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5300000006

第6章 情绪心理常识(5)

其实,很多时候,这种定律在小孩身上体现得较多,比如蹒跚学步的小孩一下子摔倒,头上磕了个包,或是手面被蹭破皮儿,在小孩因疼痛而哭嚎时,大人往往会找来一种小孩爱吃的食物、一件小孩感兴趣的玩具,或马上指引小孩去做一种他很喜欢做的游戏等,这时效果往往很明显,尽管眼里还含着泪花,但是小孩已经开始笑了。

其实这时并不是小孩的疼痛真的完全消失了,只不过是大人找来了另一种让他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从而忽略了疼痛。

看体育比赛时,我们也能经常看到一些拳击选手、足球运动员们在比赛的过程中会受伤,但是,很多人都并未因那些伤痛停止比赛,这些人中有的可以忍受已经受的伤痛,坚持继续比赛,而有的人在比赛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受伤了。这是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活动需要高度的和持久的注意,稍有分神,可能就会导致失败,想要胜出的意志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太多的除比赛获胜以外的其他事宜,包括伤痛。因此,他们能够把注意力从疼痛上转移开来。

另外,心理学家和医学研究者还发现,很多时候,情绪的差别也会影响到个体对疼痛的感觉。比如,当人心情高兴时,就很可能会觉得疼痛无足轻重,因此,不觉得它给自己带来很多痛苦。相反,当人心情低沉时,很小的疼痛也可能会被夸大,甚至会认为这是给自己造成痛苦的根源。

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医生发现,很多在前线受伤严重的士兵被送到医院进行治疗时,他们并不要求止痛。而就伤口的客观情况而言,医生知道,这些士兵肯定是会感觉到疼痛的。但是为什么他们会拒绝止痛呢?

在与很多士兵相处的一段日子里,医生发现这些士兵的精神状态普遍都很好。后来,他得知这些伤员都认为自己能够幸免于死在战场上,并且还能够得到医生的精心治疗、护士的精心照顾,而感到非常高兴。并且,他们认为,疗伤期间,他们不会再染指战场,死亡的威胁也得以避免。因此,在他们看来,这点小伤根本算不了什么,愉悦的心情足以驱散伤口的疼痛。这无疑是心理作用的结果。与之相反,在很多平民医院里,很多伤者会在手术前后要求用止痛药,尽管有很多人所体会到的手术带来的疼痛远远不及那些士兵的伤痛。

根据疼痛麻木定律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比如当你心情郁闷时,你可以努力给自己找一些事情做,使自己忙碌起来,这样,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要做的事情上,从而忽略那些烦心事。

心理疲劳定律

很多时候,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那些成功人士看上去并无特殊之处,他们既不是精通七十二变的齐天大圣,也不是有着三头六臂的哪吒三太子,但是,他们为何能够做那么多的工作,取得那么多骄人的成绩呢?

有个人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去向巴菲特请教成功之道,结果,得到的回答是:“我想我们两个人并无差别。但是如果你非要找出一个差别来,我想,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机会做我最爱的工作。倘若你此次要我给你忠告,我想这就是我能给你的最好的忠告了。”

从巴菲特的话中,我们可以暂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多数人在智力上的差别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之所以有些人成功了,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这些人大多热爱他们的工作。”

对于这个结论,我们还不知道它有多少合理性,因此也暂时不做考虑,先来看看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不容易产生疲劳感。很多人之所以会感到疲倦,很大程度上是由精神和情感因素所引起的,也就是“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不像生理疲劳那样容易理解,因为生理疲劳相对直观,其主要体现为人的体力或脑力的下降,进而使得工作效率也跟着下降。关于这些,人们往往能直接体验到,并能够确定自己已经疲劳了。而心理疲劳就没有这么容易被感觉到了。就连心理学家们也不能完全把握,因为心理疲劳往往会同生理疲劳掺杂在一起,在认识及描述其外在表现和内在机制时,存在很大的困难。不过,有一些方面还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心理疲劳通常有以下表现:

思想紧张、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行动吃力,当然最主要的表现是指情绪浮躁、忧虑、倦怠、厌烦、淡漠等现象。另外,心理疲劳者除了像生理疲劳者那样会有感知敏度减弱的现象外,还有其独特的表现,即对某些刺激非常敏感,如饥饿、姿势不舒服、睡意等。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造成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上的劳累,即对工作感到厌倦。这种工作效率的下降,并不是指没有体力和精力继续工作了,而是不想做了。这种情况在脑力劳动者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通常,在进行了一定时间的脑力劳动后,就会有心烦意乱的感觉,不想再继续做下去了。但是反观自己,也并非疲劳不堪,只是不想做了。这就是一种厌倦感,一种心理疲劳。

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有这样的特点,长时间地做同一件事,往往会感到厌倦而不爱做。比如拿学习来说,如果长期看一种科目的书籍,就会感觉厌烦,而如果把这段时间分别划分成不同的阶段,来分别看不同科目的书,人的头脑就往往不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从而得以使大脑长时间保持比较活跃的状态。

当然了,引起心理疲劳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在一场以体力较量为主的比赛中,比赛的双方在决出胜负以后,其体力上的消耗差别并不很大,但是胜方却远远没有负方感觉那么疲劳。究其原因,跟是否受到鼓舞有很大关系。比如在长跑比赛中,第一名运动员往往在闯过线后还有精力去沿着跑道跑好远,向现场的观众挥手致意。

抛开个人的体能差异不说,单就长跑这项运动而言,能够坚持跑完,就已经把体力消耗得差不多了。获胜者也不例外,他的体能也一样消耗了很多,但是之所以在很多选手都倒在地上或疲态尽露的时候,他却依然能够坚持跑向四周的观众,支撑他的是受到鼓舞的状态。全场响起的掌声使得胜者自豪感油然而生,因此情绪激昂,心理疲劳便被受到鼓舞的心强压下去了,甚至连体力疲劳都好像已经恢复了一样。而没有获胜的那些选手则会感到懊丧,多方的压力一起袭来,因此更加无精打采,同时比赛中的疲劳会进一步加剧。

另外,产生心理疲劳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便是焦虑。比如非常担心自己是否能做好一项工作。这种极度担心的情绪会给人带来很大程度的情绪能量浪费,从而产生疲劳之感。

其实,引起心理疲劳的因素远不止这几种,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消极”。比如常见的消极情绪还有优柔寡断、心浮气躁、无能为力、心烦意乱等,这些都会让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会导致身体疲劳加剧,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因此,为了打破心理疲劳,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让消极的情绪远离自己,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轻松而愉悦,工作起来也才会有用不完的力气。

“习得性无助”效应

一个人,如果总是遭遇拒绝,就会在情感上受挫,从而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困扰,倘若无法尽快从这种困扰中抽出身来,就往往会陷入沮丧和无助中,以至于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而这种无助的情绪还可能迅速地扩散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是“习得性无助”效应。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放弃的反应,是由于失败的次数太多,使得大脑产生“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的想法演变而来的放弃行为。

1975年,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实验,验证了这个效应。

塞利格曼把狗关在一只装有蜂鸣器的笼子里,每当蜂鸣器响起来时,赛利格曼就用不足以致命的电流电击这条狗,刚开始时,这条狗根本无法忍受,往往被电得上蹿下跳,只是,无论它怎么蹦跳,都无法躲避电击,因此,每每电击来临,它只有痛苦抽搐。后来,塞利格曼在蜂鸣器响之前先把笼子的门打开了,并且在蜂鸣器响过之后也未立刻对狗施加电击。然而,笼子里的这条狗并没有从开着的笼门走出来,更奇怪的是,它还在那里等待痛苦的降临,甚至未等电击出现,就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和颤抖。

塞利格曼解释说,这条狗之所以会有这种表现,就是因为它在试验的初期就形成了一种无助感。一次次地挣扎后却依然未能摆脱痛苦,让它意识到,电击是由外界所掌控的,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阻止电击的到来。于是便产生了一种无助感,并且把这种无助感变成了自己的一种习惯行为。

同类推荐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通俗的群体心理学知识读物,致力于用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讲述群体心理学知识,满足读者们对群体心理的好奇心,帮助读者们洞察、了解群体心理,进而从中获得领导群体或摆脱群体心理控制的启示。
  •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精装)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精装)

    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
  • 本能心理学

    本能心理学

    “生活中,很多人常常会有轻生的念头。但是当你真的和我现在一样深陷绝境的时候,本能就会被激发出来。我们在寻找一个爱情伙伴的过程中,是把我们的女性原始意向或男性原始意向投射到潜在的对象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寻找伴侣时,心里面提前就预设了一个标准。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这里弗洛依德清楚地肯定了集体力量在文明中的作用,看到了社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在创造性的探索和活动中,即个人成功的最有前途的领域,理性与非理性是人的两条腿。理性离不开非理性,非理性亦离不开理性。他们的相互作用,才是成功的保证,人类的活动一面是走向未来,一面是走进历史,我们在看到文明的未来的同时,也会看到我们对文明的不满。本书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从弗洛依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一些英译本。
  • 应该读点心理学

    应该读点心理学

    本书主要从情绪心理学、自我管理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求职心理学、办公室心理学、推销心理学、经营与管理心理学方面入手,以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形式,论证了如下方面的问题:怎样了解人的心理,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收获幸福和快乐,以及怎样利用人们的心理来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热门推荐
  • 秘宝寻踪之鸾彩蛇骨塔

    秘宝寻踪之鸾彩蛇骨塔

    《秘宝寻踪之鸾彩蛇骨塔》简介:张日山和梁湾走出古潼京后,同未来幻象中一样顺利成婚,梁山夫妇过上了普通人的小日子。不安分的梁湾爱上了考古学,邂逅了帅气的美国人耀祖;张日山为寻找古书踏上征途,还要负责游说商家千金归家,暗藏秘密的考察队又套路重重,这一系列的事件究竟要把他们引向哪里?
  • 花心王爷极品妃

    花心王爷极品妃

    他,陌上王朝,最花心的王爷,庞大的后宫,人数惊人.她,二十一世纪,无人不知的寒冰女王。何为爱,她不懂。初次见面,他和美艳小妾在上演现场直播,面对这红果果的‘鸡情’,某女给予的评价只有四个字:野鸡打架。穿越第一天,她直接把一身赤裸的他踹进了荷塘,让他和一池子的荷花,来了个亲密接触。穿越第二天,她很不小心的教训了一下他最爱的侧妃,他赏了她一个耳光,两人的梁子就此结了下来。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爱情与工作无关

    爱情与工作无关

    每个大礼拜的周末,我都带吴冕去麦当劳第十一分店打牙祭。这已成为一个习惯。但我无论如何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修明德。他和我一样,领孩子来吃麦当劳,我们坐在相邻的两张桌前,我认出他,他却没认出我。我听见修明德问儿子:好不好吃,要不要再来一份?我在一边偷偷研究修明德,还研究他的妻子夏珊怎么没一块来?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夏珊突然走进来了,像一只彩色的气球,飘向那张桌子。她看见了我,似笑非笑,脸上交替出现一些复杂的表情。后来我先一步离开,我没料到夏珊会跟随我出来,她指着我身边的吴冕问:“你儿子吧,几岁了?”
  • 辛丑年

    辛丑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儿为什么这样艳

    花儿为什么这样艳

    凡是见过花儿的人,都讲花儿长得好看。特别是花儿的皮肤,粉嫩得像是轻轻一捏就能捏出水来,这在那缺油少粮的年代,是很少见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花儿天生丽质,还因为花儿家条件好,她父母就她这么一个独生女,好吃好喝从没亏欠过,所以花儿就像一朵生长在肥沃土地上的美丽的花朵,越发娇艳了。花儿早先的家在向阳镇算得上是个有脸面的人家。花儿的父亲是镇上“红旗五金厂”唯一的大学生,在厂里当技术员,大大小小算个干部。花儿的母亲是五金厂的党委副书记,是正儿八经的干部。
  • 最强王牌

    最强王牌

    杨帆,空军学院的天之骄子,毗邻毕业时被开除学籍,在魔鬼教官的帮助下,从而踏上一条全新的征程。为国战,为民战,誓死不悔。兵锋所指,战魂无敌,群雄避让,从此成就最强王者之名。
  • 你可不可以爱我

    你可不可以爱我

    爱情的世界里谁是真正的胜利者呢?爱情里只有爱或不爱的模棱两可。不管你有美好的脸庞还是英俊的外表,如果不爱,你就是行尸走肉,在我眼里一文不值,如果爱,即便你是卡西莫多,我都爱你真挚......
  • 中国人的骄傲:神舟家族(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中国人的骄傲:神舟家族(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刘芳主编的《中国人的骄傲——神舟家族》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中国人的骄傲——神舟家族》内容涉及神舟家族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遇见弗洛伊德的眼泪:心理治疗师的爱情与灵药

    遇见弗洛伊德的眼泪:心理治疗师的爱情与灵药

    湖南卫视热播剧《十五年等待候鸟》原著作者盈风暖心新作,倾情讲述心理治疗师的自我救赎与逐爱之旅。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当你失去一个人的时候,你以为时间就此停止。但其实,时间始终在流逝,只是你自欺欺人不愿承认罢了。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当你尝试去接受另一个人,你以为终于可以放下。但终究,过去一直纠缠着你,只是你自我催眠自我麻痹而已。其实这世上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心魔,即使是作为心理治疗师的我也不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