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0900000007

第7章 前进美国(2)

福斯特赴美之前都跟父母住,又靠打工负责自己的开销,一直不是英国人眼中的“正常人”。但在美国,自己打工念大学是家常便饭,福斯特顿时觉得如鱼得水。不过他是研究生,课业繁重,没什么时间和住同一栋楼的大学部学生来往。同样来自欧洲的斯库利,对这点的观察可和福斯特不同。斯库利是爱尔兰人,三〇年代到耶鲁半工半读念艺术史,帮有钱的白种清教徒同学端盘子,对校园内的阶级分化可是看得一清二楚。也可以想象,尽管福斯特每天去上课的途中,都会经过精英学生秘密社团“骷髅会”的红沙岩楼房,却从来都无缘加入[老布什与小布什都曾是其中一员]。

鲁道夫——第一位恩师

一九六一年冬的耶鲁可以说就意味着保罗·鲁道夫。保罗·鲁道夫当时是建筑系的系主任,小平头、纽扣领衬衫,打扮得相当利落。他是美国首屈一指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老家在肯塔基州,到亚拉巴马州读完大学。但他一如福斯特,年轻时即大放光芒,很快就转到了更大的舞台——他于一九四〇年进哈佛,与贝聿铭、约翰逊同期,拜在格罗皮乌斯门下,迈入顶尖的现代主义殿堂。

鲁道夫“二战”时是海军,基地在布鲁克林。从军的经历,加上格罗皮乌斯的影响,让他发展出活泼创新的独门风格,从他拿到建筑师资格后,在佛罗里达州做的一些案子可见一斑,例如位于西耶斯塔岛的“茧屋”[Cocoon House],就使用了海军让备用船只不受恶劣气候影响的保养技术,以塑料防护膜覆盖整个屋顶。这种别具巧思的自由联想,深深影响了福斯特日后的作品。

罗杰斯与福斯特在“四人组”时期一起设计的维安别墅[CreekVean],不难看出其中有鲁道夫的痕迹。维安别墅和鲁道夫为耶鲁设计的森林学院相仿,都位于坡度极陡之地,不过他俩把高低层联结在一起,大门设在高层,往下走才是起居的主要楼层。屋外绿草如瀑的层层阶梯,则是福斯特从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1898-1976]的赛于奈察洛市政厅得来的灵感。

鲁道夫在一九五八年受耶鲁之请,接掌建筑系[校方主要是欣赏他的作品,而非教学成绩],也把自己的事务所一并搬到纽黑文。福斯特进来时,耶鲁建筑学院已经在鲁道夫领军下,奠定前所未有的明确走向。鲁道夫邀集许多知名建筑界人士前来讲课、帮学生评图,尤其会请名气极大、要求极高的一流阵容来评图[这是耶鲁教学的一大特色],鲁道夫毫不忌讳在学生面前和这些人争得脸红脖子粗。此等格局、此等经费规模,在当时的美国,除了耶鲁,无校可敌。

鲁道夫是同性恋,具有独特的领袖风范,建筑圈内圈外一样仰慕他。一九六二年,《时尚》杂志派记者厄威特[Elliot Erwitt]来帮他拍照,制作个人专题。在厄威特一路跟拍记录下,我们得见他工作时是认真的教授与设计师,下了班是衣冠楚楚的酒会主人。那期专题以一张鲁道夫的跨页照片为始,令人一见难忘。厄威特刻意用长得吓人的超长镜头处理。鲁道夫孑然一身,站在他得意之作的屋顶——以大量模铸混凝土打造的纽黑文寺街停车场[temple street car park],像是缅怀罗马时代的输水桥。他在长镜头拉远下,成了一个几乎消失的小点,但你定睛一看,可见他稳稳的交臂站着,身边是心爱的捷豹XK 150双门跑车,时尚的白色胎壁、钢丝轮毂。他志得意满,宛如是在战车旁准备凯旋的罗马将军。他置身自己的代表作中,周围是这个熙来攘往的城市。照片让他化身为著名小说《源泉》里的孤独英雄:有远见、有抱负,却必须只手对抗整个世界,没有人能左右他,他只听自己心里的声音。

厄威特的相片与《时尚》的专题,足证耶鲁为学子树立了何等杰出的榜样。就像福斯特从鲁道夫身上学到怎么当一名建筑师,也学到建筑师该有的打扮和举止。他开始模仿鲁道夫的穿着,连画的图都开始像他的风格,将来也想和他一样,设计自己的家与工作室。

福斯特同时也在鲁道夫的工作室兼差当制图员,时薪一块五。工作室就在鲁道夫私宅的阁楼上,离他住的学院走路不过五分钟。从街上看鲁道夫家,完全看不出里面是群英汇聚之地。福斯特曾形容那个家是一阶阶楼梯相连组成的迷宫,鲁道夫为耶鲁设计的艺术与建筑大楼,缩小了就是他自己家。他用挑高的玻璃环绕屋侧和背面,屋后是个小院子,四面围着砖墙。屋里挂了许多他从废墟中抢救回来的玩意儿:窗边一尊中世纪主教的哥特式雕像,壁炉上方的墙钉着某个罗马参议员的头。在这个风格独具的家,福斯特学到如何处理历史悠久的建筑物。二十五年后,他的头一个改建古迹案,便是伦敦皇家学院的改建工程。他仿效鲁道夫处理私宅的方式,融合建筑物边缘的空隙,创造出新的空间;也像鲁道夫一样善于运用新旧之间的视觉反差,做出抢眼的效果。

鲁道夫家的摆设一样抢眼。羊皮地毯、亚克力和泡棉做的家具,风格大胆新潮,让他这个英国乡巴佬看得目眩神迷。

鲁道夫的工作室是只有六把高脚凳和抱枕堆成的休憩间。他不时会把助理都找来这儿,大家一起讨论手边的案子。这群年轻人的打扮同样效法他——窄领带、纽扣领衬衫、小平头。

待过那间工作室的威廉·格林德瑞[William Grindereng],回想当年工作室中央有一道直穿出地面、叫人看了眼花头晕的楼梯,大家走在上面无不捏把冷汗:

鲁道夫做的事情里面大多藏着危险,不管是对他自己还是别人。这道楼梯穿过地板,就是地上一个大洞,而且还没有扶手。建筑检查员来看了,说一定要装上扶手。鲁道夫的回答是:“要我装,我就搬走。”他有时还真拗,说不装就是不装。

鲁道夫起居间墙上的楼梯,比这地洞还危险。这楼梯不过是数片薄石板,以墙面为支撑点悬空往上排,有五米多高,同样没有扶手。知名建筑史学家希区柯克,就有好几次痛饮波本威士忌后,在这楼梯上演出险象环生的场面。更惨的是,詹姆斯·斯特林曾在酒酣耳热时,跑到玻璃墙外的庭院小解,宾客们一览无遗。

鲁道夫的画极为精巧复杂,劲道十足,下笔精准有力,犀利刚硬,简直像刻钢板。福斯特不但学了去,还下工夫不断临摹他的画法。鲁道夫的画都很大,福斯特说这是因为他用画来测试设计各种可能的变化[现在的建筑师则把这差事交给计算机]。鲁道夫会把建筑物的各部分画上好几种版本,再组合成更大的画,来测试每一部分是否可行,若有不妥即舍弃。

他这股过人的干劲,令福斯特受益良多。“他只花一个周末,就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设计图面和案子的详图。在这方面他实在是我们的榜样。”福斯特在那里兼差的工作,大多是在鲁道夫的示意图上,一层又一层的画上制造光影的交叉线条,画到眼睛都快瞎了仍没法停笔,得继续画“艺术与建筑大楼”的图。

鲁道夫的笔记本里,满是线条简约流畅的铅笔素描,由此不难发现福斯特近乎强迫症的画法从何而来。福斯特作画的手就是停不下来,画画是他与人交谈的技巧。他用餐的时候会随手拿起一张纸,用画画来说明他的想法。绘画帮助他思考,方便他记住重点。每天接送他的轿车里,永远摆着一叠画纸和一排削好的铅笔,以便想到什么就能随时记下。当然他也会写信,只是他更喜欢用画来沟通。画画对他来说是乐趣,尤其在他日后抗癌的过程中,他是用画巨细靡遗记录病榻中的所见所闻。画画也是让他平静下来的方法。

福斯特显然很想给鲁道夫一个好印象,成了通宵画图的拼命三郎。鲁道夫心里明白福斯特的努力,但他也知道应该怎么把这些学生的弱点,转为鞭策他们积极表现的动力。福斯特记得有一回连续拼了好几天的心血,被鲁道夫冷酷的几个字一笔勾销:“你不够用心。”他的泪差点夺眶而出。难受归难受,他还是学会放下过去、汲取教训,做来日为人师表时的借鉴。

耶鲁课堂上的辩论之激烈,也让他大开眼界,这和在曼彻斯特的时候完全不同。耶鲁的学生必须在一组挑剔的评图者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这简直正中他下怀。他乐于花大把时间准备,再欣赏别人发表对他作品的看法。从开始受教育以来,这是他头一次能在实务与可测量的议题之外,真正逐步探索建筑的意义。鲁道夫对学生是这么说的:“建筑是发现‘你需要知道什么’的过程。”

鲁道夫是福斯特的第一位恩师,也为他班上的学生指引了未来的方向。“他始终在探索形式,同时也是伟大的评论家。他早期的作品非常新颖有创意,像是神来之笔。”纵使鲁道夫的名声起起落落,福斯特始终站在恩师这边。二〇〇八年他重返耶鲁,在艺术与建筑大楼整修扩建后的启用典礼上,致词表彰鲁道夫的成就。他们夫妻俩捐出三百万美元,给建筑学院资助客座教授之用,以感谢耶鲁与美国的培育之恩。但鲁道夫也是个要求极高的人。“和他一起,要是没东西给他看,像是模型啦,或一组什么图啦,跟他就没得谈,”福斯特说。

低他一届的托马斯·毕比,对鲁道夫推崇备至:

保罗可以看着一张图就讲起来,不仅讲内容是什么,还解析其中所有的细节、构成的方法。他会问你,你觉得这栋建筑物怎样?想象自己从那头走来、走到这里,看看尽头,你看到什么?这是在看你对空间理解的能力。他的三维空间理解力非常厉害。他是很棒的老师,也有绝对的标准。什么都不够好,因为总是有毛病:结构不对、动线不好、垃圾没办法运进来、外观难看、窗户太高……

很多人觉得鲁道夫是找他们麻烦。他从没这样对我,但他在必要时可以变得很直接、很尖酸又很毒舌。他会挑几个人,在评论最后开骂。我们报告的时候都争先恐后,谁都不愿意当最后一个,因为到了最后三个人,他总会在一个时间点开炮,朝你大吼一顿,然后呼啸而去。最后两名绝对难逃毒手。我们总是在考虑,要怎样才能不变成最后那三个。

在耶鲁读建筑,不单是摆摆样子、耍耍个性,这所学校要求学生百分之二百无条件投入。“耶鲁强迫你专心在自己的作品上:你要有相当敏锐的判断力,一看到自己的作品,就知道怎么评论。”毕比回忆道:“你得靠自己,只有你和纸相依为命。你不是群体的一员,隔壁同学做的东西和你完全不同,所以也无法给你建议。耶鲁就是那种要自己摸索一切的地方。”

耶鲁三英

福斯特那年的硕士班共有十一人,其中三位来自英国。一是埃文斯,建筑联盟学院的杰出毕业生,后来泰特美术馆位于康沃尔的St.lves分馆即出自她之手。二是罗杰斯,比福斯特大两岁,一九三三年生于佛罗伦萨,父亲是医生,持英国护照,母亲是意大利人。父母于“二战”前不久在萨里买了房子,把一家子搬到英国。他在寄宿学校的日子并不愉快,就此养成了叛逆性格。后来他也进入建筑联盟学院,和福斯特在曼彻斯特的际遇有天壤之别。

第三位就是福斯特,他以跌破众人眼镜之姿,很快展露了意见领袖的才能。有阅读障碍、图又画不好的罗杰斯,依然记得福斯特为他们合作的案子做简报时,已有大将之风。

罗杰斯和福斯特跟班上的美国同学卡尔·阿博特[Carl Abbot]感情特别好。阿博特有辆甲壳虫,三人常一起驾车出游,欣赏美国重要的现代建筑。

一九六一年的冬天,罗杰斯的第一任妻子苏,曾帮这三人拍过一张合照。罗杰斯站在中间,戴着俄国羔羊皮帽,面露微笑但带点不自在,一只手握拳,另一只手垂在身侧。他左边是阿博特,连帽子都没戴,仿佛是里面最不合群的家伙。福斯特站在罗杰斯右边,头上一顶深色折边的软呢帽,那是外号瘦皮猴的爵士歌王弗兰克·辛纳屈的注册商标,但他戴起来完全没有辛纳屈的味道。他把格子大衣的领子竖起来挡风,一手拿着相机,相机的皮制外壳和吊带垂在前面。没有笑意的脸加上领带,说明他是个神经紧张、性子又急的初生之犊。他另一张在艺术与建筑大楼顶楼工作时拍的照片,模样比这张开心得多。

在他们班共享的工作室里,英美两国学生之间颇为泾渭分明。英国学生年纪略长,喜欢唇枪舌战,花在画画上的时间倒没那么多,而且自认比美国同学来得成熟稳重,更像专业人士,这副架子自然颇惹人嫌。有次英美两国学生吵完架后,制图桌上出现了一张卡片,写着:“别讲了,画图吧。”英国人不甘示弱,也想出一句标语,摆在工作室另一端,叫美国人“动动脑吧”。

在建筑师MJ·隆[M.J.Long]的记忆中,鲁道夫那时期的耶鲁比较爱收英国学生,但美国人的耐性终究也有用完的时候。她记得有次英国建筑师简·德鲁[Jane Drew,1911-1996]来耶鲁讲课[她与柯布西耶一起做过昌迪加尔案],美国学生在耶鲁美术馆的窗外垂下布条,上面写着:“你也是他们一伙的?简·德鲁?”他们先入为主,以为又来了一个故作亲切的英国人。

但阿博特倒是和英国同学走得近。福斯特去旧金山工作的时候,他还特地去探望。“四人组”刚成立时,他也去伦敦跟他们共事了一段时间。他还记得肯尼迪遇刺的消息,是在伦敦听收音机得知的,大受打击。

同类推荐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宏观研究,包括观念、方法论、最新观点的评析等,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视野,能够把握历史主线展开丰富的描述。同时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分析,分析更具体,与作品的描写紧密结合,侧重于美学方法的使用,包括方法论的反思。
  •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

    雕塑是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通过对雕塑的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一定时期的艺术思潮。本书介绍了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雕塑发展情况。
  • 舞蹈:妙舞历史长空

    舞蹈:妙舞历史长空

    西周周公旦制礼作乐,这实际上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乐舞大整理,形成了周代祭祀乐舞的《六代舞》,对后世舞蹈发展影响很大。由于先秦时期民间歌谣大都是载歌载舞的,歌词和舞蹈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诗经》中的很多诗歌都可以看做是那一时期民间乐舞的变相记录。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之间所进行的“女乐”歌舞互相赠送的情况一时成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列国乐舞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而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舞蹈也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注意。
  • 美术评论及其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美术评论及其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行政、编辑工作之余所写评论文稿《形象化的能手》、《当代美术片论》与《当代美术家解述》等书的重点篇目的合集,并有作者的水彩画、彩墨画与速写多幅。该书是作者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成果体现,既有对近现代著名美术家,和中青年很好作者创作与理论成就的论述,也有对各时期创作热点问题的短论,以及对亲友的怀念文章。
热门推荐
  • 我有地狱,你惹不起

    我有地狱,你惹不起

    地狱是我家,升级靠大家!——————是不是老觉得:生活没劲!浑身乏力!工资太低!买不起车房!找不到对象!来来来,地狱一日游,随时欢迎你!一日如果不够扎心!那就两日,三日,无数日……现在申请永久居住免费赠送无间地狱木架子一个!此广告永久有效!冥皇宫官宣
  • 微信改变世界

    微信改变世界

    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网络新经济研究者、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邱道勇先生撰写的国内第一本微信相关书籍《微信改变世界》在京上市发售。该书从微信应用入手,详细介绍了微信的发展,也收录了微信营销的经典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 罪界崛起

    罪界崛起

    可怜的古风,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时,仿佛就已经注定了倒霉,被白狼以拳脚暴揍,被兔子以雷光在后面紧追,还有一个小萝莉在一旁拍掌大笑,强迫当他主人。这样的可悲生活何时结束?但结束之时,为何少年会有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回忆?我不要这天,挡不住我一棍之威,我也不要这诸天神佛烟消云散,我只要她,回来便好!一段神秘的众神传承落在了他的身上,一根盘云神铁让他横扫大陆众强,一篇神秘的化龙诀,九变腾飞。出血地,入战阁,横扫八方敌。进四方,化青龙,征战无悔。且看古风如何纵横大陆,睥睨四方。妖兽?什么,你是太古妖族,可否好吃?一棍子打死,起火生炉冒紫烟。抢走公主当侍女,抢走神子当书童,镇山神...
  • 山高树大

    山高树大

    这个故事发生在1974年。那一年,对于中国南方一座小城市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水利建设年代。前两年,此地区遭受百年难遇特大旱灾,人们为了引水灌溉百万亩农田,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城市身边的那条小河上去了,小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黄柏河。人们先在小河边修了一条渠道,过两年又在小河上建一座大坝。于是,无数支民工队伍从家乡出发,以民兵连队为最基层单位,打着红旗,扛着铺盖卷,提着粮食,带着劳动工具,浩浩荡荡向黄柏河进军。
  • 重生之世子宠妻记

    重生之世子宠妻记

    新文《穿越之娇宠王妃令》已发,欢迎围观哦!夏浅珺身为侯府嫡女,却被捧杀认贼为亲,一朝被害,葬身火海,同为姐妹,相煎何太急。再世为人,欠她的一一讨回,治恶毒姨娘、踢渣男、嫁良人。良人家后宅不平静,却挡不住世子爷夫君太宠妻,夏浅珺活的不要不要太甜蜜哦~~~~
  • A Room With A View

    A Room With A Vie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祸国妖妃:偏执王爷宠上瘾

    祸国妖妃:偏执王爷宠上瘾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原以为能携手到老,结果她却听信谗言,另嫁他人,狠心背叛了他。看着他满门被斩,看着他死于箭下……她悔恨不已。重活一世,望着他清瘦的背影,她发誓绝不重蹈覆辙,她要倾尽所有来爱他。
  • 女兵方队

    女兵方队

    作者包光寒用其细腻的笔锋描绘了一群美丽勇敢的女兵的成长故事,在《女兵方队》里带领我们走进一群女兵的世界,一起关注她们青春的成长。
  • 云天剑神

    云天剑神

    血雨腥风的江湖,疑惑从生的武林,看一个深陷冤屈的少年如何破茧重生傲视天下。
  • 美食独行者

    美食独行者

    如果没有很多爱,就需要很多好吃的。好好吃饭,认真生活。残小雪,生活,美食,情感,励志,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