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1700000008

第8章 名人寿星概况

百岁棋王谢侠逊

浙江温州地区文风昌盛,自古就有棋乡之称。在这个乡里,有一位6岁初懂棋艺,10岁称霸平阳,驰骋棋场近一个世纪,编著棋书29本,名闻中外的“百岁棋王”,他就是毕生致力发展中国象棋的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象棋大师谢侠逊。

谢侠逊,原名谢宣,浙江温州人,1888年10月1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谢公出、伯父谢公佑都酷好棋艺,谢侠逊从小就从文学棋。在他读书之余,便陶醉在棋艺里。一次,他偶得古谱《韬略玄机》,如获至宝,逐局研究,棋艺大有长进。10岁时即誉满平阳,许多成年人已不是他的对手,到12岁那年,侠逊声名大震,被人称为“棋中神童”。

1912年,侠逊24岁那年,他把《象棋残局》试投上海《时事新报》,幸获录用。1916年,他到《时事新报》发行部工作,兼任该报《象棋》专栏编辑。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之后,谢侠逊心头的愤怒无从发泄,便和吴县的潘定思合作,将鸦片战争以来的国耻二十件,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事件十件,用字形排成三十个棋局,在《象棋》专栏刊出,受到棋坛人士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他除了编辑整理《象棋残局》,还致力有关棋谱的著述。一生出版了《国耻纪念象棋新谱》、《象棋谱大全》、《新编象棋谱》、《象棋大全》、《象棋指要》和《南洋象棋专集》等棋书29本,达数百万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棋类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他驰骋棋坛90余年,毕生致力发展中国象棋事业,同时,象棋艺术又使他获得了高寿。

谢侠逊102岁那年,经上海市老年医学会医生检查,心肺功能正常,血压160/90,脉搏80次/分,左、右手握力都是9公斤,视力甚佳,看书不戴眼镜,记忆力也很好。其长寿奥秘是什么呢?

修身:饮食有节、锻炼有常

谢侠逊主张少食多餐。他早餐喜吃糯米食品;午餐喜欢杂食、素食,有时喝少量的果酒;晚餐比较讲究,但注意节食,从不过饱。他一生与烟无缘,在他家抽烟是不受欢迎的。他还养成习惯,每次小便总是咬紧牙关。每天早晨起床后必喝清茶一杯,说是可以清肠。晚饭后坚持散步。

利用自然力进行锻炼是谢侠逊锻炼的内容之一。自然力是指阳光,空气和水。他不仅常用冷水洗脸、擦头,而且长期坚持冷水浴。他经常在公园等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锻炼。

谢侠逊有套自编操,包括深呼吸,手掌摩擦头部和脸部,点头、摇头,腰部运动。他尤其重视进行头部按摩,从额部向下按摩多次,又以中指按摩头顶心。

慢跑,又是谢侠逊的重点锻炼内容。慢跑实际就是快走,他每天早晨都要快走1000多米。他在上海文史馆工作时,一直坚持以步代车,从住处到单位,单程走一趟大约14000多步。

养性:养廉明耻,豁达谦和

谢侠逊之所以能健康长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重视精神修养,豁达谦和,助人为乐。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愉快的心情。他一生恪守自己订的守则“五不五健”,即:不谋官、不图名、不食利、不好色、不怕死;健饭、健步、健弈、健诗、健笑。他说:“养廉明耻能增寿,人定原来能胜天。”养廉就是清心寡欲,做到有酒不饮尽,有肴不食尽,有财不用尽,有权不使尽;明耻就是不礼貌不做,不道德不做,不正义不做,不明智不做。除下棋外,他还写诗、练书法,以此来加强自己的修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弈棋:锻炼心理,增加记忆

谢侠逊良好的心境,开朗的性格,刚健的体魄都得益于下棋。他的棋艺十分精湛,尤其盲棋功夫令人佩服,行家评价他的棋风是“幽柔缜密,富于韧性,不乱不挠,不恕不张”。他更讲究棋法,以交流棋艺、增进友谊为宗旨,从不计较胜负。

长期的棋艺生涯,锻炼了他的体魄。在他庆贺百岁华诞时,身体依然很好,皮肤光滑,腰背挺直,眼睛不花,记忆清晰,思维活跃。是名副其实的“百岁棋王”。

谢侠逊虽然离开了人间,但他的精神不死。在他生前,回顾自己90多年的“戎马”生涯时常常激奋不已。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人生百岁行程易,烂尽樵柯乐此身。”表达了终身献给祖国象棋事业的不渝之志。

经济学家薛暮桥

一位一生心胸豁达、勤于用脑、追求平实、承载丰厚经历和传奇色彩的百岁老人,用科学理论画下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纪轨迹,用品格修养留下了踏实做人的风范,成为我国经济界泰斗。他就是曾经享誉世界影响几代人的经济学家薛暮桥。

薛暮桥,原名薛雨林,江苏无锡人。1904年出生于清贫家庭。他自小热爱劳动,读书勤奋。家有兄弟姐妹6人,家庭沉重的生活担子,仅靠父母设立邮政代办点,兼做小生意勉强维持全家生活。他15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初级师范学校毕业后到铁路局当练习生。22岁任杭州笕桥站站长,曾参加沪杭甬铁路工会筹委会。l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四一二”事变后被捕,在狱中刻苦攻读经济学,出狱后主编《中国农村》。1938年和夫人罗琼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先后历任中共山东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工商局局长、实业厅厅长和中央财政经济部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央和政务院财经委秘书长、国家计委、经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国家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务院体改办顾问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等职。

薛暮桥虽逾百岁,但他头脑清晰、思路敏捷、耳聪目明,精力充沛。综观他的一生,他的长寿主要得益于勤走路、善于用脑和乐于音乐。

勤于走路。走路、散步是最好的健身方法之一。薛暮桥老人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从事中国农村经济调查,用脚跑遍了中国农村道路。尤其他跟随另一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多次到无锡做农村经济调查,长期坚持走路,从而使他活洛了筋骨,锻炼了腿力,为他健康长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他在日常生活中,尤其进人耄耋之年后,仍坚持饭后必散步的习惯。

善于用脑。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脑子越用越灵活,越用越不容易衰老;反之,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会使大脑萎缩而影响生命。薛暮桥老人近70年来,辛勤笔耕,著述丰硕。他一生留下了浩瀚的经济理论著作,其中以在无锡撰写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一书最为著名,书中对新中国经济建设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该书多次再版,并被译为多国文字,为中国经济理论留下了宝贵遗产。

乐于音乐

近代科学表明,一个人经常受到音乐的熏陶,对增强人的神经系统、调节大脑皮层功能颇有益处,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薛暮桥老人生前十分爱好音乐,尤其喜爱无锡家乡的曲调“江南丝竹”。他在日常生活中,茶余饭后总爱听一段音乐,然后再去忙碌他的论著撰写工作,这对他是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一付良药。

薛暮桥一生襟怀坦荡,严于律己,教育后代,慷慨助人。他获得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后,把奖金捐给山东省沂水县,帮助当地筹建希望小学;他还鼓励无锡东林小学的孩子们,向老前辈学习,学习他们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高贵品质,鼓励少年儿童成为祖国的接班人。

俳句诗人葛祖兰

心气求和平,神专注学问。

上海徐汇区吴兴路上,有一座两层西式住房,是蜚声东瀛的俳句诗翁——百岁寿星葛祖兰的寓所。就在这座寓所里,他从事俳句诗的创作和研究达数十个春秋,被日本友人誉为世界上罕见的俳句诗专家。

葛祖兰,浙江宁波人,1887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毕业后,19岁时便远涉重洋,东渡留学,1909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他虽然攻读理工科,但对日本传统文学——俳句情有独钟。在以后数十年时间里,他一直刻苦钻研,长期从事俳句的创作和研究,曾屡获日本俳句诗界赠予的最高荣誉称号。

何谓俳句?俳句由17字组成(其实是17个音),用字非常精简,所以内容深刻含蓄。俳句若是写得不当则要削弱余韵,因此,要翻译好俳句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一些日本俳句学者认为葛祖兰是当代中国一位非常有造诣的俳句诗人。

葛祖兰自1979年以来撰写了900多句俳句,在日本出版过三本葛祖兰俳句诗集,尤其是《祖兰俳存》,共近千首,很受日本读者的欢迎。

1986年4月26日,日本新闻社40多人和上海的一些诗人,在上海望海楼举行庆祝葛祖兰先生百岁寿辰日中友好俳句大会。代表团团长,日本著名俳句诗人、《冬野》俳句杂志主编小原菁菁子为寿翁写了“上寿”俳句:“去年今年,寿翁依然健吟。”日本福冈市市长进藤一马也用日文写了“上寿”俳句:“大陆的百岁寿翁啊,千万珍重。”我国著名诗人、书画家王个棘为葛老的《百岁上寿图》书写了石鼓文“鹤寿千岁”。日本俳句诗人安元溢用中国篆书写了一百个不同样的“寿”字,组成“百寿图”,为中国诗翁祝寿。小原菁菁子意犹未尽,又写了“葛先生,神仙中人,幽兰芬芳。”葛祖兰兴高采烈,即席吟成日文俳句,并亲笔挥毫:“纪念日的今天,是曙天。在日本也是晴天,春光明媚。”

葛翁虽寿登期颐,然而精力不衰,记忆清晰,思路敏捷,发声宏亮。当人们问起葛翁的长寿之道时,他指着室内书厨里的书刊说:“我的长寿之道与写诗作词分不开的,多读诗词能陶冶性情,胸襟豁达,祛病延年。”

葛老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清晨7时许起身,8时到10时,静心阅读报刊,写诗词,练书法,晚上9时就寝。他饮食合理,绝不暴饮暴食,特别喜欢吃卷心菜,卷心菜中的维生素U,对老年人肠胃道功能有一定帮助,还能预防溃疡病发生。他平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生不吸烟,不喝酒,每晚用温水洗脚,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饭前必洗手,用手拣食品必用酒精擦过。他每半月理发一次,保持容颜的整洁,墙上挂的一系列毛巾,写明揩手用巾,揩面用巾、客人用巾等。这样既清洁卫生,又能防止传染病传播。

葛老在青年时代非常热爱体育运动,他练过拳术。60岁以后仍每天散步。进入百岁以后,仍坚持活动,每天上午10时,下午4时吃了点心后,总要在室内或室外散步,从不间断。

葛祖兰长寿的奥秘还在于能够排除一切烦恼,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他在写作俳句时,常常兴致淋漓,自吟自诵,甚至饥饱不知,干扰无碍。这时已进人了“入静”的境界,达到了“心气求和平,神专注学问”的地步。葛老80开外的夫人李淑兰,早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曾是中学的美术、语文教师,她和女儿葛韵娥女士一起照顾葛老的生活,凡是操心之事一概不告知他,欢乐之事一一详告,这样会使他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安心地多作诗词,为中日两国传统的交流做出贡献。“动则不衰,乐则长寿”这是健康长寿的一条规律。葛祖兰先生生于1989年因病去世,享年102岁。

精神有寄托的宋美龄

世界闻名的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女士,跨越了三个世纪,是106岁的老寿星。她于1975年9月16日以身心俱疲为由,离开台湾,到美国长岛蝗虫谷定居。1995年她和她的随从人员迁居到曼哈顿上东城葛莱西官邸,直至去世。她生前虽然已是凤毛麟角的百岁寿星,却仍然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口齿清晰,不甘于老年的寂寞,经常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

宋美龄女士的长寿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但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精神有寄托,心中有一座精神的家园。她信奉基督教,每天坚持读《圣经》、做祈祷。特别是在蒋介石死后,宋美龄自己又没有子女,日子过得很孤单,很寂寞,而此时她惟一的精神寄托,就是以耶稣为伴,每天坚持祈祷。她面对耶稣的十字架雕像,心中默念着她最喜欢的祈祷文:“主啊!请接受我的全部自由、我的记忆、我的理解和我的意志。我所有的存在,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赐予我的。现在我愿将她还给你,凭你的意志处置。只要将你的爱和你的仁慈赐给我,有了这些,我便足够富有,我不奢求其他。”这种祈祷文的反复咏诵,使得她回归到精神的家园,心灵宁静如水,精神得以慰藉和寄托,一切的烦恼和忧愁都化为乌有,整个身躯都得到了坚实的依靠。

宋美龄到美国后,没有显赫的职位,但她对工作却有着极大的热情。这一方面是由于她具有很强的事业心,事事追求完美,总是为实现自己的预想目标而殚精竭虑地工作着;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她把工作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她认为,工作是人的半个生命。它能使人年轻,越忙越有精神。人要永葆青春的活力,要健康,就要多做工作。反之,懒惰是健康的大敌,一懒百病生。

要使生命之树常绿,只有在不断工作中防止智力衰退,保持身心健康。基于如此的见解,她整天乐此不疲地工作着。实际上她是把工作当作自己的精神寄托,并不计较名利地位。她的工作非常认真,对别人要求也很严格,手下的人不顺从她的意志,就要挨批评。这种工作狂般的生活,也使得她增添了很多生活的乐趣,排除了许多忧虑,对她的身体多有补益。

宋美龄心智灵敏,具有很好的直觉能力。平日的生活安排得很有节奏,也很丰富,这也使得她的精神世界很充实。她非常喜欢学习和阅读书报。她生前每天上午读书、看报、下午画画或练毛笔字,晚上看一小会儿电视,有时还弹半个小时的钢琴,也有时叫几个随从来聊天,了解一些社会上的新闻。至于平时的作息更是极有规律,从不贪睡,也不熬夜,总是按时就寝按时起床。在她去世的前一年,还在美国纽约举办个人画展,并亲自抵达画展会场,精神抖擞地与参观者握手、打招呼。成功的愉悦与欢欣,满足了她的进取与成就欲望,更使她的生活显得丰富多彩,回避老年人的孤独和寂寞。

在饮食上宋美龄很注意质量,她每天吃5顿饭,每顿饭都是两荤两素,营养搭配很合理。她每次只吃5分饱,即使是很爱吃的食物,也从不贪吃。

宋美龄在健身方面喜欢驾车兜风,在郊野的大道上,亲自驾车,是她很快乐的事,什么忧愁和烦恼都被抛在郊野,每次驾车归来她都十分愉快。她还喜欢让保健医生揉肩膀、捏脚掌和敲膝盖。据说这些动作有助于血液循环,每天的坚持确让她受益匪浅。

国民党元老张群

人生70方开始,心宽康乐寿自高。

提起张群,人们必然要想到他曾是国民党元老,“政学系”领袖,殊不知他还是一位颇精养生之道,撰写出版过《谈修养》一书,活了102岁的老寿星。他留世的长寿之道,值得人们去探索、借鉴和实践。

张群,字岳军,祖籍湖北,1889年5月出生在四川华阳县一个官宦家庭。少年时就学于新学堂,读了不少儒家书籍。19岁考取了保定军校速成班,新步兵第二队,同当时来自浙江奉化的21岁的蒋志清(介石)在理科学习,成了同班同学。1907年他与蒋介石等60人东渡日本留学深造,两人成了知己,后又一起加入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1917年8月,孙中山南下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他和蒋介石同为大元帅府参军。北伐时张群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l927年后,出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上海兵工厂厂长、上海特别市市长、湖北省主席;全面抗战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四川省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等职。

抗战胜利后,张群、王世杰、邵力子3人作为国民党的代表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进行谈判。1906年1月,张群又与马歇尔、周恩来组成军事调停3人小组,正式签订国共双方停战命令。

1947年4月,张群任行政院院长。逃亡台湾后,任“总统府”资政。1950年7月,蒋介石进行国民党改造,他被列为“中央评议委员”,从此退居虚职,晚年寓居台湾。

张群从61岁退出政坛,80多岁辞去一切职务后,除了读书、种花外,还潜心研究养生术。他根据几十年来读书和为人处世的经验总结写出版《谈修养》一书。此书分《养身》、《养心》、《养慧》、《养量》、《养望》五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畅谈了自己和古今长寿者的养生经,一时成为畅销书,轰动了台湾岛,被喻为:

“经史烂熟于胸中,冶中西哲理于一炉。”

张群在首篇《养身》篇中,提出了人生康泰和延年益寿的基本原则: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心情愉快,勤爱劳动。他劝诫人们“大笑一次年轻一天,大怒一次减寿一年。”他还创作了一首《不老歌》“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勤用脑,永不老。”这8句话24个字,可以说是他养身之道的概括。

在《养量》篇中,张群指出要度量宽,尊贤容众。劝诫人们,要长寿,就须谦仰、宽恕、忍耐、协和、容人。他说:“不与人争气,不争就是量大。”他还在《养望》篇中表示,要学唐朝名将郭子仪“功盖天下主不疑,位极人臣众不妒。”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张群修养的奥妙。此外,张群还根据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况和自己的长寿体验,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语,推陈出新,改为“人生七十方开始”,在岛内颇为风行。

张群90岁之前,身体一直很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动静相间,劳逸结合,荤素搭配,反对吃大鱼大肉。他曾作过一首《自勉歌》:“日行三千步,夜眠七小时,饮食不逾量,作息要均衡,心中常喜乐,口头无怨声,爱人如爱己,报国尽忠忱!”90岁后,他患了退化性关节炎,步履日益维艰,经过长期住院治疗,仍须靠人扶持,但他每天不忘步行健身。百岁以后,每日早晨、中午,傍晚由特别护士扶持,仍旧做步行运动一次,每次千步左右,从未间断。

张群和太太马育英共同生活了63年,一直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夫人去世后,他和儿子全家住在一起,生活由儿媳安排,倒不失天伦之乐。张群很是乐观,笑口常开,他曾不失幽默地对友人说:“我似乎没有什么病,病至心脏,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一生命运交给上帝,病痛交给医生。我忘了今年多少岁,否则就不能长寿呀!”

张群晚年生活清静,儿孙同膝同乐,可心事未了。落叶归根,人老归乡,是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愿。作为一位百岁老人,他忘不了故乡天府之国,忘不了亲友乡邻。期望着一天能再踏上故土,亲眼看到故乡、亲友、乡邻,期望能到慈母的坟前烧炷香、添杯土。他没有能盼到这一天的到来,1990年l2月14日,这位102岁的老人在遗憾中去世。

“百岁学生”钱立坤

动身子,动脑子,动嘴巴。

湖北省汉阳县爆出一则特大新闻——年逾百岁的棉花专家钱立坤联名参加武汉老年大学,专攻老年保健知识和古典诗词。3年来,他勤奋好学,从不迟到早退,各门功课成绩优良,还被评为优学员,一时传为美谈。

钱立坤,湖北汉阳人,出生于1889年(清光绪15年)腊月。青少年时代,他就立志科学报国,上大学的时侯,专攻棉花专业,并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南京中央棉花研究所工作多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年逾花甲的钱立坤愉快地回到自己的家乡,转到汉阳县农业局,继续从事棉花研究工作,一直工作到1970年。这期间,他曾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荣获过农业部颁发的先进荣誉奖章。70年代,组织上动员他退休,当时他已进人耄耋之年。1988年,99岁的钱立坤听到武汉市老年大学招生的消息后,他立即写申请,要求上老年大学。学校考虑到他年事过高,没有及时答复,很少生气的钱老,打听到学校地址,找到学校负责人连声责问:“我耳不聋,眼不花,手脚灵活,为什么不肯收我?”学校负责人恳切地说:“您年岁大了,比古稀之年还要多30岁,还是在家享享清福吧!”钱老不服老地说:“人老了总要有点寄托和追求才有意思。再说能学点新知识,和儿孙们才有共同语言。”学校领导拗不过老人家,特准他进了老年大学,安排在武汉市老年大学汉阳县分校就读。入学以后,他专攻老年保健知识和古典诗词,并取得优异成绩,被评上优秀学员。他深有体会地说:“我自从进人老年大学后,如乘春风,心情舒畅,思想不落伍,知识不掉队,精神活跃更上一层楼,所以精神充沛,像一个白首少年。”

钱立坤是怎样达到如此高寿的?他说:“我的身体能够保持现在这个样子,大致可归纳为三动。”

动身子。动身子就是运动。运动能使人长寿,这是主要的。钱立坤在农村长大,从小就热爱劳动,帮家人干活,劈柴、挑水、扫院子什么都干。长大后,又帮家人担米、运盐、搬家什;上学读书后,喜欢体育运动,如跑步、游泳、爬山等;参加工作后,喜欢打拳、驾船,还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棉花的观察试验,为提高棉花产量而操劳。他曾赋诗:“欢逾百岁心留恋,退休不忘跑田间。”退休后,坚持散步、养花、打太极拳。直到晚年,他腰板硬朗,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这一切都是动身子的好处。

动脑子。年过百岁的钱立坤,记忆力比年轻时还好。他经常看、看报、看电视、听收音机,看了听了就想写。有时走在路上还不停地想问题。他的体会是:脑子要用,越用越灵,不用则钝。经常看、想、写,脑子越动越灵,记忆力也就增强了。

动嘴巴。主要指说话。他喜欢把自己的经历和对一些事物的见解说给来看他的人听,或者时常找点小幽默和家里的人、朋友们开开玩笑,乐一乐,他的心情便感到格外舒畅。他老伴比他小一岁,瘫痪卧床多年,虽然有外孙女照料,但凡他自己能做的事,就不愿意别人帮忙。喂饭、送茶、穿衣、端痰盂,他一人全包了。更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要与老伴说很长时间的话,这对于长寿是至关重要的。每天晚上10点钟左右,他和老伴谈一天的活动和感受,这样就感到生活特别充实而愉快。夫妻之间是否恩爱和睦,家庭生活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影响着夫妻双方的精神状态。而精神状态的好坏,又会对寿命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几代人围坐吃饭,大家说说笑笑,就能把一天的忙碌劳累消除掉。这是钱立坤老人能够长寿最主要的一条经验。

著名教育家王耀东

当人们踏进西北大学的校门,映人眼帘的是宣传橱窗里的一张张照片,这是西北大学体育部为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世纪老人王耀东百年华诞而举办的生平图片展。一幅幅的历史照片,折射出王老的百年沧桑,令人肃然起敬。

公元1900年9月27日,王耀东出生在黑龙江省嫩江县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曾参加抗击沙皇俄国军队侵略我国东北的黑河、瑷珲战役,身受重伤,60刚出头便去世。母亲是一位贤慧善良的家庭妇女。他在读书的时候,对体育情有独钟,曾立下“体育救国”的誓愿,到青年时代就成为篮球国手。1921年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在中国队与长期称霸远东的菲律宾篮球队激烈的冠军争夺战中,王耀东力挽狂澜,扭转战局,为中国夺取第五届远东运动会篮球冠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正因为如此,他那“百发百中的神投手”的美誉,广为流传,成为大众心目中的英雄。

在以后数十年的体育生涯中,先后在多所名牌大学执教,培养了大量优秀体育人才,毕生奉献给祖国的体育事业。

1953年王耀东被周恩来总理任命为西安市体委副主任,一直辛勤耕耘在体育战线上。1984年,84岁的王耀东加人了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荣誉委员、体总陕西分会荣誉主席、西北大学终身教授,成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耀东自幼年起吃就过苦,受过生活的磨难,以后又经过几十年体育运动生涯的锻炼,形成了强健的体魄,有一副硬骨头,经得起磨难和摔打。到90岁以后,王耀东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对生活中有益于健康长寿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归纳出了一套科学的“养生之道”。

健康的思想和平稳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第一要诀。王老一生胸怀开朗,待人宽厚,充满了乐观情绪,淡泊名利,不患得患失,不悲观失望,能克服困难,随遇而安,因而赢得了长寿。

经常参加劳动是健康长寿不可少的条件。他自幼就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扫马圈、扫前后院子。小学时代,因为农忙,常被家人叫回来干农活,拔草、铲地、割麦、打场、赶马车等,这些体力劳动对他是大有益处的。

体膏锻炼是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王耀东少年时期就喜欢活动。如打鱼、滑雪、溜冰、打猎、游泳等项目。长大后又喜欢多种体育运动,一生坚持,从未间断。进人老年后,根据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季节,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并持之以恒。

科学饮食是健康长寿的必要手段。在饮食习惯上,他上大学以前,吃的都是粗粮,杂粮,很少吃白面和大米,副食吃的青菜多,肉食少。到老年,他仍然保持了清淡、素食、粗细搭配的习惯。因此,使他获得了高寿。

生活有规律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方法。王耀东的生活向来有规律,直到晚年仍然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点起居,按时进食,注意劳逸结合。他常说:“生活有了规律性,就吃得香、睡得着。”

自然环境是健康长寿的必然依靠。他生长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农村,经常接触和享受到新鲜空气和未受污染的纯净水以及阳光。进入古稀之年,他经常到空气新鲜的树林、公园里去散步、锻炼。大自然的环境锻炼了他的体质,培养了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意志。

当人们问及王耀东能活多少岁时,他笑着说:“我看到了香港回归,又看到了澳门回归,我还希望能看到祖国统一。”

民族英雄张学良

令人难以相信,一个曾任国民党海陆空三军副总司令,西安事变后变成阶下囚,忍受半个多世纪囚禁生活的人,竟能获得101岁高寿。他不是别人,就是我国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颇有军事才能和正义感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辽宁省台安县鄂家村人,1901年6月3日出生于军阀家庭。父亲张作霖是奉系军阀首领。幼年时生母赵氏病故,由继母卢氏抚养。在私塾里读书,师从辽阳名儒白永贞学习古典文学,后又受业徐启东学习英文。

1919年,18岁的张学良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在这之前,他曾任奉天督军署卫队营营长、卫队混成旅第二团团长。从此,开始他的戎马生涯。1928年6月,其父在皇姑屯附近被日军炸死后,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东北临时保安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后又任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和海陆空三军副总司令。

1936年12月,张学良同杨虎城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他被蒋介石先后囚禁于江苏南京、浙江奉化、贵州麒麟澜、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沅陵凤凰山、重庆歌乐山等地达10年之久。1946年,蒋介石又将他秘密从重庆解往台湾幽禁。直到1993年12月,他才与夫人赵一荻由台湾去美国定居,并在夏威夷的老年公寓安度晚年。

张学良虽年过百岁,但仍精神矍铄,面色红润,头脑清楚,反应灵活,步履稳健。2001年6月3日张学良百岁华诞,新华社驻美国记者问及张将军的养生秘诀,他笑了一笑说:“怎么说呢?我只不过在过简单的生活,什么都不放在心上”。遇到困难宽宏大量泰然处之,使自己活得温暖,活得充实。

第二是张学良具有超人的适应能力。当年,他陪送蒋介石飞返南京以前,已经作好了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准备。因此,他能从容大度地去应对军法审判和囚禁的现实。他从36岁身陷囹圄,这种致命的打击,使他在软禁之初,“终日绕室长叹”,时常发火。当他看到已无法改变囚禁命运的情况下,“宽宏大量“四个字使他能够适时地排遣烦恼。他善于制怒熄火,解忧消愁,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他还说:“我能宽容自己,也能宽容别人,宽容使我人生豁达磊落、潇洒宁静,所以才坚强地活了下来。”

张学良在常人难以忍受的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涯中,竟能获得百岁长寿,堪称奇迹,其奥秘恐怕就在他的宽宏大量。

第三是赵四小姐的温柔贤慧,给予张学良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弥合了他心灵上的巨大创伤。在幽居之中他仍有生活情趣和情感满足,最关键的还是他历尽磨难、精神不垮,寻找新的生活乐趣,使极坏的心境平静下来,排除了不利健康的不良情绪,逐渐适应了幽囚生活。

第四是他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便厄运丛生,丧父之痛,沦亡之苦,受辱之气,身陷囹圄,失去了自由,但他坚信自己是为了民族的团结和兴旺,决不能因此把身体搞垮。因此,在被囚禁的日子里,早上他依然坚持跑步,与赵四小姐一起打网球、排球。进入老年后,剧烈运动已力不从心,就坚持在山间小路散步,到海滩做日光浴,或和看守下棋、钓鱼。

第五是张学良起居有时,饮食有制,生活有规律。他幽禁在雪窦山、黄山、沅江和贵州山区时,就借这些地方的山水之幽,苦中作乐,生活得很有规律。他从早上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到晚上入睡前的最后一桩事,几乎每天一样。早上10点钟起床,和夫人一起读诵圣经做祷告,听秘书读报,了解中外新闻。逢周日,上午去做礼拜。吃完午饭睡午觉,然后由晚辈扶持坐上轮椅,到室外散心,或闭目养神。在饮食上他素喜美食,但不挑食,也不特别讲究。日常最爱吃饺子。吃饭时顿顿要有汤,饭后必有水果。平常白开水、茶、咖啡都喝。

第六是他养花读书,修身养心。他每到一处,都有养花栽树的习惯。在台北家中,共养了200多盆兰花。养花、赏花,陶治了他的性情。他还养过鸡、名犬和观赏鱼,与这些小动物为伴,来摆脱人间的烦恼。他特别喜欢读书、看报、看电视,大陆出版的许多有关他的著作,他几乎都看过。晚年还搓搓麻将,说说笑话,有时还亮开嗓子唱上几段京戏。

从1930年起,他开始研究明史、清史,民国史和东北史。还精通(周易》,长于预测。晚年,他坚持学习英语,专心研究神学,并翻译出版了有关著作。他性喜诗书画,常以品评鉴赏字画自娱。他一生写下大量诗作、书法艺术亦有很深造诣。他还喜交朋友,曾与张群、张大千、王新衡组成“三张一王”转转会,每月轮流做东“打平伙”,聚餐谈艺一时成为美谈。

由于张学良具有宽容的心胸使他在各方面能够好自为之,善自为之,历尽磨难,获得高寿。

文学巨匠巴金

一靠走路,二靠旅游。

“我的愿望绝不是‘欢度晚年’,我只想把我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憎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世。这对我是莫大的幸福,我称它为‘生命的开花’。”这是我国文学巨匠巴金生前讲的一段重要的话。

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19岁离开成都到上海求学,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7年赴法国巴黎求学,两年后学成回国。抗战爆发后辗转于广州、桂林、上海、重庆等地,后从事文学创作和出版事业。他一生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步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达14年之久,培养了大批文学青年。建国后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光荣称号。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老人从青年时代到耄耋之年,一直身体健康。到95岁高龄时,仍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目不昏花,耳不聩聋,记忆力不减,这主要得益于他平时走路和旅游的锻炼。他认为,人老往往先从腿上老,年纪越大,越要坚持走路,锻炼腿劲。他每天早上六点半钟起床后必到楼下院子里慢走一圈后,再出去散步,回来后再坚持爬搂,上上下下反复多次,寓体育锻炼于日常生活之中,达到健身的目的。l994年由于不慎造成胸脊椎压缩性骨折,住进医院后日常生活仍很有规律,每天早餐后,他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扶着老人专用助步器走上几十米或几百米,以达到健身目的。

巴金老人在青年时代最喜欢旅游,每写完一部著作,就和朋友一起远游,爬山或划船。后在上海工作时,曾多次到福建、广东、山东等地旅玩,旅游使他不仅能增进了身心健康,还搜集到了多种素材。

在饮食方面,巴金很注意节制。他不喜欢吃鱼,而喜欢吃肉,直到90高龄时还喜欢吃肉。但不大吃大喝,仍以粗茶淡饭为主,一日三顿,按时就餐。他还嗜茶,常喝云南下关沱茶,也喜喝咖啡,不喜喝酒,只在陪客时才喝一点酒。

巴金老人的健康长寿,除了他有规律的生活,健身的锻炼和坦荡的胸怀外,还得益于他的文学创作。因为文学创作,需要有潜心钻研、苦心孤诣、静心养气和精心创作的功夫。这些均是养生家和医学家所力倡的健身强体的方法与人生境界。

民进主席雷洁琼

不吃补品,不多进食。

2005年敬老节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中国民主促进会名誉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雷洁琼家中,亲切看望这位老人并代表中共中央向她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雪洁琼,1905年出生,广东台山人。自幼聪明伶俐,读书勤奋。19岁赴美留学,获南加州大学硕士学位。1931年回国后,历任燕京大学、中正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文理学院、燕京大学教授。建国后,曾任中国新政治学会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法学院教授兼教务长、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北京市副市长以及民进中央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等职,以执着精神献身于教育和学术事业。

不吃补品、不多进食、生活规律是雷洁琼健康长寿的一大要诀。早上,她5时左右起床,洗漱后一直到6时是她规定的读书时间,她一般就靠在床头上阅读文件、报刊。6点半收听新闻广播,然后做一遍自编的健身操,早饭后浏览当天的报纸。午间,她一般只稍微闭目养神。晚上看过新闻联播后继续阅读有关报刊和文件,10时左右关灯休息。

生活上平淡、简朴。她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喜大鱼大肉,且烟酒不沾,青菜、杂粮每日必吃。早饭吃些小米、玉米面粥等杂粮;中午常吃面条或米粉;晚餐方吃一些米饭炒菜。她从不吃补药,即使外出参加宴会,也决不暴饮多食,生活非常规律化。

雷洁琼幼年体弱多病,她特别注意体育锻炼。在校读书时,经常参加学校的篮球、排球运动。后来在美留学时,学会了游泳、骑马、打网球等。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是不可能了,但活动量较小的健身运动仍坚持不懈,如饭后散步、做健身操、活洛筋骨等。现在,她要求自己经常思考点问题,平时看看书、读读报,写写文章等也当作是对脑子的一种锻炼。

雷洁琼的一生,以工作为最大的生活乐趣,近些年,她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不顾自己年迈,仍然挤出时间从事学术研究,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珍惜。这正是她长寿秘诀所在。

胡子将军孙毅

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目前谁最健康?谁最长寿?

胡子将军孙毅!非他莫属。

孙毅将军今年九十有一。据解放军医院骨骼密度检验报告显示:老将军骨密度指数与二十几岁的小伙子相差无几!

奇迹,真是个奇迹!当我来到北京一所普通的小院,面对一位在北京任何一条胡同都能碰到的普通老人:头戴旧军帽,身上泛白的旧上衣,军裤下是一双胶底布鞋。只有那挺直的身板儿、豪爽的谈吐和炯炯如炬的双眸告诉我:他就是孙毅!

感谢李德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由于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指挥,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严重受挫,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长征。孙毅当时任红军精锐部队军委教导师的参谋长,一匹心爱的战马载着他驰骋疆场。一天,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李德拿着干部名录问翻译,孙毅过去是干什么的?翻译伍修权同志如实答道,“过去在旧军队干过”。“旧军官怎么能骑马?”他一边用日耳曼语嘟噜着,一边把孙毅名字下的“马壹匹”三个字勾掉。孙毅的战马第二天就被牵走了。漫漫长征路,风雨多艰难。教导师政委何长工,偷偷给老战友弄来一头大青骡代步。马夫出于好心,又用骡子替他换了一匹战马。谁知那匹战马患了急病,第二天突然死去。

孙毅将军迈开大步,一直走到陕北。“我走一路降一路,从教导师参谋长降到团参谋长,后来去了‘长’字当参谋,我一点儿也没难过;可眼看着一个个小伙子牺牲在长征路上,真痛心!”老将军话锋一转,“我每天走路的习惯就是从长征开始养成的。全国解放后,有一回开会碰上何长工,他说,老孙啊!长征时让你受苦了,真对不起你。我说,你快别说了,我走到陕北,走到今天,走出一个好身体。我这叫因祸得福,还得感谢李德,感谢给我拿骡子换马的马夫。”

日行二十不辍

孙毅对有利于人民群众、有利于青少年的事业非常热心。北京西城一带的居民在上下班高峰时的公共汽车站上,常见他拿着小红旗维持交通秩序;他担任几十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有人请他做发扬革命传统的报告,他总是欣然前往。一次他正患感冒,老伴、警卫和保健医生都劝他不要去了。“已经答应了学校,孩子们在等我,怎么能失信呢?”他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我们八万五千红军战士,只有三千人到了陕北,另外八万两千多战士都牺牲在长征……”突然他感到一阵头晕,一头跌倒在讲台上。

经过医生的抢救和护士的精心护理,孙毅又奇迹般地站了起来。“90高龄的老人患脑溢血后竟没留一点后遗症,真是不可思议。”他的保健医生这样说。

当我就这个问题向老将军请教时,老人哈哈一笑:“人老先从腿脚老,走路是预防衰老的好办法。我过去害过一场大病,病愈后胳膊也疼,腰也疼,我就每天走路,后来腰、胳膊全不疼了。我悟出生命在于运动、锻炼能抗百病的道理,这一回我刚能下床就练习走路。”“现在每天走多少?”“还是这个数”,老人伸出两个指头,20里。“刮风下雨呢?”老人指了指客厅两边的房门,“把门打开,从这头走到那头,完不成任务不停步!”

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补药。“大家看我身体好、精神好,都问我有什么养生之道。我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吃补药。我的养生之道就是每天走路。”将军腰杆笔直地坐在沙发上,右手有力地挥动着,话音朗朗。

我猛然想起,进大门时看到一辆崭新的奔驰车,蒙着的帆布上落满尘土。孙将军除开重要会议或出远门,外出一般都不坐车,全仗两条腿上的功夫。“小司机每天闲得发闷,巴不得有个人跟他聊聊。”那孙老的儿子、儿媳、孙女、老伴……“他们连边也沾不上。有一天夜里小孙女发高烧,我把车发动着了,人家两口子愣拿自行车给推到医院。啧啧!”

早就听说孙毅将军能文能武写一手好字,果然名不虚传。客厅东侧,“励精图治”四个大字外柔内刚,龙飞凤舞。“来!跟我来。”见我盯着墙上的字揣摩,孙老把我带到他的书房。四周的书架上摆满古今军事著作,地上、桌上、窗台上摊着一幅幅墨迹未干的字。“喜欢哪一幅,拿过来,我给你盖上印章。”孙老热情地说:“写字也是一种锻炼,写字时要全神贯法、形神合一,把全身的气力运到笔端,就能把字写得刚劲有力。”

小脚走出健康来

《五言真经》云: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此比喻人的长寿始于脚下,辽宁省大连市黑石礁西村住着一位年高德劭的老妪,她叫莱玲,是全国全军极少数仍健在的走完长征路的女红军。年届85岁高寿的莱玲老人鹤发童颜,满面红光,精气神很好,身体强健硬朗,谈锋甚健,老人的健康长寿始于脚下。

安步当车久,磨练铁脚板

莱玲老人长征时在红四方面军卫生营工作,靠一双小脚走完了长征路,炼就了一双铮铮“铁脚板”。离休后,组织给她配备了一辆小汽车,可是莱老长期以来安步当车,没有急事从不坐车。别看她是小脚女人,有时年轻人也走不过她,这是莱老长期锻炼的结果。有些人经常打听她的健身之道,莱老笑呵呵地说:“长期坚持徒步行走,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赤脚走石路 天天按摩脚

莱玲老人住地在环境幽静的大连星海湾湖畔,离星海公园近在咫尺。公园内有不少用鹅卵石铺成的石路,每天早上她都去公园在鹅卵石路上行走健身,由慢到快,不断加快频率,直到走得大汗淋漓为止,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有一年大年初一早上,她与老伴还坚持去公园石路上行走健身。菜老早年从医,懂得一些医道,人的脚心有涌泉穴,号称人体“第二心脏”,经常赤脚在鹅卵石上行走,可刺激穴位,血气充足,滋筋养腱,防止腿部过早衰老。她从实践中体会到:经常在石路上赤脚行走,可使双脚灵敏,下肢有力,步履稳健,与人工按摩双脚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海滨公园空气洁净,没有噪音,没有污染,负氧离子含量多,是强身健体的好去处。

经常呵护脚

八十不显老女红军老战士莱玲当年长征时很重视对双脚的保健,只要条件允许住下之后总用热水洗脚泡脚,自己进行按摩。这使她成功地爬越了雪山,走出了荒无人烟的草地,胜利地走完了两万五千里。后来她在几十年戎马生涯中,处处重视对脚的保健。每次行走完后便停下旋转脚,将脚向前抬起。脚尖由里向外,顺时针旋转16圈,然后由外向里逆时针旋转16圈,每次半小时以上。其次是洗脚,每次走路或健身回到家用热水洗脚,一般浸泡不少于20分钟。据莱老介绍,步行后用热水洗脚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人的疲劳,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与温和的刺激,使下肢筋强腱壮,走路有力。

由于女红军莱玲老人经常运动筋骨,重视自我保健,增强了体质,延缓了衰老,晚年迎来了幸福的生活。

身患癌症的老寿星

身患癌症也能寿逾期颐?这似乎是人们不可想象的问题。然而事情确实存在,被人称为“与交大同龄”的曹曾祥老人就是一位身患癌症的百岁寿星。

曹曾祥老人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1897年,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受家庭的影响,他用功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1918年,他从交大毕业,先后在泰国、新加坡等建筑公司做土木工程师。1921年回国后,一直担任工程设计师工作,期间曾辗转全国,历尽艰辛。解放以后,老人在上海机电局工作,日子才渐趋稳定。1960年,老人从单位退休,刚想安度晚年,却不料被医生查出患有膀胱癌。经过几年治疗,效果不明显,在几年以后,他又一次入院开刀。使人欣慰的是,这一次的手术状况良好,就这样,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漫漫长行,创造了癌症患者寿过期颐的罕见记录。

四世同堂的曹曾祥家中学士满门,可以说真正地“继承”了书香世家的传统。他有10个子女,受过高等教育的就有9个,3名留学前苏联、美国,7名是中共党员。唯一未进大学的老二,也是因为参加革命而中断了学业。他的孙儿女有22个,也都受过高等教育,有14个在美国、德国工作,其中有4名博士,8名硕士,真可谓奇迹出曹门,满堂皆英才。他家的客厅中悬挂着一副对联:“喜四世廿家皆知好学,于三洲六市各尽其能”,高度概括了这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情景。

曹老先生身材不高,但却精神矍铄,满面红光,看上去不过七八十岁光景。他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清晨6点起床,早餐是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碗粥和一块点心;午餐馄饨或面食;晚上吃大半碗米饭。曹老饮食荤素不拘,他喜欢吃鱼,虽然年过百岁,吃起鱼来却从未鲠过喉咙,这也算得上是他的饮食“一绝”吧!曹老坚持饭后吃一个水果,午休时间为一小时,晚上十点半准时就寝。前几年,他还坚持每天上下午各行2500步,一天下来,绝不少于5000步,为此,他还买了计步器。101岁时,他患病不能出门了,就改在室内活动。针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曹老自己编了一套保健操,从头到脚,都活动到。他认为,水不流动要臭,人不活动要朽,人的体力和脑力都要靠活动。他的脑力活动是记账,散步记数,花钱记账。一天用多少钱,多则几十上百元,少则几角几分,都写得清清楚楚。闲来无事,或看书阅报,或吟诗赋词,自得其乐。他在一首描写自己晚年生活的《夕阳天》诗中写道:“老有余闲胜有钱,逍遥漫步夕阳天,喜看少壮争分秒,为达小康举着鞭。”道出了他的晚年生活和对晚辈的深切期望。

在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百年华诞的校庆大会上,百岁老人曹曾祥面对记者的提问,神情自若。他说:“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盛会,我希望交大的同学都能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学成后来报效社会,报效国家,把21世纪的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最后,他还赋诗一首:“母校百年逢盛世。瀛环桃李喜归来。弘扬务实承传统,乐育匡时济俊才。优秀学人千辈出,精尖科技万花开。期颐有幸参庆典,伫看红旗举港台。”诗虽不长,百岁老人的心声却尽在其中。

盆景大师杨茂盛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翠月湖镇,人们常见一位老人在自家的园艺场里修饰和培植盆景。特别是他阳台上的那盆“飞龙”银杏,造型独特,枝条飞绕,栩栩如生,曾获川西盆景大赛一等奖。他就叫杨茂盛,今年已满100岁,是四川省盆景艺术家协会的顾问。

杨茂盛老人是四川盆景桩头艺术界传奇式人物。他从12岁起就在父亲的指导下从事盆景艺术制作。他好学上进,想象力丰富,在桩头制作培植中,喜欢出“新招”。制作出的盆景形态各异,让人爱不释手。杨茂盛老人还被县公园聘为盆景制作艺术指导,他的作品很快遍及成都和海外各大公园,名声远传,成为中国川派盆景赫赫有名的“三陈一杨”中的一杨,即杨茂盛寿星。他有不少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至今仍在都江堰景区留下许多著名桩头盆景,如千年“紫微花瓶、张松银杏、紫微佛手”……都经过他的精心培植。这些稀世珍品,每年受到百万游人的赞许。

笔者在对老人高超技艺赞叹之余,问及他的长寿秘诀,老人脸上堆满笑容,不加思索地说:“长寿没有什么秘诀,我就是一生劳作、动脑、快乐。”他说,做盆景不是简单的栽花养草,而是要用脑去指挥它按照自己的要求去生长,去展示它的魅力。我就必须不停地从早到晚在桩头园中劳作,抬头踮脚修剪高枝,弯腰蹲腿造型绷线,这就好比在做健身操。活动也做了,身子骨也舒展了。在劳动的同时,又要动脑。因为盆景是一门艺术,就必须开动脑筋,既要学习外面的经验,又要走自己的独创道路,拿出新颖别致的造型。所以,这几十年来,我的脑子从来没有离开过花木这个行当。每当我看到一株又一株盆景桩头在按照我的思路成长时,我就感到无比幸福和振奋。吃饭也香了,睡觉也甜了。所以,我有今天这样硬朗的身子骨,全靠“劳作、动脑、快乐”这六个字的相互作用,让我走入了长寿老人的行列。有人跟老人说:“你名气大了,钱也有了,该坐享清福。”可他不这样想,他说:“名和利是可以追求的,但千万不能坐享,坐享就会自私,就会使这门让人赏心悦目的民间艺术断送在自己手里。”所以老人不断地培养新人,让这门艺术遍地开花,使农村更多的人致富,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2007年2月8日,是杨茂盛老人100岁生日,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给他发来贺电,四川省盆景艺术家协会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都前来看望。特别使人感到惊诧的是这天早上,还来了上百位他的徒子徒孙,个个喜笑颜开,向他祝贺。这上百徒子徒孙,遍及10多个区县农村,他们都各有成就,成了当地盆景名人。老人坐在大蛋糕面前,看着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百名门徒,想到这门栽培盆景的独特技艺已经传承下去,心中大喜,不禁哈哈笑出声来。

目前,杨茂盛老人耳聪目明,仍然坚持每天早起,在屋后园艺场里转几圈,动手修枝、造型,生活非常有规律。

百岁画家王康乐

2005年9月20日。上海美术馆的“王康乐百岁画展”正式开幕,当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顾问、百岁画家王康乐出现在台上时,不仅看上去只有80岁左右,而且精神矍铄,满面红光。笔者在走访了王老之后,才探访出一些有关他养生的端倪。

王老认为:思想活跃、生活充实是他得以长寿的一大原因。他常说:“人生只给我三天的时间,即昨天、今天和明天,过去的已成陈迹,未来的多属奢望,只有今天的所作所为,才有现实意义。承继昨天,把握今天,开拓明天,生命对我永远充满活力。”王老曾师从国画大师黄宾虹、张大千等学习国画,70岁时,他临摹的黄宾虹山水画已可乱真。但他本着“不继承无从创作,不创作无以自存”的精神,于上世纪90年代起变法创新,把黄宾虹的厚重和张大千的绚丽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浓墨重彩的风格,在画坛中独树一帜,其创作精神在画界被传为美谈。即便如此,王老仍然说:“时间,时间,我最需要的是时间。如果老天爷再给我10年、20年,我会画得更好。”他还说:“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去追求新的境界,才能有所作为。如果因为年事已高,整天无所事事,那么还谈得上什么追求,衰老自然也找上门来了。”

王老还说,健康的心态和为人的宽厚对健康长寿也很重要。王老处世淡泊,为人随和宽厚,对晚辈言传身教,爱护有加。他的孙子大学毕业后,在美国留学攻读博士,回国探亲时,当时已是90余岁的王老画了一幅山水画相赠,上面题道:“别时容易见时难,百龄可期何足宣。手迹付汝伴汝老,中华精神代代传。”老人的殷殷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王老说,长期绘画也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他说,绘画好比打太极拳,在整个绘画过程中,不仅要运气,还要运力,要把手上的功夫、笔上的功夫和眼睛的功夫都用在纸上,使自己用心情、用意志来作画,达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样,血脉也会豁然开朗。在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硕大的书桌,他常常站在书桌前,连续几小时地作画,在他看来,站着画画也是一种锻炼。为了提高画的质量,他在90多岁时,还登山涉水,外出写生,甚至远赴美国举办画展。老人认为,这不仅是体能上的锻炼,而且还是一种愉快的旅行。

在谈话中,我们还了解到王老的夫人黄茂兰和王老是同年同月出生,王老和他夫人的高寿,也离不开他们的互敬互爱。曾有人戏言:王老的长寿,有一半得益于他的夫人;而他夫人的长寿,也有一半得益于王老,可谓相辅相成。此话传到王老耳里,老人颔首笑道:此言并非虚矣。

茶界泰斗张天福

今年97岁的茶界泰斗张天福教授,被《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评选为中国“当代陆羽”十大茶叶专家之一。出于对张老的尊敬,近日我再次到张府拜访了他。到张老家不用客气,他总是先用只有半个鸡蛋壳大的小茶杯,让我品赏“铁观音”,三杯过后,我们的谈话就直奔主题。

谈到他97岁高龄为什么还这么健康,思想敏捷,记忆不减当年,张天福老人感慨地说:“当年被评选为‘当代陆羽’的十大茶叶专家都因病而去世了,我是唯一健在的人。”他进一步强调说:“每天我都离不了茶,茶就是我的生命。我一生都在研究茶。古人称:‘茶是万病之药’,科研证明,茶叶内含几百种成分,具有营养、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保健和药理作用。我每天都喝茶,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记得上个世纪,张老就预言,21世纪茶叶将成为饮料的主体,任何人工合成饮料,均不及茶叶。现在,科研成果越来越证明张老预言的正确性。

张老认为,中华民族为文明礼仪之邦。从传承礼仪,从现实与前瞻的观点出发,他提出了“茶礼”的新概念。其内涵为:“俭、清、和、静”,更符合时代潮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一致。

品礼、饮茶是张老获高寿的真谛与秘诀,数十年如一日的修养,铸造了他健康长寿的人生。

我感到除此之外,更可贵的是,在他那小而雅的工作室里,悬于壁上的他亲笔书写的对联:“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就是他活到老学到老精神的写照;在小客厅里高挂着他手书的“中国茶礼:俭、清、和、静”八个大字及小字注解,也是他人生的座右铭。

此外,张天福教授如此高寿也与他早年的体育锻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深切地关怀着当代中老年知识分子的健康。他倡导饮茶与体育锻炼并举,延长工作寿命。他退休后,还被福建省科委邀请带领科研小组深入安溪乌龙茶区,用两年多的时间获得2000多个数据,总结出“乌龙茶作青技术”,解决了“作青”靠天吃饭的落后局面。

张老活到老学到老。去年开展的“茶王”赛,张老以他精湛的技艺,审评公正的声望,担任首席裁判,受到茶界人们普遍的尊敬。

健康有道陈长开

全国健康老人陈长开,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的西林县,这里是桂、滇、黔三省结合部。老人生于1906年,今年已是101岁高龄,老人现在行动自如,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我们把老人健康长寿的秘诀总结为以下几点:

心胸宽广淡泊名利

老人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与其他普通百姓一样,年轻的时候同样过着艰难困苦的日子,衣食不足,终日劳作,但老人从来没有被生活的磨难打倒,反倒愈加坚强。对待他人,老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性格开朗,遇事豁达,凡事宁可自己吃亏,也不去计较生气,与周围邻里相处愉快,很少与人吵架拌嘴,更不会大打出手,是颇受大家尊重的好阿公。老人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教育自己的子女与人为善,告诉他们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

生活规律讲究卫生

不管四季更迭,老人都保持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每天晚上九点钟睡觉,早上天一亮就起床。年轻时再忙,一夜也要睡足八个小时。一日三餐,不求吃好,餐餐要饱。屋里打扫得整齐利落,自己也收拾得干净整洁。虽然已是年近百岁的老人,他仍然能够自己穿针引线,缝补衣服,自己洗衣,日常生活几乎不用他人照顾,自己能够料理妥当。

饮食清淡喝酒有度

老人可能是久居乡下的关系,不仅淡泊世间的是非,饮食也是以清淡为主,不喜鱼肉。老人平时喜欢吃一些当地特产的野菜、青菜、杂粮等“绿色食品”。老人平时不抽烟,只是少量饮酒,即使是亲朋好友聚会也不多饮,决不做“宁可伤身体,不可伤感情”(意谓劝人多喝酒)的事。

经常锻炼注意保养

老人一生勤劳俭朴,年轻时干的是体力活,到了老年也闲不住,现在虽然已是100多岁的人了,仍旧做些农活,自己打柴、煮饭、喂猪。老人坚持每天散步,除雨天外,他每天至少活动两个小时。老人大步走的形象,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老人虽然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但至今身体仍很硬朗,没有患过什么大病。老人居住的地方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负氧离子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加之自己保养有道,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老人健康长寿自在情理之中。

苦尽甘来刘秀英

在风光秀丽的赣江与袁河交汇处,有一座千年古镇——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环境优美,百岁寿星刘秀英就安居在此。刘秀英老太太生于1904年4月10日,祖籍江西省高安市祥符乡安全湖村。她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她家五世同堂,有子孙78人。她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步履矫健,是位百岁健康老人。

苦难身世度日维艰

刘老太太家境贫寒,从小未读书,没有文化。17岁时遵父母之命,与家乡农民胡全才成婚。婚后随夫家迁至临江镇西门村。丈夫不务正业,混迹赌场,屡劝不改,她只得忍气吞声。为了养育儿女,她除了帮老板织袜子,还帮人缝补衣服。她每天起早摸黑,晚上忙到深更半夜,甚至通宵达旦。两个年幼男孩儿还要上山砍柴卖,仍不够糊口,常常外出讨饭度日。丈夫赌输钱,负债累累,先后卖过八次壮丁抵债。她只有与儿女相依为命,安贫守道,靠卖苦力维持全家生活。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为了躲避日军的暴行,她带着三个小孩儿离乡背井,逃难到吉安、莲花、泰和等地。五年的流浪生活,风餐露宿,受尽人间苦难,饱含辛酸泪水。然而,她意志坚强,处乱不惊,顺时应势,驱除烦恼,苦中求乐,终于带着孩子们返回了家园。

苦去甘来福寿命长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刘秀英分得了房屋和土地。她积极劳动,搞好生产,还当上了生产队的治安组长,家里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她感恩地说:“不能忘记共产党,不能忘记毛主席。”她把大儿子送去参军,以回报党和政府的恩情。在党的政策教育下,丈夫也收心不赌,勤劳生产。儿女们渐渐长大,成家立业,老人苦尽甘来。抚今追昔,她动情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刘秀英,是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平平淡淡知足人生

岁月悠悠,在刘秀英百年的人生中,经受过磨难,也享受过人生。她一生吃苦耐劳,尊老爱幼,与邻里亲友相敬如宾。以前生活清贫,吃的是粗茶淡饭,豆腐咸菜,喝的是井里打上来的凉水,穿的是自己纺织做出来的土布衣、土布鞋,现在日子好了,她仍然不追求什么享受和荣华富贵,日子仍然过得平静如水。

她一生爱干净,讲究卫生。她常说,人穷不可怕,就怕不卫生。她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把屋里屋外整理和打扫一遍,让全家人生活在干干净净的环境中。她不仅自己讲究卫生,还认真教育子孙后代讲究卫生,衣着干净朴实。到了晚年,仍坚持自己洗衣、做饭、提水、买菜,把家里打扫得清清爽爽。

刘秀英老人现在五世同堂,儿孙成群,家人都劝她坐享清福,

同类推荐
  • 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肺气肿系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气腔增大,并伴有腔壁破坏性改变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包括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及灶性肺气肿等。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常见,它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渐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气腔壁膨胀、破裂而产生的肺脏充气过度和肺容积增大的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尘肺、广泛性支气管扩张和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凡能引起细支气管炎性变化使气道阻塞,都可引起本病。多见于老年人。
  • 癌症用药配餐指南

    癌症用药配餐指南

    本书是一本癌症患者的用药配餐指南,共分为三部分,包括癌症的基本常识、癌症的用药常识及癌症的药膳食疗,为癌症患者的用药、饮食及保健提供全面的解析,是癌症患者的良师益友、家庭医生。我们衷心地希望癌症患者通过阅读此书,对癌症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更多的用药常识,增强与病魔抗战到底的决心及信心,早日康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患者病情不同及个体差异,书中介绍的有关知识仅供患者日常用药和饮食参考借鉴,读者在阅读本书的同时,还应接受临床医生的治疗和指导。
  • 我能让你睡得香

    我能让你睡得香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根本保证。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饱尝睡眠不足、失眠、睡眠障碍等带来的苦恼。究竟如何睡才能解决这些苦恼呢?《我能让你睡得香》涵盖了饮食习惯、作息规律、锻炼方式、情绪与心理调适、床具的选择、睡姿的调整等方面内容,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的睡眠状况,建立科学的睡眠认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都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工作。同时,《我能让你睡得香》还提供了一些防治失眠的方法和增睡食谱,可谓融知识性、实用性与可读性于一体。
  • 从健康到长寿

    从健康到长寿

    有人曾形象的说:“健康是1,在1的后面加1个0是10,加两个0是100,如果健康这个1没有了,后面加再多的0也只能等于0。”这是一本好书,是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人一看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是教人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的科普知识书。
  • 心脑血管疾病调养食谱

    心脑血管疾病调养食谱

    《美食天下(第1辑):心脑血管疾病调养食谱》讲述了高脂肪、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食物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因素,高盐饮食则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饮食因素。其内容包括葛根粉粥、南瓜大枣粥、锁阳羊肉粥、花生壳粥、三七粥、豆浆粥、仙人粥、玉米粉粥、白果核桃粥、百合粥、大麦糯米粥、大蒜粥、丹参大米粥、丹参山楂粥、长寿粥等。
热门推荐
  • 纯禽总裁狂宠妻

    纯禽总裁狂宠妻

    这个时候,他的眼里好像只容得下乔墨晗,而其他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乔夕晗刚才没有注意到乔墨晗的身边竟然有一辆黑色的捷豹xk敞篷跑车,不仅价格不菲,而且在晋阳市估计也找不出几辆。更何况现在还从上面下来一个帅哥,简直要把眼睛都看直了。她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帅的男人,他修长的手指优雅地和乔墨晗的五指扣在一起,墨黑色的瞳孔带着缠绵的味道,伟岸的身材,要是可以和他春风一度的话,那一定会很……
  • 妈咪很惹火

    妈咪很惹火

    她逃课,他帮她签到;她骂人,他帮她堵嘴;她打架,他帮她捆人;她要他?嗯,脱掉衣服配合。六年前,她是凤岭城中最爱惹祸的慕容千金,他是她最忠诚的拥护者俗称狗腿。她天不怕地不怕,却在某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上了Bos大人寄养在她家的私生子?好吧,为避免被自家老头子打成残废,她先逃了。六年后,小包子私逃回凤岭城,于是一场盛世大战拉开序幕。——*男主PK女主*——几年后重逢,他的魔掌伸向了她:“女人无论长什么样,关了灯都一样。你以为你能逃得出我的手掌心?”“男人无论上面长什么样,下面都是一个样,何况——”她不屑的上下瞟了他两眼,轻启薄唇说:“嗯——你比别人弱爆了。”——*女主PK包子*——“爹地有什么好,你骂人要揍你,你打架要揍你,你乱撒尿要揍你,你——”“但他有件事是妈咪绝对做不到的。”小包子很严肃。“什么事?”女主大怒。“他能陪我一起跳‘大象’。”小包子脱下小裤裤,“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男主PK包子*——小包子斜靠沙发,翘着二郎腿一抖一抖,“爹地,我妈咪很惹火哦。”“不是惹火,是惹祸!”男主很严肃。“差不多啦。”小包子无良的摆了摆手。男主嘴抽筋,是差很多,好不好?———*咯咯咯*——提示一:本文一对一,男主身心干净。提示二:小包子很妖孽,切勿把他等同于五岁。提示三:拒绝拍砖,有砖请回家拍你相公。
  • 我爱的人只有你

    我爱的人只有你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可以说是对男主人公最好的解读了。事业的成功,带给他物质的满足,可是爱情的缺口却只有一人能填补,这就是韩强和张欣茹的爱情故事!
  • 百鬼茶楼

    百鬼茶楼

    百鬼茶楼,它年代久远、见证了百鬼的悲欢离合,我因被恶鬼缠身和它结上不解之缘,从此走上一条不能回头的鬼道。一杯茶一个故事,一盏灯点一条路,你且慢慢喝茶,听我细说故事。
  • 幻想塑造的异世界生活

    幻想塑造的异世界生活

    贯穿主线的是与魔族的战斗,就是勇者去打魔王,然后打更高等级的魔神。(故意这样写介绍的,其实还能看啦。)前期是情况好点的盾勇画风,中后期稍稍带点萌王的感觉,能力是幻想塑造。
  • 蚓窍集

    蚓窍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家四姐妹系列:痞医乱

    医家四姐妹系列:痞医乱

    【本文纯属虚构】第一次,刚拜了天地,新郎被抢走;第二次,刚拜了高堂,亲郎再次……新娘发飚了:“老娘不等你了,老娘自己找人嫁。”于是,第三次,“送入洞房”……这又回,又要抢了。可是,到底是谁抢?又抢得谁?
  • 高考博弈

    高考博弈

    A市汇文中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季栋梁在走出学校大门的时候,不自觉地抬腕看了看手表,差一刻六点,嗯,不错,这个时候赶到春江酒楼时间正好,既可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又不至于空等太多的时间。他今天故意没有开上自己的座驾,他觉得那样做的话,目标太过明显,万一被知情者注意到,那岂不就前功尽弃了。现在整件事情搞得就跟地下党接头似的,季栋梁不由摇头苦笑了两下,没办法,谁让现在是个尤其敏感的时期呢!
  • Misty Gordon and the Mystery of the Ghost Pirates

    Misty Gordon and the Mystery of the Ghost Pirates

    Here is a funny middle-grade mystery from a bright new fiction talent. Things in the New England town of Ashcrumb are getting weird. Or just weirder. Misty Gordon, whose antique-dealing parents drive a van that says "D.E.A.D." on the side (for "Deceased’s Estate and Antique Dealer"), is accustomed to weird. One day, when accompanying her father to the estate of a recently departed clairvoyant, Misty discovers a notebook and a pair of eyeglasses that enable her to see ghosts! And solve mysteries. With the help of her new powers and her best friend, Yoshi, Misty learns that her hometown was settled not by respectable colonists but by pirates! And the ghosts of the pirates are returning to reclaim a dangerous, powerful treasure they lost centuries ago. Who will find it first, Misty or the pirates?
  • THE PORTRAIT OF A LADY

    THE PORTRAIT OF A LAD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