法从恭敬中来,从布施中得。今天你进了禅堂,就把你的身心布施给禅堂,不要再想外面的事;明天你出去了,就不要再留恋禅堂里面的打坐。人到哪里,心到哪里。干什么,吆喝什么。你到禅堂里坐禅,就要参禅悟道。到社会上,就要遵循做人做事的规则。符合道,你才在道中,否则你就会遭到道的谴责。

提起正念——参!!!

2010年4月4日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攻略临时女友

    攻略临时女友

    阳光从落地窗射入,将客厅照得通亮,仁杰调查事务所内静悄悄。我埋头在电脑前,全神贯注地操作键鼠,与队友们一道,向敌方基地展开第三波猛攻。说起来,以这样的方式度过甜蜜的情人节,真是可耻啊。我把怨气发泄在寒霜剑上,砍砍砍,杀杀杀!为了部落!敌人大本营的血条眼看要清空,待本战士血怒·飞龙傲天再放一记大招——叮咚,叮咚,门铃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 中峰文选

    中峰文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哭麻处士

    哭麻处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悬凶的镜照

    悬凶的镜照

    “这是在我县境内出土的唐代古铜镜。”县文化宫四楼,约四百平方米的展厅,沿中轴线两边精心摆放的玻璃柜内,陈列着这一区域出土的各种文物。这等最为普通的布置虽远远不能与大型博物馆展出的讲究与豪华相比,但在淡淡光晕的映衬下,整个布局显得简约、明快,给人一种风格迥异的感觉。县文管所所长田佳介正在向以省文化厅周厅长为首的特意前来视察参观的宾客介绍展出的文物。
  • 十一娘的发家史

    十一娘的发家史

    富二代的许初夏遇到个渣男,好不容易让渣男净身出户,结果却遭到小三的报复,车祸过后,她以为自己死了,醒来却发现,自己身处灵堂之上……
  • 如果相思听得见

    如果相思听得见

    十八岁前,她是被他宠上天的小流氓;十八岁后,她是被他改造了的小绵羊。沈boss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就是成功把一只野猫训成了听话的宠物猫。
  • 末世杀圣

    末世杀圣

    叶痕---世界上最强的杀手之一。游走在死亡边缘,巅峰杀戮寂静无声。孤独寂寥,心若寒冰,出手狠辣,古武惊天末世,是所与人的地狱深渊。末世,是他绽放杀戮的天堂。一切尽在《末世杀圣》普通群:512162428VIP全订群:554871073PS:作者已有300万字末世文《GT病毒进化者》坑品绝对没问题,请放心入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微信搜索:吃小孩啦加入我的公众微信号。不好看你打我!
  • 中国政治史

    中国政治史

    仅用数十万字就写完了五千年的理乱兴亡,全书无一废字。吕思勉于1930年前后服膺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大同社会的理想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极为推崇,但对阶级斗争理论持保留态度,这在他的史学作品中有明显体现。这些治史思想和方法深刻体现在吕思勉的教书、著述之中,并产生了广泛影响。因吕思勉的新式思想和见解,其讲学授业充满意趣,门下多出名人。唐长孺自称吕先生的私淑弟子,杨宽在光华大学坐堂听课于吕先生,钱穆、黄永年、张芝联、赵元任等也都是他的学生。
  • 寂灭万尊

    寂灭万尊

    神武大陆,万族林立,群雄并起。这里,有圣者震古烁今,有魔头屠城万里,更有神灵只手遮天。一代兵王李逍,穿越到废物身上,身怀绝世武魂,手持无上神兵,勇闯九天十地。杀圣者,斩魔头,诛神灵,何人能挡?踏妖龙,灭大帝,戮神尊,何人能拦?掌轮回,握生死,缘起缘灭。只因她,独守空城,那空城,只容一人。
  • 白骨精是怎么修炼的

    白骨精是怎么修炼的

    白领+骨干+精英,是现代女性人人追逐的对象。这些不甘活在男人光芒背后的大女人,是再怎么收服老公和家庭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