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饮水长寿健康
水是生命之源,中医认为水对于维护人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进入人体后,经脾、肺、肾等脏腑的转输、气化、敷布等作用下,生成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再润滑脏器、营养全身。喝什么水,怎么喝,看似简单的喝水中蕴含着养生大道理。
1.晨起需要一杯水?
不知何时,“每天晨起空腹一杯水”成了一条流传甚广的健康概念,很多人相信这杯水可以清肠胃、排毒养颜、稀释血液,甚至还可以减少疾病。事实上,喝水也应该因人而异,乱喝水不仅起不到养生效果,还会让人体受损。
哪些人无法正常代谢水
现代人过分强调“晨起一杯水”的好处,却不知,很多脾胃虚寒、脾虚湿重、消化功能欠缺、肺肾功能不足的人,晨起若是喝了一杯水会让身体受到伤害。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从经文中可以得知,水进入身体之后,首先要经过脾的转输、肺的调节、膀胱的气化等过程。
清代医书《四圣心源》说:“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如若脾阳不足(脾阳即指脾胃功能),对水的消化吸收就不能完成,更不能变生气血。特别是在不需要水的时候喝水,还会让脾阳受到伤害。由此可知,脾胃功能如果比较差,比如食欲差,易恶心或易呕吐,呃逆频繁,腹胀腹泻,胃脘不适等症状的人,对水的代谢同样也不能正常进行,尤其是在早晨脾阳还没有生发的情况下喝水,就更加不合适了,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被水所伤害,进一步影响了脾胃的功能。
其次,从经文中我们还可以得知,肺对水的调节也起重要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肺除了对呼吸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主治节”,这里头包括了“通调水道”这一重要作用。这里的水道指水液运行的途径,也就是说,肺有调节水的代谢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来进行,也就是肺气可以使津液输布散发到全身各处,也可以促使水液下输于膀胱,保持小便通利。所以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如若肺的功能有障碍,比如容易胸闷气短、喘息心悸、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情况的人,对水的代谢会很差,如若乱喝水就会加重以上症状。
再有,中医认为肾主水,膀胱主水之气化。肾对调节和维持体内的水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肾脏的功能有问题,饮水就要注意,否则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实际上,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系统,五脏六腑都参与了水的代谢,任何一个脏腑出了问题,都会对水的代谢造成影响。同样,无端的增加饮水,也会对身体各处不利。
我们经常问患者有没有口渴的感觉,有的人说从来没有,这种人的身体已经不太正常,因为他连生命的本能——渴的感觉都没有,其他身体各种机能也会出现问题,虽说每天都不停地喝水,但所喝的水自然是没法正常吸收代谢的。
很多慢性病的人血液黏稠,希望通过喝水来稀释血液。其实水喝下去多数时候不可能立即进入血管稀释血液。因为水的代谢还要经过很多的环节。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循环的整体,水的代谢要在各个器官组织的协调运动下才能完成,如果说三焦气化、脏腑转输、气血运行任何一方面有问题,水就无法到达血管里以达到稀释血液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心肺负担,也增加了脾肾负担,从而可以使很多慢性病了无愈期。
清代名医黄元御说:“气不化水,则郁蒸于上而为痰,水不化气,则停积于下而为饮。大凡阳虚土败,金水堙菀,无不有宿痰留饮之疾。盖痰饮伏留,腐败壅阻,碍气血环周之路,格精神交济之关,诸病皆起,变化无恒。”此处是说如果没有阳气,则水液郁积成为痰饮。凡是阳虚脾虚,肺肾不运,无不形成痰饮病。痰饮可堵塞气血运行,影响精神活动,各种疾病均可出现,并且变化无穷。显然水的郁积可以导致百病。
中医理论认为,体内水液积聚凝练后能形成痰浊,痰浊再进一步的积聚浓缩,就可成为痰核,比如瘰疬、瘿瘤等病;或与瘀血互结形成各种结节、肿块等。它们最初是良性的,时间一长,再遇到不良刺激,就可能转为恶性,但都是从水液积聚这一步开始的。原本是无害的水,因为身体的脏腑功能失调及代谢障碍等综合因素,最后能生成各种有形物质来。临床中,一些囊肿病人因不当饮水导致疗效降低,而当改变了不当饮水习惯后,疗效会明显提升。
痰饮、痰浊,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都是由水液代谢障碍而引起的病理产物,分有形和无形两类。有形的是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或听之有声的,其黏稠的叫痰,较为清稀的叫饮。无形的痰饮可引起很多症状,如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气短胸闷、心悸或癫狂、昏迷等,但却看不到实质的痰和饮,而按照治疗痰饮的方法去治疗,则会有很好的疗效。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痰浊和身体免疫、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癌症、哮喘以及精神病等许多疾病都有关系。
看来,喝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喝多少,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因此,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运动员、体力劳动者,身体消耗较大,代谢又很旺盛,口渴,需要喝水,这也非常自然,不需要加以限制,总之离不了那句话——道法自然。
晨起喝水阳气不升
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升起,我们要协助阳气生发,但“晨起喝一杯水”对有些人反而会阻碍阳气升起。
晨起喝水对身体强壮的人妨碍不大,对有的人就会引起体质下降,甚至疾病产生。尤其那些体弱多病的人、经络堵塞的人、阳气少的人。很多人是强迫或者被家人强迫着“晨起一杯水”,有的甚至二杯、三杯。为什么说被强迫,因为他们并不想这样,也就是并不渴,并不想喝水。水是阴性的,对于阳气的生发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造成阻碍。那些原本水湿运化障碍的人,就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损伤,水湿积聚更加没有机会得到改善,使身体衰损老化得更快。
很多人说,我不知道自己阳气弱不弱。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面色来判断,是光润明快还是涩滞暗淡。如果是前者,那就表明体内阳气充足。如果是后者,那就代表身体里阳气较少,阴气偏多,这样的人起床后应该鼓励阳气生发,不适宜饮水,使阳气生发受阻。
我的患者中因早晨喝水引起的问题可不少,尤其是女性朋友。常有患者头晕比较明显,有的面部浮肿、晦浊,有一种没洗干净的感觉,一看就知道是水湿造成的问题。问起来多是早晨饮水的人。特别脾胃有问题的人,面部很容易有痕迹,因为阳明胃经分布在面部。这些人对水湿的代谢不健全,尤其是早晨,阳气不足,喝进的水根本运化不起来,造成水湿弥漫,上蒙清窍,而出现头晕。
曾有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眼皮沉重,抬不起来,已经持续两年左右,西医检查为眼睑下垂,怀疑是重症肌无力。经询问,近几年,她每天早晨都要喝较多凉白开,致使这两年眼皮越来越沉,到处治疗效果不好。分析起来因早晨喝了较多凉开水,体内阳气无法生发起来;再加上脾胃原本不壮,脾阳又受到伤害,眼睑属脾,故出现了眼睑下垂。分析了这些情况,我让她停掉了早晨这杯水,再加上中药调理,很快得到了恢复,气色明显改善,眼睑不再下垂,身体也轻松舒服不少。
还有几位患者,就更糊涂了,早晨喝水喝得直恶心,还要坚持,明摆着是脾胃受到了伤害,还不觉醒;也有的天天腹胀、胸闷气短、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懒动倦怠,各种表现五花八门,经我建议,改掉了这种错误饮水习惯,都重新恢复了精气神,焕发了朝气。
有些人觉得晨起喝一杯蜂蜜水很好,因为能润肠排毒,不喝甚至无法排便。蜂蜜在中医学里为滋阴润燥,它有润肺的功能。冬天气候干燥,喝点蜂蜜水当然有好处,但天天喝也没必要,排便是我们人类天生的能力,还是要靠自身阳气运行推动,如果说必须靠喝蜂蜜水才能排便,等于自己放弃了排便的能力。
一位五十多岁的患者,患有高血压两年余,伴有高血糖、高血脂等,服用西药治疗。经朋友介绍来诊,一个半月后,他高兴地告诉我,按照我的嘱托,在服用中药的同时,改掉了早晨喝水的习惯,平时也不多喝,他的高血压明显好转,睡眠转好,精神体力均很好。这样的患者经常碰到,有些便秘、腰腿痛、皮疹、过敏性疾患等,经改变了饮水的习惯后,很多人找回了健康。
多喝水必伤肾
很多人都觉得“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水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水”,也就是肾对水液的代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景岳全书》说:“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闭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肾就像是胃的关卡、门户,如果不畅利,水液就会积聚成病。水饮入于胃,由脾转输,由肺肃降,下归于肾,靠肾的气化作用,管理着水液的存留、分布、排泄。即然肾对水的代谢起重要作用,又有脾和肺共同调节着水液的代谢,人体的脏器系统对我们的身体,早已形成了最完善的自主功能。身体缺不缺水,自然会告诉我们,如果并不缺水,还要强与之水,那不就是一种伤害吗?
孔子说“过犹不及”。古人推崇“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处世态度,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之中,且受益良多。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则毫无益处,甚至会走向反面。由此看来,喝水同样是不可过多。
还有朋友觉得,小便黄,应该是上火了,应该要多喝水。实际上,正常尿液应该是淡黄色的,如果尿液没有颜色,像清水一样,证明肾脏、脾脏和其他一些脏腑,功能受限了。小便清亮,排便时间又长的状况,在中医里叫做“小便清长”,这种人体质虚寒,就是典型的肾阳虚,这样的人,还会出现水肿,水肿常出现在面部,也可以出现在下肢,还可以出现在全身各处。正如中医所讲“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很多人觉得,睡前应该喝杯水,虽然造成夜尿增多,但只要排尿不就排毒了吗?其实正常人一天24小时的排尿次数应该是3~6次,夜间睡眠时的排尿次数为0~1次。凡超过的都属肾虚。太阳下山后人体阳气闭藏,人喝下去的水没有阳气进行运化,入于肾脏,晚间又是肾气当令,且肾为水脏,如果晚间大量饮水会使肾在晚上不能休息,会让夜间排尿次数增多,也给肾脏加重负担,而致损伤。中医门诊中,对于夜尿多的人,大多都按肾虚治疗。
肾脏也是一个排毒器官。我们喝下去的水,部分被吸收利用,剩下部分浊水,也就是含有代谢废物的水,会经过膀胱气化再排出体外,这当中有些多余的盐分和微量元素等一起排出,所以小便会有一些气味。如果小便气味太重,说明身体里的毒素太多了;如果没有太多气味,说明身体内的毒素较少;如果小便一直无色无气味,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肾脏功能了。
清代名医黄元御说:“人之衰也,湿气渐长而燥气渐消,乃其病也,湿盛者不止十九,燥盛者未能十一。阴易盛而阳易衰,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理固然也。”此处谈到水湿过多是人衰老的重要原因。衰老与否由肾所主,而水湿损伤阳气,肾是元阴元阳的大本营。人湿气盛者十中占九,燥气盛者十中不及一。即阴易盛,阳易衰,故患病者就多了。
2.每天必饮七杯水?
饿了就吃,渴了才喝,这是我们健康人的正常本能,但有种说法叫“每天必饮七杯水”,不光如此,还规定了从早到晚的具体喝水时间。我们真的需要每天必饮七杯水吗?
喝水多少因人而异
我遇到很多每天都喝七八杯水的患者,有两百斤(1斤=0.5公斤)需要减肥的壮汉,还有七八十斤的老年妇女。我每次都要纠正他们的习惯,告诉他们喝水没有定量,要因人而异。
西方人主张喝七杯水,是估算人平均一天所消耗的水量来定的。也就是“量出为入”。但是这种计算很难准确。它忽略了我们每天的饮食中所含有的大量的水分,比如粥、汤、水果及蔬菜都含有大量水分。人是能动的、自然的、最精密完整的灵体。如果不考虑这些,只是从一个机械的、死板的角度来把人的需求数据化,岂不是低估了大自然所创造的人类了么?
可以想一想,两百斤的壮汉喝七八杯水还可以,瘦小的老太太也喝七八杯水,她的脾胃会有多难受?中医认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意思是女人到了35岁后脾胃功能就会下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脾胃能力已经很差,吃的食物都要比年轻时少很多,如果喝的水和年轻人一样多,能受得了吗?
一个坐办公室的上班族,工作时间往往不怎么动弹,汗也不怎么出,喝下去的水大都直接去了肾脏,也就是增加了排尿量。如果不顾自身需求情况一味大量频繁喝水,反而还会增加肾脏负担,引起脾胃不适,所以喝水也要“量力而行”。
很多人相信每天七杯水能有效排毒,因为喝完水就不断上厕所,就一味大量地喝水,其实这是给自己的肾脏增加了负担,无形中造成了肾虚。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身边喝水太多的人,几年下来,他们往往老得比较快,因为脾肾的功能由于饮水过多都受伤了。喝水太多使心肺负担加重,脾肾负担加重,所有脏器的负担都加重,能不老得快吗?
门诊常碰到患者,说喝水后,水在胃里“哐当哐当”响,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有的人出现早晨眼睛肿,下午晚上腿肿;还有的人出现尿频症状,一上午可以排四五次,有的年纪轻轻夜尿多次,这些人“喝七八杯水”,会伤脾、伤肾、伤心肺;也会影响到三焦气化,以及伤害气血;尤其水肿的人很难运化水,有的患者一伸舌头水就往下滴,有的人舌头上全是受牙齿挤压产生的齿痕,有的人舌头特别胖大导致说话不利索,实际上这都是舌头处于一个水肿状态;有的人舌苔厚腻或者呈水滑样。可见这些人水湿之邪有多么严重,还喝大量的水,只会进一步加重对各个脏器的伤害。
清代名医黄元御说:“水谷入胃,消于脾阳。水之消化,较难于谷。缘脾土磨化,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脾阳蒸动,水谷精华,化为雾气,游溢而上,归于肺家,肺金清肃,雾气降洒,化而为水,如釜水沸腾,气蒸为雾也。……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水不化气上腾,爰与谷滓并入二肠,而为泄利。”这段话的意思是,水和粮食到了胃里,靠脾胃阳气来消化。水的消化,较粮食为难。因为消化要靠阳气,阳气是火,脾胃是土,火能生土,火旺了才能治理水,也就是在脾阳的熏蒸作用下,水谷精微像雾气一样上升,又在肺的作用下,降洒滋润全身,就像在锅底有火,锅里的水就会蒸汽沸腾。但若脾胃有寒,只可消化部分粮食,但不能消化水,此时的水不能进入正常途径代谢,只能是进入大肠和粪一起排出,而出现泄利。可见,阳气对水的代谢至关重要;阳气不足的人,尤其脾阳不足的人,多饮水的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不需要水的时候,应该把身体维持在一个气血平和的状态,不要轻易地打扰它。如果你一杯一杯的往肚子里灌水,是在人为的干扰自己的气血平和。
上班族和运动员,年轻人和老人,健康人和病人,喝水的分量都不一样,我们喝水要讲因人而异,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活动量、排泄能力、对水的需求量、年龄、体重、工作状态、饮食状况和生活环境而定,并不是每个人都要遵循同一个死板的饮水量。
有的还认为喝水应该按时按点,从早晨六点半到晚上十点,不同时间段喝的水有不同效果。在中医看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自我本能系统的需求,以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问题,是一个僵化、机械的理论。
哪种水最健康
如今,纯净水、矿泉水、蒸馏水在超市里很常见,老百姓也想知道喝哪种水最健康。
曾有这样的患者来找我就诊,他们去长寿之乡巴马村,听说当地的矿泉水与众不同,喝了能延年益寿,慕名而去,结果有胃病的犯胃病,没胃病的胃也不舒服。他们找我诊治时说起这件事,我告诉他们,那些脾胃不适的症状很多都是由于直接饮用了很凉的山泉水造成的。后来有研究证明,巴马乡的水并没有太多特殊成分,也就是说,它并非是决定长寿健康的重要因素。
我们喝水其实只要掌握一个原则就好,那就是温度适宜,不要太烫也不要太凉,最好和体温差不多,这样的水最健康,也最养生。
3.大口喝水能解渴?
口渴时“咕噜咕噜”大口畅饮,看似是一件很痛快的事情,但很多疾病都会因此引起。我们喝水也应该和吃饭一样,遵循“道法自然”的养生准则。
越渴越要慢饮水
有一个古代故事,说的是一个男人赶路疲惫不堪,口渴难耐。好容易到达客栈后,他要女店主马上来一碗水。女店主看了看他大汗淋漓的样子,一言不发的送来了水,并顺手从旁边的马槽处抓了一些草撒在水碗里。男人看了很不高兴,但因为太渴了,也没要女店主换水,一面吹着草叶一面把水喝完了。这时候,女店主才告诉他在水上撒草叶的原因,因为男人一路风尘仆仆,满脸通红,如果大口喝水的话会让心肺和脾胃受伤,于是她用撒草叶的办法,让对方放慢了喝水的速度。
养马的人也知道这个道理,千万不能让跑得浑身大汗的马大口喝水,只能一点点往下咽,这样凉凉的水才不会刺激脾胃,身体也有个缓冲过程,水也能被更合理地消化吸收。
很多人做运动时累了、渴了,会拿起水瓶咕噜咕噜喝水。这样做,在炎热的夏天对身体刺激还没这么大,可在寒冷的季节,冰冷的水一定会让身体受伤,会刺激血管、心肺和脾胃,天长日久会产生各种疾病。哪怕再渴,喝水时也要一口一口慢慢喝,才能准确知道什么时候肚子满了,可以提前停止喝水。
有的人如果不大口喝水就不解渴,这类人大都身体强壮,身体的调节能力、自我适应能力、抗击打能力都很强,所以偶尔为之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也不能总是这样随心所欲,因为过了身体的顶峰期,各方面机能都在走下坡路,年轻时任性的后果就会慢慢反映出来,到时候可能后悔莫及。
很多女性对水的代谢能力非常差,年纪轻轻就起夜,这些人更不应该大口喝水求解渴。我年轻时也因肾虚体虚起夜,后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健康状况,身体越来越好,很多病也痊愈了。身体健康和饮食饮水习惯不无关系,要时刻遵循“道法自然”原则,渴了才喝水,而且是一口一口地喝,不是猛灌进去。
大家要时刻记住,饿了才吃,渴了才喝,而且不能暴饮不能暴食。我们本来就对饥渴有耐受力,这是人类千百年的本能,在饥渴状况下吃饭喝水最香最甜,也最能获得它的大营养。
消渴病和糖尿病
中医书上讲到一种病症,叫消渴。是指以口渴多饮、多食消瘦、小便量多而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和现在的糖尿病很相似,但也有不同:消渴病一定会表现出消瘦、口渴、乏力、尿频、尿甜;很多糖尿病患者没有口渴、爱喝水、爱排尿的症状,有的不会消瘦,反而会很胖,还有的什么症状都没有,只是化验指标不正常。由于两者有很多相似性,所以也常常一起来讨论。
消渴病是三焦代谢障碍疾病,分肺消期(上消)、胃消期(中消)、肾消期(下消)三期:
“肺消期(上消)”的早期症状是口渴多饮,并有口干舌燥,小便量多。因为病人有肺热导致的虚火,病情轻的话可以用清肺热的白虎汤治疗。
进入“胃消期(中消)”病情就进一步发展了。中医一般认为病症在身体的靠上部位较浅,靠下部位较深。脾胃属于中焦,居内脏的中心部位。这时期的病人以胃热为主,表现为多食善饥,并尿量多,大便硬。有的可应用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因为脾胃主四肢,所以有的糖尿病人会发生肢端溃烂导致截肢。
到了“肾消期(下消)”后治疗就不太容易了。因肾为水火之脏,此时病人寒热症状均可见,但实际上已经是肾阳虚衰,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以摄水,故消渴症状更重,饮水排尿均很多。《金匮要略》上记载:“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这里讲的是男子,实际女子亦有。应用肾气丸是温肾阳的治法。此时,患者可出现各种症状,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烦躁失眠等。还会产生其他并发症,比如神经系统病变、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皮肤的溃烂等都是糖尿病的伴发病症。
中医治疗糖尿病,调理脾胃功能是重要一环。调节饮食、把握进食时间,合理安排锻炼都对糖尿病有帮助。西医从血糖着手治疗糖尿病,而血糖高恰恰是脾胃运化功能下降造成的。中医用整体眼光看待糖尿病,用扶阳的方法可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另外,中医讲的脾跟西医讲的脾不是一个概念,它本不是一个单纯的器官,而是一个为全身各器官提供能量的系统。
我治过一个垂危的糖尿病人,他因多年糖尿病导致了脑出血,出现意识丧失,周身瘫痪,并伴有肺部感染、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医院已经无能为力,让接回家等待料理后事。我去看时,患者吸着氧气,还插着鼻饲管和导尿管,病情垂危,身上散发着一股臭味,每天要进行口腔清理、皮肤护理、吸痰、鼻饲营养,注射胰岛素等治疗。这个病人的脾胃功能已经衰竭,喂进去的东西都沤在体内,故形成难闻的气味,并生成很多痰液,需要不断地吸痰。我首先给他调理脾胃,几副药下去臭味儿没了,气管里的痰也少了,同时叮嘱家属千万不要喂蛋奶类食物,因为病人消化不了,只能喂点米汤面糊。逐渐患者意识恢复,自己能够进食、排便,导尿管和鼻饲管都拔掉了,身体状态越来越好。这样一位十几年的糖尿病、合并脑中风的垂危患者就这样恢复了。他能够自己吃饭,神智也比较清楚了,也可以和家人交流了。
可见糖尿病并非是不可缓解的疾病,每个中医都有自己的治疗经验思路,我的经验就是运用张仲景《伤寒论》的经方思路,用六经辨证的方法,采取扶阳从脾胃入手,大部分糖尿病人都能够获得较好效果。
糖尿病主要显示中焦脾胃功能障碍,核心问题就是使脾胃的运化能力恢复正常,同时需要病人注意饮食来配合。有的广告宣称吃一种药就可以治愈糖尿病,这实际不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中医治病会通过药物,让脉症得到重新调整逐步改善,然后再根据改善后的脉症再进一步辨证施治;使患者身体再次出现改变提升;则又在此基础上再次以新的辨证思路治疗……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直到彻底治愈。比如症候群在中焦,经过治疗后,症候群会发生改变。有的病人会出现排病反应,因为阳气足了,就有能力排邪,邪气要出去了,原来很少感冒的患者会出现感冒症状,这其实是在排邪气。身体的毒素通过感冒向外排出,是真正走向康复的表现,中医把这种现象叫做由深到浅,由里出表。
消渴症和糖尿病都有口渴的反应,其实病人口渴并非真正的缺水。我看过一个糖尿病人,他一直说渴得嗓子冒烟,但他是典型的水肿体质,脸发虚胖胖的,舌头肿得很厉害,身上也胀,脉象上也显示他湿气很重,体内的水太多。体内水多的人为什么会口渴呢?因为水瘀积在体内后堆积生热,让人心烦口渴;同时使气机阻滞,阳气不畅通,不能蒸化水液和敷布全身,津液不得上承于口,而出现口渴;并且越喝水越难受,越喝越渴。就像水堆在地面上,不被蒸化,越积越多;当阳光一照,积水散去,水汽蒸发,空气即刻得到滋润。因此,易口渴的人,经用扶阳的方法调理后,都很快得到改善;伴随着口渴改善的同时,皮肤面色都得到滋润,身体也变得轻松舒畅。
4.喝凉水可降火气?
有的人觉得自己火气大,吃了火锅或辛辣食品一定要喝很多凉水,认为这才降火气。其实火气是个表象,方方面面的原因都会引起火气大。有时候,喝凉水非但降不了火气,反而会让火气越来越大。
喝凉水降火气如火上浇油
产生火气有多种情况,多数可以表现为一个“堵”字。有的人饮食不予节制,吃太多刺激性食物和高蛋白食物,堵塞了脾胃和肠道,造成食火;有的人工作劳累、用脑过度,气血凝聚于脑,导致了气血流通不畅的瘀堵,瘀积生火;有的人情绪不佳、脾气暴躁,造成肝气郁结、形成肝火;有的人心事重重,失眠多梦,也易形成心火。身体也好,心情也好,如果被堵住了,不去疏通而喝凉水或冰镇饮料,诸堵塞如何疏通?诸火气如何散掉?所谓降火,如不去其源头,恐使其后劲更足了!“温则通,寒则凝”。凉水喝下去会让体内的火气凝滞,身体更不疏通了,不光不能降火还会火上浇油。
如若吃东西太多导致上火,我们要让堵塞的食物消导出去才能降火;用脑过度,气血凝结而上火,用运动锻炼的方法,使气血流通起来,火自然就消了;着急生气、情绪郁积导致的火,我们要学会疏导情绪,让心平气和才可以去火;夜里没睡好觉,气血就处在紊乱状态,我们要靠放松心情来使气血达到平衡,火气才可以消除。
实际上,现在很多上火的原因真正在于“寒”,《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说:“夫寒盛则生热也。”陈修园讲痨证时说:“痨字从火,未有痨证而不发热者。”此虚痨病,虚火甚多,实则为虚为寒。常常是上热下寒,也就是下面寒气越多,上面越容易出现虚火。这种情况下,用喝凉水等法降火,就是火上浇油,导致身体更糟糕。
《本草新编》云:“夫人生于火,不闻生于寒也。以泻火为生,必变生为死矣。从来脾胃喜温,而不喜寒。”人是靠阳气维持生命的,不能靠寒凉;如果用寒凉泻火的方法维持生命,则生命就会消亡。一直以来,脾胃都是喜欢温暖的,而不喜欢寒凉。
北京人在夏天很喜欢喝冰镇酸梅汤,酸梅汤是能降火气,但喝太多也不好。中医认为“辛甘无降,酸咸无升”。太多酸梅汤会让身体气机沉降,喝得越多会越没劲儿,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的升降开合都实现不了,甚至会觉得浑身酸软。
我们的肺是水之上源,也是不耐寒热的娇脏。中医认为“形寒饮冷伤肺”,喝凉水降火气首先是伤肺的,等于从上游把水流通的道路堵住了。打个比方吧,提着水壶必须打开壶盖才能倒水,但现在壶盖打不开了,水不能倒出来,此火便无处可去。身体的能力被堵塞了,五脏六腑很虚弱,其火气是一种虚火,实际上身体处在寒凝状态,靠喝凉水怎能降下虚火呢?另外,喝下凉水也容易让寒气入肾,肾是先天之本,寒气会让肾的功能发挥受限。要知道所有的火都是元气变的,有多少虚火就耗掉了多少元气,如果没能力将虚火返还成元气,就应该找有经验的中医把虚火撤下去,从而使元气变得更充足,这种治法叫“引火归元”。
我一直强调,吃什么喝什么都要因人而异,喝凉水降火也是同样道理,有的人身体强壮,五脏六腑的运化能力和自我调理能力都比较强,喝些凉水降火也未尝不可。但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喝凉水降火就如火上浇油,应该先去调理身体,让阴阳协调,气血平和才是正道。
感冒喝水要适量
不少人感冒了会多喝水,认为喝水可以发汗排毒,这个观点也只说对了一半。
感冒喝水利尿可以排毒,但仅依靠这种办法可治不了感冒。我向大家介绍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熬姜葱水喝。
有一位朋友感冒高烧39℃,打电话向我求助,我得知他是受凉引起并浑身发冷后,就让他熬姜葱水喝,如果不喜欢这种味道可以放点儿红糖。姜葱水或姜糖水要喝多少呢?喝到汗出透就行,一口一口喝,不要一口气灌下去。什么叫汗出透了?就是从头到脚都有汗,汗出不透高烧不容易退,汗出透才能把寒气散出去,但绝不是大汗,感觉周身潮湿了就行。那位朋友上午打电话咨询,下午喝了姜葱水就睡,第二天便精神很好地去上班了。
喝葱姜水是不伤元气的治感冒办法。姜葱可以散寒,并不伤正气,红糖有营养调和血脉作用,合起来用能把身体里的寒邪祛除,同时还可使正气恢复。这个法子,比起灌一肚子热水要好得多,因为热水去的寒邪很有限。体内的寒邪从肌肤毛孔进来,从原路发汗出去是最好的治疗方式,而喝水有利尿作用,散寒不足,太过还会增加脾肾负担。如果为治感冒不断喝水,有些脾胃弱的人并不适合,不光加重脾胃负担,而且发完汗后容易浑身没劲儿,可能好几天都无法正常工作。脾胃很差的人,感冒后喝了太多水还会呕吐。
当然,喝水治感冒也要因人而异。如果身体一直很健康,受寒又不太严重,喝点热水也能起到排邪的作用,使感冒得到恢复。
5.茶适合所有人?
中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朋友相聚在一起时都爱喝杯茶,茶可以静心,让氛围更融洽雅静。茶是好东西,但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喝茶。
茶虽好喝也不要盲目饮
茶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绿茶、花茶、红茶、白茶、乌龙茶、普洱茶等。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产茶,当地人祖祖辈辈都喝茶,他们从茶上吸收的营养和对茶的偏爱和依赖,比我们不产茶地区的人要多得多。有些没有喝茶习惯的北方人为了追求健康去喝茶,喝了还挺难受,其实没必要强求,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再说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喝茶。
有的人喝了绿茶就拉肚子,其实是因为脾胃虚寒。绿茶本来就是寒性,它进了身体后不被接受,马上被当作毒素排出去,所以会腹泻。我们健康人在夏天可以喝绿茶清热利尿,到了冬天,体质弱的人、气血薄的人、脾胃虚的人、水肿体质的人和老年人不应该喝绿茶,因为绿茶的寒性会对身体造成影响。《本草纲目》记载:茶叶“苦、甘,微寒……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借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
看来,好喝的茶叶,也要斟酌来饮,瘦人要少饮,睡眠差的人要少饮。茶叶苦寒降火,年轻体壮者,脏腑功能旺盛多火,很适宜饮茶。温饮能够降火,热饮能够发散。又可以化解酒食毒素,使人神清气爽,不会困倦,这是茶的功劳。如若体质虚寒或气血薄弱者,经常饮茶,会脾胃受寒,元气逐渐被消耗,脾虚不运化湿浊,身体精血渐亏;可以出现痰饮,腹胀,肢体痿软屈伸不利,面黄肌瘦,易呕吐等,对身体很多损伤,这是茶的害处。因此,饮茶也要分清体质壮弱,体质不壮者可以喝红茶、黑茶这些发酵的暖性茶;体质更差者,以不饮为好。
有的人喝了花茶后,容易面部发痒或上火起疹。现在花茶种类很多,有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牡丹花茶、菊花茶等。各种花有各种不同的功效,总体上花类多具有发散性质,会让有的人虚火往外发。偶尔喝喝无妨,对于气血薄弱的人,如果天天喝,就等于天天在发散,使得气血会越来越薄弱。
怀孕的女性要保胎,保胎需要身体的五脏六腑共同完成,而茶是利尿的,它有往下行的趋势,所以不适合孕妇饮用。小孩更不适合喝茶,因为茶具苦降之性,对生长发育中的孩子会造成反面影响;再加上小孩的脾胃弱,喝茶也对脾胃造成影响。
身体情况不同决定了喝茶方式不同
不同的茶有不同功效,绿茶护肝明目,红茶暖胃,普洱消脂减肥,但如果我们本身没有这些需求,如果还去大量饮用,有的恐怕会对身体不利。
《本草纲目》中说:茶叶“饮之宜热,冷则聚痰……大渴及酒后饮茶,水入肾经,令人腰、脚、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挛痹诸疾。大抵饮茶宜热宜少,不饮尤佳,空腹最忌之。”古人认为如果喝冷茶,会使湿浊凝聚成痰;大渴及酒后饮茶容易伤肾,使人腰腿及小腹冷痛,并患水肿、肢体痉挛疼痛等病。因此,饮茶宜热宜少,尤其空腹最忌喝茶。因此,不是什么样的体质都适合喝茶。体质壮、偏肥胖、易上火的人宜喝茶;体质瘦小、气血薄弱的人则要少喝。饥饿时不宜喝茶,生病期间也不宜喝茶,服中药也不能用茶水。隔夜茶不宜喝。
浓茶伤身,喝太多浓茶会引起骨质疏松。很多人相信浓茶解酒,因为解酒需要多排尿,却不知多饮浓茶会对身体有伤害。要解酒的话,不如喝点清茶,吃点清爽的水果,也可以让人多排尿。但并非所有人都不能喝浓茶。我有一个朋友因体内油脂过多长了满脸疱,我建议他喝普洱刮油。他喝了浓浓的普洱后,脸上的疱痊愈了。浓茶虽会引起骨质疏松,但这位朋友很年轻,又天天泡健身房,所以浓茶不会对他造成太多不良影响。
《本草纲目》记载:“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唯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蠹,深得饮茶之妙……时珍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至数碗,轻汗发而肌骨清,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不痞闷呕恶,即腹冷洞泄。故备述诸说,以警同好焉。”这段话的大意是:饮茶可让人除心烦去油腻,然而却不知茶也会暗中使人受伤。空腹饮茶有加盐者尤其伤肾,且使脾胃受寒,宛如引贼入室。唯有餐后以浓茶漱口,既去油腻,又不惹脾胃,并且茶可以坚固牙齿,消除蠹虫,为饮茶之妙处。李时珍自己年轻时饮茶较多,也很惬意;中年以后,胃气减弱,饮茶则受其害,或为胸闷呕吐,或为腹冷泄泻。故写于此为警示大家。
曾经有人提出疑问,古人那么爱喝茶,也没见谁喝出病来的,为什么我们现代人不能随便喝茶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的身体素质、生存方式、生活环境都不一样。古人没有汽车、地铁,大多数人出门都靠步行,每天都在运动,吃的食品也很绿色环保;现代人出门就是交通工具,进办公室后就坐一天不动弹,加上空调暖气让室内保持恒温,又吃很多生冷食物,脾胃比古人差多了,阳气也没有古人足。所以古人喝什么茶都对身体影响不大,因为他们的身体底子好,能够消化代谢。
也就是说,我们喝什么茶,怎么喝,都要根据身体的需要和实际状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