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5900000007

第7章 九头鸟与楚文化

如果要给楚文化以一种形象的象征标志,恐怕没有比“九头鸟”更合适的了。“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难道还有比这句俗语更形象,更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的吗?

然而,九头鸟究竟是何物?它与湖北佬有着怎样的特殊关系?在它那神奇的形象下包含着怎样的深层文化内涵?这些问题,不仅会挑逗起我们的强烈好奇心,而且对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楚文化的特殊性格,有着重要的价值。

楚人的九凤神

九头鸟形象的出现,最早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出自战国至汉初时楚人之手的《山海经》,是记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

“九凤”所居的“大荒之中”,虽不知其确切范围,却可以肯定包括楚地在内,因为楚人之先帝颛顼,与他的9个嫔妃皆葬于此。《山海经·大荒北经》开篇就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该书《海内东经》则说:“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附禺即鲋鱼,古字通用。楚人血统的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这高阳即帝颛顼。颛顼葬于汉水,九凤又与颛顼同在一地,可见九凤是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

“九凤”的神性,以它的名字即可得到证明。凤是我国古代最为崇拜的两大图腾之一,与龙并称。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山海经·南山经》中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尔雅·释鸟》郭璞注:“凤,瑞应鸟。”《说文》;“凤,神鸟也……见则天下大安宁。”由于凤凰是吉祥之鸟,古代有的帝王,如少,周成王即位时,据说都曾有凤凰飞来庆贺。

楚人素有崇凤的传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到神游天国部分时,第一句就是:“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据肖兵同志考证,全世界都十分流行的凤凰涅故事,最早就出自屈原的《天问》。先秦典籍中,多有楚人将凤比做杰出人物的记载,如《论语·微子》中,楚狂人接舆就对孔子作歌云:“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庄子·人间世》中,也有类似的记录。

楚人崇凤心理也得到考古资料的证明。如1949年2月在长沙陈家大山发掘到的龙凤帛画;1963年和1971年在湖北江陵两次发现的凤踏虎架鼓、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非衣帛画等,都是著名的发现。尤其是马王堆帛画,在天堂正中人面蛇身主神周围,就有几只大鸟环绕,而画面中部天堂入口处,也有一只鹰嘴人面怪鸟和两只长尾凤鸟。这与屈原诗中描写的意境十分相似。至今,崇凤心理在民间审美情趣中还占有重要地位。

说过“凤”,再来说“九”。九,在中国古代是个神秘的数字。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域广曰九域,数量大曰九钧,时间长曰九天九夜,危险大曰九死一生……就连唐僧取经也是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是九八七十二变。为什么“九”字成为这种神秘的极数呢?据有的学者研究,这乃是因为“九”的本意是“九头龙”(或九头蛇)之故。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九头龙崇拜的神话。如《山海经》中就有“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的相繇,“九首人面蛇身而青”的相柳以及九首食于九山霸九州的共工等神话形象。九头龙既为人们所崇拜,九头鸟当然也不例外。

在楚文化中,崇“九”传统也很明显。仍以屈原为例,他的一个十分有名的系列作品,就叫做“九歌”。这是屈原被放逐时,“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故而“更定其词”,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屈原还有一个作品叫“九章”,他的学生宋玉则有“九辩”。《选游》一诗中,屈原曾写道:“朝濯发于阳谷兮,夕余身于九阳。”《楚辞》中许多地方用到“九”字、如九天、九畹、九州、九疑、九坑、九河、九重、九子、九则,九首、九衢、九合、九折、九年、九逝、九关、九千、九侯等等;连帝颛顼的后宫,也是“九嫔”。可见“九”在楚地信仰中影响之大。

综上所述,人面鸟身而九首的九凤,是楚人先祖所崇拜的一个半人半鸟的图腾形象,它是我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原型。

从鸟神到鸟怪

《山海经》中的九凤,是一个鸟神或神鸟无疑。然而,此后九凤却从中国文献上神秘地消失了。取而代之出现的种种冠以其他名称的九头鸟,不仅完全丧失了神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况愈下,变成了一个道道地地的鸟怪。

从汉末至唐宋,古文献中的“九头鸟”有着种种不同的称呼,主要的是:

《孔子集语·博物》引《白户录》上:“鬼车,昔孔子、子夏所见,故歌之,其头九首。”

《天中记》卷五十九引《本草》:“鬼车,晦暝则飞鸣,能入人家收人魂气,一名鬼鸟。此鸟昔有十首,一首为犬所噬,今犹余九首。其一常下血,滴人家则凶,夜间其飞鸣则捩狗耳,犹言其畏狗也,亦名九头鸟。”

《广博物志》卷四十引《韩诗》:“孔子与子夏渡江,见鸟而异之,人莫能名。尚闻河上人歌云:兮鹄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

《昭明文选》中郭璞《江赋》:“若乃龙鲤一角,奇九头。”

《正字通》:“鹧,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状如鸺,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见火光辄堕。”

《玄中记》:“姑获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故世人名为鬼鸟。”

《天中记》:“姑获鸟能收入魂气,今人一云乳母鸟……时人亦名鬼鸟。”

九头鸟

《三国典略》:“齐后花园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

此外,尚有苍、逆、夜飞游女等名称。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不同名称,可能是九头鸟形象从楚地传开后,各个地区对其的不同称呼。

后世这些九头鸟,与楚人九凤形象的渊源关系有迹可寻。例如;“九头鸟”又称“鬼鸟”,据学者考证,在古代,“九”“鬼”通用。例如,《史记》中的《殷本纪》与《鲁仲连邹阳列传》中,都记载商纣王以九侯、鄂侯、文王为三公。但在《礼记》与《战国策》中,“九侯”改作“鬼侯”。《括地志》云:“相州滏阳县西南五十里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盖殷时九侯城也。”“九”与“鬼”既通用,从神性的九凤,易名为妖怪的“鬼鸟”或“鬼车”,显然是与九头鸟由神演化为妖的历史事实相契合的。又如“乳母鸟”、“女鸟”之名,皆以九头鸟为女性,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时期,龙为皇帝的象征,凤则被用于皇后。我国女性以“凤”为名的比比皆是,男性以“凤”为名的就较为少见了。

九凤本是吉祥神鸟,但后世文献中的九头鸟,则妖气十足。

主要表现是:

其一,滴血降灾,摄人魂气。唐人刘恂《岭表录异》云:“鬼车,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外尤多。爱入人家摄人魂气。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

其二,点血儿衣,取人小儿。《天中记》说:“姑获鸟能收人魂气,今人一云乳母鸟。言产妇死化作之。能取人之子以为己子。胸前有两乳,有小子之家则血点其衣以为志,今时人小儿衣不欲露者,为此也。”

其三,形象丑陋,性情凶暴。宋人周密《齐东野语》中说它:“身圆如箕,十环簇,其头有九,其一独无,而鲜血点滴,如世所传,每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竞进,不相为用,至有争拗折伤者(即脖子)。”

此外,据说它还喜欢吃人们剪下的指甲,以便从中得知人们的祸福。谁有灾祸,它就落在谁家屋上鸣叫(《岭表录异》卷中)。传说宋代景定年间,皇帝得了病。有一天,忽然青天大白日地看见九头鸟站在门前捣衣石上,哀鸣啾啾。当天晚上,皇帝果然病死了。

九头鸟既是大灾星,人们对它的态度自然就不友好了。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当时楚地风俗:“正月夜多鬼鸟度,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周密《齐东野语》中也说:“故闻之者,必吠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

千年毁誉之争

受人崇拜的九凤为何消失,取而代之以九头鸟怪呢?它为什么会由神变妖,由何时何地变为妖怪的呢?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令人困惑的谜。

好在古代文献上还是留有一些线索,为我们解开这个谜提供了方便。

我们来看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一首《古风》: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遗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首落,断头至今清血流。

迩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

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辄惊堕。

有时余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民间文学主要在口头流传,某个故事何时何地由何人记录在文献上,很大程度出自偶然。例如盘古开天辟地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的《三五历记》,伏羲女娲兄妹婚最早见于唐代李冗的《独异志》,这当然不能说盘古、伏羲女娲是在三国和唐代才产生的。同理,梅尧臣的这首诗,很可能是记载的一个古老传说。尤为重要的是:这个传说的内容,与历史史实甚为弥合。

据史书记载,周武王死后,其子年幼,由弟周公旦摄政,七年后,周公还政于长大成人的侄儿,是为周成王。当时有人进谗言,说周公早想篡位。年轻的国王大怒,要加害于周公,吓得周公逃往楚国去了。后来周成王从周公的一份祭天祷词上,发现周公对自己一向忠心耿耿,后悔自己的鲁莽,于是杀了进谗言者,把周公又从楚国接回。

这段历史说明了两个问题:1.周、楚在周公时是两个敌对国。因为若关系好,楚必不给周公以“政治避难”,会将他引渡回去。2.由于周公曾避难于楚;对楚人的九凤神必然熟悉。

历史上,周、楚的确是死对头。周昭王率军亲征,竟死于汉水之中,成为异乡之鬼。周人对楚人之恨可想而知。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神,在它的敌对民族那里必然会被说成妖。像埃及大神沙特,在希伯来人《圣经》中就变成了魔鬼撒旦(satan)。我国东夷部族之神蚩尤,在华夏族那里便成了能飞沙走石的妖怪。周人将楚人的九凤图腾说成妖怪,并编出天狗咬断其一首的故事,也符合这条比较神话学的基本规律,至于是周公本人确有此事,还是民间传说附会于周公身上,那倒是无关紧要的。

天狗咬断九头鸟一首的情节,更露出周人编故事的马脚。古代南方对“九”尤有神秘感,认为“九”为极数,故“九凤”本来就是九头。而北方则不同,南方是“九阳”,前面已说过;北方神话中却是“十阳”,像羲和生十日,羿射九日留一日的故事,都很著名。他们把楚人的九凤,说成十头而被天狗咬去一头,显然是按他们的传统习惯,在编故事时把崇“十”的心理自然融会进去了。

长期僻居关中的秦国,最后终于扫灭了包括楚国在内的六雄,统一了全中国。这对楚文化传统的传播当然不利,所以《山海经》后,九凤神的形象便完全消失了,而作为鸟妖的九头鸟形象,则在全国普遍流传开来。包括荆楚在内,对“鬼鸟”吠犬驱赶,已沿习成俗了。

然而,就像历史上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样,当九头鸟以妖怪形象风行全国时,一个美丽迷人的故事,却从楚地蜕变出来,并迅速流传开去。这就是从姑获鸟中变异出来的羽衣仙女故事。

鲁迅《古小说钩沉》中辑有这个故事:

姑获鸟昼飞夜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衣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钩星,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鸟,匍匐往,先得其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去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儿得衣亦飞去,今谓之鬼车。

这个故事显然脱胎于九头鸟怪传说,编故事者甚至知道姑获鸟即鬼鸟或鬼车。顺便说一句,按照传说,鬼车之得名,即来源九头鸟十八翼霍霍竞进所发出来的犹如人力车般的声音。但编故事者很聪明地扬弃了“九头”的怪诞形象,以避免勾起人们对滴血降灾的鸟怪的记忆。他打破了一般人心目中“鬼鸟”或“鬼车”是不祥之物的心理定势,以“衣毛为飞鸟,脱衣为女人”的奇特幻想,并以凡人与仙女配婚,男耕女织的美好愿望,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以致它超越了时空限制而升华起来,成为中国民间故事中一个十分流行的母题。几乎历代笔记小说,从敦煌石室藏书中的《田章》,到《聊斋志异》中的“竹青”,都有不少这个故事的变体。它还融入其他故事,如四大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就借用了其中盗天衣成婚的情节。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羽衣仙女故事,是世界上极为流行的这类故事的东亚类型的故乡。据西方权威性的民间故事工具书AT分类法记载:这类故事遍布于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与民族,已发现的各种译文达1200百多篇,称得上是世界最流行的故事。日本学者君岛久子教授在她的《东洋的女仙们》一文中,说这个故事是由中国传到日本去的,其历史记载比日本早几百年之久。

世界上最早记载羽衣仙女故事的,是晋人干宝的《搜神记》、郭璞的《玄中记》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而这些记载中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楚地——湖北阳新与江西豫章。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的民族集团,中华文化是从远古以来各族人民劳动与智慧积淀而成的文化,是由许多部分熔铸组合的一个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同样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心理气质等有着巨大而持久地影响。换句话说,我们不仅要看到中华文化的共性,而且还应该注意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往往是各地文化特色的一个标识。

九头鸟传说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它的演变本身就是一部活动着的文化交流史。它既是南北文化融合与中华民族集体创造的结晶,又体现了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分子的楚文化的独特风格。它由神变妖,由妖变仙女的戏剧性变化,体现了楚文化在民间传承中顽强的心理定势。通过对九头鸟形象中文化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随着它走进楚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精粹)

    曾国藩家书(精粹)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同治时封侯爵,世袭。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中兴名臣”之一,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有《曾国藩家书》传世,是研究其人及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资料。本书以清光绪三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72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养心之道、自勉之道、成事之道、为学之道、交往之道、理财之道、为政之道、养生之道八个方面。为便于读者深刻领会曾国藩思想的精髓,我们将每封书信的重要文字和名言警句摘录于标题之下,不仅美观,而且方便记忆。
  • 动物表演史

    动物表演史

    汉唐时期以宫廷为舞台,兽舞厮杀,恢弘酷烈,彰显了盛世帝国的宏伟胸襟与宏大叙事;宋元时期演出走向市井,禽鸟竞技,优美亲和,铺展开一幅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时代人与动物互信互知的清明长卷;明清时期足迹深入民间,虫蛙鸣斗,浪迹江湖,折射出人人心中煌煌盛世背后隐藏的那份末世情怀……东海黄公搏虎的法力消失殆尽,唐明皇浩荡的百骑舞马业已绝尘。
  • 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

    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

    本书论述了推动宁夏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措施、科学方法以及如何促进宁夏文化建设跨越性的发展,体现了宁夏文化建设方面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对宁夏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 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为蔡澜作品系列的一种。蔡澜作为“香江四大才子”之一,是优选知名的美食家。他在美食的品鉴方面往往有独特的见解,与饮食有关的男男女女也常常见诸他笔下。在这本书中,蔡澜将为你讲述关乎饮食男女的趣事妙事。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热门推荐
  • 活人禁地

    活人禁地

    老爹逼我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他死后的第七天,我看见了他在外面吹唢呐……
  • 草莓的节日

    草莓的节日

    不知是山风吹红了草莓,还是太阳晒红了草莓,反正N县今年的草莓特别好吃——带着太阳的味道和风的味道的那种鲜美,把所有亲近它的人都熏醉了。N县政府就干脆举办了一个声势浩大的草莓节,吸引八方来客。那一天,在通往四面八方的公路口,人们都挂起了暖洋洋的横幅标语:在这美好的四月,去那草莓熟了的地方!时下中国的节日,个个都是人海大战,N县草莓节人潮如水的热闹不必细说。我们必须注意到市邮政局营业员郝雪雁所带领的这一个采摘草莓的姐妹群体——她们是一群四十岁上下的女人,不那么艳丽、不那么娇美,但她们提着小篮在草莓夥里咿咿呀呀地恣意欢笑,就和结在藤蔓上的草莓一样惹人爱恋了。
  • 伪魔王的综漫之旅

    伪魔王的综漫之旅

    在OVERLORD里和骨傲天展开了一场世纪之战,在斩·赤红之瞳里拐走了艾斯德斯,在超级圣杯战争中召唤了一个能发超电磁炮的Archer,在箱庭世界血虐四方魔王,在鬼泣里盗了维吉尔的号,在学园都市更是拐走两万御坂妹妹,异世界里打游戏都不怕没电!为什么要去综漫世界?是因为爽吗?是因为主角后来找到了能变身魔法少女的能力吗?不,其实是因为无敌的魔王女主角要求主角去帮她找她老爸……本书将涉及《OVERLORD》,《斩·赤红之瞳》,《fate》系列,《问题儿童都来自异世界》,《某科学的超电磁炮》等众多动漫和少数游戏,作者会详细写完设定,不用担心读不懂哦。
  • 重生之逆天神后

    重生之逆天神后

    当人人喊杀的祸村妖女变成执掌万界姻缘的女神,整个大陆都沸腾了。女人不能修炼?女人只配生娃?女人生来就是为男人谋取利益?……既然如此,她偏要逆了这天!不能修炼?不怕,咱可以改体质!不能生娃?不怕,咱可以让男人生!男人杀上来了怎么办?哈哈!姑娘们,还愣着干什么,送上门的夫君不要白不要,还不快去抢!本文女主:身怀护体灵符,整个大陆横着走!手掌万界灵铺,修炼资源滚滚来!魑魅魍魉随手灭,红线一牵定姻缘。
  • 胭脂铺

    胭脂铺

    巫族天女左红昭为令高国二皇子高昱涧起死回生,险将巫族置于万劫不复之地。天命不可违,左红昭计划失败,容貌尽毁,背负“爱而不得”的诅咒,沉浮人间。兜转数百年,左红昭再次遇见由高昱涧转世而成的率真捕快孟泊川,尽管她有心逃脱,却还是在命运的嘲笑声里,选择与孟泊川并肩,携手破案。横亘于左红昭与孟泊川之间的,不止是不可逆转的命运,还有左红昭内心深处最深切的绝望。无奈缘分总是唏嘘,爱不能永存,只能缅怀。他们的愿望各不相同,失望却如出一辙。“我对你的爱,就像是埋在土里的早已煮熟的的花种。我悉心灌溉,日夜守护,从不期望它能回报我分毫。或许,只有当我明白了割舍与占有之间的关系,才能算是爱过你。”
  • 收获日(全集)

    收获日(全集)

    本篇小说描写的是乡村男女的爱恨情仇。李惠文嫁到了穷乡僻壤,过着自己并不喜欢的生活,心里却想着初恋的情人,在繁琐平庸的生活中,向往自己曾经的爱情。可是再与初恋情人重逢时,已经不是她心中所思念的那个样子了。一切都是自己幻想的梦,还是实实在在的平淡日子触手可及。
  • 海底捞店长日记

    海底捞店长日记

    李顺军2007年大学毕业后,在半年多时间里辗转多地,遍尝职场心酸。机缘巧合,他到北京海底捞应聘,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服务员、迎宾等基层岗位,到店长助理、领班、后厨厨师长,到大区经理助理、代理店长……他的事业从海底捞起飞!《海底捞店长日记》既是在此期间他写下的成长日记,记录了他在海底捞所收获的一切,为读者揭秘一个真实的海底捞。《海底捞店长日记》非常值得职场人士阅读,对大学生、经理人和老板也有很大启发性。《海底捞你学得会》作者、资深餐饮急救专家杨铁锋先生对李顺军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进行了点评,这些点评画龙点睛,让我们以新的角度观察体会所看到的一切。
  • 情与缘

    情与缘

    安小小原本是高科技时代的特工,却是突然穿越到了一个不受宠的将军夫人身上,成了塞雪国不受宠的公主沈安谨。穿越而来,沈安谨在此无依无靠,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却是处处受到小妾挤压。不甘被欺负,沈安谨极力回击,解决重重障碍后,重拳出击,给那些不知死活的人一个狠狠的教训。可是,突然出现了一个陌生男人那个对她打滚耍赖,卖萌可耻,却也为她带来了丰富的食物。可是,那个男人竟然告诉她他是传说中冷漠无情的乔尹南,彻底颠覆了她的人生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江南碧血(四)

    江南碧血(四)

    陈渭城独坐,轻轻捏着眉心,桌上灯火照出他焦黄泛青的脸色。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心间,令他寝不安枕。却原来那摩尼教的方庚忍心杀父,逃出漆园誓师大会,乃是宋徽宗宣和二年十月初九夜里的事。此后他在山林间寻了草药,潦草包扎自己的断臂,昼伏夜行,一心到官府举发方腊谋反之事,引官兵去报自己的血海家仇。
  • 珠江论丛(2018年第2辑/总第20辑)

    珠江论丛(2018年第2辑/总第20辑)

    《珠江论丛》是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内容有:研究人文及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的理论问题、学术前沿问题;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研究探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发展战略问题;对外交流问题;探讨国内外各项研究领域的新动态;开展对中国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或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