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贵的复仇就是宽容
我们也许不会像圣人一样去和伤害过我们的人拥抱,但是我们应当知道最高贵的一种复仇方式就是宽容。二战期间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经过一场激烈的战争后,来自同一个小镇的两名战士却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原来,两个人在森林中迷失了方向,根本走不出那片茂密、幽深的森林。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然无法和部队取得联系。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从对方那里吸取活下去的勇气。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着这点鹿肉他们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可能是由于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他们再也没看见过任何动物。谁也不知道他们还要在森林里度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唯一能够让他们活下去的食物就是仅剩的一点鹿肉。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军相遇,经过又一次的激烈战斗后,他们巧妙的逃避了敌人。本以为已经安全了,只听后面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那个战士肩膀中了一枪。后面的战士惶恐地跑过来,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他赶快撕下自己的衣服包扎战友的伤口。晚上,他们相互依偎着,受伤的战士以为自己很难熬过这一关了,因为仅剩的鹿肉只够一个人维持的生命。未受伤的士兵则一直泪流满面,不停地念叨着自己母亲的名字。结果,幸运之神降临了,他们不但熬过了漫长的夜晚,而且第二天就获救了。
30年后那个受伤的战士在回忆起这段可怕的经历后说:“我知道那一枪是谁开的,就是我的战友。因为,当他在抱住我时,我摸到他的枪管是热的。当时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怎么会对我开枪。但那天晚上我宽容了他,因为我知道,他想自己吃了鹿肉,而且是为了他母亲活下来。但是残酷的战争夺取了他母亲的生命,回来后,我和他一起拜祭了他的母亲。当时,他向我跪下,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此后三十年,我从来都没提及过此事,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好朋友。”
其实,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突如其来的伤害和意想不到的打击,面对这些带给我们伤害的人,我们应该用宽大的胸怀和真诚的心态去接受他们。其实,对于一般人来说做到宽容别人的伤害很难,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要有平和的心态
遇到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冷静,正视自己的怨恨,心平气和地多想想别人的
好处,哪怕只有一点点而已,这样心情才能平静下来,对别人的怨恨也就会少一些。
2.要放眼未来
别人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只是过去的事,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如果我们只是想着别人对
我们的伤害,如何去报复别人,就会深深地影响我们的健康和快乐,就会使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也变得到处充满着怨恨。放眼未来,宽容伤害过我们的人,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
3.要有宽大的胸怀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胸怀。一个人的胸怀应当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山,宇宙间最深的海和广阔无垠的天,应该容纳得更多更多。一个人只有博大的胸怀才能有容纳百川的气魄,才可以宽容伤害过我们的人。
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因为任何一种情绪来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心情都是不值得的,所以面对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要有勇气去原谅他,宽容他。因为,宽容别人的伤害不但能体现到我们的气度,还能体现到我们高贵的姿态与智慧。
争一步,不如让一步
有一位年轻人正要过独木桥时,刚走几步,不巧对面已有一位孕妇走来,于是他很有礼貌地转身走回桥头,让孕妇先过。待孕妇走过后,年轻人又走上了桥,但走到桥的中央,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年轻人又走回桥头,让樵夫过了桥。
第三次,年轻人不敢贸然上桥,待独木桥上无人行走时,才匆忙上了桥。快到桥头时,迎面而来的是正推着独轮车赶路的农夫。年轻人这次不愿回头,很客气地向农夫说道:“先生,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农夫不理,说道:“你没看见我正推着车赶集吗?”两人互不相让,这时,河面上浮来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位僧人,两人则请僧人为他们评理。
僧人问农夫:“你真的很急吗?”农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市集了。”僧人回答:“你既然急着赶集,为何不尽快让年轻人过桥呢?你只要退几步即可,年轻人和你就可以过桥了。”农夫一言不发。
僧人又笑着问年轻人:“你为什么要农夫让路?”年轻人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经让了许多人,若继续让农夫,我便过不了桥。”僧人反问道:“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你既然已经让了那么多人,再让农夫一次,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此话说得年轻人满脸通红。
“争”与“让”之间,智慧的人常常能够有正确的选择。那些富有智慧的人,一般都具有与世无争的性情,这种退让,往往能够获得人们的尊敬与热爱。而那些“争”的人,恰恰相反,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还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豁达大度、胸怀宽广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俗话说“宰相肚里能行船”,古往今来的史实表明,凡事业上取得成就的,绝非是那些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的人,而是那些胸怀坦荡、豁达大度者。豁达大度的人,他总是有着健全的人格;他潇洒、坦荡、热情、开朗;他决不会被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所困扰。他是一条江、一条河,直奔于大海。
在豁达大度的人面前,你不必为说错一句话担惊受怕,也不必为做错一件事而惴惴不安。因为他是个明智的人,他知道,所有人,包括他自己,是不可能没有错的。所以,豁达大度的人,为人宽容。
豁达大度的人更有着惊人的“免疫力”,尖刻、势利、贪婪、嫉妒几乎与他无缘。他不会文过饰非,更不会暗箭伤人;他光明磊落,是热爱别人也为别人所热爱的人。相反,不豁达大度的人,不但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而且有时还可能导致事业受阻。
三国名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然而,就是这位叱咤风云、威震三军的一世之雄,下场却很悲惨,居然被吕蒙一个奇袭,兵败地失,掉了脑袋。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但中国人有一大毛病就是死要“面子”,“人要脸,树要皮”,为了他们所谓的面子,常常以死抗争,不肯屈、不肯退让,结果到最后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连事业都不保了,生命都不保了,留着再光鲜的面子又有什么用呢?英雄项羽就是个为了面子而死的典型例子。他打了败仗后,路到乌江,本来他是可以乘坐渔船返回江东的,但他放弃了,因为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结果选择了自刎。他的死成全了他的面子,成全了一代英雄的气节,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多少感叹。
要懂得争与让的关系,我们必须理智地看待人生,理智地对待名利。
1.争夺容易导致两败俱伤
今日社会的进步、繁荣是在这种优胜劣败的激烈竞争下而促成的。然而,负面性的争夺,双方勾心斗角,最终会导致两败俱伤,严重者将造成社会动乱不安。适时适度的谦让,是和谐的根源。
2.包容是一种美德
尊敬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在争与让的问题上,要有境界,要有品格,要能包容别人。“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许多事实证明,只有包容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事业才能够成功。
邻里之间要相互忍让
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恐怕就是邻居了,在我们的国度里,自古就流传着“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可见,邻里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站了多大的比重。俗话说“邻里好赛金宝”,有一个好的邻里关系,不仅会有个舒畅的心情,在遇到困难时还会多个帮手;反之,关系不好,大家整天进出别别扭扭,不仅自己不快,还会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人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绝大多数邻居是通情达理的,你忍让了,他也会退让,人敬人高,就是这个道理。
“低头不见抬头见”,道出了邻里之间的密切程度。邻里之间友好相处,就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前提下。人们常说,理解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因此,我们在与邻居交往时就应该真诚、坦率,要重视、信任他人,要对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言行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可,还要对他人表达出来的思想与情感抱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地给予关注和重视,还要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或角度上,体会他人的感受。
诗人杜甫西邻家住着一位寡妇,此寡妇常到他草堂打枣儿,杜甫每次遇见,总是和和气气,并不阻拦,有时还帮妇人收拾散落四周的落枣。后来,杜甫移居他处,此处让给了一位姓吴的亲戚,吴将枣园圈起篱笆。杜甫知道后,写诗给吴说:“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离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甫深怀怜悯之心,觉得她“无食无儿”,贫困潦倒,不仅自家的枣任由她取,还劝告吴郎也要有同情心。
邻里关系的好坏,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邻里关系和谐、融洽,与人相处善良正直,宽宏大量,遇事忍让,薄己而厚人,舍得吃亏,能够谅人之过,念人之功,助人之短,扬人之长,取得他人的信任与友爱,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称心如意,这样便无烦忧,使心里时时保持良好状态,必然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倘若邻里不和,怒目相视,恶语相伤,遇事总是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对己放纵,对人挑剔,嫉人之贤,妒人之能,讥人之短,笑人之过,就会处处招嫌结怨,烦恼重重,郁郁寡欢,生活得十分痛苦。这样久了,也许会使人体生理失常,心弦紧绷,不堪重负,疾病丛生,早衰折寿。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就是亲人。”过去人们住的是旧平房大杂院,大家彼此非常熟悉,左邻右舍,人与人之间是互相理解,互相帮助。邻居们相处时间长了,就日久生情。虽然免不了张家长、李家短的磕磕碰碰,但更多的是邻里之间的友情。现今的人们,大都住在一栋一栋的多层楼房,各家各户自成一隅,那防盗门一关,谁也不管谁,谁也不认识谁,老死不相往来。如果有个寻亲访友的人按错了门铃,门只开一点,隔着防盗门一问三不知,面孔就像防盗门一样冷冰冰的。显然这是现代人的心理状态——没事不惹事,有事也不多事。这样一来,虽然邻里之间少了许多纠葛矛盾和是是非非,但也少了许多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