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1500000002

第2章 虚无主义的两副面孔——《尤利西斯》中的现代反抗策略(1)

斯蒂芬·迪达勒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的主人公之一,对于这个人物,候维瑞先生将其定义为“虚无主义”者,并称其为“精神空虚的骚客”[1],后来袁可嘉先生借用了这一说法[2],直到今天,斯蒂芬仍被我国许多研究者视为一个负面角色[3]。不同于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积极抗争和锐意进取,斯蒂芬在1904年6月16日整整一天对身边事物的阴郁看法和刻薄嘲弄,使他确实容易被视为现代人的反面漫画。然而,斯蒂芬真的是古代英雄在当代的退化吗?他面对“篡夺者”[4]穆利根放弃还击,选择了“转身离去”,难道只是现代人退化成懦夫的体现?在一个英雄们不再在战场上两军对垒的时代,现代英雄该如何抗争?

《尤利西斯》虽然写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之后,乔伊斯却并没有继续描写该书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完成精神的化蝶之后振翅高飞的壮举,相反,在《尤利西斯》中,他把斯蒂芬放在了马特卢炮塔玩世不恭的爱尔兰人穆利根和白天稳重夜晚疯癫的海恩斯中间。显然,对乔伊斯来说,振翅高飞并非像《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优美的海边顿悟那样,只是一个简单优雅的告别手势,而是更像斯蒂芬顿悟之后在大学里的一次次遭遇所显示的,飞翔之前,首先需要学会在各种规训性力量之间行走,这就像但丁在《神曲》中飞入天国之前,必须先学会走过地狱和炼狱。

但丁是乔伊斯心仪并模仿的作家之一,玛丽·雷纳德认为《尤利西斯》中的斯蒂芬和布卢姆正对应着《神曲》中的但丁和维吉尔[5]。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斯蒂芬·迪达勒斯起飞的过程,也模仿了但丁在《神曲》中灵魂获得拯救的过程,但至少可以肯定,像乔伊斯这样一位深悉《神曲》对人生的寓指的作家,不可能把精神的超越看作一蹴而就的轻松过程。事实上,如果像但丁一样把现实生活看作地狱和炼狱的话,斯蒂芬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尤利西斯》中的行走,就是一次地狱和炼狱之旅。

地狱和炼狱中的但丁并没有令人瞩目的英雄行为,甚至显得有些脆弱,可以称道的只有他的思想;斯蒂芬的另一个原型,背负着父亲之死和母亲之罪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同样有些脆弱,可以称道的也只是他那些对人生和人性的哲理性思考。同样,如果比较斯蒂芬、布卢姆和摩莉这三个内心活动在书中得到详细披露的主要人物,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说布卢姆和摩莉的联想是横向描述式的,斯蒂芬的就是向纵深的价值判断。斯蒂芬的思维方式,虽然不能说更好[6],却更有批判性和哲理性,更带有知识分子的思辨性,或者说更接近但丁和哈姆雷特。例如,同是面对普通的爱尔兰商人,布卢姆看到经营酒店的拉里·奥克罗,一个从穷乡僻壤来都柏林打工后发了财的“农民工”时,布卢姆知道他卑微的发家史,而且知道根本不可能从他那里拉广告赚钱,但这并没有让他对拉里·奥克罗产生任何负面想法,反而首先跟拉里·奥克罗打招呼。而当斯蒂芬面对早晨送牛奶的爱尔兰老妪时,对这个与他毫无龃龉、辛苦谋生的弱者,斯蒂芬却将她联想为“伺候着她的征服者与她那快乐叛徒”[7]的爱尔兰,联想为只向治疗她肉体的医生和听取她忏悔的神父低头的低贱女性,并且“不屑于乞求她的青睐”[8]。

斯蒂芬的联想确实有些刻薄,但是正如哈姆雷特对奥菲利亚的刻薄嘲讽一样,这种刻薄是一个人面对强大且充满敌意的社会,时刻保持思想的警醒和锐利的头脑时会有的正常反应。事实上,斯蒂芬的过人之处正在于他思想的锐利,穆利根因此称他为“金赤”,意为“刀锋”[9],而这把刀是“艺术的柳叶刀”[10],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思想的利刃。

事实上,作为文学史画廊中的另一位思想者,斯蒂芬的英雄业绩同样不是发生在行动之中,而是发生在思想之内。因此斯蒂芬在《尤利西斯》中一天里行动上的无所作为,其实与他丰富的内心活动正成对照。面对敌对力量,斯蒂芬的抗争存在于头脑之中,无声、无形,却最终会诉诸笔端,变成永恒的力量。穆利根深知这一点,斯蒂芬也深知穆利根深知这一点,因此想到“他惧怕我艺术的柳叶刀,正如我惧怕他的”[11]。

斯蒂芬也惧怕穆利根的艺术的柳叶刀,因为正如撒旦其实是上帝的真正对手,在智力上拥有可以多少和上帝相抗衡的力量,穆利根作为斯蒂芬的对手,也拥有与斯蒂芬类似的思想力量,只不过,穆利根的思想更具有撒旦性。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多处有意识地把穆利根与撒旦联系在一起,比如穆利根在全书开头模仿的那个弥撒,他在其中把“基督”一词从阳性变成阴性,以及第15章中斯蒂芬迷迷糊糊的头脑里出现的穆利根主持的弥撒仪式,其中世界末日的场景、黑色的蜡烛、穆利根倒穿的披风、朝前的脚跟、祭坛上赤裸的女人,以及对非理性的崇拜,都表明穆利根所主持的其实是杀人献祭、崇拜撒旦的黑弥撒。这种弥撒早在12世纪就已经在欧洲出现,直到当代依然存在。其处处与基督教相左的教义和礼仪,显示出对正统基督教和犹太教精神传统的极端反抗。

理解了穆利根的撒旦性,就可以理解穆利根在书中吟唱的那么多嘲笑基督、圣母、木匠约瑟的歌曲了,歌曲中包含的淫秽内容同样是撒旦崇拜的内容之一。不过,与但丁笔下阴郁的撒旦不同,穆利根这个撒旦更像歌德《浮士德》中的魔鬼靡菲斯特,快乐、饶舌,整天诱惑着浮士德寻欢作乐。靡菲斯特的撒旦性不是体现于他的凶残或高傲,而是“对生活采取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态度”[12],用靡菲斯特自己的话说,“我是经常否定的精神!”[13]。

虚无主义这个概念不是歌德提出来的,并且直到1862年才由屠格涅夫在《父与子》中通过知识分子巴扎洛夫这个人物将其普及开来,而屠格涅夫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认为他注定无所作为。但是后来俄国的虚无主义运动的倡导者赋予了这个概念积极的反抗含义,称“虚无主义的基本原理,一言以蔽之,绝对的个人主义而已。凡所谓社会、家族,乃至宗教所强迫加在个人身上的一切义务责任的负担,他皆借口于个人的自由,对之一概否定。他不仅是对于政治的专制之反抗者,而且还是对于那束缚个人意志自由的道德的专制之最热烈、最有势力的反抗者”[14]。从以个人自由的名义否定家庭和宗教来说,穆利根和斯蒂芬确实都可被称为虚无主义者,但是,穆利根的靡菲斯特式的否定,与斯蒂芬看似否定的批判其实在本质上截然不同。

靡菲斯特式的否定是认为一切都毫无意义,是对终极价值的彻底否定。无所谓善恶,因此也就无所谓对善恶进行批判,也就无需严肃地对待是与非,从而在对待他人他事时表现出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穆利根也是这样劝说斯蒂芬的。穆利根在斯蒂芬的母亲死后到处说她死得像狗一样,被斯蒂芬责问后他辩解说,“对我全都很可笑,全都像动物一样”[15]。萧乾把“beastly”(像动物一样)翻译成“恶心”[16],赋予了穆利根过多的情绪反应和评判色彩,事实上,“beastly”这个词正体现出穆利根否定人的崇高,把人等同于动物的撒旦性,用穆利根自己的话说,作为医生,他看了太多的人死掉并被开膛破肚,对他来说人和狗没有多少区别。他说斯蒂芬的母亲死得像狗一样,正是他一贯的虚无主义精神的自然流露。穆利根不仅否定别人,同样也否定自己,用他的话说,“我并不重要”[17]。这并不是说穆利根真的不在乎自己的利害得失,这只表明他认为一切,无论是客体还是主体,他人还是自我,都毫无意义。而正是他对信仰、善恶、价值、存在的彻底否定,使他可以毫无愧疚地成为自己民族的“快乐叛徒”[18],成为奴役自己民族的征服者的“仆人”[19]。

斯蒂芬虽然在书中表面上对一切都持否定态度,但15章进入他内心的最深处后他说出的“要么全要,要么什么都不要”[20]被认为是他的思想的集中概括。这句话与其说属于靡菲斯特式的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不如说更类似俄国虚无主义运动者追求纯正真理[21]时表现出的可以称为完美主义的虚无主义。斯蒂芬要的是完整纯正的信仰和价值。正是因为对这份完美的执著,才使斯蒂芬面对现实中的中庸妥协感到痛苦。穆利根知道这一点,所以他说斯蒂芬比别人都更有“灵魂(spirit)”[22]。

“精神瘫痪”是乔伊斯创作《都柏林人》时对都柏林人的最终评价,在书中他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精神瘫痪。而这些人之所以精神瘫痪,绝大多数都是缺少自己独立的思想、明确的立场和目标,以及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勇气,也即缺少“灵魂”。斯蒂芬的问题,并不是他缺少“灵魂”,而是他的“灵魂”太追求完美,无法向现实妥协。

除了世界观上的不同,斯蒂芬在智力上也与穆利根有着一个本质性的不同,那就是他们的智慧是否有思想的内核。穆利根因其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放弃了对事物的善恶和价值判断,表面看这使他超然于万物之上,同时却也使他的思想和存在失去了分量。

乔伊斯深知靡菲斯特式的虚无主义这一致命的缺陷,他在《尤利西斯》中让斯蒂芬和穆利根先后对同一件事说出同样看似机智的话,然后用两个人物自己的反应做出评判,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两人的智力在本质上的不同。这就是第一章中穆利根举起他从女仆那里偷来的有弯曲裂纹的镜子,让斯蒂芬看看自己。当斯蒂芬盯着镜子出神时,他把镜子拿开了,并引用王尔德的话,说斯蒂芬的表情是“凯列班在镜中看不见自己的脸时感到的愤怒”[23]。王尔德的原话是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不同文学特征所做的幽默描述[24],穆利根的这句话既把斯蒂芬比喻为丑陋的怪物凯列班,又卖弄了他的学问,看起来充满了机智和幽默,本质上却缺乏王尔德原话的社会批判性。

斯蒂芬的反应则是指着镜子痛心地说:“这是爱尔兰艺术的象征。仆人的有裂纹的镜子。”[25]斯蒂芬的回答同样引自王尔德,从而有力地回击了穆利根对学识的卖弄。不过,更重要的是,与穆利根只是在表层的类似性上借用王尔德不同,斯蒂芬赋予了王尔德的话更深刻的含义。莎士比亚早就把文学比作人生的镜子,王尔德反用这个比喻来提出他的人生模仿文学的唯美主义观点。斯蒂芬借用了文学与镜子这一传统比喻,但是“裂纹”在这里具有了不同的含义,与“仆人”一起,成为对爱尔兰艺术痛心但深刻的认识:俯首听命于英国殖民统治的爱尔兰不过是一个仆人,她的艺术同样残败不堪、四分五裂。如果艺术是镜子,爱尔兰的艺术却只是一面支离破碎的镜子。在这里,斯蒂芬通过破裂的镜子批评了爱尔兰艺术缺少自己完整独立的“灵魂”,其机敏的反应中还包含了对现实的一针见血的评判。

比较两人对王尔德的引用,可以看到斯蒂芬的博学机智不亚于穆利根,但他的机智中却包含着深刻的思想,而穆利根的比喻除了眩目的外表之外一无所有。正因此,斯蒂芬后来将穆利根的智力称为“无聊的嘲弄”[26],看似机警,其实缺少思想,毫无意义。穆利根也正是认识到了斯蒂芬的机智的深刻性,因此在听到斯蒂芬的比喻后,立刻改变了立场,从原先在斯蒂芬抱怨海恩斯时袖手旁观,到挽住斯蒂芬的胳膊表示要与斯蒂芬结成同盟,并说斯蒂芬“比任何人都更有灵魂”[27]。

由此可见,斯蒂芬并非认为一切毫无意义,相反,他为意义的丧失感到痛心。他并非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他有着比其他人更多的灵魂,只不过他的思想并不表现为正面建构体系化的宏大叙事,而是对具体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因此更接近一种后现代的碎片化思想。

我曾问过很多学生是否喜欢穆利根,他们大多回答喜欢,因为他快乐、幽默、毫不计较。乔伊斯在书中也称穆利根为“公鹿穆利根”,用穆利根自己的话说,“轻快、阳光,像公鹿一样”[28]。在《尤利西斯》第一章,乔伊斯用来描绘穆利根最多的词也是“gay”[29]。

乔伊斯使用这个词时是否有同性恋的含意,我们姑且不谈。“gay”这个词确实有“欢快的、热情洋溢的”含义,同时也有“色彩鲜艳”的意思,穆利根也说过他希望“带紫褐色的手套,穿绿色的靴子”[30]。不过,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的“gaily”条目下还有一个解释,即“以一种不敏感(insensitive)、缺乏考虑的方式”[31],而对“insensitive”的解释则是“(某人或其行为)对他人不友善,因为他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缺少体贴和同情”[32]。穆利根的“缺乏考虑”可以体现在他不考虑四处乱说斯蒂芬的母亲死得像狗一样时对斯蒂芬的伤害,不考虑海恩斯晚上的噩梦和射击在斯蒂芬精神上造成的恐惧,也不考虑,比如,其他人在捉弄克莱夫·肯普索普时,肯普索普的痛苦感受,反而建议用同样的方式捉弄海恩斯。与其相反,斯蒂芬在听到穆利根的这个提议时,想到了可怜的肯普索普,因此作为受害者的斯蒂芬,却反而让穆利根放过海恩斯。斯蒂芬在这里表现出的就是对他人处境的敏感。

同类推荐
  • 中西笔墨:徐悲鸿随笔

    中西笔墨:徐悲鸿随笔

    徐悲鸿达到了艺术的至高境界,却并不是一个圣人。他有他的博大的精神世界,也有我行我素的独特个性。他的随笔作品,流露出的正是他喜怒哀乐的性情,还有他那立体的人格魅力。
  • 隽永清新的时文选粹(中华阅读文库)

    隽永清新的时文选粹(中华阅读文库)

    跨越时空的长廊,思索生命的意义;走进岁月的角落,寻找快乐的源泉。一滴水里有一个海洋,任生命之舟在波光里尽情荡漾,《中华阅读文库》为您缔造心灵的海洋;一朵花里有一个春天,任青春之花在春天里肆意绽放,《中华阅读文库》为您营造时光的春天。让广大读者在优美的文章中释放,在醉人的书香中感悟,通过文章点拨和自身领会,感悟人生百态,点亮生命的希望!
  • 最美宋词

    最美宋词

    “自在飞花轻似梦”,宋词穿越千年来到我们面前,仿佛犹染花香。宋代词人灿若繁星,苏缨以美的维度遴选比较,选取了秦观、晏殊、晏幾道、苏轼、欧阳修、辛弃疾等六位代表词人,品读他们的代表作,从词的土壤、发端、语言、声律、境界、变异等角度描摹宋词的玲珑六面,阐释了宋词萌生、发展的演进史;并融汇中西方诗学理论,结合当下审美潮流,发前人所未见,带读者走进宋词的唯美境界。书中徐徐展开一卷宋词世界的《清明上河图》。我们仿佛看到落魄市井的柳永还在浅斟低唱,而矜贵宰相晏殊犹自在小园香径徘徊;苏轼中秋月下把酒问天,辛弃疾深夜醉里挑灯看剑;而秦观与小晏,怀想着远方,在宋词的夜空中画出一场场流星雨。
  •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在我和原《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冀豫日报》(包括其前身《胜利报》)等新闻单位编写报史的老同志接触和阅读他们编写的史料中,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他们认真负责、下笔严谨、亲自动手、善始善终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他们不顾年老和多病,亲自查访、回忆、翻阅、考证当时的报道、通讯、文章、社论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评论其影响和作用。二是认真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大量史料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真如“庾信文章,老年更好”。每读一文,既有置身于当年战争烽火的体验,又有置身于根据地建设的感觉。
  • 我的N种生活

    我的N种生活

    我崇拜痛苦和不公,生活深处的隐痛,它们唤起了我以及我的语言,让我的休闲有痛的感觉。我的隐痛是无限的,语言对于我来说是阶梯,经过攀登,我希望尽头是一扇门,打开它我就可以看到那些痛楚和不公了。这种感觉比做爱、喝酒、游荡、读书更重要,它来自语言,语言深处居住着的理解自己、安慰自己、灭掉自己的冲动和愿望。
热门推荐
  • 李嘉诚最有价值的投资策略

    李嘉诚最有价值的投资策略

    李嘉诚,这个名字已成为中国财富英雄的象征,他的人生充满了财富的魅力。但又有谁知道他是贫民出身,17岁出外闯荡,从打工仔做起,靠塑胶花起家的呢?他纵横商海数年,在激烈的商战中,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能鹤立群雄、叱咤风云,他凭借什么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很多人希望能够拥有像李嘉诚一样成功的金钥匙,本书就是在为你解开李嘉诚财富王国的秘密。
  • 婚后撩人:总裁诱妻成瘾

    婚后撩人:总裁诱妻成瘾

    沈念离觉得自己出门一定没有看黄历,不过是为了壮胆冒充了一次别人进酒吧,就惹上了这条腹黑的男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明伦汇编交谊典嫌隙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嫌隙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

    本书以简洁、轻松的语言全面介绍了理财的方法和诀窍,从储蓄、债券、基金、保险、股票、外汇、期货、信托、黄金、房地产、典当、收藏、创业等不同层面阐述了理财的具体内容,旨在帮大家建立理财意识,掌握理财方法,教你将手中的财富快速稳健地升值。本书是为中国人量身打造的理财工具书,它就私人理财问题,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阐释一并且结合多年的理财经验,给读者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相信一定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 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人生三境界大全集

    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人生三境界大全集

    本书从心智、谋略、情绪、语言、行动五个方面阐释“沉得住气”的人生智慧;将委曲求全、低调行事的智慧延伸到人生的积累实力、厚积薄发、承受磨难、低调示人、和谐人际的五个领域;人只有抬得起头才能知大势、识取舍、了长短、晓得失、明进退,才成最终走向成功。全书语言生动、逻辑缜密,让人读起来爱不释手、深有体悟。
  •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相声大师

    相声大师

    这是一部写现实的小说,这是一部写相声行几十年兴衰变迁的小说,这是一部写民间艺人的小说。相声大师书友群551574545相声大师全订群,进群需截订阅图,585834469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 人生方圆全书

    人生方圆全书

    成功学历来被人们视为抽象、玄奥的学问,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日子

    日子

    老栗费了老半天劲见王秀英还是一脸的茫然就发出一声困兽般的呜咽声,气馁地将身体向后面的一大堆被褥当中倒去,一双盲人般的眼睛死死地盯在天花板上。王秀英就又开始抽烟了,她一根接一根地吸烟,不多会儿房间里就又是云遮雾罩了。也就在这个时候好像是来了灵感,工资存折的概念突然跳到了王秀英的脑海里。她兴奋地朝老栗叫着:存折,存折?老栗的眼里也一下子有了光,显然是在肯定着她的聪明才智,王秀英跳起来就去柜子里翻找,果然就找出了两个红色的工资存折。她朝老栗举着那两个折子,心里就又升起了一种成就感,就又觉得,这世上的事你说它难它就难得要命,说简单又是如此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