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联想]
联想员工守则
1.做事三原则
(1)如果有规定,坚决按规定办。
(2)如果规定有不合理处,先按规定办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3)如果没有规定,在请示的同时按联想文化的价值标准制订或建议制订相应的规定。
2.4个“四”
(1)联想精神四个字:即“求实进取”。
(2)联想员工四天条:即“不利用工作之便牟取私利;不收受红包;不从事第二职业;工薪保密”。
(3)管理风格四要求:认真、严格、主动、高效。
(4)问题沟通四步骤:一是“找到责任岗位直接去沟通”;二是“找该岗位的直接上级沟通”;三是“报告自己上级去帮助沟通”;四是“找到双方共同上级去解决”。
3.联想好员工的标准
敬业精神和上进心,有韧性,有责任感,有悟性,富有创新精神,善于沟通,既会工作,又会生活。
精彩点击: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员工典范:每一位客户都是我们的5分客户
一天下午,广州市联想客户服务中心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客户抱怨说:因为过了上门期,他大老远地抱着电脑到服务站来修。刚刚修好后取回家,现在音箱却没声音了,这是怎么回事啊?
送修组组长唐衡接到电话后,详细地询问了客户:有没有打开音箱?音箱有没有接上电脑?有没有插上音箱的电源线?
客户回答说:“都接好了,就是没声音!”
客户很生气,情绪也很激动,唐衡忙说:“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您看这样行不行,如果您方便的话,我马上过来给您看看。”
客户同意了。唐衡当即又找到了给客户修机的工程师,了解到已经仔细地验了机,验机时一切正常。
听到唐衡要为客户上门服务,工程师们都很担心,因为唐衡那天正发着高烧,一天没吃东西了,上班本来已经很吃力,而客户又住在黄埔,坐车都要一个多小时,况且还要抱一大堆备件,因为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又要一次性为客户解决,所以主板、音箱都要带上。
面对同事的劝告,他摇摇头,坚持要自己去:“客户已经很生气了,我跟客户沟通过了,比较了解情况,如果换一个人去,咱们倒没什么,只怕客户会更生气。”
带着几许担心,同事们送唐衡上了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后,唐衡来到客户那里,来不及休息,马上开始认真地为客户检修机器。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原来是客户自己把音频线接错了位置,换个插孔后就可以了。
当客户得知情况后,一个劲地道歉,说错怪他们了。但唐衡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当时没向您说清楚怎样接音频线,是我们的失误,现在给您接好,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客户看出他身体不适,想送他回单位,也被他婉言谢拒了。唐衡拖着疲惫的身体踏上了公交车,回到站内,一放下备件,他就大口地吐了起来……
同事们马上把唐衡送回了家,打了两天点滴他才恢复了精神,后来客户还特地打电话过来,关切地询问唐衡的情况,他说:“联想的工程师太敬业了,我给你们的这次服务打5分!”
知道客户还打电话关心他后,唐衡笑了,他说:“我们的客户其实都是很通情达理的,有时候生气发火,那是因为他们心里着急,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只要把客户当成自己的朋友,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去为他们考虑,每一位客户都是我们的5分客户!”
深度点拨:要做事,先做人
只做事,只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这样的公司长不大,只能是个小公司;而注重做人的根本,有一以贯之理念的公司,必定可以成为大公司。
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个人,这个道理都是成立的。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必须把好做人这一关,这是做事的根基。
诚信、正直、真诚,这些做人的好品质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严守的。做事的方式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品质。如果不能堂堂正正地做人,也必定做不出光明磊落的事。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人。现在的任何一家大型企业在强调员工素质的时候,都是把员工的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因为没有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其他的任何成就也就无从谈起了。
那些恪守做人准则的员工,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吃了亏,可是从长远看,他们才能真正获得老板的倚重、同事的支持和客户的信赖,这样的员工才能称为真正的优秀员工。
相关链接
1.联想的三个取信
取信于客户;
取信于员工;
取信于合作伙伴(股东、政府、供应商、代理商、媒体等)。
2.联想的道德观
宁可损失金钱,绝不丧失信誉;
生意无论大小,一律一视同仁;
待人真诚坦率,工作精益求精;
光明正大干事,清清白白做人;
勤勤恳恳劳动,理直气壮挣钱。
3.联想做人风格
平等——自尊、自重、自信,热爱自己的工作。
信任——建立信誉,勇于承担责任,切实履行承诺。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风格,尊重他人的工作;尊重其他部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职责和分工不同。
善以待人——不要把别人往坏处想。
欣赏——严以律己,高标准要求自己,超出别人的期望。
宽以待人——宽标准,宽视野。
亲情——开放自我,让别人了解你的需求,让别人了解你的困难,让别人知道你需要帮助。
换位思考——主动了解他人的需求;让他人感到能得到理解和帮助。
4.联想“五多三少”
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少一点不分场合地训人;多把别人往好处想,少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多给别人一些赞扬,少在别人背后说风凉话;多问问别人有什么困难,多一些灿烂的微笑。
小成凭智,大成靠德:[蒙牛]
蒙牛员工守则
1.企业精神
精诚团结,勇于拼搏,学习创新,追求卓越,与时俱进,报效祖国。
2.蒙牛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
诚信:百德诚为先,百事信为本,诚信是蒙牛文化的核心。
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报恩是蒙牛做人的原则。
尊重:建立相互尊重的蒙牛拇指文化,让人人都感到伟大和崇高,在工作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合作:二人为仁,三人为众,“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在合作中共赢是蒙牛人做事的原则。
分享: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与别人分享的智慧,只有分享的思想才有力量,没有分享,就没有团队的成长。
创新:创新是旧的资源新的整合,创新是蒙牛事业发展的灵魂,与时俱进是创新的最佳体现。
精彩点击:小成凭智,大成靠德
员工典范:我们要对消费者负责
一天下午,蒙牛鲜奶制造车间传出了“嘭”、“嘭”的声音,外面来的参观者都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而蒙牛内部的员工都知道,这是质检部门主任杨平又带着人在摔包了。
杨平,2003年进入蒙牛乳液,从一名普通的质量检查员做起,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更加严格地要求牛奶的质量。只要是经过他的检验,哪怕是一点点的瑕疵,都不会放过去,使其流向市场。
“牛奶出现质量问题怎么办?”有一位朋友问。
“摔包!”杨平严肃地回答。
“难道就没有别的处理办法?”那位朋友似乎想得到不同的答案。
“没有!”杨平坚定地回答。
摔包的声音引来了其他部门的同事,有些人加入了摔包的行列。一个新来的同事看着一箱又一箱白白的牛奶就那样倒掉了,觉得十分可惜。
他问杨平:“为什么要摔包啊?”
杨平说:“这批鲜奶有问题。”
这位新同事用手蘸着鲜奶尝了一口,说:“我没有尝出有问题啊!”
“你不是专业人士,当然尝不出来。”杨平回答着,手里的活并没有停止。
“消费者大都不是专业人士嘛,再说了,又不是牛奶坏了,摔包多浪费?”这位新同事仍抓住问题不放,颇有“刨根问底”的劲头。
这时,杨平直起腰,拍着新同事的肩膀,笑着说:“可我们要对消费者负责啊!”
深度点拨:诚信是最好的品牌
社会交往、商业活动最基本的原则是诚实守信。我们不能因一己私利而违背诚信的原则。
对老板和员工来说,诚心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如果老板不能诚实守信对待员工,那么老板就很难赢利;反之,如果员工不能诚实守信对待老板,那么员工也难以获得自己的利益。
人无信不立。商家没有良好的信誉,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员工没有良好的信誉,最终会被企业甚至社会抛弃。
以诚相待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砝码。只要以诚待人,就会得到他人的信任,获得良好的赞誉,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们都喜欢和诚实守信的人交往共事,因为“诚信”是不用设防的。诚信的人会逐渐形成宽阔的胸怀,营造友爱和欢乐的环境;心灵纯洁的人会自觉养成廉洁自律的良好习惯,营造祥和安宁的氛围。
相关链接
1.蒙牛企业文化的伦理篇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胜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2.蒙牛企业文化的道德篇
(1)当人们向你点头称道时,你应该想清楚,他们是冲着你的权力、才能、人品,还是什么?
(2)当你不在台上时,人们对你的看法才是对你的业绩最真实的评价。
(3)努力发现别人的优点,是获得别人信赖的第一步。
(4)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作好人。
一百道工序,一百个放心:[同仁堂]
同仁堂员工守则
1.古训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2.堂训
同修仁德,亲和敬业;
共献仁术,济世养生。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承同仁堂诚信传统,扬中华医药美名。
拳拳仁心代代传,报国为民振堂风。
3.服务铭
为了您的健康与幸福,尽心尽力,尽善尽美。
4.生产现场标语
质量即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一百道工序,一百个放心。
生产一流品质,同仁堂永恒的信条。
创造国际名牌,同仁堂不懈的追求。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5.同仁堂全体人员共同行为规范
——弘扬“德、诚、信”三大优良传统
德:
仁德:做人以德为光明正直,待人以善为重亲和友爱。
药德:求真品抵制假冒伪劣,重质量务必精益求精。
美德:环境美有秩序无尘垢,行为美有礼节无秽语。
诚:
诚实:货真价实,做到童叟无欺。
诚心:周到服务,不讲分内分外。
诚恳:倾听意见,不计顾客身份。
信:
信念:服务同仁堂,献身同仁堂,立志岗位成才。
信心:勇于面对困难,善于排除障碍。
信誉:一言一行顾着集体荣誉,一思一念为了企业兴衰。
精彩点击:一百道工序,一百个放心
员工典范:检验药材就是检验良心
在同仁堂下属的药材公司,有这样一位质检员,他被人称为“药材质检界的包青天”,他叫郭金生。
2003年,“非典”疫情在北京蔓延期间,药材公司承担了“非典”用药任务。在防“非典”八味方推出后,北京开始出现了抢购风潮,药品供不应求。当时,供应价格每天看涨,质量却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的现象不时发生。郭金生负责此次药品检验工作。
有一天,郭金生的一位大学同学打电话找到他,说要请他一起聚聚。郭金生赴了约,在寒暄、回顾同学时代之后,郭金生才明白这次聚会远没有他想像的那么简单。
原来,这位同学是来帮别人当“说客”的。三周之前,同仁堂准备从一家公司买入药材,在验货时,郭金生发现这批货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以次充好。肯定是这家公司在搞鬼,想趁着“非典”的时机“浑水摸鱼”。自然,郭金生将这批药材挡在了门外。而这家公司的老板,就是面前这位同学的小舅子。
面对着三年的“同窗情”,面对老同学的苦口婆心,面对对方隐约透露的“回扣”,郭金生毅然地拒绝了同学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