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06500000009

第9章 帝国的神经(4)

礼制在商朝时已经形成,在西周时基本成熟,孔孟等人极其倾慕西周礼制,为重振礼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但列国争锋的时代,法家风行,儒家失色,直到西汉中期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才替代法家,成为国家主流思想。不过在此之前,汉高祖时儒家便以“礼制”闪亮登了一回场。诛灭项羽后,诸将常争功邀赏,“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汉高祖心中不快。儒士叔孙通便为新朝制定出一套宫廷礼仪出来,并叫大臣们勤加练习。一次,诸将臣在宫中宴饮,将臣们亦步亦趋,都尊礼法,有人不合礼仪,马上被拉出去处置。整个场面一反常态,庄严肃穆,秩序井然,汉高祖感慨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儒家也开始由此而重。

儒教的胜利绝非仅仅是宫中礼仪和空泛的说教,礼教的影响甚至可以直接融入法制,也因此逐渐有了半法律的性质。儒家倡导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自汉朝之后,历代未变,直到清代末期,纲常礼教仍被赞誉为“实为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法之大本”。儒家所奉行的等级观念,“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等级越高,特权越多,颠覆了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传统。此外,在诉讼、断狱的过程中,法官不仅引用法律条文,还可引用儒家经典,所以有“春秋断狱”之说,以善恶动机论罪,以风化伦理定罪。

礼制算是法治与人治的结合,确定了尊卑有别,上下有序的社会等级体系,是儒家所谓的“德政”之工具。安于现状,遵守礼制,便是顺民,良民;有非分之想,触犯礼制则被视为犯上作乱、大逆不道,轻则受社会舆论冲击,被口水给淹死,重则被国法家规处置,以命填礼。

礼制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以此为纲领,在宗法传承、祭祀丧葬、巡幸朝会、朝觐礼聘、婚姻礼俗、宫室舆服、待人接物、建房造屋等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有相关规定,其细密严格不逊于律法,其体系庞大则更超过了律法。

礼制不出则已,一出必见血。哪怕是权贵,也难避其锋芒。有时可以视而不见,而当有人要以此整治人时,其违礼悖制便成了最致命的罪名。建了不该建的房子,穿了不该穿的衣服,说了不该说的话,便是僭越、违制、大不敬、无人臣礼,那些倒台的大臣几乎都会有这么些条罪,而且极可能放在首位。这些倒霉的大臣到底是哪里开罪了皇帝,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违礼悖制,怎么样的死法都不为过。

礼制在民间照样横行无忌,法权应掌握在国家手中,禁止私人滥用,但家族中以家规、礼规来处置子弟,官方虽不承认其合法性,但并不干涉。被处置子弟的家属不服,到官府来告,官府也会将来人赶回去,不予理会。

在官府诉讼时,礼制常常高于律法,二者本来就有些混淆不清。譬如一个小媳妇和婆婆吵了嘴,落在不同法官手中,其命运有天壤之别。若法官重法,这小事不用审判,便会劝媳妇向婆婆道歉即可,回家好好过日子,若法官为礼教中人,对小媳妇大刑伺候,甚至判死刑,也没有人能说不对。

礼制势力大盛,充盈于天地之间,由此便出现了一大堆卫道士,他们手持礼教,言称道德,几乎是神圣之化身。朝中的权贵尊崇,他们本身就在朝廷高坐着,士大夫阶层奉其为师,恭听其言传身教,民间虽听不懂他们到底说什么,可还是会“随大流”,将之视作孔圣人下凡,如此一来,便通吃三界。

礼制是用来维持等级秩序与帝国道统的,最大的受益人是皇帝,但有利必有弊,他最终也难以逃脱礼制之网。皇帝身为天子,就要有天子的样子,大臣们不敢说英明神武的皇帝理政有失,治国无方,却敢拿礼制说事,旁敲侧击皇帝作风不好,行为不轨。所以,即便是尊为皇帝也不敢轻易与礼为敌,因为那后果将甚为严重——“捍卫”礼制的大臣借机集中起来与皇帝对抗,那种局势,比战场还难控制。皇帝们也学乖了,所以每朝每代,朝廷里都有不少声名显赫的道德家与卫道士,皇帝对其礼遇有加,但实际上并不倚重他们,这些人不过是皇帝贡的一块牌子罢了,以显示自己尊儒尚礼。

翻阅史书,有许多大臣对皇帝的上书与劝谏,其中近一半无关行政、治军、兴农、刑罚、理财等实际内容,而是有关礼制,无非是建议皇帝要“克己复礼”,有人君之风,带头遵守各类礼制,上行下效,全国自然会恢复重礼崇德之风,最终是不治而治,国富民强。举两个有名的例子:明朝中后期的两个皇帝,嘉靖与万历就因礼制与大臣数次争锋,彼时文官集团已然成气候,皇帝也拿他们没招。于是乎,两人气毛了,什么国家大事、千秋伟业,都不想管了,干脆深锁宫中,长期不朝。

以仁政的名义,教化之维

教化是指所朝廷与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教育感化,大体来讲是倡导仁义德政,教人质朴敦厚,导人谦卑礼让,以养成上下淳朴的社会风气。

教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在商周时期便大为推行,在诗文中还有记述,如《诗·周南·关雎序》中有:“美教化,移风俗。”《礼记·经解》中有:“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

儒家向来重礼尚名,强调“德政”,反对“法治”,律法是凶器,他们认为能杀人却不能收人心,教化则如春风细雨,能以道德仁孝感化民众于无形之中。

自汉以后,几乎所有的政治家凡提及治国方略,都会提及教化,认为这是天下大道,著名的策论中都有“行教化”“敦教化”的字眼。

西魏时,苏绰为执政者宇文泰筹划了《六条诏书》,行之于国,使得西魏大治。《六条诏书》专门有一条便是敦教化,大体内容如下。

教:教之以孝悌,使民慈爱;教之以仁顺,使民和睦;教之以礼义,使民敬让。慈爱则不遗其亲,和睦则无怨于人,敬让则不竞于物。三者既备,则王道成矣。

化:然性无常守,随化而迁。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浇伪者,则浮薄。浮薄者,则衰弊之风;质直者,则淳和之俗。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治乱兴亡,无不皆由所化也。

教化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搬出儒家及其他各家先贤的经典,根据皇帝或执政者的指示,汇编成圣谕;往各个地方下达圣谕,并要求各级官员组织学习,领悟其精神,再散播至各个乡村;在乡村中,由官府派出的学者与当地的长者、读书人,向民众宣讲圣谕,民众若有不懂,则要详细解释,以便于灌输;同时广泛传播一些伦理道德的普及读物,如《二十四孝》,政府令各地官民学习,作为圣谕的辅助教材;在官方树立一系列“清官”、“循吏”样板,以显示朝廷的仁政德政,和圣谕配合,言行并用,相辅相成;在民间树立一系列“孝子”、“贞妇”样板,各地大建贞节牌坊、英烈牌坊、功德碑,推行礼仪,清淳社会风气。

教化一直是历朝历代最重要的治国方略之一,只是有时效果奇佳,有时效果却全然没有。到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官员都还在大行教化之道,国家衰微,各地纠纷、民变频发,官员们拿着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康熙圣谕》去劝说、感召民众,但毫无作用。朝廷还是肯定了官员们的行为,在官方文章上,还表彰了他们的功绩。当时有不少外国人在中国传教、经贸,他们也记下了这让他们匪夷所思的事情。有趣的是,清朝官方的文章与外国人的表述,是完全不一样的,也不知是谁在说谎。

如果以力度来区别,法令是刚性的,礼制是刚柔并济的,教化则是柔性的。刚过则苛,人们不喜,柔过则软,人们不从,惟法令、礼制、教化三者合一,长期并行使用,以互补其短,方可令国家意志能遍布天下,无所不含,统率臣民,无所不包。但三者之间亦有冲突,礼制常常与法令相悖,官员不按律法行事,而按礼法约制与各旧习俗来定,教化也常与法令相悖,教化崇尚无法而治,偏向教导式宣传,以塑社会风气为主,便会轻法宽刑,能免则免,这是与严明的法令体系相矛盾的。所谓“矛盾中统一”,这些冲突最终都要以“权”来做“天平”,谁官大,谁更有权威,便尘埃落定,不得再议。

谨慎以待,现状之维

现状是各种势力与利益的既定形态,要形成此态势,是多方相互周旋、妥协得到的结果,可以说,任何现状,哪怕是不好的或是不合理的,都来之不易。所谓“存在即合理”,存在之所以存在,必有其内在因素、内在力量。

打破一种现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维持这种现状的能量是相当雄厚的。

上至国家法令,下至地方上的风俗与习惯,各个朝代都希望全国整齐划一,许多志向高远的思想者与官吏,都希望在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能够按自己的规划与治理办法来。但最终在中央集权下的中国,还是出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局面,即宣告了整齐规划的破产。少数强力的统治者与官吏,能使某个地方一时间内“齐风移俗”,但其卸任后,很快又会退回到从前。

以唐朝两个著名的官员为例。狄仁杰在江南地区做地方官时,吴、楚多“淫祠”,所谓“淫祠”便是各种地方供神,不符合国家规定,也不符合主流儒家文化。狄仁杰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可狄仁杰离任后,那些被焚毁的祠庙又陆续被重建。韩愈曾被贬到连州阳山(今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做县令,此地处唐帝国边远之处,民风敦厚,韩愈便推行爱民、惠政、德礼之治策,还招募一大群青年才俊为门下,大倡文儒,师徒一起吟诗论道,一时蔚然成风。可韩愈上调到中央后,这里又变成了原来的旧模样。

对于帝国中央的朝政、制度等方面而言,几乎每个皇帝、每个有公心的大臣,都希望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永盛,可那是不可能的。中国历史上那些存续上百年以上时间的王朝,国家与社会的态势,差不多都是这个规律,活化——固化——僵化——崩解。王朝初期是相对活化的,应对百业凋敝的残局,统治者集团会启用很多新兴政策,也会广纳士人阶层、民间各界有才学者到朝廷中来,参与治理国家。到了中期后,朝廷中盘根错节,各利益集团各霸一方,官场秩序出现板结化,开朝的朝制、国策沿用至今,也成了习惯,即使有不合理处,也难以破除,遂出现僵化。改革派应运而生,他们要打破各种惯例,要触及各方利益,非如此不可打破僵局。都是在朝廷里厮混的,谁没有点见识?改革派能意识到的,其他人或许早就意识到了。但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决定立场,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有人拿着祖制当令箭,这样保守派和反对派便产生了。权力中心的皇帝常常在变与不变,改与不改中徘徊,他既要消除积弊,又要维持局面,这样的算盘不好打,因为改革本身就是要冲破目前的局面,而按守旧派、反对派的来,维持局面,所有存在的问题不会自己消减,反而会越积越厚。皇帝还是略微偏向改革的,国是自家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但任何事态的演变,不取决于某一个人,哪怕是皇帝或权势煊赫的宰相,而是取决于所有力量的总和,守旧派和反对派久成气候,早已坐大,轻易便将改革派压了过去。一场风暴又过去了,风平浪静,心情怡然,哪管明天又会大雨倾盆呢?

求稳求全,便成了古代中国的传统,可即使在这种稳定下,仍是暗流涌动,即使在这种保全下,仍弊病丛生,只要还能保持虚荣的繁盛,不至疲态尽现,只要还能维系局面,不至顷刻崩塌,便很难改变。这成了历代改革、变法的最大瓶颈。等到了所有问题集中显露,所有矛盾集中爆发时,什么都晚了。

后人哀前人,哀其不争、不变,后人之后人复哀后人,亦哀其不争、不变,可谓闪光思想、言辞激烈,可当每个时代出现前人的同样窘境时,闪光思想又变成了暗淡保守,言辞激烈变成了沉默寡言,明知迹象不佳、现状愈坏,却很少有人敢出来挑明,敢于革故鼎新的便更微乎其微了。因为大臣们都明白:无论成与不成,下场多半不好,那为什么非要改呢?

故步自封,抱残守缺,成了很多时候的常态,谁也打不破,谁想去打破,那么被打破的必定是他自己。

同类推荐
  • 换个世界做皇子

    换个世界做皇子

    几百年前,北藩大陆赫然鼎立于世界八大家族,薛家称王“那代表着薛家的野心,那是一个足以改变世界的秘密”几百年后薛家没落,族人分裂,但却暗中密谋,誓要重振族风几百年后陆羽穿越成四皇子来到这里本想着开开心心做皇帝未曾想这四皇子身上居然有如此多的秘密当一层一层揭开真相大白的时候究竟是,真有此事,还是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陆羽将如何在这个时代里面历经人世险恶“乱世复生,问鼎苍穹!”
  • 庶子权臣

    庶子权臣

    一朝穿越,华夏杀手之王司徒旭成为大齐王朝镇远侯府的庶子,生母柔弱无心机,父亲糊涂耳根软,主母为子不归家,姨娘心肠歹毒又狠辣,好吧,为了生存,咱装次纨绔。
  • 大汉王朝3

    大汉王朝3

    七国之乱大汉王朝岌岌可危,帝国又如何转危为安?“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是什么让血管里流淌着血性与勇武的刘氏家族构建起的汉帝国轰然崩塌?……
  • 大易师

    大易师

    这是一个卜噬盛行的世界。 这里最好的学堂不教四书五经,只教占卜算卦、风水面相。穿越到古代学占卜,不做秀才做神棍!吉凶祸福,一算便知。
  • 新潮涌动(1910-1919)

    新潮涌动(1910-1919)

    本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晚清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面。
热门推荐
  • 幻影

    幻影

    本书是一部侦探悬疑小说,讲述了托瑞协助破获的一个大案始于一连串富商被杀事件,一切线索都指向维戴西恩商会,一个外商协会,因此商会的所有委员都被逮捕入狱,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且托瑞坚信这些人是被陷害的。在他们进行下一步调查之前,又出现了五宗谋杀案,最后托瑞根据线索当面指控罪犯的罪行,解除了危机。
  • 凤舞隋末

    凤舞隋末

    被亲外甥女买一送一带着穿越了,没想到啥都没有!金手指没有,狗也没有……就连装备都没得捡,不过问题不大,要枪要炮自己给她造呗!可是,外甥女要当女王是什么鬼操作?!不管了,这可是要星星都得给她摘的亲外甥女,做舅舅的一定得满足她的愿望呀!
  • 看见我的刀了吗

    看见我的刀了吗

    沙雕爆笑文。文笔渣,入坑谨慎。林三木,许逢春。枯木逢春。
  •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一书披露了好莱坞电影业同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大牌军火承包商之间的密切联系。作者阿尔福特在书中分析探讨了近年来拍摄制作的100多部各种类型影片,向我们表明有些貌似开明的影片,如《夺金三王》、《卢旺达旅馆》,其实常常同美国军方插手拍摄制作过程的影片一样(如《黑鹰坠落》、《钢铁侠》和《变形金刚》),只不过是一些墨守成规、具有误导作用的影片。
  • 混世散仙

    混世散仙

    不一样的修真之旅,原来,散仙并不是修真失败的产物,散仙,也是可以这么彪悍的。
  • 学生营养菜

    学生营养菜

    《学生营养菜》全书以精美的实物照片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向读者介绍了各式各样有关学生营养餐的制作方法。读者只需按图索骥就一定能制作出精美的菜肴。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可供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还可作为各类餐厅、饭店以及烹饪学校的参考教材。
  • 非常教育6+1

    非常教育6+1

    本书是写给中国少年儿童的父辈家长以及祖辈家长的“参谋书”,要为“隔代教育”指明正确的途径。本书未在空洞的理论概念里面兜圈子,而是立足于中国“隔代教育”的现实状况,大量地撷取了现实生活中鲜活而又典型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诠释了“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和各种误区以及化解误区的方法。
  • 军情七处(第一部):克拉姆斯基案

    军情七处(第一部):克拉姆斯基案

    《克拉姆斯基案:军情七处·第一部》是《军情七处》系列的第一部。2010年英国大选期间,英、美、俄三国的狗仔队相继遇害,引起了军情七处的警觉。凶手正是德米特里·瓦西利·克拉姆斯基,前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的一线特工人员,现已退休。随着调查的展开,凶手似乎并非一位职业杀手,他精心策划企图动摇的是西方的民主政治,他的这一举动不仅让英国方面摸不着头脑,连俄罗斯方面也被搅得困惑不已……那么真正的谜底是不是有人认为的俄罗斯政府一心要在世界舞台上称霸?狗仔队的遇害与这场大选是否有任何关联?作者笔下的军情七处是怎样一个情报部门?来自英、美、俄三国的特工又是怎样在伦敦上演这场惊心动魄而又错综复杂的谍战大戏呢?
  • 食足良缘

    食足良缘

    公司小粉领许宁酒后魂穿,一觉醒来,成了某朝尚书家的小姐潘书玉,父母被贬至岭南,小姐么,只得流落乡间。无所谓,潘书玉不是林黛玉,前世是天下第一吃货,如今种田挖山下河,能吃的自然要想法弄来吃,不能吃的,也要创造条件变现换吃。除了自己吃,造福一方也很有必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那就开个饭馆如何?精明俏丽老板娘,帅哥美男竞争相,拿号排队,遵守次序。咦,这个脸熟,难道是他?天生吃货,还挺会做。学贯东西,食遍大地来者先烤,再上蜂蜜,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待到焦熟,椒盐伺候,趁热上桌,刀削成串。小姐且慢,此物能言。什么?!你是我相公?哦,No!!
  • 重生之绽风华

    重生之绽风华

    烽烟起,四国乱。本无欲踏上这条风血飘摇的道路,却不知早在无意间便一步一步走向了深渊......爱情,友情,亲情在利益、爱与被爱面前显得格外脆弱......再来一世,初云端告诉自己:这一世,只为自己而活!一层层的阴谋逐渐揭开,所有的真相慢慢浮现…当脚下的路交织碰撞在一起的时候,是纷争的开始!回眸刹那,绽天下风华!贵为一国公主那又怎么样?潇洒肆意才对得起再来一世!贵为皇子,若无爱人相伴,万里山河更衬自己的悲哀!男女主双重生,打怪升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