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24600000015

第15章 新加坡:公司合作引入医疗卫生筹资和服务(3)

目前,公共医院中80%的病房都是C等和B2等的病房。为了使公共医院能够集中资源提供高质量和实在的医疗服务,保障百姓的就医,卫生部逐渐减少公共医院的A等病房,并提高私人部门所提供的A等病房所占比重,将选择A等病房的病人疏导到私人部门,私人部门在新加坡医疗供应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2001年,私人部门拥有20%的急症病房,并且全都是A等病房。到2010年为止,私人部门将拥有总病床数的30%。政府还对私人部门采取直接的价格控制,通过限制保健储蓄计划支付医疗账单的金额来防止私人部门价格的过快增长。

高福利的医务工作人员

新加坡有4000名医生,平均每800人一名医生,其中40%的医生是专家。护士11000名,平均每290人一名护士。政府掌控着医生执照和所从事的专科,为了控制医生的数量,国立大学每个医学类专业限招150名学生,医学学位得到承认的外国院校从176所锐减到28所,其中有11所美国院校;而中国得到承认的医学院校包括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后又扩大到8所。由于国立大学的医学类招生年年爆满,不少新加坡学生到国外学医,这一机制主要在于吸引人才回流。

医生享有较高的福利。就职于公共医院的专业医务人员按公务员支付薪水,同时还享有基础工资25%的医务人员津贴。工作任务繁重的医生也可以选择根据医疗账单发放奖励金的奖金制。近年来,由于私人医生通常能挣得更高收入,政府不得不提高公共医院外科医生的津贴以将其挽留在公共部门。

新加坡现行医疗卫生体制的启示

新加坡医疗卫生体制的优越性

促进公平。新加坡成功设计了一套筹措资金的机制,辅以公开补助的基本医疗和医院服务,来保证每个人都有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政府通过建立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和医疗救助基金,同时补助一些诊所和医院不同等级的床位,增强了每个人的支付能力。

提升效率。改组公立医院改善了他们的效率。根据每个职员承担的被调整过的病人天数来计算的生产率增加了20%。1992年改组的医院曾部署过一次民调来了解病人对于这些医院医疗服务的评价,调查显示90%的病人评价医院的服务质量好或极好。其中88%的被访病人表示他们对于医院提供的服务相当满意,并将会把这些医院介绍给亲朋好友。

降低成本。新加坡医疗制度很有效。在相对很少的国家投入下,国民健康水平快速增长。医院健康运营,医生待遇良好。从政策的角度出发,保健储蓄计划是否导致了新加坡政策的成功,类似的方法是否都能在其他国家起效,这还尚待考证。

新加坡为保健储蓄政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人均存款率是他们工资的46%。虽然从1984年开始,新加坡经济以每年超出10%的速度增长,但在医疗花费上的支出比GDP的增长更快。由于支出的增长速度、缴款上限和越发保守的收益率等原因,保健储蓄平衡度不能赶上医疗通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提升中央公积金缴款率的压力会加剧。如果经济开始衰退或者医疗支出要攀升,那么局面将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保健储蓄已经成为新加坡政府医疗制度中控制医疗成本的积极力量。当社会越来越富有,人们也会理性地将更多份额的新财富投资在医疗保健上。克里斯多夫·穆勒和他的同事们计算出GDP对于医疗的弹性率为1.43,即GDP每增长1%,医疗支出就要上升1.43%。他们还指出新加坡在58个正在发展的经济体中,用相对最低的弹性率达到了预期的医疗保健成果。亚洲国家在使医疗供应制度现代化的同时,医疗支出每年上涨15%。前东盟国家在向西方制度迈进的同时,以更高的速度加剧着在医疗事业上的投入。中国香港,优异繁荣的城市,带着中国人传统的储蓄习惯,但没有实施医疗保健储蓄政策,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在1984—1990年期间,香港GDP每年上涨6.7%,医疗支出每年上涨13.1%。同段时间内,新加坡在实行保健储蓄政策的基础上,GDP每年上涨8.3%,而医疗支出则上涨11%。很明显中国香港人比起新加坡人将更多新增长的财富投资在医疗保健上。因此,新加坡以保健储蓄政策为核心,在过去10年以比世界其他国家小得多的代价发展了一套十分严密的医疗保健体系。虽然它没有证明医疗保健储蓄在降低成本上的有效性,但确实让我们很难不去想这个可能性。

新加坡医疗卫生体制的不足

新加坡政府的医疗支出比起西方标准来说确实很低,但是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首先,新加坡政府并不遵循经合组织(OECD)的标准来衡量医疗支出。这使得国际间的比较很困难,并且给其他国家沿用新加坡这一体制造成更大风险。另外,新加坡政府对于医疗体制操作的具体细节也高度保密,对于学术研究者以及普通大众(那些不在本国服务部门和政府工作的人士),并没有透露任何数据的来源及其计算方法。所以虽然我们能确切地说新加坡医疗支出参照西方标准是低的,但是这些数据很有可能比官方公布的数据要高得多。

其次,如果把新加坡的医疗支出数据与其他亚洲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而不是与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相比,那么这些数据就不会显得那么惊人。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政府在医疗支出上都花费将近5%的GDP,只比新加坡政府3%~4%的数据略高一些。这本身并不能抹灭新加坡政府政策的成功,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人们对于新加坡政策的盲目膜拜。这同样证明了,无论从医疗保健风格而言,还是就筹措保健资金制度而言,对于有许多共性的这些社会展开调查,会给研究带来有益的启示。

新加坡在医疗保健方面向国人引入了个人责任的思想,引导他们相信承担部分医疗保健费用是无可厚非的。所以,人们对于医疗保健从不说“政府支出”而说“政府辅助”。

再次,作为一个简单的道理,大多数人认为提倡个人责任对于人生任何方面都是具有积极效果的,但是在新加坡的例子中这一原则显得更加明显。保健储蓄和健保双全计划为了避免“道德风险”设计了与政府补助相关的保健方案,许多私人健康保险同样如此。当有第三方来负担医疗支出时,不论对方是政府或者是保险公司,消费者的个人行为都会受到影响,道德风险都会发生,因为此时个人不承担任何的经济负担。它会导致消费者过度使用医疗资源,或者医生多开药方的情况出现。道德风险与道德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却代表一种由于特定金融手段而导致资源错置的情况。

也许人们认为,上涨的医疗服务使用量,尤其是对于那些贫困人口,是慈善医疗机构资金项目的部分目的。但对于新加坡政府而言这却是一个需要避免的陷阱。保健储蓄计划的推出虽然大大降低了道德风险,但它并没有降低保健支出。事实上,1984年推出保健储蓄计划后,个人平均保健花费的增长率从11%升至13%。医疗保健支出的GDP份额也在保健储蓄计划推出的后期上涨,这大部分是由于医生费用和购买新技术的突然增长,因为医院之间会为了生意和名誉而竞争。

政府最终意识到,仅靠避免道德风险和提倡个人责任不足以控制医疗成本上涨。在1993年,政府直接控制取代了个人责任,来作为政府保健政策的中流砥柱。新加坡医疗政策部长委员会在1993年的白皮书中写道:“仅靠市场的力量不足以使得医疗成本降到最低。医疗保健体制是市场化失败的一个例子,政府不得不直接介入去构建和管理保健体制。”新加坡政府从1993年开始推出了一连串控制成本的行动,向着“避免医疗服务过度提供并且减少需求”的目标努力。

同类推荐
  •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

    全书共分12卷128篇,全面概括了针灸史、脏腑经络、病因病理、俞穴、刺灸临床治疗各个方面,是一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宝贵临床经验的精华。
  • 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

    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

    本书囊括了这3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养生法,选录了他们积多年心血研制的保健诊疗方,是一本既权威,又实用、有趣的健康宝典,让现代人尽享一种绿色的养生方式。
  •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下)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下)

    中国医药学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医疗技术、疾病认识,还是诊断技术、药物知识,都曾走在人类医药学发展的前列,有些方面曾为人类保健做出过杰出的贡献。请大家耐心读这本书,如此,便一定会随着介绍而入胜、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只有如此,才会对中国传统医药卫生的起源有一个新的比较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 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由于人口的逐年增长及大量计划生育工作,妇产科门急诊工作任务繁重,临床医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诊断,且有效规范地进行处理。《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第一版出版以来,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为年轻妇产科医师的门急诊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为了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特色,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精心遴选,我们编写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本书依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室建设为重点,便于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系统掌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及管理知识,同时,也可作为医院及科室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依据,增加医院日常管理及监督考核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热门推荐
  • 异界至尊大小姐

    异界至尊大小姐

    余小本是异界顶级杀手,再睁眼已成为将军府的余大少爷。余小以为自己重生后可以狂虐渣渣,走上人生巅峰,没想到这具身体竟连个灵根都没有,余小无奈扶额。当世人得知那个废柴少爷是个绝色佳人时,整个大陆都轰动了,不少隐门家族纷纷前来提亲。结果某男一手抓一个的扔了出去霸气回应:“我看中的女人,谁敢抢?”余小最满意的就是捡来的弟弟很呆萌,可是这个整天翻窗进她闺房的男人是谁?某女看着某人义正言辞的拒绝道:“大哥,可能我们不熟。”正在脱衣服的某男听完后盯着那人邪魅一笑:“你这是不准备负责?”惹了大佬该怎么破,在线等,挺急的!
  • 清高宗乾隆(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高宗乾隆(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高宗乾隆帝,姓名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五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
  •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黄帝内经》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相结合,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术、医疗之术、长寿之诀。为了让读者直接而快捷地领悟《黄帝内经》中所蕴含的精髓和玄妙,本书将原文的深奥理论用通俗的语言和简洁的进行阐释,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并从十二时辰、体质养生、日常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阐释了疾病的诊治之法和日常养生之道。
  • 天定福妻,郡主娘子太难追

    天定福妻,郡主娘子太难追

    上一世的明王府郡主苏月华为了许言川放下了矜持,放下了自尊,违逆了家人,众叛亲离,但他还是娶了别的女子。这一世重新来过,她开始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出色。她发现这个世上除了许言川之外还要很多值得她喜欢的男子,比如说柴王府呆萌呆萌的柴小王爷、皇宫里帅的不要不要的三皇子、还有刚从前线打了胜仗回来的那个粗中有细的阮将军……哎,世界如此美好,为毛她上辈子没有看到?啥?许言川来她家提亲了?想要十里红妆娶她?上辈子他干嘛来着?滚粗!什么?他说有苦衷?什么?还是天大的苦衷?那……她也不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书之女配的甜宠日常

    穿书之女配的甜宠日常

    姜瑜上辈子混娱乐圈被全网黑没演技,一朝被害重生,她摸着自己的盛世美颜,花瓶也能走事业线。上辈子的死仇绿茶婊想成影后?让你臭名远扬。这辈子的白莲花想抢老公?虐你没商量。但——商界龙头大佬沈BOSS一把搂过摩拳擦掌要手撕贱人的女人,低声哄道:“乖宝,让老公来。”————甜宠苏爽向,女主前期有些作,本文抄抄抄,涉及汉服,不喜请绕道,勿喷勿杠。
  • 千金小姐出逃记

    千金小姐出逃记

    离家出走,走投无路?不存在的,她苏酥酥是谁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冥王大人,放过我

    冥王大人,放过我

    “瑶瑶快起来啦!都十点了,你个猪!”顾瑶这才从被窝里慢悠悠的伸出脑袋“亲爱的蓝蓝~你让……
  • 七世王绝

    七世王绝

    不知是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失去一切记忆的熙若冥,身体偏偏里多了一个男孩,每天不得不参与争抢身体主权的战争。然而强行居住在其他人身体里的人,绝不是等闲之辈——至少,不会是普通的人类。“修,一定要用你潜伏在冥身体里的空间能力,保护好冥的火......千万不要被人发现你的存在。”——修:“为什么我和熙若老是被关在这个地方被测试?”修躺在测试机上一脸不悦,“就是因为,学院怀疑我是其他的种族?”“不是怀疑,你一定是啊!”“所以,我们很警惕你也是应该呀!毕竟人类是不可能做出共享身体这个行为的。”——与此同时,修和冥所在的时代,种族矛盾却异常尖锐。——“地下生活很艰难呢。水、食物都需要靠上面的地面人类提供,过着计划分配辛苦的生活,”“我们来到人类的领地,帮助人类生活与学习,来获取更多地上资源。”修:“还真是,chiluo裸地被人类奴役呢。”——第七位魔君的死亡,人类和魔族的战争暂时停歇,无影的硝烟却在两族之间持续打响。为了找到种族问题的关键,找寻失去的记忆,寻找修的身份,熙若和修踏上了在迦斯学院变强的征途。一切,会如他们预想的那么顺利吗.......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门(中篇)

    门(中篇)

    眼睛在灰黄的尘土里打开了一扇门,我看见了蓝的天空,几只小鸟飞过。而一副白骨正痛苦地匍匐在厚重的尘埃里。风太大了,漫进倒塌的门墙间隙,白骨克洛克洛地响了起来……我听到空中有一种让人心动的声音浸透了我酥麻的骨头。可是,推土机毫不留情地推过去了。砖石优美而绝望地坠落,像人即逝的一生般迅速。古老的房子在机械不费吹灰之力的摧毁中坍塌了,杂乱的物体在其中脆响着崩裂,化在泥土里,填补了地面的缺陷。一个年轻的城市规划师站在边上满足地笑着,对工人说:“看着吧!这里将会有一条全国一流的高速公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