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林家盛白手起家成就脐橙之王
一、私营企业造就劳动模范
林家盛,男,1972年6月出生,汉族,初中文化,中共党员,富川瑶族自治县石家乡人。他曾于1995年到县城做过生意,2001年承包了100多亩地来种植脐橙;2004年购买了石家水果镇的水果园。目前拥有三个脐橙生产基地,面积2500多亩。2010年脐橙产量4200吨,产值1680万元,利润880万元,2009年8月富川瑶族自治县家盛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60万元人民币,固定资产投入1500多万元,资产估值达2800多万元。家盛果业是一家集脐橙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企业,拥有两条水果加工生产线,脐橙注册商标为“家盛”品牌标志,现有员工250多人。它是富川县最大的脐橙种植企业,也是目前广西脐橙种植规模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2005年被县里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二、抓住机遇种脐橙
林家盛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改革开放初期,在改革开放思想的影响下,20岁出头的他便在改革的浪潮中精心构筑自己发家致富的梦想。为此他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潜心学习各种农家实用科学技术,钻研实用本领,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大胆实施致富计划。他经历了多次失败,同时也受到了很多善意的劝阻和恶意的嘲讽。然而在跌跌撞撞的过程中,失败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培养了他敢为人先的精神。进入90年代后,城乡经商氛围日渐浓厚,这时他经常利用农闲时间走市场,找适销的路子,走南闯北,县外、市外经常跑,邻近的广东、湖南是他经常去的省份,最北端的哈尔滨、南部的海南省他也去过,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均出现过他考察的身影,他对农产品市场更是情有独钟。1994年林家盛在富川县城开了一家农产品批发店,生意红火。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林家盛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成为石家乡小有名气的富人,然而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缺乏属于自己的生产基地以及自己的拳头产品,市场竞争没有优势,也没有发展后劲。林家盛在思考着,脑海中萌发了自己创办基地的念头。
1998年,新一轮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来了,决心在农业产业方面有所作为的他,专门到桂林恭城、兴安等地取经求宝,请教农业技术专家,还到广西柑橘研究所、广西大学农学院学习水果栽培种植技术。他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机会,利用家乡土地宽广、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水源充足、气候温和等种植水果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根据多年来对水果市场行情的分析及未来水果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大胆实施大面积种植脐橙计划。脐橙果树抗寒能力强,它能耐寒-6.5℃,是甜橙类中最为抗寒的品种之一,而且脐橙皮薄肉厚,肉脆汁甜,是水果类中的佳品。但脐橙种植技术要求高,投入成本大,是一项高成本、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项目。
三、创新运营理念办公司
启动资金与土地是创业的最大困难。2000年,林家盛经多方筹集资金,如贷款银行的支持,租赁了本村闲置山场土地600亩后,开始全部种植美国纽荷尔脐橙。2003年底至2004年春,他先后斥巨资购买了原石家颖泉公司1000亩脐橙果场和民政局莲山果场400亩、富成公司果场500亩,一举成为全县最大规模的拥有三个脐橙生产基地、总面积达2500多亩的私营农民企业。2004年2月林家盛正式注册成立“石家乡家盛实业公司”,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2009年8月经富川瑶族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公司更名为:富川瑶族自治县家盛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正是因为他敢于尝试,才建成了大规模脐橙种植基地,成立了相应的家盛果业有限公司。
林家盛率先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壮大农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优果工程”,不断做大做强优质脐橙产业,采用标准化种植,用生物防治手段贯穿整个脐橙生产,脐橙产量、品质不断提升,公司产品于2007年富川脐橙节上获得优质脐橙二等奖,2010年在富川脐橙节上一举夺魁,荣获优质脐橙一等奖。2009年公司脐橙产量达到3500吨,2010年产量达到4200吨,产值达到1680万元,种植业利润突破880万元,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市场销售格局。公司现有员工250人,其中果场种植职工230人、管理及营销人员20人,两条水果加工生产线,机动车辆8辆,果场实行科学管理,以30亩为单位全部分户包干到每一位员工。工资、奖金与业绩效益挂钩,采用动态管理。
四、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
林家盛认为本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走在致富前列的他,并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公司向社会招工时,林家盛优先考虑招收当地贫困户作为公司的员工,先后有150多人,50多户贫困户,成了公司的员工,他通过让利给员工,按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采取计产计酬,多劳多得等多种激励措施,提高公司员工收入。员工工资年收入达12000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年均18000元。他提倡技术优先,工资与业绩效益挂钩,从而改变了公司员工不思上进、吃人情饭的弊端,促进了员工之间学技术的风气,极大地培养了爱岗敬业的精神。而对于员工均是每年签一次合同,5年以上则有一定的补贴,进而保障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他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阶段性的优点与缺点,对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他所实行的管理团队结构是“总经理-队长-组长-职工”模式,一般以固定的员工为主,当到了特别繁忙时便会聘请临时员工,那时候的临时工将不低于500人。
此外林家盛还经常邀请水果栽培技术专家到果场给员工授课,到果园讲解,增强直观感受,传授先进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让员工们真正掌握脐橙管理栽培技术。对那些已学到脐橙种植管理技术的农户,他经常鼓励他们自己创业,并从资金、果苗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那些想发展脐橙种植的周边农户,他从资金、技术、苗木、信息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毫无保留地传授种植管理技术,帮他们联系技术员,为他们提供坚强的技术后盾。此外,他还鼓励果场里的技术员担当果农的技术顾问,鼓励他们以技术入股,参与优质脐橙生产,走共同致富的路子。在他的扶持帮助下,家乡有30多户都种植了脐橙15-20亩,种植规模小的农户数不胜数。人均增收800元以上。林家盛以点带面的脐橙示范种植,调动了农户的种果热情,促进了富川县脐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林家盛注重对员工的管理以及培训,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掌握种植技术,这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同时他以自己的能力扶持种植户,极大地促进了家乡的脐橙业发展。
五、突破瓶颈打造美好前景
随着脐橙产量的增加,脐橙粗加工出现了瓶颈。林家盛的加工厂每年只能加工300吨,相对年产量有2000多吨的缺口。大部分脐橙均被运到销售地进行加工,这是一笔较大的利润损失。如果粗加工全部在本地,将会带动很多副业发展,解决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会相应促进纸箱、包装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征地出现问题,加工基地的土地问题得不到及时地解决。同时由于脐橙销售时间长,对于脐橙的储藏也是个挑战,现在的储藏中心根本满足不了脐橙储藏的需求,很大一部分都露天存放,致使脐橙水分流失,质量下降。假若资金与土地问题得到解决,创业前景将会更好。
脐橙的大批量生产急需加工场与物流基地。林家盛表示将进一步联系相关部门,尽最大可能解决土地问题,而他将利用自有资金投入加工场。同时他也将邀请专业人员向农户传授更多的栽培脐橙的技术。他将抽取更多的时间阅读种植与管理资料,积累种植和管理经验,适当地参加各种培训班,提高自己的种植技术,更好地向农户传授技术经验。
六、总结经验带头致富
林家盛因地制宜地种植脐橙,带领农户形成大规模的种植。他深知农业的正规军就是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不仅利于机械化、专业化,还可以大大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因此他走了小规模发展以后就要走整合当地的优势品种、区域化种植、做特色农业创品牌的道路。林家盛凭着百折不挠的勇气、顽强拼搏的精神、高尚纯洁的品质、乐于助人的性格,不仅自己成为种植大户,远近闻名,更是富川县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创业致富奔小康的率先模范,是瑶乡大地上的一颗闪亮明珠。从林家盛身上我们看到了创业人的那种执着和坚毅,看到了他助人为乐、为民着想的高尚品质。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终于见到了彩虹。随着事业的壮大,林家盛也开始参与其他行业发展,2012年初成立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有了自己的物流运输基地。
对于农民创业,要立足于本地优势资源进行创业,要通过创业活动使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增收致富的经济优势。延长农业产业链对于创业增收也很重要。林家盛算是农民创业者中的精英,他把本地区的资源优势通过创业成功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且通过延长相应的产业链来增加利润。
创业是需要在风险浪尖上拼搏的,林家盛大胆尝试,成为家乡第一个征收土地大规模种植脐橙的创业者。在这个存在风险的创业活动中,他能够专心研究,虚心请教他人种植技术。另外他注重对员工的管理,尤其是绩效考核,通过鼓励的方式激励员工在工作上更加认真。他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根据种植规模寻找适合公司的市场销售格局。
作为创业者要时刻关注动态的创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政策措施,因为一个创业机会能否成功转化为创业现实,除了需要创业者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和相应的创业资源外,政府的政策在创业机会转化过程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林家盛脐橙产业能够做得如此红火与政府的重视与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鼓励种植脐橙,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户种植脐橙的热情,形成了辐射型的种植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