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6600000010

第10章 《古夫于亭杂录》成书时间及其版本(1)

《古夫于亭杂录》,又名《夫于亭杂录》、《夫于亭笔记》,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王士禛(1634—1711)的一部笔记作品,内容广博,它与作者的另外四部笔记《居易录》、《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分甘馀话》属于同一类型,《四库全书总目》将它们均收入“子部杂家类”。康熙四十三年(1704),王士禛因王五一案“失出”(即重罪轻判),受到牵连,被罢刑部尚书,回到故乡新城(今属山东淄博市桓台县)家居,《古夫于亭杂录》即是他这一时期的著述。作者自谓此书“无凡例,无次第,故曰杂录”,又谓:“所居鱼子山下有鱼子水……山上有古夫于亭,因以名之。”此书究竟撰写于何时,由于作者自序末未缀时日,其最早刊本亦无刻印年代,论者鲜有述及者,笔者不揣冒昧,略作考辨如下。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二著录《古夫于亭杂录》谓:“士祯以康熙甲申罢刑部尚书里居,乙酉续成《香祖笔记》之后,复采掇闻见,以成此书。”[1]此系据是书自序之言推断。《古夫于亭杂录·自序》云:“甲申之秋,复有《香祖笔记》八卷。是岁冬,罢归田里,迄明年乙酉,续成四卷,通十二卷,又刻之吴门。”该段以下,王士禛略述其老年景况后即言《杂录》之写作与命名。据此可知,《总目》所言不误。乙酉为康熙四十四年(1705),《古夫于亭杂录》之撰写当始于是年。王士禛有《渔洋诗话》三卷,为其晚年所自订,其自序云:“余生平所为诗话,杂见于《池北偶谈》、《居易录》、《皇华纪闻》、《陇蜀馀闻》、《香祖笔记》、《夫于亭杂录》诸书者,不下数百条……戊子秋冬间,又增一百六十馀条。”[2]这篇序撰写于戊子秋冬间或稍后,已提到《夫于亭杂录》一书。又《杂录》卷五有记张复我编修一条,其中有“今又三年戊子”一语。戊子为康熙四十七年(1708),《杂录》之成书当在是年。

《分甘馀话》四卷为王士禛罢官里居后的另一部笔记作品,前有己丑所写自序,故一些书目著录或图书馆编目咸谓此书刊于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实则有误。按《分甘馀话》卷四有记宋荦(1634—1713)一条,内有“庚寅六月,宋太宰牧仲书来”一语,庚寅为康熙四十九年(1710),适过己丑作序之年一载,可知是书自序并非全书杀青之后所撰,而是在全书撰写之初或中途所构。特别是该自序不像《古夫于亭杂录》自序,明确提到成书卷数,亦可证《分甘馀话》自序撰写之日,全书尚未脱稿。《渔洋诗话》自序并未言及《分甘馀话》,亦可证是书于戊子秋冬之际尚无消息,不可能于下一年己丑刊刻。

依照一般常例,作者不会同时撰写两部体裁相同、内容近似的笔记,据《分甘馀话》卷一首条所录康熙皇帝于四十七年五月初十日所写《御制广群芳谱》一文推断,《分甘馀话》撰写之初适在《古夫于亭杂录》成书之后,即开始于康熙四十七年末或翌年,《杂录》之杀青则在此前。御制序文不入《杂录》而置诸《馀话》卷首,无非示其尊崇之意,此亦可证《古夫于亭杂录》与《分甘馀话》之撰写是连续性质的。《古夫于亭杂录》的撰写自1705年至1708年,共费时约四年之久。

关于《古夫于亭杂录》的版本,向有五卷本与六卷本之别。《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者为两江总督所呈进之六卷本,而文渊阁《四库全书》所录者却是五卷本。[3]该本删削改字,错讹颇多,不足为据。若用六卷初刻本与五卷初刻本相校,就会发现二本编次虽异,而文字内容却大致相当,并非如某些图书馆著录卡所记五卷本系“残缺一卷”者。若就两本所录条数而言,五卷本尚较六卷本多出三条,而六卷本卷一第54条“追赠父母”又为五卷本所无,[4]卷五第297条“何采”后半有一百十九字亦为五卷本所无。因涉及文字无多,为考其源流,特录两本相异者如下。

一 六卷本多出五卷本者

李文正昉为相,为本生父故工部郎中超、母陈留郡君谢氏请以郊祀覃恩追赠,太宗嘉之,诏赠超太子太师,谢氏郑国太夫人。此封赠本生父母之始。王沂公曾、欧阳文忠公修,皆幼育于叔父,祈恩追赠。此又宋朝忠厚立国之一端也。

按:此条见于六卷本卷一第54条,系节录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许封本生父母”、卷四“报叔父母恩封赠”两条[5],王士禛仅在其后加一句评语而已。

法方伯黄石若真在金陵,方典武闱而奉家讳,仓卒不得出,黾勉终事。第五遣人送诗云:“门人只读《孙武传》,何必教渠废《蓼莪》。”巨商某者,其母大寿,走厚币请故相至金陵游山,主于其家。是日,宾客方群集上寿,第五送诗曰:“朝贩纲盐暮沸笙,满堂宾客尽鸡鸣。可怜丞相张苍老,也拜高台寡妇清。”金陵人竞传之。

按:此条系六卷本卷五第297条的后半部分,五卷本该条适无上录文字。文中“第五”系何采之字,“故相”则不知何所指。后出六卷本如广陵本、啸园丛书本(详见下文),“故相”与“丞相”四字皆以墨围代替,似有所忌使然。

二 五卷本多出六卷本者

弇州《盛事述》载父子官三品以上者,工部尚书毕亨,子副都御史昭,吾邑人也。司空为弘、正间名臣,今墓在系河北岸,中丞袝焉。碑版尚存而宰树剪伐尽矣。每过之,辄为叹息。

按:此条见五卷本卷二倒11条,文中“吾邑人也”以上系节录出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二《皇明盛事述·父子至三品九卿》一条,[6]与六卷本卷三第145条“王世贞笔记三则”之第一则略同。五卷本卷三亦有“王世贞笔记三则”一条,与其卷二倒11条显然重复。

国初目满洲及辽人为旧人,各直省汉人为新人。一汉人入馆选,在院中一满洲同官谓之曰:“先生绝似旧人,而背立尤酷似。”旁一同年同官者口号赠之曰:“相君之面,不过新人;相君之背,旧不可言。”众大笑。

按:此条见五卷本卷二末条,乃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蒯通借为韩信相面劝其造反一事:

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韩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对曰:“愿少间。”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7]

这一条为文渊阁《四库全书》五卷本《古夫于亭杂录》所删,当有所忌使然。

明时,京师士大夫冬日制貂为套,著冠帽上以御寒,名曰帽套。一词林乘马谒客,有骑而过者,掠而去之。明日入署,诉于其僚,同年某公好谑,改崔颢《黄鹤楼》诗赠之曰:“昔人已偷帽套去,此地空馀帽套头。帽套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空悠悠。”众皆大笑。

按:此条见于五卷本卷三第36条,六卷本未收。

六卷初刻本与五卷初刻本除有上述不同以外,文字亦或有小异,但异文不多。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则将有关钱谦益的文字概行删除,钞讹亦很多。钞讹系草率所致,删去钱氏相关内容,盖乾隆修《四库》时禁令使然。据《清史编年》第六卷“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甲申(12月26日)”:“谕定《四库全书》抽毁改易‘违碍悖逆’书籍原则:一、钱谦益、金堡、屈大均等‘其人实不足齿,其书岂可复存?’应概行毁弃。”[8]《古夫于亭杂录》中凡涉及钱谦益的有关文字皆在抽毁之例,可见清代文化专制之一斑。

笔者所见六卷与五卷两种初刻本,均为上下黑口,双黑鱼尾,半叶十行,行十九字,唯六卷本中缝题“夫于亭杂录卷×”,五卷本中缝题“古夫于亭杂录卷×”,仅有一字之差。两本“禛”、“弘”、“曆”均不避讳,唯“玄”缺末笔或作“元”,可见都是康熙间刊本,因俱无刊刻年月,故统称为初刻本或原刊本。这两种原刊本流传不广,今已罕见,两者孰先孰后,有何关系,值得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古夫于亭杂录》六卷本为广陵刊本,有清代藏书家陈(1753—1817)的朱笔眉批。陈氏于该刊本卷首批云:“此书本六卷,厥后翻刻缩为五卷,无原序,而有俞兆晟序,盖恐原序刻则卷数不合也。翻刻本版心俱加‘古’字。”陈氏所言五卷本为翻刻缩印六卷者,显然失于考校。

同类推荐
  • 灵性阡

    灵性阡

    鲁迅在北京大学的教员预备室里坐着,一个他不熟悉的青年默默地送上一包书,匆匆又走了,鲁迅打开一看,是一本《浅草》。数十余年以后,我走进当年鲁迅坐着休息的地方,同样拿着一本《野草》,却看不到鲁迅眼中的北京和北京的世界。离开家乡许多年以后,我们的家乡都已被城市的景观所置换,然而荒野仍旧是荒野,海是海,岛是岛,蝶归蝶,舞归舞。我的生活中仍有一位静坐在恒河岸上的苦行僧。在瓦拉纳西的渡口岸边的烧尸台上,静坐,入禅,无视于身旁的生生死死。各种生的匮乏,借助各种名目占据恒河两岸的大千世界,占据海和岛的各种空间,像花占领蝶,像蝶占有舞,像火葬仪式占据了我们一生中几次重大创伤的时空。
  •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通往印度次大陆

    通往印度次大陆

    由赫尔曼·黑塞所著的《通往印度次大陆》讲述了一生钦慕东方文化的赫尔曼·黑塞终于来到了亚洲。热气腾腾的东南亚大陆。鱼龙混杂的殖民地生活,让他一次又一次发出惊叹。黑塞敬畏于原始雨林的苍莽。也对苦力在林中劳动的画面而感到震撼;他既称赞了东南亚的华人、印度尼西亚人、马来人没有染上西方的现代病,也鄙夷他们对欧洲殖民者拙劣而盲目的模仿。从文献中汲取的古老哲学与旅行中的见闻掺杂在一起,使这些旅行随笔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貌重新向世人勾勒出·个黑塞眼中的东方世界。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

    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

    本书是以古代登临为创作主题的一类诗歌作品,共选录作品300首。以《诗经》起点,延续到晚清的登临诗词。对自《诗经》以来历朝历代重要的诗人、经典的诗词作了重点选录,其中尤其突出选录了唐代宋代的登临诗词,又重点选录了王维、李白、杜甫、苏轼、柳永、辛弃疾等人的经典诗作,丰富地展现了古代登临诗词的不同风貌。 古代登临作品通常是在睹物兴情时写成的,多属“为情而造文”,所以这些作品往往显得真实、亲切、感人。而登临时作者心中所涌起的时空感和历史感、生命意识,使作品往往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性,可以引起读者的深思和共鸣。
热门推荐
  • 白露降

    白露降

    我妻子在家骂二弟不孝的时候,二弟带着闺女已经坐火车回浙江金华。二弟一家在那一边漂泊打工。二弟在一所农民工学校教书。二弟媳妇在一家厂子做饭。二弟家的儿子先在家里上初中,后去那边上技校,技校一毕业就在留在那里上班。二弟家的闺女一直在家上学,今年考上广东的一所大学,手里刚拿到录取通知书。我妻子说二弟,天底下能找出这样的儿子吗?老子过些天要住院开刀,他却一拍屁股一甩手丢下老子不管不问跑掉了。我父亲眼睛里生白内障,要住院开刀切除。
  • 末世刀兵

    末世刀兵

    古代刀客附身末世青年,遍地废墟当中杀出朗朗乾坤!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生存密码之青春密码:人生是场修行

    生存密码之青春密码:人生是场修行

    俗话说“爱拼才会赢”,为何我们提“奋斗才会赢”? 冷静分析,不难找出答案。人生短暂,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保持“奋斗才会赢”的精神,方能把握机遇,实现成功。奋斗,起于一个“奋”字。“奋”是一种态度、一种气魄、一种谋略,奋斗才会赢,落于一个“斗”字。再好的蓝图,如果不去斗,就无法实现,就是空谈。《人生是场修行》就是一本关于奋斗智慧的美文集。
  • On Sophistical Refutations

    On Sophistical Refutati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罗战尊

    修罗战尊

    一颗神秘的珠子!一个传奇的少年!一曲永久的神话!与天争锋,与地斗勇,我要让这世界因我而变得不同。为红颜,冲冠一怒,为兄弟,剑指苍穹。他本是家族弃子,无意之间得到宇宙至宝修罗灵珠,从此人生改变,修为一日千里,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宇宙巅峰,成为一代战尊!
  • 第一狂妃:惊世废物斗邪皇

    第一狂妃:惊世废物斗邪皇

    前世被未婚夫伙同姑姑阴谋害死,萧萌再次醒来天地变色万兽惊恐,殊不知她却在死灵法师皮鞭之下点燃仇恨之火。你说你强大就强大了吗?在我萧萌眼里你只是个玩骷髅的戏子而已,骷髅我帮你拆了,祖传宝藏我给你收了,至于你这人就勉强当我坐骑吧。姑娘我不会害羞的……【新坑,各种翻滚求收藏求推荐票求留言,喵,各位大大,路过请收藏哇!】
  • 漫威的恶作剧之神

    漫威的恶作剧之神

    穿越变成洛基之后干什么呢?漫长的人生实在太难熬,那就来搞事情吧!用小刀扎托尔的腰子,帮海姆达尔介绍对象,拐走地狱之王的狄丝七姐妹,偷偷撩拨海拉的小女仆,帮斗剑送爱情动作片,给绿巨人的内裤上剪个洞,在队长的盾牌上签自己的名字,把哨兵的药剂换成泻药,往斯塔克的盔甲里倒满痒痒粉……我,洛基,为所欲为! (本书锤基同人,随缘更新)
  • 京城四少

    京城四少

    冷清秋被金燕西当众拒绝了皇帝的赐婚,连累她声名扫地,拖到二十芳龄,无人问津!套用一句广告词:“四少在手,谁与争疯?”<br/><br/>&nbsp;&nbsp;&nbsp;
  • 寄往初夏的风筝

    寄往初夏的风筝

    纪念那个相信爱情,爱做梦的年纪,纪念那些曾在我们的青春中出现的他和她,那个雨天对于高中女生初夏来说,是命运之路中的一块里程碑。初夏遇到了“黑车司机”徵渊,成了他灰暗生命中的一道曙光,而她却对初次见面的“堂哥”元江一见钟情。同时,徵渊的命运又被青梅竹马的余晴果紧紧纠缠,无力逃脱……命运将四个人紧紧缠绕在一起,他们的爱情,将如何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