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9400000015

第15章 诗经:唱了三千年的民歌(8)

对女生的警告,包在前后的桑树比喻中,连起来看,那就清楚了:要女孩子别急着将自己的青春交出去,换取一时的嘻乐,因为青春一逝,女孩就像过了季节的桑叶般失去了价值。

“耽”字有强烈的时间意义,指胡混无目的度过的时间。男人可以这样混啊混着,女人没办法,混一下,青春就过去了。

我们还能从诗中人称的改变,察知“我”在心情上的转折。刚开始叫这个人“氓”-那个小子,接着换成“子”“尔”-你、你的,到这里又变成“士”-那些男人、男人们。中间有着明确亲疏距离的变化。

距离感从那里来呢?看下一段: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恶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自从“我”到你家之后,三年中都一直很穷。然后这里突然插入了“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两句渡河的描述,什么意思?

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这时“我”想起当年坐你的车渡过淇水,因为是春末了,淇水水位很高,溅上来淹湿了车帷幔。这应该是个不祥的预兆,提醒了你不是个信守诺言的人,约好在水位较低的秋天来迎娶,你却拖了那么久的时间,但“我”那时沉浸在幸福的想象中,完全没有料到嫁过去会有这样遭遇的啊!

另一种解释是:借由这两句,告诉我们原来这整首诗的时间与场景,那是“我”嫁过去三年之后,被丈夫给赶了出来,要回娘家去,车渡过淇水,水淹上来溅湿了车帷幔,使她分外感伤。

“爽”字是“差错”的意思,成语“报应不爽”指的即是做了什么就得到怎样的报应,不会有错。作为一个女人,“我”没有做错什么啊,是男人会改来改去,不守信用,男人不只三心二意,说话不算话,而且根本没有个底线(“士也罔极”),什么都能说,什么都敢做。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弥有朝矣。嫁过去三年为人妇,家屋里没有一件事不是“我”要操劳、要照顾的。“弥有朝矣”表面意思是“没有早上”,这是简省的句法,从“没有早上,没有中午,也没有晚上”简省而来的。今天台湾还有“没早没晚”的说法,差似近之。指的是忙到没有时间感,从早到晚没有差别,都在忙,无法休息,同时也是忙到没有了“早顿、晚顿”,连吃早餐、吃晚餐的时间都没有。“我”三年来过着贫穷忙碌的生活,早起晚睡,整天不得休息。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前头追求“我”时,说了那么多话,后来呢?却换成了对“我”凶暴的态度。“我”娘家的兄弟还不知道这样的事,如果知道了,他们会如何嘲笑“我”啊!

“我”在夫家受到这样的虐待,娘家不知道,但为什么说要是兄弟们知道了,会嘲笑呢?这两句显然是呼应前面“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的。这男人根本没找媒人,没有按照婚嫁的规矩来,“我”却不顾娘家的反对,兴冲冲收了东西就走了。所以兄弟若知道她的遭遇,一定会嘲笑她当时那么急着跟人家走啊!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静静想着、回忆着,“我”只能替自己伤心难过,甚至得不到兄弟家人的同情。“及尔偕老”,希望能和你一起老去,是周代婚姻中的套语,就像基督教婚礼中牧师要引导新人说“till death do we part”是一样的。想起男人当时说“及尔偕老”的承诺,尤其是那个“老”字,分外让“我”愤慨,说什么“老”,才三年,早已全都不算数了。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水有河岸,就算范围更广的湿地,也有其边界。这是用自然现象来呼应前面的“士也罔极”,为什么就是男人做事没有底线,可以如此胡来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未结婚前的发式,“晏晏”则是温和舒适的样子。唉,回想起当年的快乐,那时你脾气很好,很容易相处。“旦旦”原意是如同大白天。所以当年的承诺、誓约可不是偷偷摸摸讲的,讲得那么直接明白,这些你都不记得,都不想了吗?你都不记得,都不去想,那也就没有办法,就算了吧!

和《谷风》一样,诗结束在对于美好过去、婚姻尚未变质时的怀念,不过《氓》多加了一句无奈自弃的感慨。

爱情来了

再来读一首好玩的小诗-《静女》。

《谷风》记录了婚姻的破灭,《氓》记录了婚姻的毁坏,《静女》则记录了爱情的开端。还是讲男女关系的。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静女”在此不见得是安静、文静的意思,比较接近广东话的“靓女”,简单说,就是漂亮女孩。“姝”字也是形容美丽,所以“静”字、“姝”字重复交叠,强调女孩有多么美。漂亮女孩跟我约好了,在城墙底下,角角隐秘的地方等我哟!这开头,就显露出男生心头呯呯乱跳,既兴奋又紧张的模样。

他赶了过去,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里的“爱”字,应该是“暧”的意思,“暧昧不明”原本指的是因为光线不足,昏暗情况下看不清楚。怀抱着高度期待,跑到墙边隐秘处,在那充满暗影的地方,东找西找,都不见漂亮女孩的踪迹,于是抓着头走来走去,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娈”字和“姝”一样,还是形容美丽的字。正不知所措时,漂亮女孩出现,感觉上更加漂亮了,她还带了一只红色的竹管来送给我。拿到了这份礼物,忍不住称赞:“红色竹管还有光泽呢,你多美啊,我多么欣赏你的美啊!”表面上说竹管,实质上当然是借说竹管在赞美女孩。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归”字是带回的意思,原来漂亮女孩去了城外,随手带回了茅草尖,这茅草尖真是又美又奇特啊!这说明了为什么漂亮女孩要约他在城下了,或许是她借着出城踏青的机会,偷偷来会情人,带了红色竹管,顺便还给他一把刚刚摘采的茅草尖。刚接过茅草尖,他兴奋地说:“哇,茅草尖实在太棒了,跟我看过的其他茅草尖都不一样呢!”这样说完了,意识到话说得太夸张,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对着茅草尖说:“啊,不是啦,不是你真的有多美、有多特别,而是因为漂亮女孩送我的缘故。”

这是移情作用。喜欢这个女孩,加上之前找不到她那种心慌,以至于她的出现所带来的狂喜,投射在物品上,使得再平常、再简单的东西,映在他眼里,都会发出特别的光,那是爱情与幸福的光吧!

这首诗有很细腻的因果层次。如果不是知道女孩已经在等了,不会匆匆忙忙赶去,以至于在慌乱中找不到人。如果不是一时找不到人,就不会在女孩出现时,刺激出那么强烈的高兴反应。如果不是那么高兴,就不会夸张地称赞女孩送的礼物。先用那种方式称赞了女孩特别准备的礼物,接着又用同样的方式称赞女孩随手摘采的、既不珍贵也不特别的茅草尖,因而显现了其中的荒唐,以至自己都不得不承认,重点不在茅草尖,而在漂亮女孩的心意啊!

一首简单却巧妙的好诗。

热闹的青春戏谑

还有另外一种歌的形式,可以借《桑中》这首诗来认识。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唐”是一种可吃的野菜,“沬”则是卫国的一座城。诗里说:到哪里去采唐草啊?到沬城的郊外去采唐草。云谁之思?美孟姜矣。然后问:你在想谁,在打谁的主意啊?回答:我喜欢的是姜家的漂亮少女啊!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要到沬城郊外采唐草,一路想着姜家的美少女,描述和她约会的情况-“她先在桑中这个地方等我,两人见面了她就邀我一起去上宫,分手之前她还一直送我到淇水岸边呢!”

后面两段,和第一段几乎一模一样,只有换韵连带换几个字而已。第二段是: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到哪里去采麦呢?到沬城外的北边去。想着谁呢?我喜欢的是弋家的美少女。第三段: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到哪里去采芜菁呢?到沬城外的东边去。想着谁呢?我喜欢的是庸家的美少女。

这首诗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不适用于我们前面所说的层次结构。这首诗没有层次,因为它的形式与层次无关。形式上,这是集体的少男情歌。我们不能拘泥从文字表面来解释歌中的意思。看文字表面,那要么有一个男人,不要脸地先追求姜家少女,又追求弋家少女,还追求庸家少女,而且跟她们每个人约会都是一模一样的过程,这像话吗?

要不然是有三个男生,第一个喜欢姜家妹妹,第二个喜欢弋家妹妹,第三个喜欢庸家妹妹,而三对情侣的约会场景凑巧都一样,这又像话吗?

这是首年轻男生集体欢唱的歌。固定套装的歌词,轮到谁唱,谁就把“云谁之思?”后面一句的答案,改成自己的意中人。如此一来,歌也就有了公开告白的功能,让大家知道这个男生爱哪个女生。而套装歌词讲的是女生“其我乎桑中……”于是告白的男生也给自己留了面子,好像女生也喜欢他,说不定唱的过程中,那个被点名的姜家少女就羞红了脸说:“不是我!”或“我才没有邀他呢!”充满了青春戏谑的热闹。

破碎的家庭

对比、对照一下,我们来读最悲惨的《葛藟》。

还是自然景象的开头:绵绵葛藟,在河之浒。葛藟是藤蔓类的植物,近水,会在河边绵延地生长。“浒”字是水涯的意思。“在河之浒”因而给了我们不只是河边有葛藟的意象,还让我们感觉那一大片葛藟一直长到和河水混在一起,分不清边界了。

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葛藟在河水的滋润下,这样连绵长成一大片,我呢?我却连最亲近的兄弟都永久分离了。我要到哪里去寻找亲人,怎样才能有亲人相照应呢?就算我去叫别人爸爸,人家也不会理我啊!

这是描述离乱孤独的痛苦。显然,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家族纽带,人是借着和兄弟、亲族间的关系,才取得安全感,甚至才有了生命的意义。灾害或战争带来的离乱,最严重的,就是使得人和家族断绝了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诗经》中那么多和家庭有关的诗,让我们明确看到周代以家族伦理关系为基础的封建秩序,早已经深深植根在一般平民百姓心中了。

第二段: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意思和第一段一样,只换了韵,换了几个字。流离失所,就算想认别人做母亲,别人也不会收容我,拿我当她儿子啊!

第三段: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漘”是岸边低地的意思。失去了自己的兄弟,跑去叫别人“大哥”,别人连听都不要听啊!

三段意思是重复的,但形容的方式却一段比一段悲哀。刚开始想找父亲,因为父亲有能力照顾家人,但无处去找。接着退一步想找母亲,得到一点归属的安慰,也找不到。再退一步,找个大哥可以听听我的哀痛吧,竟然连这一点卑微的愿望都得不到。

“亦莫我顾”“亦莫我有”“亦莫我闻”,虽然只变化了三个字,那痛却是一层层、愈刺愈深呢。

翻墙求爱的男子

也该读读这样有趣的诗,《将仲子》,这是一首少见从头到尾直叙的诗,感情奔放活泼,全无掩饰收敛,而且都没有引用自然现象来作为比喻或呼应。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开头“将”字音qiang,是语词,没有文义,却有声音上的提示与记录效果。像打锣一般的声音,指示着激动叫唤,有着“叫一声……”的作用。

所以这是:叫一声仲子啊,你别爬绕着我们这个里坊的墙,别把里墙边种的杞树折断了。激动唉呦叫完了,接着赶紧解释:“不是我舍不得杞树,是因为怕我爸妈啊!虽然我很想念仲子,可是爸妈骂人的话,我还是会怕,还是得听啊!”喔,这样我们了解了,仲子之所以要爬墙,是为了来见诗中说话的这个女孩,而且他们两人思念相爱,是没有得到女方父母同意的。这不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戏中,罗密欧偷偷爬上阳台私会朱丽叶的画面吗?

第二段: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叫一声仲子啊,不要爬我们家的墙,不要折坏了我们加种的桑树。杞树是标示里门位置的,是景观树;桑树却是养蚕用的,是家里的财产了。但女孩还是解释:我不是可惜桑树的价值,而是担心亲族兄长们骂我。“诸兄”通常指的范围较广,不单是自家哥哥,而是叔伯亲戚里的兄长都包括在内。我虽然想你,但还是不能不在乎兄长们的教训啊!

第三段: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畏人之多言,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叫一声仲子啊,不要越过我们家的园子,不要损坏了园子里的檀树。不是我舍不得园子里的树,而是我害怕别人的流言。我很怀念你,但别人的八卦流言,我还是不能不害怕啊!

同类推荐
  • 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南方地区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的编选集,包括我国南方各个少数民族,如:门巴族、珞巴族、怒族、纳西族、基若族、普米族、拉祜族、傈僳族、毛南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独龙族、水族、仡佬族、侗族、布依族、仫佬族和高山族等。
  • 论语日记(下册)

    论语日记(下册)

    《论语日记(全2册)》以日记的形式把《论语》二十篇作别开生面的解读,如道家长里短般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注重对《论语》每一个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详细解读,且汇集历代儒学名家的不同解构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论语》所反映的内涵。同时,作者还深挖《论语》中每一个字的来源及引申义,让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该字的微言大义。《论语日记(全2册)》在阐述《论语》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时,还结合经典佐证,以及史料、文献、文学资料进行侧面的阐述和对比,读者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扩增,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和智慧的提升。总之,《论语日记(全2册)》堪称一本阅读《论语》的工具书。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产业已经列入中国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如何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基本问题。本书正是从这一视角,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初步回答。从理论上着重概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从实践上着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力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本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性质、特征及内涵,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基本经验,新实践等九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目前云南省的文化建设及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本书这些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对于在全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有着极好的借鉴作用。
  •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本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该书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
热门推荐
  • 狙击安德烈

    狙击安德烈

    1947年3月7日,上午十时许,一支由六辆轿车组成的车队驶至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市警察厅第三看守所前。从警卫室走出几个高级警官,为首的是一个五短身材的胖子,五十来岁,面黄无须,此人是首都警察厅副厅长厉畏程。跟在他后面的,是首都警察厅预审部门的两个处长和看守所长。这几个高级警察迎接的,是当时南京的一个由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发起组建的民间慈善组织“天良慈善济难会”的六位负责成员。这六位均是女性,其丈夫皆为国民党的党、政、军高级官员。
  • 出生菩提心经

    出生菩提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文章写作精义,体大思精,笼罩群言。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翻译。题解旨在概括提示该篇之主要内容和重要歧疑,使读者明确其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存在问题的症结;注释力求简洁准确;翻译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重在贯通前后文意。
  • 婚婚欲睡

    婚婚欲睡

    宫先生宫太太结婚周年庆,商业界的传奇某著名宠妻狂魔宫南倾被记者提问。“如果您的妻子和您发生了争吵,您会怎么解决?”宫南倾沉默傲娇脸,扬起手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啪。”“如果您的妻子要跟您离婚,您会怎么解决?”宫南倾挑眉。“不可能。”
  • 全职攻略大师

    全职攻略大师

    有了系统还要努力修炼?开什么玩笑?要你系统何用!意外获得全职攻略系统,叶非白牛大发了!从一名落魄小乞丐,一路开挂横扫一切!修炼是不会修炼的,资源装备全靠打,武器道具捡不完!想要成为最强?叮!你击杀了三名劫匪!爆出格林激光枪X1、蓝色技能书X3、哈伯特匕首X1·······想要坐拥美女投怀送抱?叮!你成功强吻了火辣女警花!好感度70%!请继续努力攻略!想要走上装比巅峰,畅游极致人生?叮!你成功打脸帝国上将!获得女帝青睐!将被任命为帝国元帅,征战星河!
  •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一书是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家庭教育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从“好妈妈要懂得用心”,“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等七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作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建议。正如其序言所说,该书的目的就在于“给孩子精彩的人生”。
  • 陈汉雄谜案追踪之复活者系列(中国好小说)

    陈汉雄谜案追踪之复活者系列(中国好小说)

    小说以复活者的案件为故事主线,在侦破该案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连串的各类案件,围绕这些案件,侦探人员找到了其中的关联和蛛丝马迹,通过层层追凶,最终并追查到幕后指使,并将其绳之依法。
  • 自闲觉禅师语录

    自闲觉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本书深刻的分析了华为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时任正非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引导企业的成长,如何在黑暗中抓住微光,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任正非日益成熟的管理智慧,一篇篇热情、深刻而鼓舞人心的文章,一次次动人心魄的演讲,他大气磅礴地进行全球性布局,游刃有余地面对激烈竞争,从容不迫的处理企业发展困惑……任正非并非天生就是卓越的企业家和领导者,他也是经过了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的奋斗,历尽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我们可以坦诚地讲,在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面,我们的确需要以任正非为楷模,以他为方向、为导师,我们由衷相信,中国企业的未来,是靠华为这样的企业推动的。人人敬仰的“英雄”任正非,是如何指引华为,使其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国际化企业的呢?相信你从这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