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500000001

第1章 有“病”不一定是坏事——重新审视疾病(1)

小病不断,大病不犯;从来不生病,一病就要命。

——俗语

疾病的本质是什么?关于疾病,我们到底了解多少?

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看法,大不相同,某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比如,在西医看来,身体不适就等于疾病,是人类的敌人,要除之而后快。但在中医看来,很多所谓的疾病(症),可能是人体自我修复的表现。

事实上,在某些层面,现代人对人体的认识,未必就比古人高明。关于疾病,人类未知的东西依然很多。

我们对疾病的理解“科学”吗

因为分不清“病”和“症”,很多人,甚至某些医生,都会想当然地认为,身体指标异常就是疾病。

在“身体不适就是病”的逻辑下,许多“症”被判定为“病”,被“消灭”。

新近研究发现,有的细菌和病原体需要铁才能生长,当人体患有这些细菌和病原体感染的疾病后,人体会主动让铁成为缺乏性物质,以“饿死”病原体,帮助机体抗病,从而形成了临床常见的缺铁性贫血症。

研究证明,这样的缺铁性贫血对人体是有益的。

但在临床上,许多结核病患者常有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医生如果根据惯例给病人“补铁”,结核病反而会更加严重。

我们为什么生“病”

身体指标异常就是疾病,这种信条正日益受到来自西医阵线内部的质疑。

在美国学者R.M.尼斯和G.C.威廉斯所着的《我们为什么生病》一书中,作者从进化论的角度解释人为什么会生病,为我们提供了有别于传统西医思维模式的一种新的视角为什么会咳嗽?咳嗽,是人体为了从呼吸道排除异物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复杂的防御机制。过度地镇咳,有可能死于肺炎。

为什么会贫血?细菌感染后因铁被管制而含量偏低的贫血,是人体为了抵御感染而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

为什么会感到疲劳?感受疲劳的能力是为了避免身体过度劳损。

为什么会焦虑?焦虑是为使我们免受未来的危险与打击。在危机面前,焦虑影响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生理,使外面处于应激状态。有时这些焦虑是多余的,但被一次毁灭的代价要远远大于对一百次误报警告作出反应的成本。

重新审视“疾病”的定义

如果把人体自我保护所引起的症状也定义为“病”,那么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有多少莫名其妙的病,是由于长期的治疗不当引起的?

究竟有多少“对症下药”是真正在挽救健康,而不是在破坏人体的自我修复机能?

对抗性疗法为身体提供的正面协助多,还是负面阻碍多?

有症状就是坏事吗对疾病,中医与西医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

比如,一个人嘴上起了“火疱”,在西医看来,这很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但在中医看来,可能这只是一种信号,出现这种症状并不是一件坏事,是身体在进行自我调节的表现,体内阴阳平衡了,“火疱”自然也就消退了。

韩剧《大长今》中有一个长今治愈痘疮的桥段,具有鲜明的中医文化色彩。长今并不知道,也无法知道痘疮的病因,但她的治疗方向却是正确的——想办法让痘疮完全发出来,而不是之前其他人采取的抑制痘疮的办法。

抑制症状,可能是多余的关照

有一种常见错误思维是:身体不适,就等于病了,就要消灭这种不适。

其实,身体不适,未必就是健康在恶化,也有可能是身体在康复。

比如,当我们的伤口接近愈合时,常常会发痒。当伤口接近愈合时,新的神经末梢长进结缔组织后,局部知觉也逐渐恢复,对外界刺激渐趋敏感,所以这时伤口容易发痒。等到伤口完全长好后,新的神经末梢习惯了周围环境,也就不再觉得痒了。这种痒的感觉并不是“坏事”,而是一件“好事”。

所以,身体不适,不一定就是“病”,反而可能是身体好转的征兆。抑制某些症状,也许是对身体多余的关照,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对症下药”值得推崇吗

在中医里,“病”和“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断病的一个基本方法,医生依据病人的症状以及自己对医学的理解和经验,用推理的方法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再依病因拟定治疗的方法。

病,是问题的根源。

症,是病前、病中、病后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如疼痛、发热、呕吐、焦虑等),或身体变化的状态(长斑、脱发、异常发胖、异常消瘦、肤色异常等)。

比如人体受到寒气的侵袭,就会打喷嚏,这时寒气就是病,而打喷嚏就是症。中医会用祛除寒邪的手段来治病。在西医中就是吃感冒药,使人不再打喷嚏为治愈手段。如此一来,症状是消失了,似乎是好了,但寒气依然滞留在体内,也就是说疾病并没有除根。这样就会有后遗症,寒气长留体内,可能会变成肺里的实症。

病存于五脏六腑,症存于四肢五官。病是症之因,症是病之果,病和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如果一定要将“病”比喻为敌人,那么“症”则是“信使”,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常说的“对症下药”似乎有褒扬之意,但细究起来,这其实是个中性词,“因病施治”才算完美,因为“治症”只是治标,“治病”才是治本。

没有症状,就等于健康吗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其畅销书《钝感力》里面,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群人聚餐,全部出现了拉肚子之类不舒服的症状。只有小A一个人既没呕吐,也没拉肚子。渡边淳一以前是个外科医生,于是小A去请教渡边。

小A很困惑:“为什么只有自己没问题?”

渡边淳一对他说:“大家都拉肚子了,只有你一个人幸免,这个结果不是很好吗?吃了变质的食物却能够正常消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你的肠胃功能很强,这也是一种才能啊。”

小A仍然不解地说道:“这难道也是才能?你这样说是为了安慰我,其实我还是希望和大家一起拉肚子。”

渡边淳一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是西医出身,他的这种观点代表了一种常见的西医式思维——没有症状就是健康。

当一个人吃了不洁食物后,往往会呕吐或腹泻。

通过吐泻,不洁食物或毒物能及早的从体内排出。这种吐泻不是疾病,是人体自我防卫机制在起作用,呕吐或腹泻是人体自我防卫的第一道程序。

没有症状,并不等于健康。以感冒为例,并不是所有被感冒病毒感染的人都会显现出症状,大约25%的感染者不会有症状。那么那些没有症状的被感染者是不是因为其免疫力强呢?情形可能恰好相反。

感冒症状是由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引起的,没有症状反倒有可能表明其免疫系统不够活跃。

有“病”,就一定是坏事吗

病症对于人体的意义,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中医辨证施治很像是一种哲学。一个人身体出现了症状,中医不会立即除之而后快,而是先思考身体在做什么,再从根本上解决疾病。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有些疾病可能给身体带来某些益处,或避免更严重疾病的发生,甚至有些疾病还可以治疗其他疾病。

发烧和食欲不振是世间的两大名医

发烧和食欲不振是很常见的两种病,大部分医院对发烧一般采取退烧;对食欲不振,通常鼓励患者多吃以增强体力的方式来治病。

但二百多年前,德国医学家伊塞卢斯就曾说:“发烧和食欲不振是世间的两大名医。”即便在今天,这种论断仍具颠覆色彩。事实上,发达国家都已意识到这种疗法是错误的。在美国,对抗生素的管理比枪支还严。

某期《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篇“在美国求医”的文章,作者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访问学者,姑且称之为Z先生。

Z先生赴美后不久,因“感冒发热”去医院急诊。

经过全面检查和抽血化验,医生诊断是流感。Z先生抱怨:“医生只开了一张处方,由我们自己去买了一小瓶布洛芬,这是一种不需要处方就能买到的自用感冒药。”

次日,Z先生未见好转又去就诊。一位美籍华人医生查阅病历、仔细检查后说:“昨天你来,他们未作处理,这是属于病毒性流感。”

Z先生请求医院给予退烧针和输液,这位华裔医生的回答是:“对这种常见的感冒症状,美国是不能开退烧针和输液的。”

除非体温过高,对于身体来说,退烧是多余的关照,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发烧,作为保护机制在动物王国中已经存在了千百万年。

每当人体体温升高时,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就会变得更加活跃起来。当人体体温在一定程度内升高时,吞噬致病微生物的细胞的吞噬能力会更加活跃。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如果儿童出现发热,当体温过高时,容易出现高热惊厥。因此,当儿童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可采用酒精擦浴或外敷冰袋的方法进行降温。

疼痛,人体的警讯系统

新闻中,不时会有一两个关于“无痛儿”的报道。这种小孩,没有疼痛的感觉,就算受了严重的外伤,他们也不知道疼。所以,这种孩子一般都会因为各种创伤而早夭。

医学家保罗·布兰德曾说:“疼痛是上帝给人的礼物。”

假如让你永久的失去痛觉,恐怕你会麻烦到连喝水都要用温度计来测量一下水温。否则水的温度过高,会烫熟你的口腔、食道、胃,而你却一无所知。从这个角度说,疼痛确实堪称“上帝赐予人类的一件特殊礼物。”

德国人喜欢在身上贴一块辣椒膏,哪里酸痛就贴在哪里。本来酸痛的地方不摸不会痛,因为已经感觉麻木了。可是一贴上辣椒膏,患部就会被刺激,血循环就会恢复。痛的目的就是要刺激血液的循环,好像派出所所在地,是一种警讯系统,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指示身体派兵遣将过来。如果我们连这种能力都没有,麻烦就大了。

盲目止痛,等于切断了患病区域向病人大脑发出的求救讯号,大脑产生了误判,就不再调动身体的自愈力。

妊娠呕吐,是胎儿的自我防卫

很多西医教科书上,都写着类似这样的话孕妇一般在妊娠6周左右有厌食、挑食和轻度恶心、呕吐等症状,此称为早孕反应,往往在12周左右自愈。少数孕妇呕吐严重,不进饮食,甚至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障碍,此称为妊娠剧吐。病因不清(请注意,西医视之为“病”),可能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过于增高有关。

最近,一些欧洲医学家提出了一种新观点:孕妇呕吐,本质上是胎儿为了避免有毒物质的侵害而采取的一种自我防卫。

前12周左右,是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各部分的重要器官都是这时候形成的。由于这一时期细胞生长极其迅速,因而也极易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而导致胎儿畸形。

孕妇的饮食,都或多或少含有微量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对于成人来说根本构不成严重的伤害,但对于胎儿来说,却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造物主也赋予了胎儿一种奇特的自卫方法——通过让母亲恶心呕吐来抵御有害物质对自己的侵害,以此确保自己安然无恙,从而形成孕妇的孕吐。

12周后,胎儿器官基本成形了,微量毒素已不能对胎儿产生致畸作用了,孕妇的呕吐也就自然停止了。

孕妇对呕吐不必过于担心,更不要自行服用止呕药物,而应当去咨询专业的妇产医生,听一听专业人士的建议。

匪夷所思的“以病治病”

一位德国医学家的研究表明,常患感冒的人不易得癌症。据分析,这可能是患感冒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作战细胞”,它既能对付感冒病毒,又能同时攻击正在发生异常增生的细胞,从而防止了癌变。

《参考消息》上曾经转载过一则海外文献,文章指出:患有某些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如果突然又患上了其他较重疾病,先前的精神病也往往会奇迹般地消失。这种“以病治病”的怪事,真令人不可思议。

白血病病人如果又得了病毒性肝炎,应该会在“雪上加霜”的袭击下,死得更快一些吧?

同类推荐
  • 吃掉腹部赘肉

    吃掉腹部赘肉

    不用流汗,不用望“肉”兴叹,甚至不用花大把的银子买减肥药,本书告诉你修炼“小腰精”的秘方。
  • 别让自己生活在垃圾堆里

    别让自己生活在垃圾堆里

    在卧室,软软的枕头里面藏着几千种细菌;平均每条被褥里的尘埃和螨虫有1500万;舒适的大床其实是霉菌孢子的栖身地……在客厅,沙发可能是哮喘病的致病源;地毯虽然美观但是它能使幼儿换上地毯综合征;怎样预防患“空调病”……在厨房,垃圾桶里的细菌会带来致命的疾病;抽油烟机使用不当会导致肺癌;冰箱里的食物在低温下也能繁殖细菌……在卫生间,牙刷中含有白色念珠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34%的按摩浴缸中潜伏着可致命的葡萄球菌;冲马桶时细菌会借助细小水滴悬浮在空中……随身物品中。手机上每平方厘米范围内“驻扎”着几万细菌;办公室里,鼠标上附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菌……
  • 长寿就这么简单

    长寿就这么简单

    本书《每天一堂长寿课(长寿就这么简单)》亮点包括:十二时辰,时时蕴涵养生之道;从头到脚,处处直言长寿真经;21种另类养生方,方方奇妙;33个养生好习惯,个个灵验;……?如果您觉得这些还不过瘾,那么还有——7部国学经典为您的健康掌舵;12位国学大师亲传长寿之秘。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职场疲劳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职场疲劳一扫光

    本书是医学博士朱晓平收集编写的最古老、最齐全、最安全巧治职场疲劳的经典老偏方。偏方来源: 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本书的撰写原则: 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
  • 空腹健康革命

    空腹健康革命

    断食养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然疗法,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宗教,几乎在每一种宗教里,都有断食的说法。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经说过:“若五体之内有任何变患之时,先应断食物矣!”基督教的鼻祖耶稣也说过:“为了健康的关系,神会劝你挨饿,饿可以涤清肠胃,可以使人健康却病。”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断食是进入宗教的门户。”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一直提倡通过“服气辟谷”修炼成仙。
热门推荐
  • 向氏春秋

    向氏春秋

    曾几何时,她是世家千金。他是官家子弟。身处皆是达官显贵,年少单纯却抵不过岁月磨砺。终成回首:“忆得当年宅第深,京都街头任来去。回头来时巷依旧,只剩天涯人断肠。”当年事,不堪回首。不是不堪回首,只是,回首时却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如今那些人和事都变更的让人感觉时光如梭,岁月却不静好。经历这许多,只得二不过:“最美不过红颜初,最忆不过少年时”
  • 何耶揭唎婆像法

    何耶揭唎婆像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邻居睡不着

    我的邻居睡不着

    隔壁住了一个帅气多金又有才的音乐家,宋米哆表面淡定,内心奔腾。完全是按照她笔下的男主角来长的,宋米哆微笑靠近。“学长,一起吃个饭啊?”“学长,一起上节课啊?”“学长,一起编首曲儿啊?”席颂抬眼。“学妹,一起谈个恋爱吧。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深光幽火

    深光幽火

    文字的光芒照亮大脑的深处,却照亮不了他前面的道路,因而,他有两种生活:内心的和现实的;没由来的火焰追随着她,一直到梦里,惊扰得她不得安宁。他们相遇,凭藉朦胧的好感,演绎着生活中深深浅浅的碰撞、交织和纠结……他们的后辈,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却妄想挖掘前辈无望的精神和理想。林云接到邻居桑以薇临终托付,要她以其日记为蓝本,写部小说,为一个人立传。没有什么阅历的林云怎么也看不出那日记上记载的叫林语秋的人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从他的经历来看也不过是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之徒。十年之后,经过一场大变故,她在病塌上重新审视日记,细细找寻、体验、感受……成书之时却被告之,另有波谲云诡的真相。
  • 高冷男神放肆爱

    高冷男神放肆爱

    初见时宁璟月叼着奶黄包被沐洛轩看到,他说快吃吧冷了就不好吃了!后来宁璟月将沐洛轩堵在厕所门口想要强吻他,反而被强吻了!“老师,你变了!”那人眉头一挑带着戏谑看着宁璟月:“哦?怎么就变了?”宁璟月简直是恨死了沐洛轩这幅云淡风轻的模样,牙关瞬间咬上了沐洛轩裸露在外的胳膊:“以前以为你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又夹杂着冷傲;呵呵,现在看来……”就是个衣冠禽兽,人前人后不一样,要怪只怪当年的宁璟月太年轻!
  • 废才狂妃:我家王爷太妖孽

    废才狂妃:我家王爷太妖孽

    一朝涅槃,枭雄重生,她是叶家二房痴傻废柴大小姐,强魂归来,要将算计她的人一一挑落马下。这个小傻子,还真是好运。妖孽王爷天天缠着,她想甩都甩不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回到过去变成猫

    回到过去变成猫

    楚华大学东家属区大院门口,门卫大叔接了个电话之后,拉开窗子朝不远处的小树林中气十足一声吼:“黑炭,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嗖——一只黑猫从小树林那边茂密的草丛里冲射而出,朝某栋楼跑去,眨眼间便消失在楼道口。在它之后,一个个猫头接连从草丛那边冒出来。饭点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有人说,猫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整个种族都是神经病的动物,元芳你怎么看?------------------无修真,想看修真的可以点“X”了。——————新书《未来天王》已发。
  • 雨出晨曦上

    雨出晨曦上

    贺霆瀚以为,他一辈子都不可能爱上任何一个女人,爱情是他的禁忌。可他偏偏没想到他最不应该爱上的人,却成了他最深爱的人,难以割舍。“老婆,明天的设计师酒会,我当你的男伴好不好?”“我不是你老婆。”结果第二天叶慕雨只要一遇到人,对方就叫他“贺太太”。“老婆,我们去把证领了好不好?”“不好”结果第二天印着两人名字的红本本就出现在叶慕雨眼前。“老婆,我们生个女儿好不好?”“要生你自己生”结果一个月后叶慕雨就拿着医院给出的孕检单,心里狠狠地骂着贺霆瀚。(本文1v1,双处宠文,请放心入坑)
  • 伦敦大火

    伦敦大火

    本书是《糖与香料》作者的又一惊世骇俗之作,属于红玫瑰系列,该系列取材于传统童话——(白雪公主,长发公主和即将上市的第三本,美女与野兽),红玫瑰犯罪惊悚系列是一系列犯罪惊悚小说的集结。系列主题均取材于传统的儿歌。但是请注意,这可不是给孩子看的!伦敦各区接二连三地发生一场场离奇大火,无人能破的奇案落到了“红玫瑰”凯茜身上——上有不明就里好高骛远的总警司,下有好吃懒做办事不力的一对“活宝”下属,还要处理性格严酷的女律师情人与跳脱儿女间的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