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最需要断什么奶?是什么东西,让孩子们日夜痴迷?电子游戏!有了电子游戏,孩子们可以不找妈妈,电子游戏可以代替妈妈的微笑和满腔爱意。电子游戏,几乎成了今天的孩子离不开的恶性营养品,几乎就是现今儿童的电子毒奶。
有一天,友人来我家做客。宾主刚刚坐定,朋友的儿子便哭闹不止。“为啥哭啊,小朋友?”作为女主人,我总是要问寒问暖一下的。哪知道,我越问,孩子越哭。在孩子的哭哭啼啼中,我终于听到了一个英文单词——game。原来这孩子在我家犯了电子游戏瘾,他非要先玩儿电子游戏,然后再吃饭。朋友见状,非常气愤,吆喝了孩子几句,根本无效,最后朋友只好把手机丢给孩子,让他临时过个游戏瘾。也有其他的朋友向我抱怨,哎呀,我的孩子没事就想玩儿游戏,这可怎么办呢?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家的三个孩子对电子游戏都没有这种上瘾的症状,因为他们的课外活动很多,他们忙得好像没时间玩儿什么电子游戏。所以我认为,要想把孩子从电子游戏前拉走,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安排一些积极的课外活动,比如出去打球,看电影,去公园,会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这些呢?这些活动,是不是都比玩儿电子游戏更有益?孩子放学后如果没事干,尤其是美国小学,有那么多的课余时间,孩子们若是不玩儿电子游戏,他们躲在家里还能玩什么呢?
可惜,好景不长,我家小宝也被电子毒奶坑害了一下。小宝爸爸爱子心切,有一天,在我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们两人搬着一个电子游戏机回家了。我虽然很不满,但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我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推翻孩子爹的一片爱心,我只好被动接受这个不受我欢迎的游戏机。因为早就知道电子游戏的厉害,于是我特意提醒小宝,只能在周末玩儿啊,其他时间不许碰电子游戏机。
小宝口里答应着,心里却闹得慌。每天放学回家,他丢下书包,直接奔游戏机去。坐在游戏机前,每当我看到他那跃跃欲试的样子时,我心里大叫不好!孩子的自控力有限,游戏机就摆在他面前,打火星攻太阳的游戏,实在是太刺激了。孩子只要手指一动,便是千军万马的厮杀,难怪小宝很快就对电子游戏上了瘾。每天放学后,他宁愿在游戏机前呆坐着,也不爱做其他事情。零食不吃了,作业不写了,课外书也不读了,小宝把电子游戏机当成了万能者,每天放学回家,他脑子里想的就是游戏机。
怎么办呢?讲道理根本不灵了,一向乖乖听话的小宝,面色也有了几分烦躁。这时的我,开始毫不客气地向老公抱怨了。抱怨归抱怨,解决问题才是关键。为了给小宝强行断掉这个电子奶,我把游戏机的遥控器悄悄收了起来。小宝发现后,撅着小嘴,嘀嘀咕咕说我对他太严厉了。我不严厉行吗?学校老师都来信了,说小宝好久不交拼写作业了。我一听,真是惊讶得不得了,挺好的孩子,怎么会这样?我非给小宝强制性断奶不可。
怎么办呢?以前我只是收起了遥控器,这次我出手特别狠,直接把游戏机的所有接线一下子都拔了。我年轻时处理情感问题,就喜欢快刀斩乱麻,如今管教孩子,我也如法炮制,快刀出手,该拔的拔,该收的收。小宝见状,真的有点儿被镇住了。“从今天开始,你没有电子游戏机了。”我对小宝态度明朗,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
自从我拆掉游戏机之后,小宝的心慢慢安静下来了,生活也回到正轨了。本来我是想突击整顿一下,没想到,从此之后,小宝真的不想游戏机了。小宝的巨大变化使我认识到,眼不见心不烦,孩子的情绪绝不能被游戏机左右着。我对小宝的处理方式,和给孩子断奶差不多。不拖泥带水,想要断,就彻底断了,绝没有一步三回头的犹犹豫豫。小宝再次“断奶”成功,我甚感欣慰,希望我们的故事能对有电子游戏瘾的孩子有所帮助。
七、中国父母输在哪里?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最大差别是什么?》,该文引起了网络读者和平媒读者的广泛关注。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能言善辩,爱笑,自信,乐观。美国孩子之所以会如此,这和美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对比完中美孩子,咱们再来比比中美父母的差异。根据我自身的经历和我对中美文化的观察,我觉得中美父母的最大差异之一,就是对孩子看课外书的态度。
记得我上中学时,我特别喜欢读点儿闲情逸致的课外读物。但文学经典和《鲁迅全集》谈不上,即使读读像《大众电影》这样的普通读物,我都要偷偷摸摸地进行,我的同学也有类似的经历和体会。在我们的父母眼中,只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才不怕,中国家长对应试教育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在中国父母看来,只要是和考试无关的书籍,统统都属于闲书。孩子看闲书,就是在浪费时间,就是想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的中国家长比当年的家长可能会好些,尤其是如今琳琅满目的青少年读物,吸引着家长和孩子们的视线。今天,面对这些青少年的精神食粮,到底有多少父母能鼓励孩子去大胆地享用呢?回国时,我悄悄观察过几家孩子的书架。这些家长或者是高级知识分子,或者是企业家,应该说都属于成功人士,他们的家庭教育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吃惊地发现,有的家庭根本就没有孩子的书架,有的家庭书架上的儿童书寥寥无几,仅有的几本书还是以怎么进哈佛、怎么发财、怎么成功这样的主题为主。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感叹,和美国父母相比,中国父母输了!输在哪里?中国父母输在书架上了!在很多家庭,室内装璜美不胜收,唯独缺少为孩子提供知识的大书架。
美国家长对孩子读书的重视,有些让人难以想象。走进美国任何一家社区图书馆,你就会找到答案。值得赞扬的是,美国社区图书馆对鼓励美国孩子多读书,起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在美国普通的图书馆里,各种各样的读书单,形形色色的读书报告会,作家签名售书等活动非常普遍。在这样的图书大环境下,再加上美国学校的正面引导,不爱读书的美国孩子比较罕见。当你看到美国家长带着孩子去图书馆借回一袋子一袋子的图书时,你就会明白美国孩子为什么能言善辩了。美国孩子闲书读得多,视野开阔,词汇丰富,说话时自然而然就会“有滋有味”了。
读闲书到底有多重要?很多名人都论述过读书的重要性,在所有的名人论读书名言中,我最喜欢的应该是培根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名人的观点,一目了然。那就是,不同类别的书籍,能让人有不同方面的醒悟,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由此可见,鼓励孩子博览群书,应该是每位家长为孩子做的一件大事。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太忙了,确实没时间读太多的闲书,该怎么办呢?我的看法是,那就为孩子精选几本好书吧,最好是不同类别的。根据我的观察,很多中国家长比较爱买成功学方面的书籍,尤其像怎么进哈佛这种图书,多年来一直很有市场。如果把书籍比作粮食,怎么进哈佛这种书,我觉得应该属于零食,而不应该成为孩子们阅读的主流图书。为什么呢?并不是你读了怎么进哈佛的书,就能进哈佛的。与其让孩子模仿别人的成功轨迹,还不如让他们在细节上梳理自己。
让孩子读书识理,增加词汇量,这是读闲书的一大目的。中国没有宗教教育,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缺少一种来自上天的感动。在这种情况下,读诗,不仅使孩子灵秀,也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一提诗歌,大家想到的就是唐诗三百首。其实不一定是这样的,那些西方哲理诗,既短小精悍,又不费孩子们太多的时间,多好啊。如果我的孩子在中国忙于应试教育,我一定会买几本优秀的诗集送给他。
美国白宫曾经举办过一个诗会,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即席讲话,道出了诗歌在生活中的无限魅力:“我们今晚相聚在这里,为的是强调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及在我们的国家中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体验诗句和音乐的力量:帮助我们欣赏美,还帮助我们理解痛苦;促使我们奋起行动,也在我们开始气馁时鼓励我们继续向前;使我们脱离庸碌的日常生活——哪怕只是短暂的瞬间——开阔我们的心胸,充实我们的情感。”哪怕是短暂的一分钟,孩子就能读一首诗。世上最廉价和最宝贵的投资,不过如此吧?
具体到我个人,在我的家里,我是大力鼓励孩子们读闲书的。越读书,孩子们的阅读速度会越快;阅读速度越快,孩子们就越爱读书。我家除了有孩子们的书架,我还会把一些经典的好书推荐给他们看。有时候,孩子会跟从个人的兴趣,不爱读那些经典好书,尤其是我儿子,他最爱看那些冒险和打打杀杀的读物。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随从他个人的意愿,同时会为他加一些来自好书的营养餐。为了给孩子加油,我最近爱上了美国儿童读物。我先读读,然后再给孩子们讲故事情节,把他们的兴趣提起来,他们经常会主动说:妈妈,这本书这么好,我也要读读!家长和孩子共享一本书,也是一种好办法。
和我的父母相比,我对我的孩子们当然更放手。除了鼓励他们读闲书,我还给孩子们订了一些杂志。经过了解,我知道我的三个孩子都爱看的大众杂志是美国的《人物》(People)。这种杂志有明星和电影消息,也有一些社会消息。只要我的孩子们爱看,我绝对不干预。常有人说,要了解美国的人文,《人物》里面就包括了很多人的因素。设想一下,如果在一个大众聚会的场合,当大家天南海北聊天儿时,假如我的孩子连美国著名的娱乐明星都不知道,我该多么惭愧呀。所以,除了让孩子学知识、学文化,偶尔也要让他们读读娱乐新闻。
总而言之,鼓励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多读闲书,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一个爱读书的人,不仅说话有意思,不枯燥,从书中慢慢汲取到的营养,也能把我们的心灵滋润得更加鲜活。美国孩子的能言善辩,或许我们一时半会儿学不来,但美国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只要我们让孩子拿起书,马上就能做到。可以想象,当阅读成为国民的一种习惯时,这个国家就会少了很多浮躁,多了很多温情。书籍是没有苦味的良药,中国父母们,别再输在书架上了,鼓励孩子多读书吧!
【附注1】
既然我写了一些读诗歌的益处,下面我就随便引用一首诗歌,来说明一下诗歌对人们世界观的影响。现在的人们,都渴望成功、发财、当名人。关于名誉,诗人是什么观点?如果你成不了名人,诗人的观点,是不是可以为你减压?当我们想教育孩子要淡泊名利、为人低调时,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小教材。诗人的几行字,胜过家长的唾沫飞扬。这首诗非常著名,作者是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
我是无名小辈,你是谁?
你也是无名小辈?
那么我们就成了一对——别说出去,
他们会驱逐我们,你知道的。
多无聊,空有一身赫赫显要,
多招摇,像只青蛙,
对着一片自以为仰慕的泥沼,
整日里叫着自己的名号炫耀!
【附注2】
有人建议,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时不要痴迷。作者认为,成功人士的传记“大部分经过了精致的包装,很多重要的事实作者不会告诉你”。有网友指出:
1.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
2.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3.王石的那些自传更不会告诉你,他的前老丈人是当年的广东省委副书记。
4.华为的任正非不会告诉你其岳父曾任四川省副省长。
5.马化腾不会告诉你他的父亲是盐田港上市公司董事,腾讯的第一笔投资来自李泽楷,李泽楷与盐田港母公司啥关系无需多说。
6.任志强不会告诉你他父亲是曾经的商业部副部长。
7.潘石屹不会告诉你他的发迹是和女富豪张欣结婚后开始的。
作者提出:少相信心灵鸡汤,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附注3】
前些日子,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某些国人的敏感神经。根据网上的援引,大前研一如是说:
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城市遍街按摩店而书店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