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6600000002

第2章 绪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现代性特质(2)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建国初期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也不断暴露出弊端,如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合国有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的经营和发展,压抑了企业的积极性,进而也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又造成各经营部门条块分割,影响了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当时就有文章分析描述这种弊端。“在上海,一些国营工厂和公私合营工厂的负责人经常这样说,由于上级国家机关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职工调配、福利设施等方面管理过多、过死,许多事情他们做不了,管不了,只能起算盘珠子的作用。”工厂的财权也十分有限,“目前一般国营工厂厂长在财务方面只有二百元到五百元的机动权;公私合营企业就更少,有新合营企业根本没有财权,购买一块肥皂都要上级专业公司来批”。“厂内开一个天窗,开一个太平门,修建一个厕所都得呈报批准,往往几番周折,结果还是不准。”[12]而随着“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展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模式在政治力量的干预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错误地开展了对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的批判,所有制搞‘一大二公’、政府进一步依靠行政命令从严从细加强对生产单位(企业和农村生产队)经济活动的控制,市场调节手段几乎没有发挥作用的余地。而计划经济在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盛行的情况下,实际上也不可能实行,不是被打乱,就是被取消”。[13]这种状况在道德价值的层面上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把个人与集体、社会对立起来,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对立起来,正当的个人利益遭到压制和否定,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很多异常的现象。如1969年9月15日,《人民日报》转载了《深入进行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教育——浙江德清县下高桥大队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在集体的土地上种什么,“贯穿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营方针的斗争”。不“以粮为纲”就是“自由经营”的资本主义。农副产品到集市“自由买卖”就是“修正主义黑货”。要“把一斤粮食,一把竹笋,一个鸡蛋,卖给谁,卖什么价格,都提到走什么道路的高度来认识”。少留多分,多劳多得都是搞“物质刺激”,“是要拆集体经济的台,制造两极分化,走资本主义老路”。这种导向不仅否定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也否定了人们正常正当的利益需求,因而不仅在经济领域中炮制出了许多虚假的经济奇迹,而且也企图以虚设的道德目标来要求全体社会成员,使得人们的道德生活中弥散着很多假、大、空的元素。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建立和完善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和其他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在这种格局下,产权关系得以明晰,经济主体趋于多元,各种市场要素渐趋活跃,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律都发挥了作用,同时社会利益关系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样态。经济生活领域的这些变化也必然在道德生活中得到反映。

一方面,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对经济活动的价值引导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当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使集体主义的价值内涵获得了新的规定。首先,集体利益是高于个人利益的,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要顾全大局,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在必要的时候,个人应当为集体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甚至为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当然,强调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并不是无条件地要求牺牲个人利益,也不是人为地制造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对立,而是因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保护集体利益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实现个人利益。其次,保护和满足正当的个人利益也是集体主义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时强调集体必须尽力维护保障个人正当利益得到满足,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并力求使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14]再次,强调集体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即个人与集体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使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都能得到发展和实现。集体主义的这种崭新内涵并不是纯粹理论思辨的结果和抽象的提炼和归纳,而是新时期人们现实道德生活的一种写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集体的经济力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增长。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取向既有表现为大公无私,自觉地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无私奉献的,也有能够做到先人后己、先公后私,优先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当然大多数群众都是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并促进社会的繁荣,这些都是经济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主流价值取向,也是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内涵的。另一方面,不容否认的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再加上市场经济自发力量的滋长,也有人在经济活动中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坑害国家、集体和广大消费者。因而,与利己主义作斗争,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成了新时期经济生活领域的一个焦点。

政治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概念,从文字起源的意义上说,东西方文化中很早就有了政治的界定。中国先秦的许多典籍中都有“政治”一词,如《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的话语,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方法正确了,政治也就治理得非常好了,恩泽就散播到民间了,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了;《周礼·地官·遂人》还有“掌其政治禁令”的训示。但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有多义,可以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可以指朝代的制度和秩序,还可以指统治和施政的手段和符合礼仪的道德和修养等等。“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国家的安定的状态等等。但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合用则主要是一种君主和大臣们维护统治、治理国家的活动。在近代社会,西学东渐渐成风习,我国也借鉴了日本人将英文“politics”译为“政治”一词的做法,“政治”这一概念开始有了新意。

西方许多国家中的“政治”一词,诸如法语的“politique”、德语的“politik”、英语的“politics”,都源自希腊语“πολι?”(音为“波里”),“πολι?”最早出现在《荷马史诗》中,本为城堡或卫城之意,如雅典人将修建在山顶的卫城称为“阿克罗波里”,简称为“波里”。城邦制形成后,“波里”就成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城邦的代名词,后同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结合在一起而被赋予“邦”或“国”的意义,后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政治、政治制度、政治家等概念。因此,西方文化中的“政治”一词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城邦公民参与统治、管理、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一词而言,其内涵更为广泛,不仅仅是指国君和大臣管理国家的行为。但是,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古希腊时期形成的城邦体制遭到破坏和废弃,而逐渐形成了赏赐和分封体制,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已经不再是所有公民平等参与的公共活动,也变成了国王和大臣们的专门活动;政治已经不是为了共同目的、共同信仰而实现正义的活动,而成为一种利益博弈;政治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手段由对话和说服变成了暴力和战争,变成为了争夺统治权力的斗争,政治的超越意义已经不存在,而成了一种非常看重实利的行为。西方在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市民社会的兴起,形成了一种以私人利益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从而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产生了控制,政治需要从经济中寻求合法性的支持,政治的职能变成了对经济利益的维护。马克思根据西方社会的这种变化,提出了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强调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是政治权力的根本问题,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由上所述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这一概念的内涵还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于人们在不同时代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需要政治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和着力点不同,再加上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今天也就形成了关于政治的不同界定。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政治的界定很多,统而言之,所强调的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或夺取或保存权力的行为;是权力斗争,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是人们在安排公共事务中表达个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活动,目标是制定政策,也就是处理公共事务;是一种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利益而处理本阶级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是通过政府推行的、涉及各个生活领域的、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活动等等。

因此,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通常表现出这样一些属性,它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发展经济、社会运行、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的引领、权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满足等,都是政治运行的基本动力。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的各种支配行为和以对国家的制约性权力为依托的各种反支配行为,如统治行为、管理行为、参与行为、斗争行为、领导行为、反政府行为、权威性影响、权力竞争等等。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利益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争性。政治作为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述特定行为的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所谓政治生活就是围绕着国家权力和民众生活的关联性所形成的生活场域,政治生活涉及国家权力产生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涉及民众对国家事务的决策权和影响力,涉及民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和角色(是作为权力行使的目的还是手段),涉及国家组织社会力量应对重大问题的方式等等。

以上我们主要从“实然”层面对政治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实际上对政治的分析还可以从“应然”的层面,即价值评价的意义上来进行。所谓从价值评价层面来对政治进行解析,就是从好与坏、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角度来判断政治活动,这种价值判断在东西方的历史上乃至当今社会生活中从未停歇,中国历史上有关于“仁政”和“暴政”的分析评价,孟子就曾经较为系统地阐发了他的仁政思想。孟子所谓的仁政思想首先体现为“民本思想”。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同时,统治者要有爱民之心,即“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另外还要做惠民之事,如“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等等。而中国历史上关于“暴政”的谴责也有很多,如桀纣之淫逸暴虐,秦王之横征暴敛等等。在西方历史上,从古希腊开始就有关于政治的价值评判,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把政治的目的指向道德之善,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正义的境界。柏拉图说:“由于需要许多东西,我们邀请许多人住在一起,作为伙伴和助手,这个公共住宅区,我们叫它作城邦。”[15]而“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16]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伦理学是研究个人的善,而政治哲学是研究集体的善,国家政治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公民的最高善德。“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17]在以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西方社会对政治的内涵厘定和政治的体制化、程序化的设计尽管都在不断发生调整变化,但是以正义为标准来对政治进行价值评判,则始终未曾改变。当然,正义的阐发也有不同的视域,或是以合乎理性为合乎正义,或是以体现个人权利为合乎正义,或是以满足普遍利益为合乎正义等等。

以上分析为我们探讨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对道德生活的影响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参照背景。

同类推荐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内容具体、细致、生动,分析透彻,一针见血。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本书选取了民国时期九个颇具代表性的名人爱情故事,以三男三女以及三对夫妻作为本书的主角,力求把故事讲得精彩透彻,而又删繁就简。“何事秋风悲画扇”部分的三个男主角分别是胡兰成、郁达夫、李叔同;“恨君不似江楼月”的三名女子为萧红、苏青和吕碧城,“那年花好月正圆”部分,选取了三对夫妻,分别是溥杰与嵯峨浩,徐悲鸿与蒋碧微,胡适与江冬秀。
  • 英雄格斯尔可汗: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英雄格斯尔可汗: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选译的是内蒙古著名民间艺人琶杰演唱的诗体《英雄格斯尔可汗》中的两卷:《镇压十二头魔王之卷》和《北方部落保卫战之卷》。前卷写格斯尔镇压十二头魔王,从魔王手中救出妃子阿尔勒高娃的经过,歌唱了格斯尔的惊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后卷写沙赉河三汗为了抢夺格斯尔的另一妃子若穆高娃,乘格斯尔外出镇压十二头魔王之际,发动侵略战争,侵入格斯尔家乡。由于格斯尔可汗的叔父朝通叛国通敌,致使格斯尔的三十员大将和三百名先锋在保卫战中先后阵亡,国土沦入敌手。格斯尔闻讯后,悲愤填膺,决心赶回,严惩敌人,收复国土。诗歌风格简练明快,粗犷遒劲,歌颂了主人公们所进行的激烈悲壮的正义战争,赞扬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热门推荐
  • 爸爸是一员将军

    爸爸是一员将军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筸军之城

    筸军之城

    这是一部折射着历史上筸军兴衰存亡、艺术展现湘西地域文化灵魂的作品,讲述的故事以一个纷繁交杂、充满魔力与奇诡风俗的小镇——镇筸镇为背景。在这里:男人们继承着世代为军的衣钵,执着于一生出生入死的战争使命、时势转寰的权力争斗,女人则执着一生守候她终生所爱的爱情,直至生命萎去。复杂错综的故事情节;充满张力的人物性格;古老神秘的地域文化,作者以独具的目光和富于民族特色的精彩叙述,写出了筸军的灵魂,透视了湘西的精魂,更发现了湘西人尤其是苗人的一些内在的、本质的、与世不同又不乏共性的生存秘密。
  • 不一样的25年:施耐德电气的中国故事

    不一样的25年:施耐德电气的中国故事

    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拥有着强大的市场能力。它为200多个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工业过程控制、住宅市场提供方案,致力于为客户安全、可靠、高效的能源。自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建立起令对手望而生畏的产业地位,施耐德面临了很多挑战,实现了很多跨越。作为一家成功进军中国市场并取得全球性认可的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的成功经验值得探讨与学习。本书由施耐德电气郑重授权,以时间为线索,从施耐德电气不同阶段所作出的决策及案例入手,真实地展现了其成功的产品竞争及与并购方式。作为世界顶级公司,它独特的生产、物流、仓储及销售体系,给许多企业提供了做大做强的实际参考。
  • 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

    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傻子王爷只爱妾

    傻子王爷只爱妾

    傻子的爱情是纯粹的,不爱请放手,爱请深爱强大的傻子男主,不爱正妻爱宠妾男主白晟,字子斬天丰王朝三皇子,后天痴傻,天下第一楼易凤楼楼主,娶有正妻梅尚书之女梅翠屏,梅翠屏不甘嫁个傻子,整天王府横行,婚后两年未生育,白子斬母妃晴贵妃张罗娶侧妃女主刘小希,婚后六年未生育,婆婆嫌弃,丈夫出轨,带着大肚子小三逼她离婚,气不过,酒后车祸穿了.成了京兆府府尹刘海天的嫡女,不受宠,亲娘难产而亡,被认为不祥之人,丢弃在别庄,望眼欲穿,不见家人,某日再见家人,竟然是继母逼她嫁给三王爷,傻子白晟,原主对生活无望,跳崖身亡,女主醒来已经不是原主,山底偶遇面具男白晟.两个命中注定的人注定在一起。强大的男主与纯情的女主注定一辈子纠缠
  • 家常小炒精选128例

    家常小炒精选128例

    《美食天下(第2辑):家常小炒精选128例》老百姓最爱吃的经典小炒,最经典、最地道的做法,不可不学的大厨炒菜秘诀,让小炒色香味形全面升级。有最好吃、最过瘾的味道,好学易做的人气热门小炒,美味佳肴10分钟轻松上桌。
  • 温府三卷

    温府三卷

    京都第一商家——温府。府上有三位公子。大公子——温文二公子——温和三公子——温酒
  • 深闺毒女:重生嫡小姐

    深闺毒女:重生嫡小姐

    太历二十二年,至亲蒙辱,幼子惨死,她的善良换来的是夫君无情,长姐无义。这仇,这怨,只能以血来还!曾经执意相随的夫君变成势均力敌的对手!曾经倾心相赴的邀约变做险象环生的战局!腹黑冷面的睿智王爷,志同道合的世子殿下,竹马情深的少年将军……一切重来,她不允许自己的命运被操纵!这一世,她要手刃仇人,也要享受一世的锦绣福缘。
  • 龙神决

    龙神决

    一块能许愿的神水晶;一个逗逼的男主角;一个胖胖的神秘老者;一头暴力凶悍的迷你小猪;一个百依百顺的妹妹;一群各种美少女和美少年的后宫……(草,为什么系统会自动加后面的五个字,怎么都删不了?还有,不许骂我的数学老师!)
  • 花篮里花儿香啊

    花篮里花儿香啊

    这些天,老富每天从被窝里一钻出来,就会站到街头的大柳树下,一直站到太阳将西边的天际烧出一个橘红的洞。算一算,这已是他第十六天站在大柳树下了,没错,他在等一个人,准确地说,是一个开三轮车进村卖东西的女人。卖东西的女人已经半个月没露面了,这情况以往可是从没有出现过,以往,她每隔三天就会来一趟。眼看这一天又要结束,老富望着那个橘红的洞,真想跳进去烧死算了。可他还是不相信女人真就连个话都没有就不来了,不说别的,就冲他这一年买了她那么多东西,她也得进村打个照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