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是人的精神家园中的一块净土。”在人文素养越来越缺乏现代社会,我们已经越来越需要“孝心”这一品质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想方设法培养孩子的各种生活能力与技巧,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孝心”。
事实上,孝心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一个人如果连孝敬自己的父母这一基本的品质都不具备,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孝心”的培养,对孩子而言,必不可少。
“孝”即是“爱”
对于家长而言,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学做人,学处世。做什么样的人呢?做孝敬父母的人,做诚实正直的人,做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其中教孩子孝敬父母是最主要的,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孝悌者,为人之本也。”孝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
孝心是什么?它是人性的本原,它是真诚,它是善良,它是美好,它是对生命的眷恋和祝福,它是一切爱心责任心的源头。俗话说“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为人”,这句话明确指出:只有懂得自己作为“人子”应尽的孝道,那才谈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试想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不敬、不孝,怎么会爱朋友、爱同学、爱老师,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呢?
孝心是美丽的,它并不在意别人的疏忽和淡忘,它就在人们的身边,散发着温馨而淡雅的芬芳。因为心里有真爱,所以就有“孝”。缺乏孝心的孩子通常比较自我,许多孩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对他人缺乏善心,对父母和长辈冷漠、缺乏孝心和关爱,不服管教,严重者还离家出走等。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心中缺乏“爱”。
孝心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它不像“知识”是可以从身外习得的,它是需要家长去唤醒的。唤醒孝心靠感悟,感悟又有赖于“自省”。“自省”对个人来说,是超越自我的大智大勇,诚如大儒杨时所言:“克己自胜,非君子之大勇,不可能也。”对孝行的反省,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则如罗曼·罗兰所说,将为我们筑起“一所严酷的培养良心的学校”。
有孝心的孩子更懂得“爱人”。他们能爱护、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细心、体贴,是父母的“开心果”。
有孝心的孩子更努力。为了不让家长对自己失望,这些孩子始终会很努力地学习。从而比较容易获得好成绩。
有孝心的孩子更富有责任感。他们的家庭观念比较强,凡事都能考虑到他人的想法,不会推卸自己的责任。
有孝心的孩子更受他人的尊重、信赖与喜爱。有孝心孩子身上所具有的“人情味”是非常有亲和力的!因此,与他相处的人除了信赖、喜欢他以外,还会产生尊重的心理!
所以我们说“孝”既是爱,爱父母、爱他人,更能激发起别人对他的爱!这样的孩子,他们的情感世界无疑是丰富多彩的!
小贴士:怎么理解孩子的“孝心”呢?
从认知角度上理解,事实上,孩子还是不能完全明白什么叫做“孝心”,爱是一种情感的体验,而孝则是行为上的一种表现,与其说培养孩子“孝”的行为,不如先培养孩子对亲人关爱、体贴的心!孩子的关爱与体贴正是孩子“孝”的表现!
要想了解你的孩子是否有孝心,你可以先观察一下,他是否理解你的关爱?是否珍惜你的劳动成果?对你的正确教育、意见和建议是否乐于接受?这些问题的认识,有助于你对于孩子“孝心”的培养。
讲个“黄香温席”的故事
孩子天性聪颖,他们很小时,就能理解家长的“爱”且懂得利用“爱”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样的情况多了,孩子就养成了无理取闹,任性不听劝告的坏习惯。这时候,与其给他们讲大道理,不如用故事点醒他们,让他们从故事里得到启发与教导——
我国古代,有一个叫黄香的人,他非常的善良、有孝心。
黄香小的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妈妈身体不好,长年生病。在妈妈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妈妈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在他9岁时,小黄香的妈妈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从此以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一天晚上,黄香在灯下认真读着书,不一会儿,捧着书卷的手就变得冷冰冰的了。黄香想:天气这么冷,爸爸一定很冷吧,他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了能让父亲少挨冷受冻,黄香读完书就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后,才叫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温暖了父亲的心。父亲感动极了!
黄香为爸爸温席的事情传开后,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子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子里乘凉,可是就是没看到小黄香的影子。
“黄香,黄香。”父亲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只见他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呢。
“你在干什么呢?”爸爸奇怪地问。
小黄香回答:“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在扇蚊子呢。这样,蚊子跑了,屋子凉快些,你也好睡觉呀!”听了这话,黄香的爸爸感动的眼泪都流下来了!
黄香长大以后,当上了一个大官,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老百姓都非常敬重他。
多么善良、体贴人的小黄香呀,他不但懂得不让爸爸为自己操心,还知道关心自己的爸爸。一个人只有从小养成好的“品质”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想想,我是一个懂得的好孩子吗?我有没有体贴、关心过大人呢?爸爸妈妈累的时候,我是不是还在哭闹,叫爸爸妈妈带自己去玩呢?当我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一个玩具的时候,是不是就非要爸爸妈妈也得去买呢?如果有这样不好的行为,一定要改正了,因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可不会这样!
备选故事任你挑
有孝心要从小事做起,还要懂得有一颗感恩的心,报答父母的恩情。不同的故事,给孩子带来的心灵震撼是不同的!
白香象
很久很久以前,古印度有两个王国,他们的国王分别是迦尸国王和比提醯国王。比提醯国王有一只力大无穷的香象,所以总能轻而易举地把迦尸国王的军队打败,迦尸国王为了雪耻,就下达命令:“谁能抓到香象,国王一定重重有赏。”
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人们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发现了一头强壮的大白香象。国王知道这个消息以后,立刻派军队围捕。让人惊喜的是,这头大白香象居然没有反抗,士兵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带回了王宫。国王非常喜欢这只大象,派人为它盖了一座漂亮的象屋,象屋里铺着柔软的毯子,还让人送来上好的食物,请人弹琴给它听。可是,让人百思不知其解的是,大香象始终不愿意进食,总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
迦尸国王知道后非常着急,就来问香象:“你为什么不吃东西呢?”香象回答说:“我的父母住在山里,它们的年纪大了,眼睛瞎了,无法自己去找水草吃,一定饿坏了,只要想到这里,我就难过的吃不下东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养我的父母,等将来我的父母老死了,我会主动回来为陛下效命的。”
迦尸国王听了这些话,非常感动,答应了香象的要求。国王还颁发命令,要求全国的人民都应孝敬父母,如果不孝,将会被处以重罪。
几年后,老象去世了,守信用的大香象果然回到了王宫。迦尸王高兴极了,立刻派它去攻打比提醯国。
大香象对迦尸王说:“亲爱的国王,天下所有的百姓都希望安居乐业,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化干戈为玉帛呢?如果你派我前往比提醯国作和平的使者,我一定会说服比提醯国王跟我们签订和平协议的。”
大香象来到了比提醯国,居然真的说服了比提醯国王,化解了俩国的怨结,让俩国的人民都过上美好的生活。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道理连动物都懂得,何况我们人呢?作为一个懂事的孩子,从小就应该懂得理解和体贴家长,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听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教导,这样的孩子才是有孝心、懂事的!
宽厚善良的闵子骞
有一些孩子常常从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遇到一些事情,常常因为父母与自己的想法不同,批评了自己,就生出了怨恨的情绪来!家长想让这样的孩子懂得体贴和理解大人的处境,不妨讲讲这个故事——
春秋时期,有个孝子叫闵子骞。闵子骞的母亲去世比较早,父亲娶了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继母对他不好,常常虐待他。
一年冬天,后母用芦花给他做衣服,而给他的两个弟弟做的是棉衣。芦花做的衣服看起来很蓬松,但是不保暖。
这天,父亲带闵子骞外出,让他驾马车。因为天气太冷,衣服又不保暖,闵子骞冻得瑟瑟发抖。父亲看了以后很生气,骂道:“衣服已经穿得这么厚了,你却还在发抖,你这是不是有意要诋毁你的后母呀?”骂完,父亲一气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闵子骞。结果一鞭抽下去,闵子骞的衣服破了,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孩子的后母虐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很生气。
回到家里后,父亲当下就想把他的后母休掉。闵子骞知道后,跪下来求他的父亲说:“父亲,不能赶后母走,因为有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假如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三个人都要一起挨饿受冻。”
闵子骞的一番话说得他父亲心服口服,怒气也渐渐平息了。而他的后母看到这一情景,想到自己这么对待这孩子,孩子还不会记恨自己,反而替自己说话。觉得惭愧极了,怎么自己连个孩子都不如。
从此,后母对闵子骞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好,一家人又幸福和乐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有孝心的孩子还应该有一颗宽容、理解别人的心。遇到一些事情,不能单凭自己的性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要想想,这样做,爸爸妈妈会不会伤心难过呢?只要善解人意,一定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
蔡顺和强盗
如果你的孩子骄横无礼,不服管教,什么时候都想到自己,不考虑家里人的感受,家长不妨找一个机会给他讲讲《蔡顺和强盗》的故事——
汉朝时,有个读书人叫蔡顺。蔡顺的妈妈喜欢吃桑椹,蔡顺就经常给妈妈采桑椹吃。
有一天,蔡顺拿了两个篮子出去采桑椹,他用一个篮子装熟透了的桑椹,另外一个装还不是很熟的是桑椹。
在回家路上,不幸的是,蔡顺遇到了一伙强盗。强盗把蔡顺抓起来,搜遍了全身上下,就是什么都没搜到,气愤之余,强盗打起了桑椹的主意,他们总不能空手回去的呀。
强盗问蔡顺:“你采的桑椹为什么分俩个篮子放呢?”
蔡顺说:“一个篮子里的桑椹是熟透的,比较甜,我是留给母亲吃的;另一个篮子里的桑椹不太熟,我是留给自己吃的。”
强盗们听了蔡顺的话,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很受感动,就把他放了,还送了一些米给蔡顺,让他拿这些东西奉养母亲。出人意外的是,蔡顺并没有接受强盗的东西,他说:“真正的孝顺是用自己的劳动所得给予的,而不是不劳而获。”
强盗们听了蔡顺的话,脸都红了!
强盗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家人,如果孩子不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那不是连强盗还不如吗?作为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单纯的道理与单纯讲故事对教育孩子都是无效的。只有将道理与故事要融合在一起,孩子才能很容易吸收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孝顺母亲的加缪
加缪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还是一个非常孝顺母亲的人。
加缪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在他还不懂事的时候,父亲就在战场上牺牲了,只剩下母亲与他相依为命。因为家里没有什么积蓄,小加缪和妈妈的生活特别艰难。但是,为了不让儿子在同伴中感到自卑,在小加缪到了上学年龄以后,妈妈还是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到了学校。可是,懂事的小加缪很快就发现,因为自己上学又增加了学费和其他一些花销,妈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妈妈每天都努力地工作着,由于经常熬夜,才三十几岁的人,脸上就已经早早地爬满了皱纹。小加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一天晚上,加缪又伏在那盏小煤油灯下复习功课。写完作业之后,他看见妈妈还在忙碌,自己又帮不上忙,就早早地上床睡觉了。半夜里,加缪忽然被一阵咳嗽声惊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原来妈妈还没有睡,她正借着微弱的灯光缝补衣服呢。小加缪再也忍不住了,他一骨碌从被子里爬起来:“……妈妈,我以后再也不能让你这么辛苦了,你看,我已经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我想出去找点活儿干,帮你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
儿子善解人意的话,让妈妈的眼睛湿润了。她把小加缪紧紧地搂在怀里,泪水顺着面颊流了下来。
看见妈妈流下眼泪,小加缪有些不知所措:“妈妈,难道我说错了吗?你为什么哭了?”
“好孩子,你没有说错。可是你现在还太小,妈妈怎么舍得让你去干活儿呢?你现在需要的是好好学习,只有等你长大了,才能帮助妈妈减轻负担呀。”妈妈抚摸着加缪的头轻轻说。
听了妈妈的话,小加缪认真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他学习更认真了。但是。无论妈妈怎么努力,他们家的生活还是越来越困难。读完小学以后,在小加缪的一再央求下,妈妈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去做些事情,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但前提条件是不能耽误自己的学习。从那以后,小加缪一边读书,一边劳动。一开始,他找到了一份扫大街的工作。对小加缪来说,这份工作无疑是份苦差事。因为他每天不仅需要很早起床,还要拿着几乎跟他一样高的扫帚去扫大街,人小,扫的地方又大,小加缪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为了给妈妈减轻负担,小加缪努力着坚持过来了。后来,小加缪又到一个饭馆去洗碗。这个工作和扫大街的工作比起来更辛苦,加缪和几个小伙计每天都拼命干活,还常常不能按时洗完那些小山一样高的碗碟。
艰难的生活让加缪经受了磨炼,也养成了他刻苦勤奋的优良品质。后来,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大学。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举世瞩目的大文学家。
成就加缪的是什么?答案可以找出很多,但毫无疑问,加缪对妈妈的爱,对家庭的那份责任感,是帮助他走过那段灰暗日子的精神支柱,也是加缪最具光彩的人生财富。
固然,一个孝顺的孩子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成就伟大的事业,但是能够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就应该是一个拥有美好心灵的人,一个知道如何孝顺父母的人。
给家长的悄悄话
詹姆斯·多伯森说:“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如果你的孩子情感冷漠,不关心、尊重别人,作为父母,不要把孩子的问题归咎于他本身。孩子品性是家长教育的结果。良好的教育能给孩子带来良好品性。归纳起来,造成孩子缺乏“孝心”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家长溺爱、骄纵过度
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全家人对孩子百般疼爱、千般关心、万般呵护,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
■缺乏正确的管教
家长缺乏教育意识,或者根本不懂得怎么去教育孩子,很多家长认为抚育孩子,让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而做父母的,应该不求回报,孩子还小不懂事等。这些想法与做法养成孩子只求索取,不愿付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花钱如流水、情感冷漠的性格。
■缺乏“孝”的榜样
家长自己对父母、对亲人态度恶劣,感情冷淡,甚至呵斥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家长培养不出有“爱心”有“孝心”的孩子的。
只有你的孩子将父母对长辈的“孝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孩子还能真正学会孝顺。不然,我们是没有办法,更没有资格“强迫”孩子孝顺的。
身教重于言教
有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儿子看在眼里,聪明的儿子也一声不响地给妈妈端来一盆水,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是啊,“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孝心就是这样学会的,这样传递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孝心和爱心,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榜样。
用高尚的道德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张兰芹是一位医生,又是一位好母亲。和其他人一样,用无私的母爱,细心呵护着孩子的成长,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影响和教育着孩子,通过言传身教感染着孩子,为他的成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使他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践行着人生的价值。
从孩子出生那天,张兰芹就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为了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的品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张兰芹教他把盛好的第一碗饭送给爷爷。
最初的时候,孩子很不高兴,撅起了嘴,张兰芹便趁机给他讲起了“孔融让梨”的典故。告诉他,孔融只有4岁的时候就知道人有长幼之分,要懂得孝敬长辈。听完这个故事,孩子使劲地点点头,说:“我知道了,爷爷是长辈,我们就应该孝敬他。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我还要多照顾他们……”
久而久之,尊老敬老成了孩子的一种习惯。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他依旧把第一碗饭送给长辈,把好吃的东西让长辈先吃。
可见,一个出色的家长是懂得如何去引导孩子孝顺的。
培养孩子的孝心,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1.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
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塑造和培养。如:平时教育孩子要关心父母的健康,要帮父母分担忧愁,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当孩子不会时,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横加指责,孩子做得好时,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尝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当孩子“父母养育了我,我应当为他们多做事”的观念逐渐形成时,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2.制定家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需要民主,不可家长制、一言堂,但必要的家规是不可缺少的。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孝敬父母”的行为规范。比如,要求孩子要了解父母,要亲近父母,要关心父母,要尊重父母,要体贴父母。不要影响父母工作与休息,不要惹父母生气,不要顶撞父母,不要独占独享,不要攀比享受。孩子在习惯的引导下,慢慢就形成了“孝”的品性。
3.学会感恩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源于良心、良知、良能,这是孝心的亲情基础。然而,感恩这种情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通过教育。做家长的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因此父母不妨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一天的情况:起床、做饭、洗衣服、整理家务、上班等,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如何关心孩子,如:孩子生病了,父母怎样心疼,怎样整夜地不睡觉护理孩子等。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父母也同样需要孩子的关心和爱。
4.故事的引导,沟通交流
有些时候,家长对孩子讲过多的大道理反而让孩子心烦,所以,家长不防把道理放到一边去,多跟孩子谈心交流,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不但可以增加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孩子懂得爱需要回馈:“孝心”是可贵的。
教子加油站:多给孩子一些表达爱,表达“孝心”的机会,如果你连机会都不给,孩子对你表示关爱的时候,你粗暴地拒绝了,孩子因为“羞涩”“惧怕”也就停止了“孝行”。
当孩子对别的人表示“爱心”的时候,你要理解并且支持,试想,一个懂得关爱别人的孩子又怎么会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