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8800000006

第6章

春秋战国时代,商鞅一派法家认为,要使君主政权达到“至治”,必须使得“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就是说,最亲密的夫妻和朋友,也不能互相包庇,而要向政府检举揭发,使得任何“恶”与“非”都不能隐匿。一旦有人犯罪,其亲友、邻里或者其他有关系的人都要共同受罚。于是秦国颁布了连坐法。

在变法后的秦国,一家之内可各自拥有独立的个人财产。《秦律》规定,丈夫偷窃,如果妻子知道了不告发,则同罪;如果不知道,则卖为奴隶。丈夫犯法,妻子告发,妻子的财产可以不予没收;妻子有罪,丈夫告发,则妻子的财产可奖励丈夫。

于是,为了不被牵连,也为了得到奖励,每个人都要像警察一样盯着身边的人,一旦发现有犯罪嫌疑就得赶紧报官。

汉儒曾这样描绘秦国的民风:儿子借父亲一把锄头,父亲的脸色便很难看;母亲来儿子家借个扫帚簸箕,儿子一家便骂骂咧咧;媳妇生了男孩便得意洋洋,不把公公放在眼里,婆媳一语不合,便“反唇相讥”。

这样的“告亲”规定,当然也被说成是制衡机制,使得人人不能自私自利,乱说乱动,作奸犯科,而社会秩序井然。但是人人不能自私自利的目的,却是为“我”——皇上服务的,也就是爹亲娘亲不如皇帝亲。所以灭亲是为了“大义”,“大义”则是为了皇上一人。

不过,自汉宣帝开始,威逼利诱“告亲”的法律有所松动,还规定了一些亲人之间可以不告发甚至包庇也不治罪的法条。

在今天,“亲亲相隐”是否与法制社会格格不入呢?

有人抱持“我爱我亲,但我更爱正义”的信念,也有人抱持“我爱正义,但我更爱我亲”的信念。如果前者有空间,那么也应该给后者以空间。

1994年的《法国刑法典》、1996年的《德国刑法典》、1975年的《意大利刑法典》都规定,明知近亲属犯罪而不告发,故意隐匿以及为亲属作伪证,帮助亲属脱逃,都不能认定是有罪。

中国的法律则比较严苛,既规定了任何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还规定了亲属也适用包庇窝藏罪。

作为一个坚定的人道主义者,孔子在其一生中,对道德介入政治生活一直抱有不衰的热情。而且,孔子的理想是为万世垂训,非为一朝立法。不可忽视的是,孔学、儒学的的确确早已演绎为一种文化形态,两千多年以来,促成仁君、培育儒臣、调教民众,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东方世界。

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当然不可忽视,但我们岂能忽视道德的力量?那种只顾方便公权力,不顾及亲情、人情、人性的法律,是不是合理呢?

中国的先贤倡导德化天下,但绝非不要法治。孔子对周朝就有“谨权量,审法度”的赞美,老子也说“常有司杀者”,只是他们更强调治本治根。

理想的德治是一种比法治更高的境界。它以道德的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在人与自我之间建立和谐人格,在人与社会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世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温馨的港湾,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后一块栖息地。如果家庭的孝慈温情不在,那么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还靠什么呢?

法治治身,德治治心;法治治近,德治治远。

法制建设只是手段,社会的和谐与人类的幸福才是根本的目的。

儒家伦理中“亲亲相隐”的理念,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也曾上升为法律规范。今天的我们,一方面在加速奔向现代化,同时也在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儒家的伦理没有理由烟消云散,“亲亲相隐”也应当成为文明法律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亲有过 谏使更

圣贤毕竟是人中少数,每个人都会犯错,并在纠正错误中成长。作为儿女,对待父母,孝是首要。那么,当父母也存在错误的时候,为人儿女是不是就一味顺从呢?儒家思想可不是如此不讲原则。

《弟子规》明确告诉我们:“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父母亲有过失,当儿女的一定要劝谏改过,但是在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缓。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就要等到他们高兴的时候再劝;假如父母亲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有明显错误而又固执己见,有孝心的儿女,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就会放声哭泣恳求他们改过,即便遭到责打也毫无怨言。

《二十四孝》记载了一个孝子孙元觉的故事。

孙元觉从小就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可是,他的父亲却对老人不孝顺,甚至感到厌恶,因为爷爷年迈多病,只能吃饭,不能做事。

一天,孙元觉的父亲忽然把病弱的老人按在筐里,绑在车上,要将他推到深山扔掉。

孙元觉放声大哭,跪在地上请父亲不要这样做,但父亲一把推开他,拉起小车就上山了。孙元觉跟在后面,又哭又喊,可父亲根本不听。

到了山里,元觉的父亲将老人连人带筐从车上搬下来,连筐子也不要了转身就走。爷爷爬出筐子后,元觉哭着把筐子捡起来,放在车上。

父亲说:“这是个晦气的东西,要它干什么?”

元觉认真地说:“我要把它收好,等您老了,就能用它来装您了。”

父亲大吃一惊,说:“你是我的儿子,怎么能说这种话呢!”

元觉说:“您是我的榜样,您怎样教育我,我就怎样做。您这样对待您的父亲,难道我就不能这样对待您吗?”

元觉的父亲于是幡然悔悟。

孔子提出的劝谏父母的原则是:其一,应当“几谏”,即谨慎而又爱惜地劝告;其二,“敬不违”,即不违背他们的正常意愿;其三,“劳而不怨”,即绝对不可心存怨恨行为极端。

唐太宗李世民年轻的时候,随父亲李渊南征北讨。在一次战役中,父亲因战争失利决定退回太原,李世民劝谏父亲军队眼下不可后退,否则士兵会四处逃散,敌军也会乘机攻击。

然而无论怎样劝谏,李渊还是不予采纳。因为坚信危险的存在,当天晚上,李世民在军营外面放声大哭。

李渊出去探看,见儿子如此真切,终于静下心来听他分析利害得失。最后,李渊接受了李世民的劝谏,停止了危险的撤军行动。

正确研读孔子所说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思想与“父为子纲”的教条相去甚远。“父为子纲”所强调的,是父对子的绝对权威;而从孔子的思想看,儿女是可以怀疑父母的意见并且保留自己意见的。事实上,天下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健康成长,只要坚持了孔子提出的几项原则,即便确信自己正确,也不会与父母发生正面的激烈的冲突,而是始终以恭敬、虔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生命的源泉。

儒家思想中还有一个规矩叫“小杖受,大杖走”。

曾参在孔子门徒中是一个典型的孝子。

有一天,雄鸡三唱,太阳从山林冉冉升起,曾参的父亲曾晳荷锄走出大门,曾参紧跟在后面,来到山脚下瓜地里。那瓜苗一片葱绿,十分茁壮,迎风摇摆着。

曾晳以教诲的口吻对曾参说:“参儿,锄地下锄要稳,拉锄要匀,切勿忙手忙脚。”说着便做起示范。

曾参用心学习,小心翼翼地耘瓜。曾晳则是老当益壮,遥遥领先。

曾参初学乍练,手脚生疏,远远落在后面,但他不甘落后,奋力追赶。没想到,动作一快,竟把一棵肥壮的瓜苗锄掉了,于是大惊失色。

曾晳回头一看,十分生气,声色俱厉地顺手拿起木杖就打。曾参不仅没有逃避,反而顺从地趴倒在地,任凭父亲责打。

曾母听说儿子挨打,急忙跑到田间,抱住儿子痛哭:“参儿受苦了!参儿受苦了!”曾参反而安慰她:“请母亲不要难过,爹爹是在教训我。我惹爹爹生气了!”

曾晳渐渐息怒,回家之后,担心打伤了儿子,便悄悄到儿子的房门口窥视。曾参知道父亲走过来了,忍住肉体剧痛,抚琴而歌。

曾晳于是放下心来,缓步又走回屋去。

孔子知道了此事,马上就把曾参找来,指出父亲这样打他而不躲避是不对的。

曾参不解地问:“老师认为我应该跑吗?”孔子解释说:爹爹打你,你要看他拿的棍子是粗还是细。棍子很细,你就不要跑。如果棍子很粗,就可能失手把你打成傻子打成残废。你遭殃了,爹爹也一定会后悔,而且背上恶名。这种情况下你不躲避,那不是不孝吗?

古往今来,真正狠心的父母实在是太少。今天的许多孩子,倒是几句话不中听就要跑,就要离家出走。为什么敢呢?因为有条件要挟,欺负父母就这么一个“宝贝”。

更有甚者,有的子女不仅不会“挞无怨”,反而要鞭挞父母了。

在广东省中山市,一个18岁的女孩将父母双双杀死,并与尸体同处一屋达4天之久,直到案发。女孩向警方交代,杀死父母的原因是不能忍受他们争吵闹离婚。

那一天,父母又因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妈妈提出要和爸爸离婚,她一听就十分生气,大声对他们喊:“不要吵了,更不要再提离婚!”

喊完之后爸爸不再做声了,可是妈妈依然不依不饶地对爸爸骂个不停。她实在忍受不了,就从地上捡起一个旧胶袋,紧紧地套在了妈妈头上,然后用绳子将她的双手反绑起来,拖到房间里面。过了半个小时再去看时,发现妈妈已经咽气了。

她又惊又怕,生病躺在床上的爸爸不停地劝她去公安局投案自首。她的爸爸以前跑运输养家糊口,后来出了车祸,患了严重的脑血栓,卧床不起,最近他把车子卖了,钱为女儿存了起来,希望她嫁个好人家。没想到,他的这个女儿当时脑子里面一片空白,想着妈妈都死了,不如大家一起死了吧,于是狠下心来,又用胶袋紧紧地套住了爸爸的头,把他也闷死了。

杀死了爸爸妈妈以后,她却并没有舍得让自己一起去死,倒是到了中山市内的一家大型超市,购买了几把大水果刀和锤子,就在房间里面慢慢地把他们的尸体肢解了,然后用黑色的大胶袋一包包装好,准备有机会就搬到外面扔掉。几天之中她下过一次楼,和房东见过面,还说过几句话。

这个女孩为什么如此轻易就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太爱她了,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的女儿劝架的方式会如此狠毒!

一个人若无孝心,只有自我,哪有资格和能力去劝谏父母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之后,如果发现意见没有被采纳,很容易使自己受制于不好的情绪,脸色难看,甚至大发脾气,其结果更是事与愿违。

可以说,孝悌是一种童子功,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服从力。

清朝唯一的一个新科状元叫刘庆泰,曾经受到慈禧的接见。因为年纪大了,当时慈禧记不太清楚他的名字,就问了一句:“你就是新科状元王庆泰吗?”

姓都被慈禧搞错了,这刘庆泰当时怎么反应呢?他的回答十分的谦卑和恭敬:“臣,就是新科状元刘庆泰。”

慈禧意识到自己刚才说错了,但是人家的语气却是那么的恭敬顺从,完全无损于自己的颜面,所以老佛爷一下子就对这位新科状元心生好感。

既顺承了他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刘庆泰就这样巧妙地化被动为主动。

兄弟睦 孝在中

孔子全部的思想主张都是由孝悌出发。在孔子看来,忠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遵从,那么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就不会在外面“犯上作乱”。

《弟子规》告诫我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弟”即“悌”,就是以一颗真诚之心对待兄弟姐妹。中国人除了讲孝道,还要讲悌道。这个悌道,正是孝道的延续。

哥哥姐姐友爱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恭敬哥哥姐姐,兄弟姐妹和睦而不冲突,并且互相帮助;对待叔叔、伯伯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如果这样,父母自然就感到宽心了,所以这种和睦当中,当然存着孝道。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礼貌礼节方面不必太过要求,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孩子享受,以至于孩子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知道要礼让长辈,更不懂得礼让同伴了。

法昭禅师有一首描述兄弟情谊的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意思是:兄弟就好像同一棵树延伸出来的树枝一样,年轻时一个个生气勃勃,不过相互之间言语交流要柔软,不要有伤和气。上了一定岁数以后,每次见到各在一方的兄弟姐妹,都会感觉衰老了一点,所以要好好珍惜这种缘分。兄弟姐妹在一起,一定要互相谦让,不要因为小小的问题就开始争执引起事端。兄弟姐妹长大成人,一个接一个为人父母了,下一代又是一群兄弟姐妹,只有上辈兄友弟恭,才能留与儿孙做个好榜样。

从前有一位病入膏肓的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

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一个人的日子好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的,生活就比较艰难了,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怕哥哥不肯接受,就趁着夜黑风高,把自己分得的苹果和玉米,搬了一半偷偷送到了哥哥的仓库里。

大儿子也有小儿子那样的想法:我已成家立业了,只要一家人努力劳作,生活不会成问题,可弟弟现在还是孤身一人,应当为他以后的日子多多考虑。他怕弟弟不肯接受,也趁着星月无光,将自己的苹果和玉米,搬了一半偷偷地送到弟弟的仓库里。

第二天早上,当他们走进仓库的时候,都吓了一跳,苹果和玉米丝毫未减,两兄弟都以为自己做了一场非常真实的梦。

同类推荐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三国演义》在日本

    《三国演义》在日本

    本书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三国演义》传入日本后流行及其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发现),并被根据日本民族性格和日本文学传说特征进行了增补与改造(重构)。还以比较文学的角度将《三国演义》和日本古代文学典籍进行了比较研究。
  •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座智慧的宝藏,是我们祖先用智慧的双手和头脑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创造和积累而成的,它如同河蚌中的沙粒经受了痛苦的磨炼和时间的考验,最终升华为闪闪发光的珍珠。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阅读这些历史,没有理由不继承这些智慧精华并把它运用于实际。而今天我们所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这其中忠臣良将的谏议谋略与锐利檄文。
  •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这既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典,又是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指南;这既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必备手册,又是汲取古今圣贤智慧的知识源泉!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热门推荐
  • 穿越到阿拉德大陆

    穿越到阿拉德大陆

    少年不知为何穿越到DNF里的阿拉德大陆上,苦恼的少年只有接受现实,努力跟随赫顿玛尔的骑士团训练,誓要成为守卫阿拉德大陆的穿越者,加入贝尔玛尔公国的第二骑士团,跟随骑士团前往赫顿马尔的西部森林“格兰之森”阻止虚祖国的武士抢夺史诗武器“天脊骨狱息”,由于没有战斗过的经验,恐惧蔓延到图毕全身,被卡赞诅咒。
  • 商用心理学

    商用心理学

    站在客户的角度,洞察客户的行为;摸透客户的心理,激活商家的大脑。古人云:“人事之最难在于知人”,而在如今的商场中,“商事之最难在于知心”,几乎每销售出一种商品、每签下一笔订单、每推出一种新产品,都是一次商家与顾客心理的较量。且看《商用心理学》如何教你在这场利益的争夺战与心理的较量中获得优势,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成为无往而不利的强者!
  • 埃德蒙号之谜:惊魂一夜

    埃德蒙号之谜:惊魂一夜

    大卫·鲁道夫和杰克·贝克是俄勒冈海岸最佳的渔民拍档。两人幸运地登上了220英尺的巨型渔船——埃德蒙二世。埃德蒙二世渔船载着十名船员,穿行在已被放射性物质腐蚀的太平洋海域。虽然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有害物质通过洋流循环污染了这里的水质,但经过最先进的盖格水下辐射计数器检测后,埃德蒙二世船长认为捕捞起来的海产品依然适宜食用。就在结束全天劳作,载着整船战利品打道回府时,全船人遇到了始料不及的状况——潜伏在水下的庞然大物苏醒了……
  •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记述了军阀吴佩孚光辉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起初,他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后来竟成了直系统帅,成为北洋军阀操纵政局的首要人物。军阀混战时,他将段祺瑞赶下了台,把张作霖赶出了山海关。他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被誉为“中国最强者”。曾经,他也被视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不二人选。他有“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对此一生不违;他坚持“不卖国”的主张,临终前仍告诫后人“不准当汉奸”;他还有“不纳妾”的美名,一位德国小姐爱上了他,他却在送来的情书上挥毫阅示——老妻尚在!
  • 大危局

    大危局

    这是一次艰难的写作。最早萌发写本书的念头大概是在2008年的那个夏天。当时一场席卷优选的金融危机,让许多貌似强大的美国跨国企业巨头在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
  • 娘子不准逃跑

    娘子不准逃跑

    一朝穿越成王妃!她以为他不好女色所以在他面前毫无防备,却没发现某人的眸光似虎!直到某夜她眼中的断袖王爷用行动证明了他不是断袖之时,她才猛然发觉,他明明就是一匹不安分的狼……(轻松宠文)
  • 网游之极品宅男

    网游之极品宅男

    我本是一个不起眼的游戏宅男,他们都说宅男只会YY和撸管,直到有一天,一个漂亮的妹子从天而降,她用了五年的时间把我调教成了人们眼中的高手!
  • 宠兽大赛(兽王系列)

    宠兽大赛(兽王系列)

    神鹰城初试牛刀的兰虎在二年级开学后迎来了七大洲八大新人类学校联合组织的宠兽大赛,只有排名各校前十名的学生才能参加,而本来不够参赛资格的兰虎却因为兽王的特殊身份而意外受到破格邀请,七大洲八大新人类学校强者云集,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兰虎不得不开始特殊强化训练,一个月的魔鬼式训练,终于使他掌握了校长传授的绝技,修为也突飞猛进,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大赛面纱层层揭开,为了夺得宠兽大赛的桂冠,八十位新人类顶尖高手各显神通,究竟谁能够勇闯三关,摘取无上的荣誉,年龄最小的兰虎能否如愿夺取“风之无形”神剑,隐藏在暗中的敌人到底是谁?
  • 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

    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

    推荐新文:蜜汁萌宠:龙少撩妻无下限论潜力,她苏色色草根一个,废柴一根,小小仵作一枚。论痞气,她苏色色无师自通,天赋异禀,流氓始祖是也。论实力,任你有世间至宝,天下万兵,不敌她男人手指跟.她男人是谁?众人:龙族神尊!天下之主!问她,暖床小厮!某男:………斗人,斗鬼,斗奇葩,她苏色色见招拆招!九尾狐狸,算个毛?她苏色色身藏血蟒,手执银刀,狐狸尾巴哪里藏?九命猫妖,哪颗蒜?她苏色色银刀在手,神佛胆怯,区区小妖敢乱世?牡丹仙子,哪根葱?胭脂俗粉,佛口蛇心,哪比她苏色色风华绝代,举世无双!一名奇葩的法医,一次离奇的穿越,一对欢喜冤家,刀山火海,不离不弃,地狱深渊,生死相依,愿用尽三世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 天才狂女:王牌太子妃

    天才狂女:王牌太子妃

    刀锋的尖锐刺痛的不是身体而是颤栗的内心,一刀刀的锋利一段段的切割,绝望的眼神埋下仇恨的种子,发芽重生。前世的恨意今世要加倍的偿还,步步为营,势必要贱人尝尽前世之苦,刀刮之痛,剥皮拆骨远远不够。为保家破姨娘下毒之计,为保娘亲与老天爷争夺命运,为保爹爹周全迷惑众人,为保恩师甘受入狱之苦,为保倾心之人上演皇宫争斗计夺权篡位。笑你懦弱无能,笑你痴傻愚笨,笑你用情至深,笑你肝肠寸断,一点点的苦一点点的痛都会加倍偿还。再相见时别亦难,前世的全无交集,今世的相守以伴,包容疼惜不舍复仇的种子却已生根发芽无法去除。绝望的眼神依然深深刺痛着心房,那颗已经随着前世消失的心渐渐的回来了,爱的包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