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很多人的细心观察、专心分析、用心比对,最后发现——
口才顶呱呱的人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世间万物都逃脱不了一个“理”字,谁不讲理,就会遭到报复——这是“天理”。俗话说得好: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良好的口才,首先要建立在讲理的基础之上。但“理”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人人都难免有困惑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来“说理”的人,或用确凿的事实、清晰的表达,来说明事理的必然,或用客观的理论、严密的逻辑,来证明事理的正确。刘邦在打下江山后,喜欢到皇家园林上林苑打猎消遣。上林苑占地很大,丞相的萧何向汉高祖刘邦建议将苑中的大片空地划让给老百姓耕种。刘邦一听,大为光火,认为萧何胆大包天居然要来动皇家脚下的土,一定是接受了老百姓的大量钱财,才这样为他们说话办事的。于是萧何被捕入狱,同时接受审查准备治罪。就在这紧要关头,刘邦旁边的一位侍卫官上前向刘邦进言:“陛下是否还记得当年楚汉战争以及后来铲除叛军的时候吗?那几年,皇上在外亲自带兵讨伐,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非常拥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就不是陛下的了。您认为,丞相会在一个可谋大利而不谋的情况下,去贪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没有风险的大财不去贪,不会冒风险去贪图一点小利——这就是“理”。刘邦在道理面前也不得不低头,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
口才顶呱呱的人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当晓之以理行不通时,口才高手会动之以情。再硬的汉子,在真情面前也要被软化。因此,在与人沟通中,除了要善于使用能阐明观点的话语外,还要懂得以情动人,多使用具有情感交流作用的的词语来舒缓气氛、沟通心灵、理顺情绪。这个世界最难征服的不是山峰是人心。如果你学会了用感情去征服人心,你的口才将更上台阶。两位退休老老大爷,是多年的同事加邻居,只因为各自不懂事的小孙子打架而造成了隔阂,互不说话、形同陌路。其中一位多次上门想化解,但总是没有取得什么效果。这次他又上门了,对不肯和好的老人说:“我今年62岁了,你比我大3岁,65了吧。记得我们那一批青工刚进厂时,20出头,多年轻!我们一起打篮球,摸鱼,有一次去乡下偷新鲜的苞谷,被农民一阵猛追,我爬不上那个山坎,幸亏你在上面给我搭了一把手,要不就被逮住,说不定要挨揍呢。现在,当年的那帮调皮青工,有几个都不在人世了,唉……我们也是半截身子入黄土了,还有多少年活呢?想一想,为了小孩们的那点破事儿生气,真不值得呀。难道我们还要把这些不好的东西带到坟墓里去吗?”这番话,完全抛开谁对谁错的纠缠,直接将矛头对准人的情感。有道是“通情达理”,情一通,理就自然达了。上面那位老人的话,即使是让铁石心肠的人听了都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口才顶呱呱的人是一个口吐芬芳的人。口才高手早就知道: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受赞美。口才高手还知道:在这个物价高企的社会,美丽的辞藻是为数不多的免费“物资”之一。除此以外,口才高手的出众之处在于:知道如何恰当地赞美别人。赞美是一门精致的艺术,高手们总是能不露痕迹地说到别人最受用的地方。美国前总统柯立芝,发现自己的女秘书在工作上经常出现差错,便决心帮助其改正。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了办公室,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和合体,你穿着很漂亮。”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又说:“要是你你能把公文处理得也能和你的衣服一样漂亮,那就更完美了。”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工作上很少再出差错了。看看,即使是一句批评的话,因为有了赞美的糖衣也显得那么令人受用。赞美之言,犹如阳光普照万物,让身处其中的人熠熠生辉。赞美之言,犹如是一张甜蜜的罗网,身处网中的人心甘情愿被俘虏。
口才顶呱呱的人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口才再好,若是没有幽默感,就好比一个园林里楼亭阁榭,有山有水,有草有木,就是没有花。没有花的园林,布局再合理,也少了些灵气与生动;没有幽默的口才,说话再雄辩,同样也少了些灵气与生动。一个顾客在酒店喝酒,他喝完第二杯后,转身问老板:“你一星期能卖多少桶啤酒?”“50桶。”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那么,”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100桶啤酒的方法。”老板很惊讶,忙问:“什么方法?”“这很简单,只要你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了。”这位顾客的本意是指责老板卖的啤酒只有半杯,但他却用了一种幽默的方法,巧妙地指责老板的行为。
不善说话的具体表现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话说得有水准,自然招人喜欢;相反,不善说话的人,往往容易惹人反感。那么,不善说话的表现在哪呢?
首先,喋喋不休的话。在与人交谈中,总将自己放在主要位置,自始至终一人独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故事。有个名人说过,漫无边际、喋喋不休无疑是在打自己付费的长途电话。这样不但不能表现自己的交谈口才,反而令人生厌。“一言堂”不能交流思想,不能增进感情。交谈时应谈论共同的话题,长话短说,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意见,留心别人的反应,这样才能融洽气氛,众情相悦。正如亚历山大·汤姆所说:“我们谈话就像一次宴请,不能吃得很饱才离席。”
其次,逢人诉苦、散播悲观情绪的话。在人的生涯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苦难,但每个人对待的方式不同,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知难而退,有的人却将苦难带来的愁苦传染给别人,在众人面前条陈辛酸,以获同情。交流中一味地诉苦会让别人觉得你没魄力,没能力,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
第三,无事不通、显得聪明过人的话。言谈中,谈话的内容往往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古今中外、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般的话题。如果在交谈中表现“万事通”、“耍大能”,到时定会打自己的嘴巴,砸自己的脚。因为交谈是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方式,而不是表现学识渊博、见识广泛的舞台。更何况老子曾说过:“言者不知,知者不言。”交谈中什么都说的人未必什么都知道。
第四,空话套话,就是不讲实话。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肥皂泡,被吹出来的肥皂泡在阳光下闪耀着色彩艳丽的光泽,实为美妙。随着五彩泡泡的不断升高,接着一个接一个纷纷破碎。所以人们常把说空话喻为吹肥皂泡,真是恰当不过。对一些充满各种动听、虚幻诱人的词句,细细咀嚼即没有任何实在的内容,是迟早会破灭的。
说话的目的是为交流思想,传达感情。因此,交谈总得让对方知道你心中要表达的是什么。只要开口,不管是洋洋万言,还是三言两语,不管话题是海阔天空,还是一问一答,都应使人一听就懂。一些人惯用一些现成的套话来代替自己的语言。三句话不离套词,颠来倒去那么几句,既没有思想性,更没有艺术性,令人听后形如嚼蜡。
央视曾有个一度受观众喜欢的栏目,叫“实话实说”。其受观众喜欢就是因为说实话,不说空话套话。
第五,武断的话。武断是交谈的毒药,如果你开口“当然”、闭口“绝对”,那别人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所以,你要尽可能避免说这样的话:“所有的政治,都是欺骗。”“所有的战争都是罪恶。”“所有的女人都是弱者。”像这样的话,不但使你显得偏激,而且也不符合事实。在你的语句中,要多用一些这类字眼:“有的人……”“有的时候……”“可能”“也许”“或者”……给你的意见或判断略为加一些限制,留一点余地。在说完自己的意见之后,也不妨问一问对方:“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你觉得怎样?”或者说:“我可能有错,我希望知道你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要警惕自己不要用一种非常肯定的语调来讲话,好像大将军发布命令似的。不管你说什么,这种腔调别人一听就不舒服,就觉得你把自己抬得太高了。这种把自己放在一切人、一切事之上的态度,不久就会使你陷于完全孤立的地位。
第六,质问的话。谈话时习惯质问对方的人,多半胸襟狭窄,好吹毛求疵,与人为难,或性情孤僻,或自大好胜,所以即使在说话小节上,也把他的品格表现出来。其实,除了在不得已的场合如在法庭上辩论之外,质问的对话方式是大可不必采用的。如果你觉得意见不对,你不妨立刻把你的意见说出来,何必一定要先来个质问,使对方难堪呢?
例如,甲:“昨天我想是今年以来最酷热的一天了。”乙:“你怎会这么说呢?”
对方虽然说错了,但你何必要先给他一个难堪的质问呢?你既知道昨天热度不过34℃,而前天却达到35℃,那么你就说出来好了。先质问,后解释,犹如先向对方打了一拳,然后再向他解释一样。这一拳,足以破坏双方的情感。被质问的人往往会被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如果他也是个脾气不好的人,必会恼羞成怒,而激起剧烈的争辩。
好口才并不是天生的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非常有口才。其实,说话的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从现实中锻炼出来的。
没有哪种活动是不必开口说话的,商业、社交、政治甚至社区工作无不需要口才。练习的机会越多,改进的机会也就越多,到处都是练习谈话的题材和对象。只有不停地练习,你才能知道自己可以进步到何种程度。
许多擅长说话的人,最初大都是拙嘴笨舌的人。
著名的演说家和心理学家爱德华·威格恩先生曾经非常害怕当众说话或演讲。他读中学时,一想到要起立做5分钟的演讲,就惊悸万分。每当演讲的日子来临时,他就会生病,只要一想到那可怕的事情,血就直冲脑门,脸颊发烧。读大学时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变,有一回,他小心地背诵一篇演讲词的开头,而当面对听众时,脑袋里却“轰”地一下,不知身在何处了。他勉强挤出开场白:“亚当斯与杰克逊已经过世……”就再也说不出一句话,然后便鞠躬……在如雷的掌声中沉重地走回座位。校长站起来说:“爱德华,我们听到这则悲伤的消息真是震惊,不过现在我们会尽量节哀的。”接着,是哄堂大笑。当时,他真想以死解脱。后来,他诚恳地说:“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最不敢期望做到的,便是当个大众演说家。”
同样如此,像林肯、田中角荣等世界著名演说家的第一次演讲都是以失败告终的。那么,他们为何会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获得了令人惊奇和引人瞩目的成功呢?也许每个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每个人也都有过这样的梦想,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他们一样口若悬河,娓娓而谈,令人折服。其实,答案很简单,只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大胆地面对挑战,刻苦勤奋、坚持不懈地努力练习,完全可以拥有出色的口才,实现自己的梦想。
狄里斯在西欧被称为“历史性的雄辩家”。但他的雄辩并不是天生的才能,也是后天练就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