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便见到杨小花顶着一双哭成桃子状的眼睛,端着小凳子坐在院子门口,一见到二人,便哇哇哭着扑了上来。
“呜呜……五姐太坏了,要把狗儿送人……呜呜,还骗我……”
“好了,狗儿不是在呢么,别哭了啊,说得我好像跟个人贩子似的……”杨五花说这话有些心虚,她今天的确是强行抱了孩子,想要送走的。
“行了行了,别哭了哈。”杨五花把狗儿塞到杨小花怀里,说道:“你亲亲小姐姐,叫她别哭了,以后她就是你亲姐姐了。”
有那么一刹那,杨五花还想过认狗儿作她儿子,这样她将来不嫁人也不要紧了,守着自己的地,守着自家的孩子,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成了。只不过想到杨小花想要个弟弟,还是作罢了。况且,她自己还是个未婚,莫名其妙收个儿子,传出去总是不太好。虽然她自己不在乎,但也得为两个妹妹着想。
既然成了自家弟弟,也不能一直再叫狗儿了。
“狗儿狗儿……”杨五花念叨了一阵,说道:“以后就叫久儿吧!”
“久”,音同“九”,刚好正是九月,又刚好算是家里第九个孩子。
至于第八个孩子,自然是二妞了。虽然在户籍上,她与杨家无关,但这么几年相处下来,杨五花也早已把她当作妹妹来看待了。
至于江小鱼,还不作数。八岁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绝对不小,又是路边捡来的,也没签卖身契,杨五花多少还对她有些防备的,这几日也只让她干些家务杂活,连面点都很少碰。
杨六花问道:“是数字的‘九’吗?”
“五、六、七……”杨小花伸着小胖手,一一指着姐姐和自己,说道:“没有八呢。弟弟怎么不叫小八?”
“你也不直接叫小七啊。”杨五花摸了摸杨小花,又对大家说道:“不是数字的‘九’,是长长久久的‘久’,大名就叫‘杨长久’,随我们姓。”
既然是正式收养,自然是要改名换姓入户籍的,杨五花可不想养了半天,将来冒个什么亲戚出来惹风波。虽然,朝廷为了鼓励民间收养孤弃儿,有“亲生父母不得复认”的规定,但难保将来不会有什么极品上门认认亲,打打秋风什么的。
还是趁着现在,一口气把该办的手续都办彻底了才安心。反正小久儿也没个正经的名字,甚至连个生辰八字也没有,他亲娘当时一没登记,二没交待,就这么撒手去了。
杨五花比照着赵家俩喜宝的大小,估且算小久儿今年二岁,九月出生,反正他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杨家小子,也算是新生了。至于具体的日期时辰,则打算找个大师算一算,直接选个旺家旺财各种旺的良日吉时当生日。
“那我呢?我改什么?”江小鱼弱弱的问道。
“你不用改。你有名有姓的,也记得自己的生辰。小久儿可不一样,他还小,什么都不知道,这才给他改的。”杨五花虽然没把江小鱼当做自己家人,甚至还没决定正式收留她,但她也不敢实话实说,怕伤了小孩子的心。
“噢,我知道了。”江小鱼闻言,松了一口气,名字是她爹给她取的,她其实也舍不得改,但又怕她不改名,杨家就不要她了。
自打她被家人抛下,又被养济院赶出来,一直就到处流浪,每天又冷又饿,到了晚上也只能找个街角缩一宿,总觉得自己快要死掉了,没想到现在不光能吃饱穿暖,还能盖上软软的棉花被,日子过的比在老家还好。一切就跟做梦似的,真怕自己表现的不好,姐姐们会不要她了。
家里多了个弟弟,最高兴的要数杨小花,逢人就要介绍,“我有弟弟了”。
刚开始杨五花还想拦着,但见她这么高兴,也就不管了。想她杨小花,从小到大,常常被人暗地里骂扫把星,克父克母还克弟,虽然那弟从来就没有过影。但当年,她们的老娘可是一心以为肚子里是个男娃的,为了养这个“男娃”,还把杨四花给卖了。谁知道,到头来,生出来的,还是个女娃子,便是现在的杨小花。
家里人虽然不说,但她到底也是在村子里长大的,多多少少听过一些闲话,知道“有弟弟”是件大喜事,她们家就是缺弟弟,才会老被那些坏人骂。
再加上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是家里最小的,别说弟弟了,连妹妹都没有。如今有多了个听话又漂亮的小弟弟,可是得意的很,整天搂着不放,就连杨五花出门,她都可以不跟了,只一心照顾着小久儿。
而小久儿也是乖巧听话,基本上小姐姐说啥他就听啥,每天小尾巴似的跟在她后面转悠,就像当初的小花儿跟在杨五花后面转悠一样。
起初,杨五花见了,还有些小失落,好在,还没来得及多伤感呢,两人哒哒哒跑了过来,一左一右围着她转。
得,敢情她没少条小尾巴,而是又多了一条。
处理完了小久儿的事情,杨五花便带着杨六花,上芦竹地转了一圈。芦竹沿着溪沟而生,不是规则的方形的,而是时宽时长,整体有些呈带状,也不止一片,有的单独成林,有的则是几片交错。但不管怎样,都是荒地,其实也没什么好挑的,无非就是买多大一块的关系。
王里长帮忙查过,那里至少能圈出七十亩相对方正的地,当然,这中间包括大量的芦竹地。
杨五花自个儿盘算了一下,若以二两银子一亩来算,自己可以直接买上一半。其实以她现在手里的银子,可以买上四十多亩,但修屋开地都是要钱的,她不想一下全花了。
“要不,我们还是选这边的吧。这里虽然芦竹多些,不过这边的小溪比较宽,那边过去还有一条小沟,以后引水也方便。而且,通到那里还有个分岔,到时候说不定我们还能在岔口挖个小池塘,养几条鱼玩玩。”
“还能种几朵荷花!”对未来的憧憬,已经让杨六花忘记了要搬家的不舍。
“嗯,然后在小池塘边上造个小亭子,以后你可以在那里钓鱼,画画。”
杨六花是家里几个姐妹当中,最爱学习的,而且学什么都快,杨五花想着,不能让她整天干活,把学习给耽误了。若是将来有更多的钱,还得想办法给她买把琴,咱也陶冶陶冶情操,文艺一把。
“这边一片修个大院子,边上就是花田和菜地。那边一片就开成田,一半种庄稼,一半盖鸡棚鸭舍,哦,对了,还得建个养猪场和养牛场……”
“牛也要养吗?我们不是都定富贵叔家的牛奶吗?”杨六花问道。
“养牛可比养猪要紧呢,有了牛奶可以做甜品,做糕点,张家就一头母牛,靠不住啊。”事实上,杨五花觉得,除非自己搞个小型的养牛场,多买几头母牛,把产奶期错开,否则都靠不住。
商量好了地,姐妹俩便开开心心回家了。
最近大家忙着秋收,王里长家也不例外,杨五花不好意思催他,只知会了一声,其他等人空下来再说。
委托宋捕头找的固定摊位,也已经找好,月租四百五十文,边上还能摆下两张小桌子,杨五花自己很满意,这样还能顺便卖卖茶水豆浆。
早点铺正式开张了,柳东林在卖糕点饭团的同时,又卖起了煎饼果子,一时间倒是生意红火,一个人还有些忙不过来。杨五花想着,煎饼果子这种东西,技术含量太低,一看就会,说不定很快就会有人模仿,也没想过多雇一个人,自己每天过去帮着卖上一会儿。
早点摊子有了特质的炉子和平底锅,杨家几个姑娘,每天下午还会做上一篮子鲜肉月饼,煎熟了放着,第二天一早一同送去集市,贴着锅子热一热再卖。
专门蒸棉花糕的容器也做好了,其实还是个蒸笼的模样,但比一般的蒸笼要高一些,底下是实心的,可以直接倒上面糊,叠起来一起蒸。
杨五花蒸了三笼完整的棉花糕,像前两日那般,独自坐车进城,直奔集市。
柳东林见了杨五花,第一句话便问道:“小东家,昨日下午,隔壁的那户人家找上门来了,说是,他们的院子想要卖掉,老刀叔让我问问看,你要不要买?”
“隔壁?他们院子大吗?”
对于隔壁问她要不要买房,杨五花倒不觉得奇怪。这城里卖房都有个规定,先问亲再问邻,都不要的,才能卖给其他人。她作为探花小院的房主,对隔壁的院子是有优先购买权的。
“这我倒不清楚,估计同咱们那院差不了多少吧。”
自己的隔壁要卖房,杨五花自然是心动的,只是她手里的余钱不多,若是买了院子,那荒地就买不了什么了。
杨五花心不在焉的摊了一会儿煎饼果子,最终还是决定过去看看。若是价位合适,她便要了,毕竟机会难得,这种连在一起的院子,不管是自住也好,出租也好,管理起来都是很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