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七年,在吴军的政治与军事日益恶化的形势下,吴三桂迎来了他的67岁生日,而他起兵也有五年了。五年过去了,他的头发平添了过多的白发,他日夜操劳,耗去了多少心血!随着时间的流逝,初期的胜利迅即消失,局势变化之大,是他所始料不及的。不断的失败,不断的背叛、逃亡、投降等各种坏消息,每天都送到他的面前。这同几年前捷报飞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感到惶惑不已,初期的那种自信,那种豪情,渐渐也黯淡下去。在长江一线,他迟疑不决,荆州、武昌很快被清重兵驻守,不可逾越;西北王辅臣一度起兵,迅即被击败,回归满清朝廷;东招耿精忠,南招尚之信,皆不得志,到头来,仍归降清朝。这些年来,他奔波于长沙、松滋、常德、湘潭、衡州之间,毫无起色。相反,处处被动挨打,只有招架之功,已无还手之力!他开始徘徊不定,百般计虑,仍无法摆脱目前的困境。他已感度日维艰,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
吴三桂的心腹、党羽,眼见他悲悲切切,情志不舒,都想安慰他安心以待,明知实际情况很糟,不得不曲意奉承。于是,便相率劝进,请吴三桂即皇帝位。这样,既可取悦于三桂,又可安抚军民之心,鼓舞士气。吴三桂经不住左右将吏的反复劝进,念及自己已是暮年之人,何不趁此称帝,也不枉五年的征战!
吴三桂接受了诸将的劝进,决定即位当皇帝。先占卜吉日,选定康熙十七年三月一日在衡州继位。吴三桂以为称帝可以鼓舞士气,又可安抚军民之心,是可行的。听到吴三桂称帝的决定,他的部下全都附和。就这样,中国历史上又上演了一幕喜剧。为了筹备登基仪式所用的道具,大家仗也不打了,全都当起了施工队。没有祭天的天坛,现修;没有登基的宫殿,现造和改造;没有宫殿所用的黄瓦,拿黄油漆现刷;没有各种官服,现找裁缝赶制。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吴三桂的部队在筹备称帝庆典这件事还挺卖力。尽管时间紧,任务急,居然全部完工,没有耽误吴三桂称帝。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初一,吴三桂在衡州正式登基称帝,昭告天下。司礼大臣开始宣读称帝告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周王吴三桂改元称帝,国号大周,改衡州为定天府以为国都,改年号为昭武元年。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接下来是大封百官。吴三桂当了皇帝,首先封他的妻子张氏为“皇后”,封应熊庶子吴世璠为“皇太孙”。宣布皇太子之位暂时空缺。加郭壮图为“大学士”,仍守云南,设云南五军府、兵马司,改留守为六曹六部。晋升胡国柱、吴应期、吴国贵、吴世琮、马宝等为大将军。封王屏藩为东宁侯,赐上方剑。
诸将皆按等次晋爵。帐下各位将领分别册封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大家全都升官发财。大封诸将,首为国公,封胡国柱、夏国相、马宝等三十二人为国公;次为郡公,封李芳华等四十三人为郡公;再次为侯,封韩大任、郑蛟麒等六十八将为侯;后为伯,封伯爵遍及诸将,共计一百五十人。
封官完毕,吴三桂率百官出宫祭天。三月一日这天,吴三桂头戴翼善冠,身穿龙袍,出宫至郊外,登坛,行衮冕礼。吴三桂迈着虔诚的脚步,一步步向祭坛走去。祭坛修建在馒头岭,也就是现在的接龙山。祭坛是用石块垒就的,成梯形状,后面两侧各有台阶至坛顶,祭坛上幡旗招展。吴三桂望了望天,望了望祭坛,步子越来越缓,开始心神不宁。此时此刻,他竟没有一点亢奋的感觉。一个月来的兴奋等待,大典真正开始了,竟然平静得没有一丝喜悦,反倒感觉到一种惶惶不安。
吴三桂忐忑不安地走上了祭坛。祭案上的猪、牛、羊三牲扎着红绫置于坛中,祭案上已摆好一爵祭天御酒。司天监大臣递上祭天诏书,诏书在吴三桂手中慢慢展开:“伏惟上苍……”吴三桂刚刚念完一句,突然山间狂风大作,一股黄沙尘土刮来,祭坛上空灰蒙蒙一片。吴三桂一惊,手一松,祭天诏书便被狂风吹得飘上了天。吴三桂的手直直地伸向天空,手作欲抓状,嘴巴张得大大的,双目圆睁,呆呆地望着烟尘来处。尘从天降,司天监大惊,忙大叫一声:“陛下休慌,祭酒……”吴三桂从呆愣中恢复过来,急忙端起那碗御酒。突然,又是一声炸雷,电光一闪,暴雨唰唰而下。跟随吴三桂登山祭天的文武大臣们根本没有预料到“天子祭天”竟会发生如此的事情,都在想必是上天震怒了。他们脸色苍白,两股战战,站在风雨飘摇的山顶。吴三桂也顾不得那么多,双手紧紧地端着碗,高高举过头顶,稍作停留,随后又捧碗置于胸前,洒酒于地,完成这最后的仪式。这场大雨使群臣大为扫兴,礼仪也草草而罢。
衡阳与吴三桂有关的一条巷子,叫马嘶巷。马嘶巷在雁峰区中山南路东侧,相传这里是吴三桂起兵反清,挥师入湘,盘踞衡阳,饲养战马之地。当时,因这里终日骏马咆哮,嘶鸣不息,故名马嘶巷。吴三桂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就来自骑兵,吴部有战马八万匹。吴三桂还在辽东时,其组建的骑兵部队就被称为“旋风狼骑”,骁勇善战。在当时的条件下,骑兵是速度最快的部队。有时为了长途奔袭,每个士兵备有双马,甚至是三马,途中随时换乘,以保证军队行进的速度。
衡阳市北郊的大护国寺,很少有人知道它,这是吴三桂在衡阳建都时建的,是目前唯一见证吴三桂在衡州建都那段历史的建筑。吴三桂在衡阳建都还铸造一种叫“昭武通宝”的钱币。传说,当时老百姓对吴三桂称帝和发行新钱不满,于是编造谶语、拆字预言:“昭”字为“斜日”、“刀口”,“日已过午,不可见照”,“斜日”在“刀口”之侧,主凶兆!吴三桂还在云南、贵州、湖南、四川举行乡试,选拔举人,极力给人造成大周昭武政权稳定的假象。
当时,针对三桂的年号“昭武”,传出一首民谣:“横也是二年,竖也是二年。”以“昭”字横竖都是二笔而编的。可以肯定,不识字或文化甚浅的百姓是编不出这些话来的,必出自亡明士大夫及儒生之手。可是它们一经传出,就为百姓接受。人心之向背,已看出端倪。三桂称帝后,丝毫也没有给老百姓带来新希望。吴三桂本人及其所建政权的处境,同样没有得到改善。吴三桂无法再号召汉族各个阶层的广泛支持,他们对这个政权简直报以怨恨。从而使三桂陷入政治上的空前孤立。
吴三桂称帝这么大喜的事,自己的邻居一点也不表示。吴三桂很生气,趁着称帝这个热气,吴三桂下令全军进攻,找康熙要份子钱。吴三桂命令广西的吴世综出兵广东,已经反正的祖泽清立刻造反,配合吴世综进攻。清军压根就没设防,也没想到已经反正的祖泽清还敢再造反,被打了一记闷棍,全军退回广东,刚刚收复的地方又丢了。吴世综凭借的是偷袭,不足畏惧。对于清朝来说,正面战场即将来一个可怕的人。事隔3年,吴三桂重新启用马宝,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他,命他收复失地,围攻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