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0900000003

第3章 窗外的风景(3)

时局如此,福斯特的父母居然反常的送他去读私立学校。一九四一年,他走进铁轨另一边的迪姆斯戴尔小学。这原本是女校,但在“二战”期间也开始收男生。私立归私立,这学校并非以升学为导向,学生无法在校内考那时刚开始实施的小学毕业考试[决定接下来进入哪种中学的考试],他只得搭公交车到市中心应考。他作文写得好,顺利考过。那时他最爱香烟盒里的卡片图样,搜集了一大堆,所以他的作文写的是三〇年代末“汽车联盟”车队与奔驰车队在德国的大对决。赛车的画面也是他始终珍藏的回忆之一。

福斯特顺利考进巴纳吉中学。他毕业后该校成为文法中学,后来又变成综合制的一般中学。九〇年代初,该校居然发生凶案,一名亚裔学生在校园遭人用刀捅死,这消息让福斯特颇为震惊。今日的巴纳吉,已转型为媒体与艺术学院。

福斯特成绩最好的科目是数学,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艺术,因为除了学素描和绘画外,还可学到基本的建筑史。虽说课堂上讲的建筑主要是城堡和教堂,对现代主义着墨不多,但他到现在都留着一本当年从学校带回家的《英国建筑:从诺曼王朝至今》,由英国建筑师弗雷德里克·吉伯德[Frederick Gibberd,1908-1984]所著。福斯特的艺术老师比瑟姆先生,是全校唯一关心他的老师。

有张福斯特在中学最后一年与三十一位同窗合照的照片。他坐在前排,身着灰色法兰绒制服,一副别扭相。其他同学都把交握的手搁在腿上,独独他掌心按着双膝,一脸不安,仿佛下一秒就准备跳起来逃之夭夭。其实念中学的那几年,福斯特始终觉得打不进那个圈子。

小学的他是全班唯一蓝领阶级背景的学生;中学的他和别人就更格格不入了——他是唯一念过私立学校,爸爸却是干粗活的[那时他父亲在工厂当油漆工]。学校位于曼彻斯特的高级住宅区,四周净是坚固漂亮的楼房,新月路相形之下简直成了十九世纪的荒原。福斯特置身华屋美楼,却只觉浑身不痛快。

雪上加霜的是,他非常不喜欢体育课或参加体育活动。他之前念的小学因为曾是女校,没有特别设计让男生学习团体运动的课程,所以到了中学,他头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拿起板球拍时的窘状,仍历历在目:“我把球拍拿反了,把尖的那面朝着前头,旁边顿时一阵讪笑,我始终无法释怀。”受不了团体竞赛的福斯特,居然惟妙惟肖地模仿父亲的笔迹,写了许多信给导师,希望可以免于参加竞赛活动。每封信用的语句不同,意思却是一样的:请接受我诚挚的歉意……请原谅犬子……罗伯特·福斯特敬上。

谁会想到,福斯特后来跑起了马拉松,也热爱跨国滑雪。这两项他可以独自完成的运动,驱走了他当年体育课的阴影。他还酷爱自行车,每年都要骑累到爆的远程越野,什么都拦不住他,甚至还骑到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朝山下高速俯冲。其实他很小的时候就爱上了自行车。有张照片是他还在学步时,与一辆三轮车的合影。打从十四岁学会骑两轮自行车开始,这便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订制自己专属的竞速车,精心挑选预算范围内的最佳零件与心爱的骨架颜色,还不忘撕去刺眼的商标贴纸。他是泰晤士河谷竞速车俱乐部的忠实会员,常参加每周末骑一百二十公里的活动。中学期间不骑自行车的时候,福斯特常沉浸在阅读、模型飞机、绘图的世界里,也观察疾驰过新月路的火车。火车驶过时如果风向凑巧,他们一家便会被烟尘与蒸气罩顶。

我以前会在铁轨旁一站好几小时,等着看火车头上面的名字。无论是哪种火车头,简陋的托马斯蒸汽火车也好,流线型的特快车也好,伊安·艾伦出版的观火车指南里统统都有介绍,印在闪亮的乳白色纸上。我记得等了好久好久,看着一列列货车驶过,就是没看到挂名字的火车,愈等愈难过。然后一列特快车轰隆隆咻一下驶过,我在那一瞬间看到了名字,这才开开心心地回去。

他很喜欢做模型,尤其是飞机和火车模型,零用钱都拿去买模型组件,然后不厌其烦地,一点一点,把细小的零件组合成复杂的结构。他还记得自己异想天开,把整架起重机拴在时钟发条的转柄上,等发条开始转动,起重机的长臂就会慢慢地转一整圈。他更迷上了玩具火车店展示的精巧火车头模型,不惜专程搭电车去曼彻斯特市中心,只为了看一眼橱窗里的青铜活塞杆与迷你火车烟囱。

他做出生平第一件自己发想的设计作品时,还不到七岁。那时他只知道扭转橡皮筋可以让模型飞机飞,由此画出他想象中的单人座飞机。因为飞机还要载人,他花了好一番工夫。他把自己画进驾驶舱里,居高临下,神情漠然,右手握着操纵杆,以便放出数十米长的橡皮筋,让这架巨大的飞机达到起飞速度。他的推进动力不久便从橡皮筋演化到了二氧化碳引擎,这可花了他几个月的积蓄。这种引擎所需的燃料是瓦斯罐,不但超贵而且超重,他设计的每架飞机都因此而没有成功。后来他终于买得起一个小小的柴油引擎,配上后来设计的改良版飞机,成功率随之大增。

最初的都市体验

福斯特在校方眼中是个聪明的学生,也是一般情况下会继续在校读到十八岁毕业,甚至升大学的明星学生。可惜他虽然有七科普通学科过关,法文与神学却意外没有通过。家境不错的学生如果两科未通过,不代表求学之路的尽头;但对他的家庭来说,这就表示他该去就业了。

那年他十六岁,比起早早离校工作的同辈孩子还大上两岁,但比起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继续在校读高级课程,甚至准备考大学的孩子,又小了两岁。

他还在念普通课程的时候,父亲曾帮他报名曼彻斯特市政府的储备公务员考试,他也考过了,一九五一年在财政局有了份差事,父母都很高兴。但他做这份工作纯是为了让父母放心,并非自愿,所以从一开始就做得很不带劲,决心尽快找到更好的出路。

市政厅是由阿尔弗雷德·沃特豪斯[Alfred Waterhouse,1830-1905]所设计,象征英国北方的繁荣。在福斯特声名大噪之前,沃特豪斯可称得上是最多产、商业成就最高的英国建筑师。市政厅位于艾伯特广场,是三角形的大楼。向街三面皆是楼房,包围着中央的庭院。屋顶的山墙有精细的锯齿花纹,顶上耸立着雄伟的钟塔。厅内相当华丽,有数不清的长廊连接各个区域,间以错综复杂的楼梯。大堂里挂着一系列的壁画,诉说曼彻斯特从罗马时代起的历史。

福斯特在市政府工作了两年。他到伦敦闯出建筑师名号之前,在曼彻斯特毫无建树。但以他日后建筑生涯的规模与成就来看,实与沃特豪斯相去不远。这两人有不少共同点,例如都很注重时尚,生意头脑都很好,对于规划与控制预算,也是出了名的小心翼翼。福斯特虽出身寒微,不像沃特豪斯有个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王国[即日后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弟弟,在事业刚起步的时候帮忙拉了好些人脉;福斯特赤手空拳打造建筑师事务所,业务触角在全球一样无远弗届,规模空前。

才讲到沃特豪斯,福斯特马上拿笔画下他对市政厅印象最深之处:男厕的小便斗上方有个小池,喷泉从池中涓涓流下。真是诗情画意!

我记得小便斗打造得非常精美,上方的每个小池都用玻璃包覆。每个便斗之间,都有一道精雕细琢的陶瓷隔板。沿着墙还有整排的洗手盆。你踏上阶梯,站在便斗前,会觉得自己变高了。那排便斗就像一整排美丽的岛。

一九五一年,福斯特才十六岁,以他的出身与经历,自是不懂得欣赏市政厅里处处蕴含维多利亚风格的巧思,所以也难怪他印象最深刻的会是小便斗上方的小水池。但这栋大楼里,能看的还有很多。

福斯特每天上班都在厅内刻意走不同的路线,研究不同的楼梯。这栋大楼里有三处主要的楼梯间,分别以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的石材建成,也各因此得名。厅内处处是光洁晶亮的大理石,与十三世纪英国哥特风的雕刻。每个装饰细节都有自己的故事。瓷砖拼贴成的天花板上的蜜蜂,是曼彻斯特市的象征。穹顶之间突出的石脊,雕了棉绳的花样,代表曼彻斯特最初因棉花而繁荣。大门则由阿格里克拉[Agricola]的雕像守护,他曾是罗马将军与英国总督,也是曼彻斯特的创始人。

福斯特在市政厅工作的那两年,常常在桌前画画,想着怎么逃离父母苦心帮他规划的灰暗未来。坐办公室之余,他居然有本事画出高难度的作品。每回有主管经过,他便赶忙把画作藏起来。

所幸他还是有些聊天的对象,可以讲点工作以外的事情。

我记得有位科布先生是财政局的职员,他发现我老是在画画,也知道我会趁午餐时间溜出去看建筑。后来他跟我说,他儿子正在念建筑,想要当建筑师。那是我头一次想到,或许这是我的出路。我还记得有次午餐时间走了好久,去看欧文·威廉斯[Owen Williams,1890-1969]设计的“每日快报大楼”。路很远,我虽然走得很快,最后还是没空吃午饭。

《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报社早已搬走,但我们仍能从一九三八年设计的这栋大楼身上,得见些许装饰艺术时期的风采。严格说来,威廉斯其实是工程师,不能算是建筑师,但他兼备了这两项才能。他为每日快报大楼披上耀眼醒目的外衣,让福斯特一见难忘。它洋溢的是现代风格,与市政厅恰恰相反。“我晓得有这栋大楼,就去找。不过它所在的区比较偏,跟市政厅有段距离。我还记得它有镀铬条板和着色玻璃做的黑色立面。只是我没法子进去。”

“午餐之旅”的二十年后,福斯特为威利斯·费伯·杜马斯[WillisFaber Dumas]保险公司位于伊普斯威奇的办公大楼[以下简称威利斯费伯大楼],设计了波浪形的黑色玻璃立面,像是用更创新的方式,向他年少仰慕的每日快报大楼致敬。不过威利斯费伯大楼背后有更深层的建筑理念,不同于每日快报大楼把工夫下在表面。威廉斯当年用玻璃外墙,是为了树立报社进步前瞻的形象。他也在《每日快报》当时的总公司大楼和格拉斯哥分社,用了一样的黑色玻璃,以贯彻品牌的一致形象。

威利斯费伯大楼则重在空间的运用。穿过大门,来到华丽的中庭,无声的手扶梯可以带你一路直上空中花园。一楼设有游泳池,整个楼面是艳黄与浓绿交错的色调。这种办公大楼配备现今很普遍,但在七〇年代相当罕见,尤其当时英国为高通货膨胀率所苦,甚至为了节能,一周限定上班三天,福斯特竟然能把预算控制在业主给的范围内。

从技术角度来看,每日快报大楼和威利斯费伯大楼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作品。如果说每日快报大楼是家用小客车,威利斯费伯大楼就是极简与洗练兼具的BMW。威利斯费伯大楼用的是无框的玻璃外墙,用隐形的钢钉固定,从混凝土楼板垂降下来。每日快报大楼虽然看来光鲜,但装饰艺术的作风比较粗糙,毕竟玻璃外墙的背后是印刷厂和实用为主的办公室。威利斯费伯大楼本质上固然是延续每日快报大楼的传统,但也可视为分隔成几个透明区块的玻璃高楼,很接近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在“一战”后不久为柏林设计的摩天大楼。

福斯特对周遭的观察力愈发敏锐,他看的是都市规划的逻辑,也看各种建筑物的特色。“我还记得绕着曼彻斯特的某条商店街走,它现在已经拆掉了。名字叫兰开斯特商店街,整条是弯的,人走到中间的时候,看不到两端。”此外他还去了巴腾商店街、肯多米恩百货公司、哥特风的莱兰图书馆、市政厅旁罗马风格的中央图书馆。当年这些建筑上的创新之举,日后都化为他建筑生涯中的素材。

曼彻斯特是他心目中伟大城市的缩影,但在福斯特的成长岁月,这个城市却深受重创,建筑物惨遭战火蹂躏。“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1926-1992]跟我说过,有次有人找他回利物浦演讲,那是他的出生地。但他讲得很明白,他不回利物浦,因为整个地方被都市规划的人搞得一塌糊涂。我对曼彻斯特也是这种感觉。”福斯特说。

曼彻斯特固然已经换了一张福斯特认不得的脸,但却是他年少时带他逃离老家,打开他的眼界,让他增长见闻的天堂。他去曼彻斯特美术馆看牛津剑桥学院的设计竞标展;市政厅的同事则引他进入曼彻斯特的音乐世界。他在曼彻斯特听了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诺夫、西贝柳斯,感动得说不出话。他在家听收音机播的《南极交响曲》,一只手还紧握着收音机背后的真空管。他在莱文舍姆的皇家戏院看《乱世佳人》[不过还是比较喜欢奥逊·威尔士的《黑狱亡魂》],也清楚记得曼彻斯特皮卡迪利和艾伯特广场当时的模样。曼彻斯特是他回忆的源头,给他最初的都市体验,埋下他热爱研究都市的种子。这点点滴滴对他的影响,在他日后的作品里一再浮现。

找出自己的一条路

在市政府上班的头一年,福斯特很努力,还去曼彻斯特商学院读夜校,修了商业法、商学概论、会计等等,但他压根儿没有兴趣继续往上爬。他只想进大学,逃离枯燥的公务员生涯,于是他转修了英国文学和地理的高级课程。无奈,把文法中学两年课程压缩到一周三晚的夜校班,而且不到一年要上完,终究是不可能的任务。

同类推荐
  • 艺术故事总动员

    艺术故事总动员

    《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3季):艺术故事总动员》在章精选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大师,通过对这些艺术家的传奇人生和艺术作品的介绍,让青少年朋友领略这些大师的个人魅力。海明威的传奇人生让人们领略了硬汉精神,贝多芬的艰难创作之路为人们奏响了英雄交响曲,浪漫天才毕加索的爱情之路让人们了解到天才的另一种人生,鲁迅在黑暗中的孜孜求索、千锤百炼唤起了人们心中的民族魂……艺术家是艺术的诠释者,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品正是其理念的集中体现。意志的较量《老人与海》、迷人的《蒙娜丽莎》、天下行书《兰亭序》、的雕像《大卫》、超凡的游历《神曲》、美好绮丽的《安徒生童话》、强悍的命运之音《命运交响曲》……这些被发掘出的艺术瑰宝,将在《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3季):艺术故事总动员》第二章为青少年朋友做详尽介绍。
  • 音乐史学探求录(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音乐史学探求录(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以新的史料与视角对中国的音乐教育、新音乐运动、左翼音乐、抗战音乐、秧歌运动,萧友梅、黄自、黎锦晖等老音乐家,田汉、聂耳、冼星海等革命音乐家的业绩,《国歌》、《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哀乐》等的创作与演出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新的解读。作者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在书中贯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努力发挥音乐史学研究的正能量。
  •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本书是第一部专论中国贺岁电影的著作,从电影文化,品牌价值等,结合个案进行解读。
  • 舞蹈与传统文化

    舞蹈与传统文化

    中国舞蹈源远流长.它和古老的中华文明同生共存。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每走一步,都有舞蹈的足迹。中国的文明因舞蹈而多姿多彩、熠熠生辉,舞蹈又以它独特的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生命与活力。在舞蹈中看文化,在文化中观舞蹈,作者以生动流畅的笔触,结合流传的历史故事和经典的舞蹈佳作,深入探析中国舞蹈与传统文化之间密切而又微妙的联系,从中我们既能获悉古代的乐舞风尚和舞人传奇,感知中国舞蹈的辉煌与美妙,又能领略华夏礼乐之邦的非凡风采和气象,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 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

    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是指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全书呈现的装饰艺术也是美化了生活,其内容从《欧美各国的装饰艺术》、《美国的装饰艺术》等多国方面的装饰艺术。
热门推荐
  • 王琳凯之愿望是爱你

    王琳凯之愿望是爱你

    元淑是王琳凯的专属爱人,从唯一到专属,又有多少次的离别是成长的铺垫,又有多少的泪水与争吵成为宠爱于一身。元淑“呐,我不喜欢小鬼,我只喜欢王琳凯。”王琳凯“既然来了,就别想着离开。我将成为你的安全感!”
  • 神灵山之战

    神灵山之战

    大灾变以后,勇者大陆依然暗流涌动。伟大的战士荣耀不再,睿智的巫师沉默寡言,古老的神器下落成谜。邪灵和恶魔为何重现神灵山脉?北方的谣言到底印证着什么?如何才能实现破局与救赎?
  •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芒龙

    芒龙

    故事还在继续,却由一次奇妙的穿越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爱人、兄弟、亲人,一切以一个字开头!生命的挣扎,命运之中的融合,颠覆人类出现的神话、破解生命的奥义!吸纳天地,‘人’、‘兽’、‘神’、‘魔’——皆有定数!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真理?兄弟们,你们说呢?!热血的对抗,追求的过程,天道的飘渺——一切都不能阻止他前进的步伐!一切尽在《芒龙》中。
  • 弱妾

    弱妾

    燕王府中侍妾若干,个个如狼似虎,都削尖了脑袋沾着满手血腥踩着他人的肩膀死命往上爬,懦弱得连排行都没有的苏红茶生来就是被人踩遭人戏弄嘲笑的受气包,终遭恶妾算计,被大夫人毒打而死。当苏红茶再次睁开眼,眸中闪过的却是睿智的光。她知道,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要么是奋起杀出一条血路,要么就是无声无息的灭亡。她的选择是——王府里,接二连三的,四夫人中毒,五夫人遭蛇咬,六夫人被人剥光了衣…所有迹象都指向大夫人,结果,大夫人被赐死,她因有功而被提拔。被提拔并不是她的最终目的——赏花宴上,浓妆艳抹的女子正准备东施效颦地跳一曲霓裳舞,谁知一跤摔到了太子脚前,太子看到那张花痴脸,一脸厌恶,“不知死活的白痴,滚!”她痛哭流涕:“太子殿下,妾身仍忘不了你,让妾身再多看一眼…”太子极力忍住狂吐的冲动,吼:“燕王,让她从此消失在我面前…”燕王像赶狗一样轰人。女子伤心欲绝。出了大门,却笑得欢畅,溜得比兔子还快。片段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男子扶着花枝,倨傲的抬起头,“说吧,今晚穿得如此光鲜,是不是你那病殃子夫君不能满足你,又想来勾引我?”女子摘下花枝一折为二,笑嘻嘻道:“别老往自己脸上贴金,种马要让种马来配,人怎么会勾引种马呢……”片段二:一个慵懒而又狂放的男子半眯着双眼听人汇报,忽然挑眉动容,“什么?她又敢与人成亲?”下属惊骇,垂下头身如筛糠。慵懒男子喃声低语:“那个小骗子,胆敢骗我…”他突然笑得不怀好意,“走!大家随本王抢亲去!那贼丫不听话,给我抢回来重打屁股三十大板!”三王争夺,权谋天下,天地为媒,江山为聘,前世今生,只为那红颜一笑。推荐好友新文:《霸权皇后》《七小姐》《囚妻》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弱妾当家》
  • 打造女性:女性未来10大魅力与美丽的立体打造

    打造女性:女性未来10大魅力与美丽的立体打造

    成功的女性身上自有许多美好的精神和思想,完全可以借鉴和发扬。本书介绍了女性在生活中的美学,运用生动易懂的文字,列举、总结出现代名女人的养生、驻颜秘诀、化妆美容常识、减肥知识等。
  • 布里档案(长篇小说连载二)

    布里档案(长篇小说连载二)

    星期天大雨竟日。一阵狂风袭来,院中的柳树被刮弯了腰,柳丝抽打着湿漉漉的地面。“这雨到底是有完没完哪?”戈登?鲁勒咕哝道。他和麦西梅尔正站在廊下闲聊。“这老天可也真是,”麦西梅尔笑道,“昨天哈尔比希有约会,它怎么就不下雨?”“谅它是不敢。”麦西梅尔自然而然又想起了戈登对哈尔比希的评论:这个人有本事光着身子穿过一场暴雨,连毫毛都不湿一根。
  • 超级驸马

    超级驸马

    穿越之后,玩转天下,娶两位公主,让敌国皇后折服,震中华雄风!以一己之力,平白莲教,灭辽国,一统江山!且看萧莫纵横睥睨,成为一位史无前例的超级驸马!PS:新书发布,书名《名士倾国》,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 房子啊房子

    房子啊房子

    天已黑透。温月梅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慵懒地把身体摊在沙发上,死鱼样的眼呆呆地盯着对面的影视墙,半天不动。影视墙是用锃亮的铝塑板做的,方块的红、白铝塑板相间,造型新颖独特,就是在黑暗中,也闪着别样的光。当时的装修工人听说他们家要用铝塑板做影视墙,笑得把头拨浪鼓样摇着,不客气地指责他们说你们到底懂不懂装修啊?是头一次住这么大的新房子吧?我们做了这几年的装修,影视墙有搞石膏的,木线的,就是没有搞你们这种的。先说好了啊,这可是你们自己的创意,出来效果不好我们拆可是要钱的,而且墙给凿得乱七八糟,再改别的都不好弄的。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