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1500000002

第2章 虚无主义的两副面孔——《尤利西斯》中的现代反抗策略(1)

斯蒂芬·迪达勒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的主人公之一,对于这个人物,候维瑞先生将其定义为“虚无主义”者,并称其为“精神空虚的骚客”[1],后来袁可嘉先生借用了这一说法[2],直到今天,斯蒂芬仍被我国许多研究者视为一个负面角色[3]。不同于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积极抗争和锐意进取,斯蒂芬在1904年6月16日整整一天对身边事物的阴郁看法和刻薄嘲弄,使他确实容易被视为现代人的反面漫画。然而,斯蒂芬真的是古代英雄在当代的退化吗?他面对“篡夺者”[4]穆利根放弃还击,选择了“转身离去”,难道只是现代人退化成懦夫的体现?在一个英雄们不再在战场上两军对垒的时代,现代英雄该如何抗争?

《尤利西斯》虽然写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之后,乔伊斯却并没有继续描写该书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完成精神的化蝶之后振翅高飞的壮举,相反,在《尤利西斯》中,他把斯蒂芬放在了马特卢炮塔玩世不恭的爱尔兰人穆利根和白天稳重夜晚疯癫的海恩斯中间。显然,对乔伊斯来说,振翅高飞并非像《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优美的海边顿悟那样,只是一个简单优雅的告别手势,而是更像斯蒂芬顿悟之后在大学里的一次次遭遇所显示的,飞翔之前,首先需要学会在各种规训性力量之间行走,这就像但丁在《神曲》中飞入天国之前,必须先学会走过地狱和炼狱。

但丁是乔伊斯心仪并模仿的作家之一,玛丽·雷纳德认为《尤利西斯》中的斯蒂芬和布卢姆正对应着《神曲》中的但丁和维吉尔[5]。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斯蒂芬·迪达勒斯起飞的过程,也模仿了但丁在《神曲》中灵魂获得拯救的过程,但至少可以肯定,像乔伊斯这样一位深悉《神曲》对人生的寓指的作家,不可能把精神的超越看作一蹴而就的轻松过程。事实上,如果像但丁一样把现实生活看作地狱和炼狱的话,斯蒂芬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尤利西斯》中的行走,就是一次地狱和炼狱之旅。

地狱和炼狱中的但丁并没有令人瞩目的英雄行为,甚至显得有些脆弱,可以称道的只有他的思想;斯蒂芬的另一个原型,背负着父亲之死和母亲之罪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同样有些脆弱,可以称道的也只是他那些对人生和人性的哲理性思考。同样,如果比较斯蒂芬、布卢姆和摩莉这三个内心活动在书中得到详细披露的主要人物,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说布卢姆和摩莉的联想是横向描述式的,斯蒂芬的就是向纵深的价值判断。斯蒂芬的思维方式,虽然不能说更好[6],却更有批判性和哲理性,更带有知识分子的思辨性,或者说更接近但丁和哈姆雷特。例如,同是面对普通的爱尔兰商人,布卢姆看到经营酒店的拉里·奥克罗,一个从穷乡僻壤来都柏林打工后发了财的“农民工”时,布卢姆知道他卑微的发家史,而且知道根本不可能从他那里拉广告赚钱,但这并没有让他对拉里·奥克罗产生任何负面想法,反而首先跟拉里·奥克罗打招呼。而当斯蒂芬面对早晨送牛奶的爱尔兰老妪时,对这个与他毫无龃龉、辛苦谋生的弱者,斯蒂芬却将她联想为“伺候着她的征服者与她那快乐叛徒”[7]的爱尔兰,联想为只向治疗她肉体的医生和听取她忏悔的神父低头的低贱女性,并且“不屑于乞求她的青睐”[8]。

斯蒂芬的联想确实有些刻薄,但是正如哈姆雷特对奥菲利亚的刻薄嘲讽一样,这种刻薄是一个人面对强大且充满敌意的社会,时刻保持思想的警醒和锐利的头脑时会有的正常反应。事实上,斯蒂芬的过人之处正在于他思想的锐利,穆利根因此称他为“金赤”,意为“刀锋”[9],而这把刀是“艺术的柳叶刀”[10],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思想的利刃。

事实上,作为文学史画廊中的另一位思想者,斯蒂芬的英雄业绩同样不是发生在行动之中,而是发生在思想之内。因此斯蒂芬在《尤利西斯》中一天里行动上的无所作为,其实与他丰富的内心活动正成对照。面对敌对力量,斯蒂芬的抗争存在于头脑之中,无声、无形,却最终会诉诸笔端,变成永恒的力量。穆利根深知这一点,斯蒂芬也深知穆利根深知这一点,因此想到“他惧怕我艺术的柳叶刀,正如我惧怕他的”[11]。

斯蒂芬也惧怕穆利根的艺术的柳叶刀,因为正如撒旦其实是上帝的真正对手,在智力上拥有可以多少和上帝相抗衡的力量,穆利根作为斯蒂芬的对手,也拥有与斯蒂芬类似的思想力量,只不过,穆利根的思想更具有撒旦性。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多处有意识地把穆利根与撒旦联系在一起,比如穆利根在全书开头模仿的那个弥撒,他在其中把“基督”一词从阳性变成阴性,以及第15章中斯蒂芬迷迷糊糊的头脑里出现的穆利根主持的弥撒仪式,其中世界末日的场景、黑色的蜡烛、穆利根倒穿的披风、朝前的脚跟、祭坛上赤裸的女人,以及对非理性的崇拜,都表明穆利根所主持的其实是杀人献祭、崇拜撒旦的黑弥撒。这种弥撒早在12世纪就已经在欧洲出现,直到当代依然存在。其处处与基督教相左的教义和礼仪,显示出对正统基督教和犹太教精神传统的极端反抗。

理解了穆利根的撒旦性,就可以理解穆利根在书中吟唱的那么多嘲笑基督、圣母、木匠约瑟的歌曲了,歌曲中包含的淫秽内容同样是撒旦崇拜的内容之一。不过,与但丁笔下阴郁的撒旦不同,穆利根这个撒旦更像歌德《浮士德》中的魔鬼靡菲斯特,快乐、饶舌,整天诱惑着浮士德寻欢作乐。靡菲斯特的撒旦性不是体现于他的凶残或高傲,而是“对生活采取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态度”[12],用靡菲斯特自己的话说,“我是经常否定的精神!”[13]。

虚无主义这个概念不是歌德提出来的,并且直到1862年才由屠格涅夫在《父与子》中通过知识分子巴扎洛夫这个人物将其普及开来,而屠格涅夫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认为他注定无所作为。但是后来俄国的虚无主义运动的倡导者赋予了这个概念积极的反抗含义,称“虚无主义的基本原理,一言以蔽之,绝对的个人主义而已。凡所谓社会、家族,乃至宗教所强迫加在个人身上的一切义务责任的负担,他皆借口于个人的自由,对之一概否定。他不仅是对于政治的专制之反抗者,而且还是对于那束缚个人意志自由的道德的专制之最热烈、最有势力的反抗者”[14]。从以个人自由的名义否定家庭和宗教来说,穆利根和斯蒂芬确实都可被称为虚无主义者,但是,穆利根的靡菲斯特式的否定,与斯蒂芬看似否定的批判其实在本质上截然不同。

靡菲斯特式的否定是认为一切都毫无意义,是对终极价值的彻底否定。无所谓善恶,因此也就无所谓对善恶进行批判,也就无需严肃地对待是与非,从而在对待他人他事时表现出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穆利根也是这样劝说斯蒂芬的。穆利根在斯蒂芬的母亲死后到处说她死得像狗一样,被斯蒂芬责问后他辩解说,“对我全都很可笑,全都像动物一样”[15]。萧乾把“beastly”(像动物一样)翻译成“恶心”[16],赋予了穆利根过多的情绪反应和评判色彩,事实上,“beastly”这个词正体现出穆利根否定人的崇高,把人等同于动物的撒旦性,用穆利根自己的话说,作为医生,他看了太多的人死掉并被开膛破肚,对他来说人和狗没有多少区别。他说斯蒂芬的母亲死得像狗一样,正是他一贯的虚无主义精神的自然流露。穆利根不仅否定别人,同样也否定自己,用他的话说,“我并不重要”[17]。这并不是说穆利根真的不在乎自己的利害得失,这只表明他认为一切,无论是客体还是主体,他人还是自我,都毫无意义。而正是他对信仰、善恶、价值、存在的彻底否定,使他可以毫无愧疚地成为自己民族的“快乐叛徒”[18],成为奴役自己民族的征服者的“仆人”[19]。

斯蒂芬虽然在书中表面上对一切都持否定态度,但15章进入他内心的最深处后他说出的“要么全要,要么什么都不要”[20]被认为是他的思想的集中概括。这句话与其说属于靡菲斯特式的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不如说更类似俄国虚无主义运动者追求纯正真理[21]时表现出的可以称为完美主义的虚无主义。斯蒂芬要的是完整纯正的信仰和价值。正是因为对这份完美的执著,才使斯蒂芬面对现实中的中庸妥协感到痛苦。穆利根知道这一点,所以他说斯蒂芬比别人都更有“灵魂(spirit)”[22]。

“精神瘫痪”是乔伊斯创作《都柏林人》时对都柏林人的最终评价,在书中他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精神瘫痪。而这些人之所以精神瘫痪,绝大多数都是缺少自己独立的思想、明确的立场和目标,以及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勇气,也即缺少“灵魂”。斯蒂芬的问题,并不是他缺少“灵魂”,而是他的“灵魂”太追求完美,无法向现实妥协。

除了世界观上的不同,斯蒂芬在智力上也与穆利根有着一个本质性的不同,那就是他们的智慧是否有思想的内核。穆利根因其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放弃了对事物的善恶和价值判断,表面看这使他超然于万物之上,同时却也使他的思想和存在失去了分量。

乔伊斯深知靡菲斯特式的虚无主义这一致命的缺陷,他在《尤利西斯》中让斯蒂芬和穆利根先后对同一件事说出同样看似机智的话,然后用两个人物自己的反应做出评判,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两人的智力在本质上的不同。这就是第一章中穆利根举起他从女仆那里偷来的有弯曲裂纹的镜子,让斯蒂芬看看自己。当斯蒂芬盯着镜子出神时,他把镜子拿开了,并引用王尔德的话,说斯蒂芬的表情是“凯列班在镜中看不见自己的脸时感到的愤怒”[23]。王尔德的原话是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不同文学特征所做的幽默描述[24],穆利根的这句话既把斯蒂芬比喻为丑陋的怪物凯列班,又卖弄了他的学问,看起来充满了机智和幽默,本质上却缺乏王尔德原话的社会批判性。

斯蒂芬的反应则是指着镜子痛心地说:“这是爱尔兰艺术的象征。仆人的有裂纹的镜子。”[25]斯蒂芬的回答同样引自王尔德,从而有力地回击了穆利根对学识的卖弄。不过,更重要的是,与穆利根只是在表层的类似性上借用王尔德不同,斯蒂芬赋予了王尔德的话更深刻的含义。莎士比亚早就把文学比作人生的镜子,王尔德反用这个比喻来提出他的人生模仿文学的唯美主义观点。斯蒂芬借用了文学与镜子这一传统比喻,但是“裂纹”在这里具有了不同的含义,与“仆人”一起,成为对爱尔兰艺术痛心但深刻的认识:俯首听命于英国殖民统治的爱尔兰不过是一个仆人,她的艺术同样残败不堪、四分五裂。如果艺术是镜子,爱尔兰的艺术却只是一面支离破碎的镜子。在这里,斯蒂芬通过破裂的镜子批评了爱尔兰艺术缺少自己完整独立的“灵魂”,其机敏的反应中还包含了对现实的一针见血的评判。

比较两人对王尔德的引用,可以看到斯蒂芬的博学机智不亚于穆利根,但他的机智中却包含着深刻的思想,而穆利根的比喻除了眩目的外表之外一无所有。正因此,斯蒂芬后来将穆利根的智力称为“无聊的嘲弄”[26],看似机警,其实缺少思想,毫无意义。穆利根也正是认识到了斯蒂芬的机智的深刻性,因此在听到斯蒂芬的比喻后,立刻改变了立场,从原先在斯蒂芬抱怨海恩斯时袖手旁观,到挽住斯蒂芬的胳膊表示要与斯蒂芬结成同盟,并说斯蒂芬“比任何人都更有灵魂”[27]。

由此可见,斯蒂芬并非认为一切毫无意义,相反,他为意义的丧失感到痛心。他并非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他有着比其他人更多的灵魂,只不过他的思想并不表现为正面建构体系化的宏大叙事,而是对具体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因此更接近一种后现代的碎片化思想。

我曾问过很多学生是否喜欢穆利根,他们大多回答喜欢,因为他快乐、幽默、毫不计较。乔伊斯在书中也称穆利根为“公鹿穆利根”,用穆利根自己的话说,“轻快、阳光,像公鹿一样”[28]。在《尤利西斯》第一章,乔伊斯用来描绘穆利根最多的词也是“gay”[29]。

乔伊斯使用这个词时是否有同性恋的含意,我们姑且不谈。“gay”这个词确实有“欢快的、热情洋溢的”含义,同时也有“色彩鲜艳”的意思,穆利根也说过他希望“带紫褐色的手套,穿绿色的靴子”[30]。不过,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的“gaily”条目下还有一个解释,即“以一种不敏感(insensitive)、缺乏考虑的方式”[31],而对“insensitive”的解释则是“(某人或其行为)对他人不友善,因为他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缺少体贴和同情”[32]。穆利根的“缺乏考虑”可以体现在他不考虑四处乱说斯蒂芬的母亲死得像狗一样时对斯蒂芬的伤害,不考虑海恩斯晚上的噩梦和射击在斯蒂芬精神上造成的恐惧,也不考虑,比如,其他人在捉弄克莱夫·肯普索普时,肯普索普的痛苦感受,反而建议用同样的方式捉弄海恩斯。与其相反,斯蒂芬在听到穆利根的这个提议时,想到了可怜的肯普索普,因此作为受害者的斯蒂芬,却反而让穆利根放过海恩斯。斯蒂芬在这里表现出的就是对他人处境的敏感。

同类推荐
  •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本书全面统计出李白诗歌中共有复音词14563个,其中有并列式复合词1223个;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唐代文化背景和全唐诗的语境,通过艰苦的考证和分析,相当准确地解释了其中218个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包括一些宗教色彩颇浓的词语;分析了构成李白诗歌并列式复合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论证了这些复合词是以上古单音词作为语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归纳出这些并列式复合词意义的类聚特点,揭示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应用的鲜明系统性以及李白诗歌用词“无一句无来历”的特点。
  • 就这样日益丰盈

    就这样日益丰盈

    这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第一本随笔集,向读者全面展示了小说以外的阿来,展示经藏、汉、西三种文化熏染的阿来。另配有12页阿来的生活写真照片。
  • 独特的浩然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

    独特的浩然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

    浩然作为跨越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新时期的见证作家,他在每个生命阶段的创作都预示着当代文学的转折性意义,他在文学意义上的重要性不言自...
  •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祭》是河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关仁山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而作。当此三周年纪念,关仁山先生将诸多稿约置后,潜心闭关,为四川人民创作出这部荡气回肠的长篇力作,小说跳脱了同类作品的一般模式,站得更高,从中华民族大爱传承生生不息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从唐山到汶川到玉树千里驰援传递爱心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从更高的层面来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大爱的力量,歌颂了感恩、奋进的时代精神。
  • 最美不过诗经2

    最美不过诗经2

    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倾情推荐。翻开一卷古老的《诗经》,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沐浴温暖的午后阳光,轻轻吟诵那些唇齿留香的诗句,体会其中不加修饰的旋律,无一粉饰的爱恨,原来,爱情只不过是生活,它只需要我们尽情哭笑,安然相守,最后淡然相忘。
热门推荐
  • 契约成婚,首席的入骨蛮妻

    契约成婚,首席的入骨蛮妻

    【全文完,放心入坑!——他宠她如命,她却恨他入骨!】他,是拥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势G市四大家族继承人之一。她,是某集团食品产品设计师兼言情小说作家。她从来没想过自己写的狗血言情契约故事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更没有想到,契约老公竟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初见,他凉薄唇微微一勾,“签吧,顾子琴,我给你提供你需要的巨额金钱,婚后,你我形同陌路。“*“喻总,夫人现在在外面。”秘书低着头汇报道。某男淡淡的“嗯”了一声,依然是专心工作的样子,但下面的一句话就让他坐不住了。“喻总,夫人刚跟个男人……”秘书的话还没说完,某男就已经如同一阵风掠过他的身旁......*我不是忠心的狼,却是中了你的毒无药可救的豹——喻宸贤爱你纵然是飞蛾扑火,我也甘之如饴无怨无悔的——顾子琴
  • 迷雾中的小镇

    迷雾中的小镇

    本书以一桩命案作为开头。警探福克从城市返回童年小镇,参加儿时朋友卢克的葬礼。他惊讶地得知,卢克的妻子和孩子一起被残忍杀害,而罪犯似乎是已经自杀身亡的卢克,福克受卢克的父母所托,开始调查整个案子。同时,干旱的村庄里,人们的心灵也已干涸,偏见和绝望笼罩在小镇上空,福克的到来点燃了小镇人们濒临爆炸的内心,因为他是二十年前一桩命案的嫌疑人,他最好的玩伴凯西淹死在了河里,而卢克做了假证,帮助福克摆脱了嫌疑,两人因此被整个小镇的人非议。随着调查的深入,新旧两桩命案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 天文训

    天文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HP之凡人的智慧

    HP之凡人的智慧

    “傲罗如何加点,在线等,急!”“全点力量、体力,技能把狂暴姿态、格挡、冲锋、旋风斩、斩杀、破甲点满,魔咒点个闪光咒就行了。对了,嘲讽也要满,不然容易OT。”“哦,多谢了。”——————————————那么,从头再来吧!本书Q群:315650580。
  • 绝境

    绝境

    刑警志诚在完成一项危险的追捕任务返回家中时,发现身为记者的妻子失踪,于是,他踏上了危机四伏的寻妻行程。当他排除重重迷障,渐渐查清妻子失踪真相时,却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因此,他和妻子都身陷绝境之中,面临着迫在眉睫的死亡威胁。为了妻子,为了自己,为了更多的人,为了把这个秘密公之于天下,他和妻子必须从绝境中逃生。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开始了。本书继承了朱维坚作品的一贯特点,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深刻的分析与思考以及回肠荡气、催人泪下的爱情描写,皆熔铸于《绝境》之中。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Ⅲ(第13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Ⅲ(第13卷)

    本卷是经典著作研究第III卷,收录关于经典作家巴黎公社时期以及其后的相关研究文章,展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之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种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关于这一时期著作的相关卷次前言,第二部分是一般性的研究文章。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民族学笔记以及相关著作的研究文章单独成为本从书的第14卷,因而本卷不包含那些方面的研究文章。
  • 女人不可不知的心理学

    女人不可不知的心理学

    有位作者这样写道:“女性是支配人类命运的尘世之星。”女性身上蓄集着无穷的睿智,这种睿智体现最明显、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交际魅力。在一个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同等地位的时代,除了天生体貌、装饰、举止、态度、言谈外,还要注重培养融入这个社会的能力,也就是女人不可不知的心理学。
  • 搜神记句道兴本

    搜神记句道兴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斩仙诀

    斩仙诀

    道义,一个至地狱归来的青年,携逆天功诀与血海深仇,踏上了一条血浴之路,展开了一段霸道人生,誓完成一段逆天之旅。一人一枪,独挑九界,斩仙魔,屠神圣,只为成为那万古流传的亘古一帝——混元无极太上圣帝!【热血仙侠风,暧昧请绕道】
  • 清先正事略选

    清先正事略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