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或都“从众”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动画片:一个双眼失明的小男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举着一副望远镜“看”天空。公园里的游客看到小孩的样子,以为天空出现了什么稀罕事物,于是纷纷买来望远镜对着天空眺望。公园外面的人看到公园里的人都在看天空,觉得天空定是发生了什么新鲜事,也争先恐后地买来望远镜对着天空眺望。直到小男孩从长椅上站起来,摸索着向前走去,人们才知道,原来天空什么也没有发生。
看完这个动画片,也许很多人会哑然失笑,觉得那么多人都被盲童“欺骗”了。实际上欺骗人们的不是盲童,而是人们的从众心理。
很多时候,当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受到群体行为的引导或施加的压力时,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会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
比如,在开业务讨论会时,如果一个人的意见与大家的意见不符,那他很可能放弃自己原来的想法,而追随大家的意见。
另外,从众心理的出现还与当事人缺乏行为的相关知识有关,因此,别人的行为很容易成为自己行为的参照物。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商店里有很多人购物,于是,就将自己的购物地点选定为该家商店,实际上我们对这家商店并不是真的了解。很多商家掌握了人们的从众心理,便雇佣很多“托儿”进行不正当促销。从众心理也称顺从心理,有人也称遵从心理。是指一个人的行动、信仰和情绪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一个小群体的错误意见,往往可以迫使一个人做出与自己感知和判断不相符合的回答。50年代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让被试者做成一排,看两张卡片,一张卡片上画三条长度不等的直线A、B、C,另一张卡片上画一条直线X,它的长度明显的与ABC三条线之一等长,要求被试者判断X线与哪一些线等长,被试者按坐号顺序回答,第五个被试者明知他们答案不对,但也不敢肯定自己正确的答案,只能顺从地得出了与前四人相同的错误答案,这是一次从众心理测验,把这种测验重复多次,结果类似。
从众心理的表现和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如跟着感觉走路会使你步入歧途,跟着广告购物会使你上当受骗。科学研究中,从众心理可使你放弃自己正确的研究结果,当然最为严重的是从众心理可使部分人形成小群体,小集团,发生数人一起违纪现象,甚至多人聚众闹事的违法现象。
现代社会上一些人从众行为是好是坏,没有一个绝对标准,对良好社会规范的服从,往往会抹杀学生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对现代人中一些新异的不良风气(赶时髦、贪图享乐等),盲目从众常常会增加这些人的虚荣心和浮夸感,我们身边这样的思考很多,因而在这些人的从众行为面前,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常常会想起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在我们讥笑皇帝和那些盲目从众的大臣和市民时,不禁会记起那位勇于发现皇帝“have nothing on”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勇于抵制不合理的压力,并敢于坚持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样,“人云亦云”、“意志不坚”的从众现象才会被摒弃和杜绝。
一、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心理学家阿希的实验,科学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个体在群体中接受群体的影响时,可以产生一定的心理效果。从而使个体产生了符合社会要求,放弃了原来的意见。笔者在上述所谈到的两个情景可以看到现代人所形成的行为信念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那么社会上一些人的从众行为大都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原因:
1.对信息的依赖,是现代人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
现代人生活在这个世界,总是以他人为参照系,并依赖于他人及团体提供的信息。譬如,一些人走在大街上,要依赖于路标或他人的指导,才能找到他们的目的地。因而渐渐地养成了依赖他人提供信息办事的习惯。新学期报到注册了,许多新生还不知道学校的地址,虽然没有路标和他人的指导,但他们往往会跟从人流多(学生)的方向去寻找自己的学校,而不跟人数少的方向,因为此时学生们的心理假设是大多数人群的走向目的也是学校。当然这一事例也表明了从众也可能发生错误,如果大多数人流的方向不是学校,学生所依赖的信息就要变成了虚假信息。又如某员工在上班期间开小差,不知道老板布置的工作任务是什么活具体的实施办法是什么,此时他只能以自己身边周围的同事作为信息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人家怎么行动他就怎么跟,从众行为就这样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地发生了。事实表明,社会上这些人是否从众,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信息的依赖。当一个人掌握的信息越少时,就越容易从众,反之,就会有更多的独立行为。
2.对社会规范的遵从,也是现代人从众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社会在长期的发展下,形成了一些共同遵守的规范,因而按照规范行事,成了一种心理准则和定式。现代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也遵守着一些共同的规范。在“少数服从多数”的规范下,一些人往往倾向于从众而避免“枪打出头鸟”,当然,在遵从规范的情况下,这些人是否从众还受团体或集体凝聚力的影响。当一个团体或集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时,即使团体或者集体作出错误的行为,但有些人仍会表现出较强的从众心理。由此可见,一个集体或团体的凝聚力越强,人们越容易按照群体规范办事,从众现象当然越明显。
3.人们从众现象还受到众多的因素影响
其中群体状况,当时情景以及个人特质是非常关键的三个因素。一般认为,群体越大,对个人的压力越大,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其次,个体对集体的依恋性,集体内部的团结性和气氛等,也影响了人们的从众行为。在集体能满足个体的需要和愿望并且气氛融洽时,个体最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此外,从众性还因人们的地位、性格、情绪状态等特征的影响而表现出差异性。
4.现代人从众心理的目的原因
社会上一些人从众行为的发生,简单地说,其目的有三:一是不想犯错误,力求正确;二是想通过遵照群体里其他成员的期望去行事,以得到别人的满意和赞许。三是追求个性的差异化,体现自己追求时尚的心理,渴望吸引别人的目光,得到别人的承认。人们从众心理所导致的这些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
二、克服从众的方法
根据以上对一些人从众行为的全面分析可知,克服这些人从众心理主要从思想认识、纪律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入手,增强约束力。从学习科学知识,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如果人云亦云,感情用事,往往会使你后悔莫及。当你的思维、感情、行动处于一个非正式群体中,就要考虑是否从众心理起了作用。
1.要在思想上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
不从众就意味着敢于接受他人的白眼,穿别人给的小鞋。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因为跟拥护亚里士多德传统观点的人们发生了冲突,而受到了对手们的排挤。连伟人都免不了要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我们的学生又怎能避免得了呢?因而请这些人要做好接受挫折的思想准备。要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不久就会被证实的。
2.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认识
大家都认为对的未必是正确的,物理学中的“地心说”转为“日心说”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明证。要敢于标新立异,大家都做的未必就是正确的,因而不能用“别人会如何想”“别人会如何做”来衡量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3.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有主见的意志品质
重视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的精神,选择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方案。如在选报志愿时,如果自己的性格较内向,不善言谈,最好不要报师范院校或外语专业或公关专业等,而应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合适的专业,不能看人家都报外贸专业,你也报,别人都考医学院校,你见血就晕也报医学院校。又如在穿着方面,你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量力而行。学生嘛,穿着得体大方就可以了,不应追求高档名牌。总而言之,有主见就要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办。
4.要敢为人先,勇于开拓
对别人没做过的事,要敢于自己尝试着去做一做,打破常规,也是摒弃从众的一种方法。选择你认为是正确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