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7500000003

第3章 颐和园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这里原是许多泉水汇成的一处天然湖泊,叫做“瓮山泊”,旁边有座山叫瓮山,附近都是水田,风景酷似江南。从金朝开始,金世宗完颜亮就在这里设置行宫。元代定都北京后,由郭守敬主持,把昌平的神山泉水和沿途流水引到湖中,使瓮山泊成为大都宫城内用水的蓄水库。到了明代,湖中植满荷花,周围水田中广种水稻,并在岸边兴修亭台楼阁和佛寺、道观,使国都的西北郊出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江南景区,成为吸引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清乾隆年间开始花巨资在这里修建清漪园,作为皇家园林和行宫。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毁。1888年,慈禧重修时改名为颐和园,从1903年起,她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重修的颐和园与清漪园大体相同。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到全园的3/4,建筑集中了全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这里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园林景色,园内各种风格的建筑群,既自成一体,又互相联系,同时巧妙地借来西山和玉泉山作为背景,把人工建筑和自然风光结合起来,堪称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昆明湖原为瓮山泊,乾隆时改名,是效仿汉武帝为了征讨昆明,在长安挖昆明湖,操练水军之意。整个昆明湖被长堤分隔为三部分,每一部分湖水中间都有岛屿,相传这是模仿神话中的海上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东面湖上是南湖岛,又叫蓬莱岛,明代时岛上就建有龙王庙,光绪时重建。慈禧曾把这里作为阅兵将台,在这里检阅北洋海军演习水操。十七孔桥把南湖岛和东岸的廓如亭系在一起。

十七孔桥和南湖岛、廓如亭、铜牛等景点一起,组成了颐和园东南部的一个景点。十七孔桥得名于桥下的十七个券洞。中间的一个券洞最为高大,由此向两侧逐渐缩小。从东西两端分别向中间的券洞数去,桥洞的数目都是9个。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封建皇帝也被称为“九五”之尊,因此,十七孔桥券洞数的设置正反映了古人的这种思想。和颐和园中的其他石桥一样,十七孔桥的桥孔两侧,装饰着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栏杆。石柱头上还装饰着石狮。这些狮子各具形态,而且数目众多,据统计共有544只,是我国现存园林石桥中雕刻石狮最多的一座石拱桥。

昆明湖的北岸修筑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它把万寿山前后的建筑物连接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长廊共273间,是我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廊道。廊顶梁枋上画有西湖风景、历史人物、山水花鸟等共14000多幅,因而又称画廊。走在长廊中,一边是昆明湖的潋滟波光,一边是万寿山的富丽宫殿,真如置身仙境一般。

万寿山原名瓮山,乾隆为了庆祝其生母的60寿辰,将其改名为万寿山。颐和园的建筑主要集中在万寿山上。前山上沿着上升的山势,一层层地建了许多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宫殿楼阁。主要建筑有位于中轴线上的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排云殿是慈禧在颐和园里庆祝寿辰接受朝贺的地方。排云殿后面是佛香阁,仿照武汉的黄鹤楼建造。阁的台基高21米,加上阁自身的高度,共有41米,比万寿山顶还要高,这里是全园的制高点和中心。万寿山顶上是智慧海,意为赞扬佛的智慧如海。这一建筑包括柁、窗,它们都是砖石结构,外面镶有五色琉璃砖,整个建筑没有一寸木材,故称为“无梁殿”。琉璃砖上刻满了成排的小佛像,但是现在这些小佛像的脸上都残缺不全,这些伤痕是1900年沙俄入侵时在这里抢劫破坏造成的。后山中轴线上有藏式建筑四大部洲,被称为“小布达拉宫”。在中轴线的两旁,分布许多建筑。颐和园的建筑的精华都集中在万寿山上。

万寿山后的山脚下,是人工挖凿的河,通称后湖,沿湖两岸是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苏州街。窄窄的沿湖路,曲曲折折,两岸的红色建筑倒映在绿水中,穿梭来往的服务人员穿着传统服装,重现江南的风情。

在这些主体建筑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万寿山东北的谐趣园。这是仿照无锡寄畅园建造的,建筑风格自成一体,是颐和园的“园中之园”。乾隆六次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寄畅园游玩,喜爱至极,终于在颐和园里仿建了一处。原名为惠山园,因为乾隆有诗序中说:“一亭一径,是谐其趣”,因而在重修时改名为谐趣园。

相比于昆明湖北岸那些富丽精致的建筑,西堤的景色就以清幽为主。西堤就如杭州西湖的苏堤,整个西堤被断开六处,再用汉白玉的石桥连起,与堤上遍植的烟柳形成“六桥烟柳”的美景。这六座桥都有自己的名字,从南到北依次是: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除玉带桥和界湖桥之外,其余四桥都建有凉亭,这些凉亭形态各异,但又都是雕梁彩绘,绚丽美观。亭中设有坐凳,可以在高处临湖观景,享受习习清风。

六桥的景色各具特色,玉带桥以桥形优美而名气最大,当年乾隆皇帝最爱玉带桥,形容它为“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现在,玉带桥的名声更扩大到世界,国外的桥梁专家也对它赞不绝口。美国纽约的狱门桥就是仿它而建的。界湖桥因处于河、湖的分界线上而得名,柳桥因柳色清新令人驻足,练桥以堤岸如带使人流连忘返,镜桥处于两湖之间,状如一镜;豳风桥的南侧,原有农舍一片,水边桑树成林,酷似江南农村,景色与《诗经·豳风·七月》中的诗意相近,因而得名。

在颐和园,一步一景皆有许多传说或者典故,一砖一瓦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在这里游览,亲近山水,又贴近历史人文,在休闲中感受到艺术与历史的精华。

同类推荐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

    本书介绍了电影的历史轨迹、电视的崛起、导演与剧作、导演与演员、空间设计、场面调度等内容。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刘旭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先秦、秦汉时代的戏曲,宋金杂剧、宋元南戏、恢弘元曲、明代戏曲、清代戏曲等曲艺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 教你学习曲艺

    教你学习曲艺

    分3章:演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各类演讲妙语译析、有关演讲的名言集锦。
热门推荐
  • 瘴疟指南

    瘴疟指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激情飞扬

    激情飞扬

    在学校时,老鸭的贪玩习性是出了名的;想不到,在世俗的社会生活中,在单位上混得最好的同学也是老鸭,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我们经常怀念老鸭。很多时候,回忆老鸭经历的种种爱情,成了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件无聊事情。在班上的男生中,老鸭算得上是一个十分前卫的男人。关于男人和女人,老鸭有一个著名的“臭豆腐”理论:男人就像臭豆腐,越臭越吃香;女人则是鲜花,一旦过了短暂的保鲜期,再美丽的鲜花也一无用处。
  • 玉露集

    玉露集

    金粟缀仙树,玉露浣人愁。谁道买花载酒,不似少年游。
  •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丹道仙帝在校园

    丹道仙帝在校园

    上一世纵横万界的少天大帝,在炼化至宝之时,被三大天帝出手偷袭,危机时刻,少天大帝分出一丝残魂,用至宝护道,打破时空壁堡,遁入无限虚空……
  • 第一女商:盛世耀倾城

    第一女商:盛世耀倾城

    玩个网游也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原主的身份还是一个冷情冷性的少女,只是和她性格中的一面相似,而她刚醒来就不得不面对妖孽帅气的侄子,随即又发现还有暗恋肉身的超级美少年。胆敢把她当替身,小心她玩死你不偿命;胆敢把她当软柿子,对不起,本人前世的愿望就是当一个富可敌国的奸商!
  • 家常菜谱精选128例

    家常菜谱精选128例

    用舌尖感受自然地馈赠。精选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最想吃的、烹饪起来简单省时的、吃起来美味且健康的家常菜,与家人一起用舌尖感受美食,用味觉体验人生。
  • 穿越之我是演技派

    穿越之我是演技派

    快穿系统冲冲冲。。。。。。。。。。。。。。。
  • 酒过剑留痕

    酒过剑留痕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名震天下的浪客,放荡不羁的强者,却始终怀揣一个武侠情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的故事且听我娓娓道来。传说中的书友交流群来了:106148306有兴趣的读者欢迎入群。
  • 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