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想象力,也可以为自己建造一座心灵的圣殿。这座心灵的圣殿是指在心中营造一个适宜的心理环境,让我们随时都可以进入。因为我们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造它,所以这里可以根据我们的意愿尽可能放松、宁静和安逸。在这所圣殿中,我们可以让心灵得到充分的休憩。
其实,建造一所舒适的心灵圣殿并不难。首先,让我们在一个舒适的位置上放松并且将双眼闭上,然后开始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美丽、安宁的环境之中,这个地点并没有限制,只要它能吸引我们就行。可以想象自己在山顶傲视群峰、在森林中自由飞翔,也可以想象自己在海边漫步甚至在海底遨游,只要想象的环境能让自己感到舒适、愉快就可以了。接着让我们巡视这个场景里的一切,注意所有的细节、聆听哪怕是最微弱的声音。这便是我们心中的圣殿,只要我们想去,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闭上眼睛,便可以到达那里,随时随地获得内心的放松与安宁。
或许在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圣殿自发性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或者我们也可以尝试改变那里。在这个只属于自己的圣殿中,我们可以发挥出自身无穷的创造力,但是请一定记着,不要让圣殿中的宁静、平和与绝对安全的氛围消失。
正如杜格尔德·斯特华特说的:“想象的才能是人类活动最伟大的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毁坏了这种才能,人类将停滞在野蛮的状态之中。”所以,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吧,因为它能给你带来快乐和力量。
五、安抚心中受伤的小孩
如果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大部分人会觉得荒唐。我们的确无法用肉眼看见这个孩子,但它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当我们愤怒、悲伤、生气、痛苦时,通常都是这个小孩本能的反应。面对他,安抚他,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平静与升华。
心灵故事
姜昕是个脾气很暴躁的人。别人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都可能激怒他,让他怒不可遏。即便是当时不发火,事后他也会恨得咬牙切齿,伺机报复。这种性格缺陷导致他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平时也没有什么朋友。为此,姜昕自己也感到了困扰,但却始终控制不住自己的坏脾气。
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姜昕找到了心理医生。经过与医生交谈,问题的脉络渐渐变得明晰起来。其实,姜昕的这种性格跟他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他的母亲脾气暴躁,他小时候经常被母亲打骂,父母之间也总是争吵不断。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姜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他性格缺陷。
心理医生告诉姜昕:虽然你已经长大成人,但在你内心深处,一直隐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你现在的不理智行为,就是这个小孩在面对刺激的时候作出的本能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姜昕开始面对自己心中那个受伤的孩子,也就是那个没有长大的自己。
我们有时对他人的言语或举动十分敏感,容易愤怒,总是有一股无法用理性来控制的冲动,大部分情况下,这种事情的发生都是由于这个孩子的愤怒和伤感在起作用。如果我们总是无法对某个人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被一种特定的偏见所控制,那一定是这个内心的小孩看待人的方式在影响着我们,形成自己性格缺陷的根源就是这个肉眼无法看到的孩子。因此,想要找到形成自己性格缺陷的根源,我们便要设法追溯我们童年的经历。
孩子从出生到成人,不论父母怎样精心地照顾都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伤害,我们的人生也会因为这些伤害而受到制约。当孩子从母亲的怀抱中爬出来,蹒跚学步,领悟这个对他们来说还相当陌生的世界的时候,他们绝对需要父母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与信任。如果孩子在受到伤害时父母不在身边,或者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表现出厌烦或者光火的态度时,孩子的内心便很容易便受到伤害,从而感到格外的孤独和恐惧。
即使父母能够在身边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也无法完全避免孩子受到伤害,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父母可以做到完美无缺。
人都有欲望,父母可能在不经意间会将工作中的烦恼带回家里。比如父亲在工作单位受到领导的批评,回到家以后,当孩子拿着自己在幼儿园的绘画作业给他看的时候,平时在父亲眼中充满了美妙幻想的画,在这个时候就会被看作一堆幼稚的颜料堆砌,被他批得一文不值,而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有意为之的。如果对于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父母都要插手干涉的话,也会导致孩子失去自律性,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有什么太严重的后果出现,但在不远的将来,孩子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些时候,童年经历甚至会影响到我们成人后的人际关系、工作和爱情等方面的取向。在孩子受伤的时候,如果没有人察觉到他们的伤痛,帮助他们抚平伤口,那么伤害就有可能会在孩子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的烙痕,埋藏在孩子的记忆深处,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孩子发育的延缓或停滞。当然,孩子心理或者身体某一部分停止发育并不代表孩子的整体发育都停滞了,那些没有受伤害的部分将会继续发育。其结果便是孩子有可能在智商上十分突出,但是在情商上却一点都不成熟。
没有受过伤害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区别仅仅在于受到伤害后伤口的深浅和造成影响的程度不同。有的人,因为小时候被母亲抛弃和伤害,便对母亲的关心和照顾充满了更多的渴望。因此在成年后,便会希望得到周围人更多的友爱和关心,担心他人抛弃、伤害自己。正是这种心理,让这一类人对他人的语言和行为非常敏感,经常会产生过激的反应。所以,在我们的身边,常有一些人对他人的言语和行为过于敏感,而且容易发怒和生气,这很可能与他(她)的童年经历有关。
心理调节
了解到问题的根源,还只是达到了“认知上的洞察”,也就是说只是了解了自己的不安和恐惧源于过去的某些记忆。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做到“情感上的洞察”,也就是要体会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且从症结上对其进行解决,将所有的伤心和恐惧尽情地释放和排泄出来。要想在人格上完成实质性的改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能够认识到问题之所在,便说明已经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想要彻底改变自己,就要试着接受内心那个受到伤害的“小孩”,只有接受它的存在,才能从根源上弄清楚到底是过去的什么经历在一直纠缠着自己,最后才能想方设法地安抚这个受伤的小孩,从而获得身心自由。
找一个不会被外人打搅的地方,用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放松。用意念与体内的潜意识对话,请它允许你与过去的自己沟通。
集中注意力,直到过去的自己在脑海中浮现。观察这个过去的自己,看看他在做什么,他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他当前的情绪如何。如果潜意识没有明显的反应,也可以通过回想自己小时候的外貌等方式来勾勒这个内心小孩的形象。当他出现以后,你便可以试着与他进行沟通了。
这时要用语言肯定小孩拥有的能力,告诉那个“小孩”,自己是他多年以后的样子。自己在这些年中学到了很多,现在是回来给予他帮助的。经过这些年成长过程中的锻炼,自己已经学会了可以更有效地处理事情的能力和技巧。告诉“小孩”:他单纯凭借当时他所能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去处理这些事,能做到这样,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相信他以后会做得越来越好。看看现在的自己,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如果感到他在责怪父母或者曾经伤害过他的那些人,便告诉他:其实,不光是他,其他的人一样,都是在不断变化、成长的,那些人之所以那样做,也只是凭借当时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来扮演自己的角色,他们已经尽力去做了。虽然他们的行为伤害了他,但是这并非他们有意为之。在那些事情的背后,都有一些正面的动机,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做得不够好。也许以前自己不理解,但是现在随着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许多类似的事件之后,他已经完全能够理解他们的行为了。这些都是这些年来他所学到的,而他自己也已经用成长来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自己对“小孩”产生了反感情绪,那么请告诉自己:当时并没有人教给“他”自己现在已经懂得的事情,没有人在一旁启发“他”,而“小孩”也在不断地成长。正是他不断地努力,才让你有机会和能力掌握如此多的知识和能力,享受现在如此丰富和绚烂的人生。
看着小孩,回想让“他”感到无助、寂寞、伤感、害怕的事情。然后告诉他:以你现在的经验会怎样去应对,告诉他要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那些使他受到伤害的事情,给予他足够的同情与安慰,在对话中互相肯定与认同。肯定并感谢他当时的勇敢,因为,正是他用顽强的生命力成就了今天的你。
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脑海中人物和场景的变化,只有注意到“小孩”的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甚至他内心世界的变化才算成功。当你已经完全做到上面所说的这些内容的时候,你就可以看着这个“小孩”,告诉他:这么多年的迷茫和不安都已经成为过去了,现在你来接他了。告诉他你想与他重新合二为一,因为现在的你已经足够强大了,可以保护他、照顾他了。看着“小孩”一步步地向你走来,当他站在你的面前时,请你拥抱他,让他感受你现在的力量,让他放松、安定下来,这时的“小孩”已经没有了彷徨和恐惧。想象自己现在的力量,因为你们的融合将会使你们变得更加完整和强大,可以更有效地去处理接下来的人生中需要处理的事情了。
当你做完上面的一切后,如果再次经历同样的痛苦和烦恼,我们就可以告诉那个受伤的自己: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已经不再软弱,我们已经是一个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问题的大人了,我们已经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了。
六、千万别浮躁
心浮气躁是很多人的通病,克服这种普遍存在的毛病,需要成熟、理性的人生观,不为潮流所迷惑,不为时尚所左右,做一个脚踏实地、独立自主的人。
心灵故事
蔡某是一位来北京闯荡的年轻人,有着一份薪资不太高但却十分清闲的工作。刚开始,觉得这样过着挺不错,但是,最近他却开始觉得心神不宁,原因是开同学会回来之后,他发现大学时的同学很多发展得都比他好。看着别人事业顺心,房子、车子、票子全有了,而自己却还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他就感到一丝失落。在大学时自己是班上的尖子,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班里数一数二的,深得老师的器重和喜爱。再说了,自己也不是只懂读书的书呆子,怎么说,那时候也算是班里的活动积极分子,与同学处得也很融洽。
可是从学校毕业以后,他的经历便不那么一帆风顺了。之前,他也自己炒过股,但总是赚少赔多。在电视上看到别人买彩票中大奖,成了百万富翁,自己便也开始买彩票,期望一夜暴富,可结果却是将自己辛苦攒下的积蓄全部都赔了进去。工作也是接连换了几次,可是总也没有一个让他感到十分称心如意。总的来说,他心里就是觉得事事都不如意,事事都无法让他开心起来。
浮躁是一种混合了冲动、盲动的病态社会心理。人浮躁了,便会终日处在一种应激状态下,精神高度紧张,从而导致脾气暴躁,时间一久可能会对自身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有的人看到歌星能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神气,又想当企业家;整天在那里幻想,却不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做些实际的努力。还有一种人,虽然也有为目标付出实际行动,但是他的兴趣、爱好转换太快,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依然是一事无成。由此来看,浮躁实在是一种要不得的心理状态,那么这样一种不稳定的心态又具有哪些特征呢?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浮躁者一般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
心神不宁。即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感到心里没底,不知道该怎样去做,对前途没有信心;焦躁不安,这也是浮躁心理常见的一种表征。具体来说心神不宁表现为急躁、急功近利,在与其他人的攀比中更加凸显出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
(2)
盲从冲动。盲动、盲从和冒险也是焦躁心理的人常有的一些行为。因为理智已经被情绪所掌控,从而使得行动过于盲目。在开始行动之前,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拟定相应的计划和方案,只是盲目地跟从别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3)
情绪性。即对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间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例如,大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时持充分肯定的态度,有时又表现出异常厌恶的态度等。
(4)
偏执性。如考虑问题不够客观,仅仅是停留在主观方面。例如,许多人认为外国一切都好,就好像西方的月亮真的比东方圆一样。从上面这些浮躁的表现来看,浮躁的产生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
一方面,个人的攀比是造成浮躁的直接原因。曾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有一些能够较早地获得成功,而另外一些,则由于各种原因,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并不理想,离成功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于是,落差和攀比便产生了。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因为对自己目前生存状态的不满,而产生了强烈的欲望,使人们敏感、脆弱以及侥幸心理得以滋生和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