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1300000001

第1章 杂食者的两难(1)

推荐序 饭桌的宽度

无论饭桌是圆是方,是大是小,面对饭桌上的食物是每个人的日常,却又肯定超出了食物本身。拿中国的饭局文化举例,从古至今,这哪是一桌子的菜,这明明就是一桌子的人情世故,你来我往。房内人话天下事,由眼前美食引发心中感悟,一顿饭下来,吃没吃饱没关系,重要的是食者的关系。这还不够,如果我们将目光再放久远一些:现代社会中的食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速食、慢食、各种吃的革命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在错综复杂的食品产业链中,我们是如何被欺骗,被抛弃,被迫反抗?

迈克尔·波伦让我们看到了一张浩瀚的桌面,这个饭桌的桌面从食物延伸到世界连锁企业、政治体制、历史习俗等更为广阔的维度,将几个人的饭桌扩大为整个人类的语境,从社会学、哲学的诸多角度让我们明白:从“吃”出发,我们能够看到的画面竟如此丰富。这位叱咤食评界多年的老江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恢弘的画卷:食品健康安全、社会权力结构、资本主义中的各类关系……顶级吃货吃饭的嘴了得,说话的嘴更了得。

近来,我参加的饭局比吃的饭多。面对各式各样的美食,桌上人常常几句“好吃”敷衍带过。依我看,不认真吃是小事,不认真看待吃则是大事。因此,“今天去哪儿吃,吃什么”一定是一个哲学问题,我没有开玩笑。

知名媒体人、畅销书作家 韩国辉

引言 全国性饮食失调

我们正餐该吃什么?

这本书很厚,但想回答的问题很简单:“正餐该吃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也想探讨一下,这个简单的问题现在为何会变得那么复杂。在目前美国的饮食文化中,以往的本土智慧已逐渐消失,转而浮现的是困惑与焦虑。“吃什么”这样的基本问题,居然也需仰赖许多专家来帮助。我们需借助专业记者的调查,为我们说明食物是从哪儿来,还需要营养师帮我们决定晚餐的菜单。情况怎么会变成这样?

在2002年秋天,这种情况已经荒谬到了让我无法漠视的地步。人类古老而珍贵的一种主食,竟突然从美国餐桌上消失——我指的是面包。美国人几乎在一夕之间改变了饮食方式。1977年,卡特当政的时代,国会公布了新的“饮食目标”,警告爱吃牛肉的美国人远离红肉,之后美国就进入“畏惧脂肪”的时代,我们迄今也一直谨遵这些方针。而现在,全民畏惧的对象改为碳水化合物,此症状如同痉挛发作,席卷全国。

为何会有如此巨变?似乎是缘自一股媒体风暴,由各种饮食书籍、科学研究以及一篇适时发表的杂志文章共同掀起。许多饮食类新书深受罗伯特·阿特金斯(Robert C.Atkins)这位声名狼藉的医师影响,带给美国大众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只要远离面包与面食,不管吃再多肉都能减轻体重。许多新流行病学研究也一致支持这种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式,并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人奉为圭臬的饮食方针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脂肪使人肥胖”这种官方说法并不正确,会让人发胖的,反而是大家为了维持苗条身材而摄取的碳水化合物。2002年夏天,《纽约时报杂志》针对这些研究,刊出封面故事“如果脂肪并不会让你发胖?”,更让饮食内容的方向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受到这股新营养智慧的影响,几个月内,超级市场货架上的商品重新陈列,餐厅的菜单也改了。牛排的罪名被洗清,而面包与面食这两种无可非议的优良食物则名声扫地;数十家烘焙坊与面粉厂接连倒闭,受到糟蹋的好食物更是不可胜数。

饮食习惯出现如此激烈的改变,正是“全国性饮食失调”的病征。一种文化若有根深蒂固的饮食传统,不但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无须劳驾国会来说明国家的“饮食方针”;甚至不需要每隔几年就发动一次政治战争,只为了制定出“营养金字塔”这种官方的详细饮食设计方案。具有稳固饮食文化的国民,也不会每到一月就掏出大把钞票来购买写满谎言或常识的饮食类书籍;他们对食物的好恶不会如钟摆般摆荡,也不会因为每隔几年新发现一种营养素,就把某项食物奉为仙丹或是打成妖魔。这样的社会,不会把蛋白质棒和食品补充剂与正餐弄混,也不会无法区分早餐谷片和药物;更不会每五餐就有一餐是在车上解决,或是以快餐来喂饱美国三分之一的孩子。在这种社会中,人们也不会这么胖。

拥有稳固饮食文化的社会,倘若发现意大利或法国等其他国家,是以饮食乐趣与传统这样古老奇异而非科学的准则来决定正餐内容,也不会觉得惊讶。这些民族吃下的食物这么“不健康”,但你瞧瞧,他们竟比美国人更健康且更快乐!面对此情此景,美国人觉得意外,把这叫作“法国悖论”(French paradox):这些人怎能吃下鹅肝、高脂奶酪等显然有毒的食物,却比美国人更苗条、更健康?然而,我却觉得把这称为“美国悖论”似乎还比较合理:这群着迷于饮食健康概念的人,却非常不健康。

在某种程度上,“正餐要吃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杂食动物。毕竟自然界的东西你几乎都可以吃,因此决定要吃什么,当然会引起焦虑,特别是有些食物很可能会致病甚至致命。这是“杂食者的两难”,卢梭与法国作家布理勒特–萨瓦林(Brillat-Savarin)老早就指出这一点,而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保罗·罗津(Paul Rozin)则在三十多年前提出这一名词。我借用这个词作为本书标题,因为杂食者的两难可鲜明描绘出我们目前在食物方面的困境。

1976年,罗津在《鼠类、人类与其他动物对于食物的选择》一文中,以只吃特定食物的动物对比出杂食者的生存状况。对于后者,正餐问题再简单不过:树袋熊不担心该吃什么,如果一个东西看起来、闻起来、吃起来像桉树叶,那就是它的正餐。树袋熊的饮食喜好已经烙印在基因里,但是人类和啮齿类这样的杂食动物,面对的是自然界中那么多或许可以吃的东西,所以得耗费许多脑容量与时间去厘清哪些食物是安全的。我们靠着与生俱来的认知力与记忆力,让自己避开有毒食物(这是上星期害我生病的蘑菇吗?)而选择有营养的植物(红色的浆果比较甜美多汁)。我们的味蕾也帮助我们追寻甜味(这代表了自然界中碳水化合物的能量)、避开苦味(那是植物中有毒生物碱的味道)。出自本能的呕吐反应让我们远离腐肉之类可能致病的东西。许多人类学家坚信,人类会演化出如此大而精密的脑,就是为了解决杂食者的两难问题。

什么都能吃是一项天大的恩惠,但挑战也不少。好处是人类可以成功在地球上所有陆地环境中生存,而且吃的种类多,得到的乐趣也多。然而过多选择也会造成压力,甚至导致我们对食物产生二元论的观点,亦即好食物和坏食物。

区分食物非常重要,一只老鼠多少得靠自己区别哪些食物是有营养的、哪些是有毒的,然后牢记下来。然而身为杂食者的人类,除了有敏锐的感官与过人的记忆力,还可仰赖文化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其中累积了无数前人的食物经验与智慧。光是看到“毒鹅膏”(death cap)这样明白的三个字,不需要任何经验也知道这种蘑菇吃不得;而第一个大胆吃下龙虾的人,想必就尝到了绝佳美味。人类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整合汇编了饮食之道的智慧,包括饮食的禁忌、仪式、烹调方式、规则。有了这些饮食传统,身为杂食者的人类便无须餐餐面对吃与不吃的两难。

目前全美所面临的饮食失调问题,可以视为杂食者的两难从遥远的古代重返现代来教训人类。超市中琳琅满目的食品,把我们丢回当年扑朔迷离的食物场景。我们再度担心那些看似可口的食物可能会致命(速度可能比不上毒鹅膏,但是效果相同)。在美国,如此丰富多样的食物让问题变得更复杂。同时,人类历史所发展出足以解决杂食者两难的工具,目前已经不灵光,甚至完全失效。美国作为一个相对新兴的国家,拥有各地移民,而每支移民都拥有自己的饮食文化,造成了美国从来就没有单一、强健又稳固的饮食文化来指引我们。

由于缺乏坚实的饮食文化,我们非常容易受到食品科学家与商人的诱骗。对这些人而言,杂食者的两难反而是个机会。食品工业为了自身利益,先以各种方式加深消费者对于吃的焦虑,然后再塞给我们新产品来化解这种焦虑。我们在超市中左右为难,这并非偶然现象,杂食者的两难得以重返现代,正是根植于现代食品工业。而我发现,这一切还可追溯到艾奥瓦州等地的广大玉米田。

于是我们发现自己在超市与餐桌前面临杂食者的两难,有些两难非常古老,有些却是前所未见。要吃有机苹果还是一般苹果?如果要吃有机苹果,那要吃本地产品还是进口货?要吃野生鱼还是养殖鱼?要吃含有反式脂肪的奶油、一般奶油,或者“不是奶油”的奶油?应该吃肉还是吃素?如果吃素,要吃纯素还是乳素食?当采猎时代的人在树林里采摘到一朵新奇蘑菇时,他是靠自己的感官记忆来判断是否可以吃,同样地,我们也在超市中拿起一包食物,却对自己的感官失去了信心,反而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上面许多费解的词汇让我们抓耳挠腮:“有益心脏”“不含反式脂肪”“散养”“圈养”。而“天然烤肉风味”“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黄原胶”又是什么?这些林林总总的东西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我决定写这本书,这是回答“到底要吃什么?”的最佳方式。我将追本溯源,沿着供养人类的食物链,一路从土地追踪至餐桌,直到我们实际吃下的每一口食物。我想要从源头来了解食物的取得与食用,也就是自然界中不同物种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英国作家威廉·拉尔夫·英奇(William Ralph Inge)曾说:“整个自然界就是‘吃’在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间的动词变化。”在本书中,我尝试以博物学家的方式来研究正餐问题,同时运用了生态学与人类学的宽广视野,以及微观的私人经验。

我的基本假设是,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一样,都是食物链中的一环,人类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地位,或多或少决定了人类是什么样的生物。人类杂食的特性,塑造出我们的灵魂与身体的本质(人类的牙齿和下颚能够处理各种食物,既能撕裂肉类,也可磨碎种子,这就是杂食造成的身体特性)。我们与生俱来的观察力与记忆力,以及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与实验精神,也大多拜杂食这种特性所赐。许多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狩猎与烹煮食物,也是为了破除其他生物的防御措施而演化出来,好让我们能食用这些物种。有些哲学家甚至认为,正是人类不知满足的胃口造就了人类的野蛮与文明,因为想把所有东西(包括其他人类)都拿来吃的生物,会特别需要伦理、规则和仪式。我们吃下去的东西以及吃东西的方式,都会决定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人类和自然界其他动物最显著的差异,就是我们有办法大幅改变自己所仰赖的食物链。这些革命性的技术包括用火烹调、用工具狩猎、种植作物以及保存食物。烹调技术使许多动植物更容易消化,也摧毁了许多物种为抵抗掠食者而发展出的防御措施,让人类的食物范围扩展到新的领域。农业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人类喜好的食物的产量,而这产量则促使人口增长。到了近代,工业技术让人类创造出新的食物链,这些产品大到人工肥料,小到可微波加热的杯汤(尺寸刚好能置入车中的杯架)。这种巨变对于人类与自然界健康所造成的影响,仍有待厘清。

本书将说明目前维系人类生存的三条主要食物链:产业化食物链、有机食物链以及采猎食物链。三条食物链各有千秋,但系统作用差别不大:经由我们所吃的食物,将人类与土地的生产力以及太阳的能量联结起来。这种联结可能并不显著,但即便是一块奶油夹心饼(Twinkie)[1]都可以发挥这种功用,与自然界建立联系。本书所说明的也就是生态学所指出的道理:万物皆相连,即便一块奶油夹心饼也不例外。

生态学也告诉我们,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可视作为太阳能而战的竞争物种。绿色植物会吸收太阳能,然后储存在复杂的含碳分子中,而所谓的食物链,就是让这些能量传递到缺乏这种吸收能力的物种身上。本书的主题之一,在于说明“二战”后的产业化食物链,如何一举改变基本游戏规则。以往食物链都是从太阳取得能量,但是产业化农业的能量则大多来源于化石燃料(虽然化石燃料的能量最初也是来自太阳,不过这些燃料与太阳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存量有限、不可替代)。这样的新进展使得食物所含的总能量大幅增加,对人类算是好事(使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也有缺点。我们发现,丰富的食物并不意味着杂食者的两难问题就此解决,反而加深了这种困境,并且带给我们各种新的问题和担忧。

同类推荐
  • 打开疾病密码(现代健康丛书)

    打开疾病密码(现代健康丛书)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增大。我们更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密切注意身体所发出的疾病信号。据科学家们研究,只要你具备了所有长寿条件,洞悉生老病死的“密码”,虽然不能长生不老,却完全可以能够活到120岁!《打开疾病密码》一书从我们最常见的事物入手,洞悉鲜为人知的健康“秘诀”,希望本书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健康、长寿。
  •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把《本草纲目》中关于养生的智慧辑录下来,并辅之以更为切实可行的现代操作方法,让读者可以重温国粹经典,且运用于实际,尽享长寿安康。
  • 不求医的生活方式:增强疾病抵抗力的自然养生法

    不求医的生活方式:增强疾病抵抗力的自然养生法

    本书旨在告诉读者,保持健康的体质,就是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顺从人体机能的自然规律去保健,从而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达到自然养生的目的。
  • 听保健专家讲故事

    听保健专家讲故事

    本书从树立科学的健康观、维护心理健康、讲求科学饮食、改善睡眠、健身运动、女性特殊生理期保健、男性保健、老年人养生、常见病家庭防治、远离癌症,以及美容与健美等主面介绍了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计划,材料新颖、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实用性强。只要你仔细阅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施行,定会助你的健康一臂之力。阅读本书,在破译生命奥秘的同时。会学到如何获得充沛的生命能量,智慧的思维方式,平衡的心理素质。
  • 生活知识百科2

    生活知识百科2

    琐碎的生活中充满了神奇与魅力,平凡的生活却教会了我们很多不凡的伟大。《生活知识百科(学生版)》告诉你酒为何不会结冰,看完电视、用完电脑为何要洗脸,吸尘器如何吸尘等诸多生活知识,让你收获无限精彩。
热门推荐
  • 农家丑妻药翻天

    农家丑妻药翻天

    (宠文,1v1,双洁)穿成农女丑八怪,附带萌包子一枚,极品一堆。林宛清撸起袖子就是干!发家致富赚银子,怼天怼地怼极品,没事儿逗逗小包子,日子别提多惬意了。谁知某天突然冒出来个俊美无比的大将军,不仅要孩子,还要做她男人。“娘子,该歇灯睡觉了!”“(⊙o⊙)…”(推荐完结书《田言蜜语:王爷,来耕田》~)
  •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作为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新医改的深入进行,满足广大普外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普外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编者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普外科速查手册》一书。 《普外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普外科常见症状诊断、普外科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普外科疾病的特殊检查。《普外科速查手册》既有经典的临床经验,又有前瞻性进展介绍。全书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充分体现科学性、规范性。
  • 我们的价值观:高中年级读本

    我们的价值观:高中年级读本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滋养;一个公民的成长,离不开价值的引导。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华民族,不仅要在经济建设上奋起直追,更要在精神文化上焕发出自己的精气神。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党的十八大顺应世情民意,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用24个字提炼出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名门医仙女:惹上腹黑妖孽男

    名门医仙女:惹上腹黑妖孽男

    她是无名孤女,师承名门,医术冠绝当世,却从不救人性命。....可是身后那些桃花是怎么回事?“大爷,你能放过我么?”蹲在美男的床头,梦琉璃可怜兮兮的望着床上的人。他抬眸展颜冷笑:“你在开玩笑吗?”梦琉璃仰天痛哭,她错了!大错特错了!早知道当初就不该救人!如今被这妖孽缠身,无法离去!某男抱着怀中女子笑的风华绝代,“你以后就死了这条心吧。”从此一场已脱离苦海为目的的逃离行动就此展开。。。
  • 小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小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佛说漏分布经

    佛说漏分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夏有伊人

    夏有伊人

    你尝过这世界上最本真的味道吗?她有高颜值高智商,她还有梦想:改造整个餐饮业!霸道总裁和儒雅上司,她要的是旗鼓相当的爱情!绿茶婊、蛇蝎女、金融大枭,梦想的敌人她通通踩脚下!************************************************电视剧《夏有伊人》将由一线团队制作拍摄,敬请期待!作者微信公众号:饶勍日记(ID:rqjournal)
  • 七龙珠之穿越者

    七龙珠之穿越者

    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无敌的人,就算是大神官,我也超越给你看!被神龙选中之人,由一个地球人转变为赛亚人,由保护地球为目标开始,一步步登上最高峰......
  • 惊世重生:一梦君故里

    惊世重生:一梦君故里

    拾一梦,国家地下特工组组长,一朝魂落重生于万苍大陆南昌皇室,腹黑无厘头的她,演就了世人眼中臭名远昭不学无术玩世不恭的败家公主,性格怪异且野蛮无度。含金汤匙长大的她,是整个南昌国人心中国之珍宝,尊贵如祥云。她要天上的星星,好,南昌国倾国摘之。她要耗国力大造公主府,行,倾国库造之。她要烧皇宫?行,烧了再修建即可。啥?她烧死了皇帝最疼爱的皇子和妃嫔?一切从简,葬入皇陵。这一切的荣宠背后到底是真的集万千宠爱于她一身,还是有双手掌控着她的人生?她自答:如果真是集万千宠爱于她一身,她便还这宠爱于世间,护这大陆繁华万年。若这宠爱只是为了操控她的人生,她便弃了自己,毁这大陆消于人间。扮猪吃老虎?行,让她来比比到底谁能扮到最后,吃掉那只老虎。虚情假意?行,让她来告诉他们谁才是虚情假意的鼻祖。道貌岸然?行,让她来教教他们道貌岸然这四个字怎么写。都爱戴面具?可以!她会亲手把那一张张面具撕成萝卜丝儿,看他们还如何往脸上戴。玩阴的?她奉陪。玩阳的,若是不怕死的太快,她也一样奉陪。开玩笑,比智商?谁怕谁!可惜,条条阴沟过,却在大河里翻了船。当阴险狡诈的她与暗藏黑心的他对上时,‘英雄’终究难过美人关啊!。她问:如果我要端了这南昌,毁了这万苍你要如何?他答:只要你活,其他人都葬身也无妨,包括我。看她如何用智慧破开层层身世之谜,解开万苍千年之咒,劈开沟壑与他走在一起。再看他如何用计谋将她虏获,让她情归故里且此生不悔,为她谋得一室两人三餐之地。本文:女强+权谋+宠文+温情+专情+腹黑————————————————————————————喜欢此文的粉粉点收藏,让君梦带给你们不一样的故事。
  • 宋美龄传

    宋美龄传

    宋美龄(1897—2003),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本书是一部严谨的宋美龄人物传记,作者参阅了各种历史资料,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宋美龄。本书在台湾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岛内石之瑜的《宋美龄与中国》一书曾请作者杨树标作序,岛内公共电视台曾专程赴大陆采访两位作者评说宋美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