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0900000008

第8章 前进美国(3)

系里当时还有几个英国人。罗杰斯的妻子苏当时就读规划学院,之前在伦敦经济学院拿到社会学学位,到耶鲁来准备转学成为建筑师。柯林·威尔逊[Colin St Johns Wilson,1922-2007]当时在耶鲁任教,日后娶了MJ·隆,并设计了大英图书馆。还有在耶鲁客座的詹姆斯·斯特林,当时是埃文斯的男友。

耶鲁最后成了培育七八十年代英国建筑界三巨头福斯特、罗杰斯、斯特林的摇篮。

罗杰斯与福斯特尽管风格与背景殊异,却马上成了好友,不但一同工作,合用工作室,也一起做案子。两人彼此取长补短,也开始讨论毕业后一起开事务所。即使最终分道扬镳,但他们一样关心两人的合作结晶。

斯特林呢?“四人组”之所以能拿到最重要的案子——里莱恩斯电子工厂[Reliance Controls],就是多亏他推荐“四人组”给业主彼得·帕克。后来福斯特为伦敦皇家学院设计赛克勒美术馆[Sackler Galleries],斯特林还写了一封文情并茂的信,把他夸了一番。

鲁道夫交给福斯特的第一个设计案是一所学校,与他自己三年前在佛罗里达州的学校案很类似。

他对福斯特交出的成果相当满意,说福斯特“思考的方式像个建筑师,即使他把树画得像花椰菜”。第二个案子是办公大楼,同样以他一九六〇年波士顿的“蓝十字/蓝盾保险公司”大楼为原型。鉴于路易·康曾说建筑物应把“被服务”与“服务”的空间分开,福斯特发想的办公空间,完全没有结构柱、没有占空间的楼梯间与洗手间。“被服务空间”的楼层,横跨于两栋“服务空间”[即楼梯、电梯、洗手间的位置]的大楼之间。日后的香港汇丰银行总行大楼,就应用了这样的设计。

再下来的任务是耶鲁校区的一批实验室,这次由福斯特与罗杰斯合作完成。“这是都市的问题,也是建筑师的问题,因为负责都市规划的单位和开发商,无法重建我们的城市。他们只关心数字[人、钱、面积、单位、车、马路等],忘了生活的本质、忘了人的心灵层面。”鲁道夫在写给他们的工作说明里,很难得的多写了些工作以外的事。福斯特与罗杰斯的提案是面向校园的巨型结构,以楼房逐一相连、组合成串,让实验室大楼以停车场、咖啡馆等这类较低的结构为中心,向外展开。

鲁道夫的褒贬起落

鲁道夫掌舵的那段时间,最与众不同的是:门下弟子对建筑的看法可以天差地别。有些人拥戴现代主义,福斯特就是其中之一,有些人却极力反对。比福斯特低一届的艾伦·格林伯格[Alan Greenberg,1938-]深受豪华乡村别墅的启发,是古典主义走向。又如斯坦利·泰格曼[Stanley Tigerman,1930-]与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1939-],追求的是比格罗皮乌斯那一派更强烈鲜明的建筑风格。这两人后来帮迪斯尼设计了不少作品,但在雅俗之间拿捏得并不好。斯特恩后来成为耶鲁建筑学院院长,延续思想多元的学风,连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和帮查理王子讲好话的利昂·克里尔[Leon Krier,1946-],都曾来教课与演讲。

鲁道夫在建筑系的工作之外,一开始先是把心思都放在设计“艺术与建筑大楼”上,后来又全心投入监造。这栋大楼可谓他的首件杰作,自一九五八年起即开始规划,是现代主义巴洛克化的一次尝试,特色在于大体积混凝土上切出的中空凹洞,和混凝土立面上灯芯绒似的罗纹。

在他名声逐渐走下坡路的那些年,这罗纹成了他用得有些浮滥的注册商标。福斯特后来才明白,这件作品骨子里,根本是仿效赖特在布法罗为拉金肥皂公司设计的大楼。讲究纯粹的人会认为,这跟现代主义标榜的简洁完全脱了勾;不喜欢混凝土的人会觉得,一年四季都得忍受这粗糙的材质,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大楼里,橘色的地毯还长了一层霉。有些画画的学生则抱怨天花板太低,工作室光线太暗。

鲁道夫卸任后,接班的查尔斯·穆尔[Charles Moore,1925-1993]随即公开表示他实在不喜欢这栋大楼,它只是某人展现个性的作品,完全没考虑到实际用途。六位教师和六十二位学生更起而联署陈情书,要求校方马上让他们搬到别的大楼。制图教授迪安·凯勒[Dean Keller,1940-2005]还写信给《耶鲁日报》声援这群师生,称这栋大楼“彻底失败”,他不但对鲁道夫的作品大肆挞伐,还连带批评鲁道夫的建筑心态与个性:

我不明个中原因,所以就很单纯地问他,为什么雕塑的工作室要放在天花板很低的地下室?画室为什么密密麻麻挤得像鸽子笼,还有一排窄窄的天窗?对方看我的眼神,我得说,带着礼貌的嫌恶。

这位建筑师实在应该把工作室放在北边,也应该规划出恰当的空间。他对画家会碰到的问题毫不在意;提到雕塑家,他更摆出一副听都没听过的样子。建筑师当然都很优秀,但连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这是一栋危楼,通风不好,里面很臭。

穆尔对鲁道夫下手毫不留情:“鲁道夫先生是很重要的建筑师,独立工作,也独立经营建筑系的事务。他什么事都自己做,而且好像还强迫别人欣赏这种作风。”鲁道夫自然不是与别人共担责任的人,他曾于一九五八年四月的《建筑论坛》杂志表示,“格罗皮乌斯相信建筑是合作的艺术,或许有误。建筑师本来就不该合作设计。作品若不是你的,就是别人的。”

鲁道夫的个性也有点自毁倾向。福斯特说他极度自信,同时却也可能畏怯得手足无措。

“我记得有一晚他请我们一堆人到他家,我们到了,他请我们坐下之后,就找不到话说了。这沉默愈拖愈久,就愈没有人敢开口打破。他其实是一番好意,可是在工作以外的场合,他就不知如何是好,这让他变得更难相处。”鲁道夫浑身是刺,很容易觉得别人的话是攻击,又非常需要别人顾到他的心情。

艺术与建筑大楼终于在一九六四年竣工,鲁道夫也立刻离开了耶鲁。据史学暨评论家斯库利的说法,在大楼启用仪式上,知名建筑史学家尼可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1902-1983]在致词中毫不留情地批评这栋建筑物,鲁道夫听得心都碎了。

一九六七年,校园里的动荡达到高峰,艺术与建筑大楼也在一场大火中遭到重创。《纽约时报》一九九七年在鲁道夫的讣闻里指出,这场火是一群学生纵火所致;后来又轻描淡写地更正。其实纽黑文消防队始终没有找到纵火的确切证据。纵火一说最早是在火灾发生前,某份学生自印的传单上,写着“耶鲁怎么还不起火?等着看艺术与建筑大楼起火,等着看每栋大楼起火,等着瞧吧!”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有人存心威胁,而且即将付诸行动。不过说实在的,就算这栋大楼不是遭纵火焚毁,也有人说它里面早就有电路的问题,只是没人检查出来,烧掉是迟早的事。

大火之后,鲁道夫名声一落千丈。火上浇油的是,他后来一系列粗犷主义的混凝土作品愈发有重复之嫌;在雅加达盖的一些“新东方主义”高楼,又活像把当地的茅屋堆个三四十层,然后管它叫热带地区的办公大楼。这一代大师,终在一九九七年悄然离世。直到今天,耶鲁大火的四十多年后,艺术与建筑大楼早已经过修缮、整建,更名为“鲁道夫楼”。历史也还给他一个公道,确立他在美国战后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建筑师的成就一旦达到某个高峰,必然有人把他的前后期作品拿来对照,也必然难逃这样的褒贬起落。鲁道夫的际遇,也正是赖特的写照。

福斯特从耶鲁毕业近三十年后,盖了香港汇丰银行总行大楼,奠定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现实就是这么无情:他的光彩已然超越了恩师鲁道夫。那时鲁道夫正为商誉欠佳的澳洲企业家艾伦·邦德设计香港两栋造型奇特的办公大楼[现称“力宝中心”],居然有人问鲁道夫是否受了福斯特的影响。鲁道夫不改伶牙俐齿,一如往日毒舌:

怎么可能?当然没有。该怎么说,根本不可能嘛!诺曼·福斯特那栋大楼是悬吊式,虽然你感觉不出来。这就是个大问题,因为有地心引力呀。东西原本就会往下掉,你怎么可以做悬吊式建筑?那大楼正好在坡地上,诺曼·福斯特从来没想通怎么把模块串起来做成对角式,他那模块又特别麻烦。拜托哦,东西原本就会往下掉,怎么可以做悬吊式建筑?那栋大楼的底部和中间都是开放的,然后他还把电梯间、楼梯间那些东西放在两边,这些他妈的小东西会掉下来好吗!

鲁道夫接着还褒贬他两位知名度最高的徒弟:

机械系统与结构系统是两个相反的极端。结构系统非常规律,而机械呢,谁往福特汽车里面瞧一眼,都知道它没有规律可言,建筑物也是一样。我喜欢玩这两者之间的各种组合,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福斯特和罗杰斯的作品。我正在写一篇文章,讲福斯特在香港的作品,因为他把机械与结构两个系统放在一起,控制得特别好。从很多层面来看,这都是一栋很棒的大楼。

罗杰斯的蓬皮杜中心是机械系统的代表,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他联结各部分的方式,让人很难判定好坏。我们不能说把机械系统全摊开给大家看的建筑物,就比把它全藏起来的建筑物好。你不可以这样下定论。不单是机械系统,要是某栋大楼把结构都露出来,你也不能说它比什么都不露的强。我觉得这似乎必须还是用内藏的做法,结构的力也要分解掉。把结构大剌剌露出来,未必就好。

我固然很喜欢福斯特在香港的作品,但它终究是栋很麻烦的大楼。你从它身上看不到什么,因为它只呈现一种看法。那该死的模块又一再重复,实在太密集了,你只能干脆无视。我还在想他为什么要把模块运用到这种程度,垂直、水平等等各种地方都用上,实在是太夸张。

三位良师:斯库利、约翰逊、切尔马耶夫

如果说鲁道夫把建筑当成一种实用,甚至具体的艺术,当成一种与形式的英勇角力,福斯特在他之后遇见的重要人物,则带来对建筑更多思考、更深层的观点。耶鲁在鲁道夫之后最大的卖点[而且不限于建筑系]就是以讲台魅力著称的史学暨评论家斯库利。他讲课就像在表演,可以搬来七台投影机,由助手同时利落地操作。有时他讲赖特讲得太投入,常忘记身在何处,“砰”一声从讲台上摔下来。MJ·隆有次就看过他在课堂上摔了一跤,却从容地站起来继续讲课,而且讲的内容接得刚刚好,只是额头上多了个小伤。福斯特之所以开始在美国四处旅行,看遍赖特的作品,正是受了斯库利的启发,也正因为这些“赖特之旅”,福斯特变得比较欣赏赖特,而逐渐舍弃一度崇拜的柯布西耶。

斯库利曾参与反对拆除纽约宾州车站的行动,只是车站终究还是没保住,他为此曾说:“你曾如神明下凡此城。如今我们似过街老鼠。”他最厉害的是把现代主义建筑史修正论的观点,讲得妙趣横生。福斯特认为他的评论相当有见地,也清楚记得他在讨论赖特时,一直在比较电影《豪勇七蛟龙》与原作黑泽明的《七武士》之间的差异。

福斯特刚进耶鲁时,斯库利方发表知名的演说,批评曼哈顿公园大道的重建计划,以及几栋高楼对公园大道造成的冲击,包括SOM事务所的利华大厦[Lever House]、格罗皮乌斯的泛美航空大楼[Pan Am Tower,现为大都会人寿大楼]、密斯的西格拉姆大厦。斯库利称此为“街道之死”,后来成为建筑界广为引用之词。这是他对当代建筑的正面攻击。他认为,一件建筑作品,独立来看无论何等卓越,都必须尊重整个都市的景观与特性。高楼罩顶、不见天日,或被开放式广场切割得支离破碎的街,都不再是街。没有街的城市,就称不上城市。

另一位在福斯特耶鲁时期响当当的人物,就是美国建筑界一代大师菲利普·约翰逊。他家境富裕,在哈佛硕士班的毕业制作,就是自己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他曾邀福斯特等学生去玩过几次。他善于发掘新血液,也很用心与耶鲁的英国学生沟通感情。福斯特曾在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Sainsbury Centre]完工后,开直升机载约翰逊和约翰逊的伴侣戴维·惠特尼到现场观看。约翰逊那时正在忙加州水晶教堂案,非常欣赏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钢架构成的图样和过滤阳光的方式。

影响福斯特的第三号人物瑟奇·切尔马耶夫[Serge Chermayeff,1900-1996],在他第二学期刚开始时来到耶鲁,和鲁道夫一起带硕士班。切尔马耶夫是俄国人,生于车臣,一生跌宕起伏。家中曾因石油生意成了巨富,父亲还送他到英国念贵族学校,俄国大革命却又让他家沦落至一文不名。

英国哈洛中学毕业后,有五年的时间,他从国标舞者到记者,什么都干过。后来又去拉丁美洲待了一阵,返英后成为室内设计师。之后他娶了老板的千金,纯靠兴趣与毅力,转行成为建筑师,与自德国逃至英国的埃瑞许·门德尔松[Erich Mendelsohn,1887-1953]合伙开业。他俩在伦敦切尔西区设计的民宅,可谓英国少数纯正国际样式的代表。几十年后,福斯特还为新屋主改建了这间宅邸。

同类推荐
  • 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

    中国直到东汉时期才烧制出成熟的瓷器,这是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史作出的重要贡献。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北方邢窑白瓷风靡一时。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个黄金时代,宋代**窑系除了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宫廷还建立了汝窑、钧窑、哥窑等官窑,生产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明清两朝制瓷业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元编著的《中国瓷器》主要介绍了有关瓷器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说瓷、中国瓷器种类、中国瓷器史、中国**瓷器、瓷器的吉祥图案、瓷器的保养。
  • 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这样听音乐,你就懂了。杨照介绍了自己喜爱的100首西方古典乐曲,包括晶莹清响的钢琴独奏曲、深沉隽永的大提琴曲、层次丰盈的小提琴协奏曲等等,他通过长年积累的音乐深度,书写乐曲创作故事、时代背景和乐段精华,让人得以感受音声下的丰富与感动。作者自幼学习小提琴和乐理,又将各领域的知识带入音乐,结晶为一篇篇精简迷人的短文,通过独特的切入点,透过历史听音乐,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光芒和独到的见解,足以燃起所有读者对每首乐曲无限的好奇和遐想。
  • 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

    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是指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全书呈现的装饰艺术也是美化了生活,其内容从《欧美各国的装饰艺术》、《美国的装饰艺术》等多国方面的装饰艺术。
  • 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艺术教学有很强的互动性。一个角色的塑造、一首歌曲的演绎、一幅作品的构图、一个画面的捕捉等,往往都需要师生共同完成。经过十年的摸爬滚打,有过踌躇,有过烦恼。更有过欢乐,有过向往。学院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本书所收文章便是教师们朴实无华的肺腑之言,是建院十年教学工作最生动的佐证。
  • 名曲:十大古典名曲

    名曲:十大古典名曲

    《阳春白雪》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后来流传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
热门推荐
  •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马皇后:大脚马皇后,资深贤内助。秦良玉:名将秦良玉,巾帼女豪杰。李香君:侠肝义胆李香君。陈圆圆:倾国天香陈圆圆。
  • 弟子规全鉴

    弟子规全鉴

    本书在全面阐释《弟子规》精华要义的基础上,以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七个方面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为纲,充分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书中大量引用圣贤著作进行说理,穿插上百则历史故事和现实案件,将《弟子规》蕴涵的智慧与当下职场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的厚重感与当今鲜明的时代感相结合,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国学爱好者以及青年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习惯、提升个人修养的必备读物。
  • 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人格教育

    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具有良好人格的孩子,一定也是勇敢、自信、独立的孩子。
  • 魂至尊斗魂

    魂至尊斗魂

    双生武魂?自带耀眼神器?刚觉醒武魂就到达大魂师,13岁成为魂灵?别人可能一辈子也到不了的境界,这个少年在16岁之前就完成了,不仅自己厉害,而且还有一群给力的队友,手拿神器冰凰剑,带着众人的期望,一步步走向大陆的巅峰
  • 国色重庆

    国色重庆

    你是一个到处散落和播种神话的城市,巴山夜雨下的每一个传说,都可以令世人绝唱千载;巫山神女的艳羡与爱怨,只是其中一个关于人性与爱情如何得以充分张扬的美丽传说而已。你是一个可以怎么夸张都不为过的城市,长江和嘉陵江在你的脚下永不停歇地奔腾,铸造出你刚强的灵性和独特的气质。大山架构的骨骼和江水连结的血脉,支撑的是一个天地人和又充满鲜活生命的世界。而这自然容貌只是这个鲜活生命的部分躯体的展现。
  • 我老婆是重生大BOSS

    我老婆是重生大BOSS

    吴穷意外身亡,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武侠游戏《武林》之中,成了一个即将冻死的小乞丐。游戏中第四个资料片的最终BOSS,未来祸乱天下的魔门门主,要做他的红颜知己。游戏中第五个资料片的最终BOSS,还未成长起来的正道魁首,想要为他披上嫁衣。看着眼前相爱相杀的两个绝世女子,吴穷一脸绝望地看向身边女扮男装的腹黑少女。少女折扇遮脸,语笑嫣然。她是游戏最后一个资料片的终极大BOSS,未来一统天下的绝世女帝......PS:简单来说,这是一个穿越者与几个重生大BOSS之间一边相爱相杀,一边四处搞事的轻松有趣的故事,大概......PS:新书《姐姐有妖气》推荐给大家,还是同样有趣的故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11月16日你上哪呢?

    11月16日你上哪呢?

    某大学中文系的班花郗微在11月16日下午失踪,警方给每一个同学都录了口供,但依旧没有发现有效线索,案情调查陷入胶着。为尽快破案,班长带人展开找人行动,但是意外不断发生:有人在郗微qq里发现一句“王子把公主杀了”的神秘留言、有人多次接到来自教学楼的神秘电话、男生们在教学楼抓人却撞见鬼、女生隔壁寝室出现闹鬼的恶作剧、青原山上发现失踪女生郗微的随身挎包……随着调查的步步深入,几个年轻学生也在此过程中彼此间萌生情愫,而案情依旧悬而未决。一个简单而困难的问题缠绕在每个人心头:11月16日你上哪了?
  • 侍君身侧:弃妃不二嫁

    侍君身侧:弃妃不二嫁

    一个丞相之女,嫁给一个生性多疑的冷王,她大婚当日,洞房夜被夫君打入冷宫。她却在冷宫中逍遥自在,落个快活,三番五次的去调戏冷王,却自取其辱。本以为和那妖孽冷王,井水不犯河水,却不想他爱上了她。突然对她宠爱有加,夜夜纠缠,怀身孕后却发现他的惊天阴谋!当她怀了他的骨肉时,她的身份却突然改变,和她的夫君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她又该何去何从呢?
  • 龙帝战魂

    龙帝战魂

    绝世战魂,毁天灭地,弑神杀仙,无所不战,无所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