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1400000014

第14章 常用针灸方法(2)

图4-18针刺的角度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左右,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深刺或浅刺均可适用,尤其是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如腰、臀、腹及四肢等处的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骨骼边缘的腧穴,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深刺部位,或为避开血管及瘢痕部位而采用此法,如胸背部及关节部等处的腧穴。

3.平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刺入腧穴,又称平刺或沿皮刺。适用于皮肉浅薄处的穴位,如头皮、颜面、胸骨等处的腧穴。有时在施行透穴刺法时,也用这种方法。

(三)针刺的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腧穴的深度。以既有针下得气的感觉,又不伤及组织器官为原则。但在临床操作中,还必须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体形、病位、病性、腧穴部位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而言,男性、青壮年、体壮、形胖者,宜深刺;女性、老年、儿童、体弱、形瘦者,宜浅刺。病变部位较深者,宜深刺;病变部位较浅者,宜浅刺。表证、阳证、虚证及新病者宜浅刺;里证、阴证、实证及久病者宜深刺。四肢臀腹等皮肉丰厚处,宜深刺;头面胸背部等皮肉浅薄处,宜浅刺。

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横刺。对于眼部、延髓部、躯干部的腧穴,由于其内有重要器官,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以免发生意外。

六、行针与得气

行针又称“运针”,是指进针后为了获得针感、调节针感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指毫针刺入腧穴后,通过行针,使针刺部位获得的经气感应,又称针感。行针与得气有密切的关系,行针是得气的前提条件,得气是行针的目的与结果。行针的手法可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一)基本手法

1.提插法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方法(图4-19)。

运用提插法时,提插幅度要均匀一致,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快慢一致,每分钟60~90次;用力均匀,勿时轻时重;保持针身垂直。通常认为,提插幅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作时间长,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其刺激量就小。对于刺激量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

2.捻转法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交替旋转捻动动作的操作方法。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旋转,谓之左转;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旋转,谓之右转;左右旋转反复交替进行构成捻转法(图4-20)。

运用捻转法时,捻转角度要均匀一致,一般宜掌握在180°左右;频率快慢一致,每分钟90次左右;用力均匀,勿时轻时重;不能单向捻转,以免针身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疼痛,导致滞针。通常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作时间长,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其刺激量就小。对于刺激量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

(二)辅助手法

行针的辅助手法是对基本手法的补充,目的是促进获得针感,加强与调控针感。临床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以下几种。

1.循法循法指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循按的方法(图见4-21)。本法能激发经气,推动气血运行,促使针后易于得气。针刺不得气时,可用循法催气。

2.弹法弹法指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见图见4-22)。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

3.刮法刮法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见图4-23)。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感的传导与扩散。

图4-23刮法图2-24摇法4.摇法摇法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见图4-24)。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5.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细细搓捻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见图4-25)。本法能催气、行气、增强针感,宜在肌肉丰厚处施术。

6.震颤法震颤法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见图4-26)。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感。

图4-25飞法图4-26震颤法(三)得气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的经气感应。

1.得气的表现针下是否得气,可从两个方面分析判断,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应;二是医者刺手指下的感应。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麻、胀、重等感觉,有时还会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应,这些感应有时还可沿一定的方向和部位怜导、扩散。少数敏感者还可出现循经肌肤瞤动、震颤,或出现循经性皮疹带,红、白线状现象。在患者产生感应的同时,医者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感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虚滑。正如《标幽赋》所说:“轻滑慢而未来,沉紧涩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2.得气的意义得气与否及气至的速迟,不仅关系到针刺的疗效,而且可以借此推断正气的盛衰,疾病的预后及转归。《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金针赋》指出:“气速效速,气迟效迟。”一般而言,得气迅速,疗效较好;得气缓慢,疗效较差;不得气者,难于取效。临床上若经反复施用各种候气、催气手法后,经气仍不至者,多属正气衰竭,预后极差;若初诊时不得气或得气缓慢,经使用正确的针刺方法治疗之后,开始得气或得气较快,表示病人正气恢复,预后良好。

3.促进得气的方法针刺时,患者不得气或得气缓慢,在分析原因后,要采用调整纠偏、候气、催气、益气等方法促使得气。

若因取穴不准,或虽取穴准确但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不当所致者,通过取准穴位,或调整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便可得气。

当针下不得气时,需取留针候气的方法等待气至,在留针过程中还可采用间歇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以待气至。

此外还可采用前面论述过的循法、弹法、刮法等辅助手法催气。

对于体质虚弱、正气不足而致针刺不易得气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而采用下列方法:一是多选用具有补益作用的强壮穴,如足三里、气海、关元等;二是采用补法,如针刺补法、灸法、温针灸等;三是加服适当的补药,如四君汤、四物汤等。促使机体正气渐复,经气充实而易于得气。

当针下得气后,还要注意守气,保持针感持久勿散。可用刮法、震颤法等辅助手法或按法、弩法等守气,以持续发挥针刺的治疗作用。

4.得气强弱的选择得气的强弱,应因人、因病而异。一般来说,急性疼痛、痹症、痿症、偏瘫等疾病得气强则效果好;失眠、心悸、面肌痉挛等疾病得气弱却效果显著。气血虚弱、久病年迈之人,得气宜弱;气血旺盛、体壮年轻之人,得气宜强。总之,得气的强弱,应以患者舒适、疗效显著为原则。

七、针刺补泻

补法,泛指能鼓舞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正常的针刺方法;泻法,泛指能疏泄邪气,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针刺方法。

(一)常用补泻手法

1.捻转补泻法以捻转时用力的方向,或捻转的角度、频率、力度、时间分补泻的手法。针刺得气后,在得气处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速度快,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轻、速度慢者为补法;在得气处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速度快,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轻、速度慢者为泻法。或者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时间短者为补法;反之,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时间长者为泻法。

2.提插补泻法以提插时用力的方向、力度、频率分补泻的手法。针刺得气后,在得气处重插轻提,下插时用力重、速度快,上提时用力轻、速度慢者为补法;在得气处重提轻插,上提时用力重、速度快,下插时用力轻、速度慢者为泻法。

3.徐疾补泻法以掌握进针、出针以及行针的快慢分补泻的手法。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4.迎随补泻法以针刺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是否一致分补泻的手法。针尖顺着经脉循行方向刺入施术者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方向刺入施术者为泻法。

5.呼吸补泻法将针刺手法与患者呼吸相结合分补泻的手法。患者呼气时进针、转针,吸气时退针、出针为补法;患者吸气时进针、转针,呼气时退针、出针为泻法。

6.开阖补泻法以出针时是否按压针孔分补泻的手法。出针时迅速按压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不按压针孔为泻法。

7.平补平泻法进针得气后,施以均匀地捻转、提插手法,适用于虚实不明显或虚实夹杂的病症。

(二)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

1.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是产生针刺补泻效应的基础。机体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以产生不同的调整作用,呈现出不同的补泻效应。当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可以起到扶正补虚的作用;若机体处于虚脱状态时,针刺还可以起到回阳固脱的作用;当机体处于邪盛状态而呈实热、邪闭的实证时,针刺可以起到清热启闭、祛邪泻实的作用。例如,胃肠功能亢进而痉挛疼痛时,针刺可以解痉止痛;胃肠功能抑制而蠕动缓慢、腹胀纳呆时,针刺可以加强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功能,消除腹胀,增进食欲。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是产生针刺补泻效应的主要因素。

2.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是产生针刺补泻效应的重要条件。有些穴位能鼓舞人体正气,促进功能旺盛,具有强壮作用,适宜于补虚益损,如气海、关元、命门、膏肓、足三里、百会、神阙、中脘、背俞穴、原穴等。有些穴位能疏泄病邪,抑制亢进的功能,具有祛邪泻实作用,适宜于实证,如人中、委中、十宣、八风、八邪、井穴、荥穴、郄穴等。当施行针刺补泻时,应结合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以便取得较好的针刺补泻效果。

3.针刺补泻手法针对机体不同的虚实状态,采用相应的针刺补泻手法,是获得补虚泻实效果的关键。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刺补泻手法作用于机体时,可以产生“补”和“泻”所特有的规律性效应,是产生补泻效果、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主要手段。上述各种单式、复式补泻手法,就是古今针灸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因此,要想获得满意的补泻效果,其施术手法至关重要,必须恰当施用。

八、留针与出针

(一)留针法

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留针的方法有静留针和动留针两种。静留针法指在留针过程中不再行针;动留针法指在留针过程中必须间歇行针施术,多用于针感迟钝者。临床上留针与否、留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病症在施术后可不留针或酌情留针15~30分钟,而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疾病,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如急性腹痛、三叉神经痛、痛经、破伤风、角弓反张等,留针时间可达数小时。小儿一般不留针或少留针,后头部、眼区、喉部、胸背部的穴位不宜久留针。

(二)出针法

在施行针刺手法、留针,达到治疗要求后,将针拔出的方法,称为出针。

九、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针刺治疗虽然比较安全,但是,如果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了解,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犯刺禁,或针刺手法不当,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不应有的异常情况,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及时处理并加以预防。现就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分述如下:

(一)晕针

晕针指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发生的晕厥现象。

1.表现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冷,脉沉细弱;严重者会出现神志昏迷,四肢厥冷,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血压下降,脉微欲绝。

2.原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手法过重,而致针刺过程中发生此现象。多见于初诊者。

3.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拔出。扶持患者仰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给饮温开水或糖水,轻者即可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指掐或针刺水沟、素髂、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涌泉等急救穴,或者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强壮穴,即可恢复。仍未恢复者,可考虑采用现代急救措施。

同类推荐
  • 六味地黄丸,好药莫乱吃

    六味地黄丸,好药莫乱吃

    一年四季都要养生,到了冬季要养什么呢,就是肾。我们不仅知道冬天养肾,还知道有一味药,养肾的效果很好,什么呢,就是六味地黄丸。如果说养肾是养生的大法,六味地黄丸就是养肾的关键,但是,您知道六味地黄丸怎么吃吗?到底是什么人才适合吃呢?还是来听听专家的讲解吧。
  • 夫妻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夫妻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夫妻健康生活百科》正是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精心编写、献给丈夫和妻子共同阅读的百科读物。书中的主要内容有:夫妻两性保健知识、夫妻避孕节育知识、夫妻和谐生活与沟通知识、夫妻健康及病症治疗知识、中老年夫妻健康生活知识等。这些都是夫妻最为关注的、最需要懂得的。
  • 女性保健参照书

    女性保健参照书

    为了加强妇女的身心保健,使广大妇女能健康、科学地享受新世纪的现代文明生活,我们综合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根据现代妇女身心疾病的特点,编辑了本书。
  • 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探寻博大精深的国学养生之道;体会经典古典文学中的养生奥秘;思考饮食文化中的养生结晶;品鉴本草巨著之养生妙方。让文化中的千年养生密码成为你身边最可爱的健康大使.最理想的养生方式,尽在本书。
  • 足疗足浴治病大全

    足疗足浴治病大全

    足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与脚上相应的部位有内在的联系,一旦有病就能从脚上反映出来。我们便可以通过足部按摩、足浴、敷贴等疗法使人体气血运行,颐养五脏六腑,达到祛病健身的功能。
热门推荐
  •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

    不要想着用什么样的姿态,不要刻意去学别人的方式,你有你自己的东西,做你自己就好了。我们总会遇到很多孤独且困难的时刻,那时我们都觉得自己过不去了,但我们都过来了。正是因为经历了无数个这样的时刻,我们才能学会坦然,才能知道应该怎么样面对接下来的可能会接踵而来的困难。如果你想去实现梦想,孤独是你的必修课。如果不能沉下心来,就没有办法去实现它,因为那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孤独能让你更坚强。你只要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苦逼,那些看起来坚定的人,在背后也下定了无数的决心。而你总会在某次下定决心之后,一路飞奔再也不回头,什么困难都 打不倒你。
  • 软玉生香

    软玉生香

    苏阮的一生过的跌宕起伏。她一生听得最多的话,就是蛇蝎狠毒。咒她怨她的人,能从京城排到荆南。重回年少,苏阮想了想。合该使坏的人,总不能轻饶了去?
  • 芙蓉石缘

    芙蓉石缘

    内容简介:此书已停载!!此书已停载!!由于官方规定等原因无法进行此书的删除工作,请各位读者移驾《芙蓉血契》!!请各位读者移驾《芙蓉血契》!!男女主的故事将在那里精彩继续!!由于情节有很大变动,不得不重新调整。请各位再勿进入本书!!花开花谢...缘起缘灭...情爱匆匆...缘越时空...预知后事如何请见《芙蓉血契》《芙蓉石缘》已停载!此书已停载!!此书已停载!!由于官方规定等原因无法进行此书的删除工作,请各位读者移驾《芙蓉血契》!!请各位读者移驾《芙蓉血契》!!男女主的故事将在那里精彩继续!!由于情节有很大变动,不得不重新调整。请各位再勿进入本书!!
  • 臻于灰霾的尽头

    臻于灰霾的尽头

    最可悲的事情是,失去了自我,只剩下空躯壳。亓官韫和郗卓,爱得真爱得切,然而却又爱得痛。亓官韫的目光闪烁,说道:“如果我早知我们的爱,像在荆棘丛里翻滚过一番,我就不会要这份姻缘了。”“那么说,你后悔了。”郗卓瞪着韫儿,闷声道。“不,不是,我只是不想看到你那么痛苦。”亓官韫说。
  • 虐爱:历少的逃跑小娇妻

    虐爱:历少的逃跑小娇妻

    她爱他,不顾一切去爱他,可爱变成一把杀人的匕首,深深的刺入她的心脏。我曾再风中等你,你又在哪逍遥?
  • 蝴蝶变

    蝴蝶变

    连环案件,案情扑朔迷离,凶手无影无踪,古宅惊魂,转世曼陀罗杀意萌发。美女模特神秘死亡。蓝贝壳酒吧诡事频频发生。错综复杂、灯红酒绿的夜世界里面,每个人的七情六欲如病毒般急速扩散,继而深度迷失……暗夜古宅,散发玫瑰香的红裙女子杀意萌发,她就是传说中的转世曼陀罗吗?惊骇电梯,飘浮红丝巾的替身模特再次重生,蝴蝶骨、恶之花的秘密已经掩盖不住了!深夜时分,谁在湖边悠悠地梳头?哦,是那个化着浓妆的古代装扮的女人。月光下,她的脸色惨白而狰狞,就像一只丢了魂魄的狐狸。
  • 人间四月

    人间四月

    我现在都清晰地记得四月给我讲这些话时的神情——目光空茫,语气淡淡的,带着怅惘,有一句没一句的。哪怕我有一个语气词的回应,都会搞得她神色慌张,戛然而止结束话题。但也有些时候,她就坐在我对面,话讲着讲着讲成了自说自话,越说越流畅,越说越恣意张扬,连脸上的五官表情都随之生动起来。我于是想到,就像主动送我那些旅游纪念品和食品一样,四月一定也是想把自己的心事、秘密,作为礼物,郑重地都交给我,用以表达亲近和信任。这就跟送那些礼物一样,送出之前,我相信她未必不花心思、动脑筋,可当着我的面和盘托出时,却每每故意表现出轻松、随意、漫不经心的样子。
  • 校草亲亲太难缠

    校草亲亲太难缠

    谁也说不清楚,下一秒,将发生什么事。就像谁也说不明白,桃花运,会什么时候来一样。在杜梓瞳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她被塞进了云上学院,本来就觉得够倒霉了,偏偏还惹上了那么个刺头儿,好吧,她本着能躲就躲的性格,不和他相遇就没事了,可偏偏某一天,家里竟然先后来了两位骨灰级美男,最让她咋舌的是,两人都自称是她的未婚夫,天哪,有没有谁来告诉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大全集(超值金版)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大全集(超值金版)

    佛家常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一个人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度量。拿得起放得下,也就是会选择懂放弃。 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与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易事。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这就是一种度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这便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既来之,则安之,这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又需要多年磨炼才能养成。学会选择,实为可贵;懂得放弃,才是做人的真谛。
  • 史上最强日本史

    史上最强日本史

    以通俗流畅的笔法讲述了从1543年到1868年这三百多年间日本的战国乱世,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任务为主线,并且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江户幕府十五代将军和其他武士,商人等命运进行全景展示,比较注重对当时日本战争历史的叙述,对江户(东京)的“町文化”则着墨最多,并加入了对当时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百姓生活的演义。第一部是从德川家康的出生开始写起,直到日本被丰臣秀吉统一为止,叙述了德川家康从一介人质的身份起家,其奋斗过程中最为坚苦卓绝的人生岁月。在讲述人物跌宕起伏命运的同时,更严密地揭示了日本战国史上最大的谜团——明智光秀谋反、本能寺之变以及织田信长的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