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终了,大家开始四散开来三五成群地聊起天来。此时,靠近舞池的一个圆桌旁已经聚集起了七八个人,大家正在热议以后的出路。
“马丁,你去哪里工作啊?”
“我在一家物流公司做销售助理。”
“物流公司的销售助理?主要做什么啊?”
“据我所知……”还没等马丁开口,麦克端着一杯香槟酒挤进了众人之间。
“物流公司的销售助理是做……”一见到麦克参与了谈话,有两个女同学对视了一眼皱了皱眉离开了这张圆桌。“……所以销售助理十分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毅力,马丁你可要当心眼睛。长时间看着报表,你的视力会下降得很快的!”麦克亲昵地拍了拍马丁的肩膀,马丁尴尬地点了点头。但本来热络的气氛一扫而空。
“说到视力,你们知道那个近视度数达800的玛丽要和男朋友结婚了吗?”一名女同学在冷场后找到了一个新话题。“啊!她的男朋友是……”一名男同学想说他和玛丽的男朋友认识,麦克又马上抢过了话头:“据我所知,玛丽是在食堂里和他男朋友相遇的……”几名同学以取酒为借口,飞也似的逃离了这张圆桌。
“啊!对了,杰瑞,听说教授想借用你的毕业论文成果?你答应了吗?”
片刻沉默后,杰瑞找到了一个新话题。“哦,教授正好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说想往国际关系方面再深入下去……”杰瑞正想和提问的同学多聊聊这件事,麦克又一把夺过了话语权:“这个方面做不了吧!据我所知,这个方面已经被研究透了,我觉得教授应该……”终于,下一支舞曲响了起来,仍围在圆桌边上的几名同学都松了一口气,这大概是他们听到的最悦耳的一支曲子了,这样他们就可以回到舞池,不用听麦克的“据我所知”了!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提出过“补偿心理”理论,他认为人在自我发展中总会有一些心理或生理上的不足,为克服这种不足带来的自卑,他会在某一方面特别发展自己以求补偿。比如:小丽小时候家里贫穷,一直吃不饱饭,长大后工作了,即使一个人住,她也会做很多很多的菜放在冰箱里,尽管这些菜她可能一个星期都吃不掉。
麦克小时候因为一直受制于母亲,没有说话的自由,所以他经常把别人说话的机会抢夺过来,滔滔不绝地把自己想说的说个够。除此之外,母亲在麦克小时候对他行为的控制,认为麦克做什么都是错的,使得麦克也潜在地控制着别人,“你们只能听我说”,因为“我什么都知道”。但是麦克不是上帝,他不是全知全能的,他表现得自己什么都知道,其实是为了掩饰自己对无知无能的恐慌,他以为先抢夺他人的话语权就证明自己掌握了主动权。
麦克母亲的控制显而易见,她通过批评和教育的方式限制麦克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这也影响到了麦克的为人处世。与母亲的硬性控制类型不同,麦克的方式属于无形控制,他想在同学们面前建立一种威望以取得他们的信服,但建立的方式过于专制,压迫了他人表达想法的权利,同学们因此纷纷退出谈话圈。除了以上两种控制类型外,还有一种软性控制,它通常表现为以退为进的做法:撒娇、利诱、施苦肉计等。让我们来看看莉莉在同学会上的行为,你是否能辨认出她使用了哪几种控制类型?
知道莉莉会来参加同学聚会,同学们就感到头大。莉莉经常会在推特上发一些自己的自拍照,这些自拍照往往由两张构成,一张是莉丽自己的,还有一张是某个明星的。莉莉照片上的模样都和旁边的明星照一模一样,无论是穿着和动作,就连妆容都十分类似!在没有朋友给她点赞的时候,她会反反复复地发很多次才肯罢休。
这次同学聚会,她又穿得十分夸张地来了,即使坐在室内还戴着棒球帽和太阳镜。有些同学们看了看她偷偷地笑了起来,这让莉莉更加得意了,她把自己的头发往后一撩真以为自己是个明星一样!人来齐后,昔日的同学们按照顺序先谈了谈自己的近况。
第一个同学爱玛,她两个月前刚生完孩子,于是就自己的待产情况说了一会。她刚讲完,莉莉就迫不及待地讲起了自己刚出生的侄子,讲自己如何给他换尿布,怎么哄他入睡,如何抱着他去散步。边说还边推着自己的太阳眼镜,不时挥动着双手,手上的首饰也随着她的抖动叮当作响,好似在舞台上表演一般。等她稍事休息的时候,有同学揶揄她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已经是一个经验颇丰的母亲了!莉莉非常得意,又推了推鼻梁上的太阳镜。
轮到第二个同学讲话时,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莉莉把他说的话题又移到了自己身上,并且同样说得声情并茂。等她说完,聚会发起人说:“既然莉莉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不如先让她来讲吧。”大家一致同意,但是莉莉没说几句就结束了。同学们以为她把话都讲完了,但轮到其他同学谈论时,刚才的情况又出现了。同学中有心直口快的男同学说:“莉莉,你别一直说啊,给别人一点说话的机会。”
莉莉听了,一把拿下自己从进门后就没摘过的眼镜,生气地说:“我怎么连发言权都没了?聚会不就让人畅所欲言吗!”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场聚会变成了莉莉的个人秀。
案例中,莉莉的控制则是无形控制和硬性控制的结合。首先,她企图通过在外表上建立起自信,即穿着、装扮和动作都极力效仿明星,夸张的语气、大幅度的动作以及从不轻易拿下的墨镜都是明星的特征,其实她是企图建立一种自信,这属于无形控制。然而,混淆了明星和现实生活的莉莉显得十分可笑。在男同学批评她一直掌握着话语权时,莉莉反而指责他不给自己说话的权利,这则是硬性控制。
麦克母亲、麦克和莉莉的控制其实都有共同性,他们都不关注别人的想法,甚至有时采用一些指责、批评、教育的强硬手段让他人必须听自己的话。
麦克想要建立的威信,莉莉企图建立的自信,这些在平时都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但他们都以让人难以接受的方式把这两种形象强势地“推销”出去,不免让人发笑。但有时候,不让人发笑,让人心悦诚服的无形控制才是最值得忧惧的,因为这些品质很容易建立权威。如果拯救者身上有这种品质,你会更加相信他为自己所带来的帮助,更加依赖于他。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控制者身上,只不过,拯救者的目的是把你解救出来,而控制者则是出于满足自己欲望的目的来控制你。一旦被控制者的这些手段所迷惑,失去了自我,忽视了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就很容易沦为成他(她)的工具。
依赖关系:我做不到,你来帮我
2011年9月16日,日本年过七旬的老人斋藤实在海上漂泊1080天后,驾驶着自己的爱艇稳稳驶入横滨港,安全返回家乡。这已经不是他的第一次海上环球之旅了,在此之前,他已经航行过7次,并在2005年创造了不间断环球航海的最大年龄世界纪录。
2008年10月,斋藤实从家乡出发,和前七次不同,他选了带有挑战性的航海路线——自东向西。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相反意味着面对的洋流和季风的影响也更大。这次的航行他是带着野心出发的,他想打破由英国人布莱顿保持的环球逆行293天的世界纪录。之前他环球顺行的最快纪录是203天。本来他准备只用287天来完成这次旅行,但在航行中出现的诸多变故,让这趟航行格外漫长。
尤其是在驶过好望角的时候,他碰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天气。海上刮起了10级狂风,烈风带起的海浪足足有9米,海浪摧毁了斋藤的小艇,所幸附近智利海岸的警卫收到了求救信号,把他救了起来。随后,他为了维修自己的小艇,在蓬塔阿雷纳斯待了很长时间。蓬塔阿雷纳斯因是智利南部的一座城市,由于地处世界最南端而闻名,从这里就能进入南极探险了。寒冷的天气以及对小艇的担忧让他的健康受到了损伤,后来在当地的一家医院里接受了疝气手术。从手术中恢复后,重新上路。但船没有完全修好,一路上因为一些小毛病而走走停停。所幸的是,这些让他停下来的小毛病让他顺利躲过了2010年的智利大地震。
2011年3月他到达了夏威夷,预报说会有一次强地震来袭,他为了躲避地震就把小艇停在了港口。这次地震就是后来震惊世界里氏9.0级的日本大地震。地震所引发的海啸使小艇严重损害,把小艇送去维修的路上,他又被摩托车撞伤,做了此次旅行的第二次手术。在旅程的末尾,他足足等了五个台风过去才从东南亚启程回日本。
虽然遇到了这么多波折,但踏上故乡土地的斋藤实精神头很高,一点也看不出是一个已经年过古稀、刚经过了1000多天旅行的老人。他已经在为下一次的航行做起了打算。这次他打算往北跑,去格陵兰岛和阿拉斯加。
“只要筹够钱,我就出发”。
日本是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其他国家中的老人们在感叹“老无所依”时,日本老人开始了独立而积极的老年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像斋藤实一样做出了连年轻人都做不到的“壮举”。
日本冲绳县小滨岛上有一支非常特别的歌舞组合,这是由当地一群耄耋之年的奶奶们组成的小滨岛奶奶合唱团。套用日本国内十分流行的一支青春组合的取名方式,她们给自己取名为KBG84(数字84是这支合唱团的平均年龄)。加入该组合的年龄条件是80岁以上,如果有70岁以下的奶奶想进入则成为研究生(研究生就是指未成为正式成员的候选,这种设置也借鉴了那支流行组合),现在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在籍人数有40人左右。
这支被媒体称为“离天国最近的偶像组合”目前已经制作了第一首原创歌曲,还开始了她们的日本巡回演唱会。第一首原创歌曲叫《come and Dance小滨岛》,奶奶们跟着磁带仔细聆听,反复练习后才跟上这首歌的速度,然后在岛上的集会场上录下了第一首歌。这首歌曲还有相应的音乐视频,视频中以小滨岛为背景,奶奶们则拄着拐杖慢慢地跟着音乐扭动起来。
合唱团成员们都非常兴奋,因为什么事情对她们来说都是新的,包括佩戴耳机也是一次全新的经历。
在日本,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独立生活,不给子女带去麻烦。因此,这就造成了许多老年人在临终时也没有人在身边陪伴,因此出现了“孤独死”这么一个新词。2009年,日本昭和年间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员大原丽子被发现独自死在家中。当地媒体随后进行了跟踪采访,他们已经构想好了大部分人会觉得大原丽子走得很凄惨,但最后的采访中却有许多老年人觉得,大原丽子死的时候肯定觉得很幸福。问及原因,他们答道:“因为生前没有给别人添麻烦。”这是一种人际界限十分明晰的想法,儿女有工作有家庭,他们有自己的苦恼,“虽然我老了,但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再给他们增加新的烦恼了”。
日本人做事有这样的一个信条:不给他人造成麻烦,尽量不依赖别人。
在这样的信条下,当他们在迈入人生最后一段旅程时,依然活得十分独立和自信。这就是许多人为之钦佩的原因,因为他们往往也无法做到这一点。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就会向他人寻求帮助,可以说我们十分享受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
依赖往往与拯救联系在一起。之前我们已经提到,拯救者会强化受害者的依赖性,同样依赖者觉得不行、做不到,这同样会激发另一方的拯救欲望,把自己看作依赖者的救世主。拯救者异常热心,有种多管闲事的热情,常常把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而依赖者是觉得什么事情我都做不了主,常常把应该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他人来承担。如依赖型的孩子,倾向于让父母摆布自己的人生,自己只需要动动手和嘴,就能万事无忧。
有时候依赖者会故意强调自己的不行,这样就会加倍地激发出拯救者的拯救欲望。同样,如果没有拯救的强化,依赖也会减弱。刚来到世界上的婴儿都是最娇嫩柔弱的,他们对自己的照顾者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感情上的联结称之为依恋。一个人在幼儿时期生成的依恋关系,与他今后性格和人格发展有着莫大的联系。在幼年培养起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更易信任他人,也更自尊自爱。新降临的幼儿在面对这个庞大世界时很自然地会感到无措,因为力量的弱小而有种不安全感,因此抚养者会亲力亲为地给他喂食,给他盖被子,不停地和他说话……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所能承受的事物也越来越多,这时候抚养者必须开始让他们知道人际界限为何物。明确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刷牙,自己吃饭,就是在一步步地将界限划清。
正如玩游戏一样,一直出现的提示虽然能简化游戏的难度,却会让游戏索然无味,拯救者就像游戏的程序一样,指挥着依赖者如何行事。但任何经历过困难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真正值得铭记的并不是最后的“恭喜通关”,而是在通关路途上一次又一次“你被怪物打死”的提示。你骂骂咧咧但仍不放弃,最后的通关才是一场值得庆贺的胜利。
正如《国际歌》中所唱:“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自己的路只有靠着自己走下去才是属于自己的人生。这也是小滨岛奶奶被大家视为偶像的原因,她们虽然在外貌上不符合大家对“偶像”的认识,但她们依靠自己活出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