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a。王于兴师,修我戈矛b。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c。王于兴师,修我矛戟d。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e。王于兴师,修我甲兵f。与子偕行!
【题解】
这是《诗经·国风》中征戍诗的代表作。诗作借与战友同心协力、同仇敌忾决心的抒发,表达了下层民众慷慨从军、积极参战、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同时,这种重气概、轻生死的精神对于形成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卫国保家、团结御侮的光荣传统意义重大。此诗采用重章叠韵的结构形式,一唱三叹,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韵味,而且代表了《诗经》篇章结构的主要艺术特点。
【注释】
a同袍:表示友爱互助之意。袍,有夹层且内塞棉絮的长衣。
b戈矛:二者均是古代的长柄武器。
c泽:贴身的内衣,《郑笺》:“亵衣,近污垢。”
d戟:古代的长柄武器。
e裳:下身穿的衣服。《毛传》:“上曰衣,下曰裳。”
f甲兵:铠甲、武器。
东山
《诗经·豳风》
我徂东山a,慆慆不归b。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c。蜎蜎者蠋d,烝在桑野e。敦彼独宿f,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g,亦施于宇h。伊威在室i,蟏蛸在户j。町畽鹿场k,熠燿宵行l。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m,妇叹于室。洒扫穹窒n,我征聿至o。有敦瓜苦p,烝在栗薪q。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r。亲结其缡s,九十其仪t。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题解】
这是《诗经·国风·豳风》中的代表作,此诗是一位解甲归田的士兵在归家途中所写。诗作通过描写士兵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其渴望早日归家的急切心情以及对于家园荒芜、家人怨思等的忧愁幽思。此诗语挚情浓,想象丰富,描写真实细腻,同时每章篇首的叠咏将诗中所有片断的追忆和想象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浑融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实再现了出征战士“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复杂心情。
【注释】
a徂(cú):往,去。东山:在今山东境内,它是诗中兵士远征的地方。
b慆慆(tāo):长久。
c士:通“事”。行枚:行军时衔在口中以保证不出声的竹棍。
d蜎蜎(yuān):幼虫蜷曲的样子。蠋(zhú):一种野蚕。
e烝:长久。
f敦(duì):团状。
g果臝(luǒ):葫芦科植物,一名栝楼。臝,裸的异体字。
h施(yì):蔓延。
i伊威:一种小虫,俗称土虱。
j蟏蛸(xiāo shāo):一种蜘蛛。
k町畽(tǐng tuǎn):兽迹。
l熠耀:光明的样子。宵行:磷火。
m垤(dié):小土丘。
n穹窒:清除脏物。
o聿:语气助词,有将要的意思。
p瓜苦:犹言瓜瓠,瓠瓜,一种葫芦。古俗在婚礼上剖瓠瓜成两张瓢,夫妇各执一瓢盛酒漱口。
q栗薪:犹言蓼薪,束薪。
r皇驳:马毛淡黄的叫皇,淡红的叫驳。
s亲:此指女方的母亲。结缡:将佩巾结在带子上,古代婚仪。
t九十:言其多。
采薇
《诗经·小雅》
采薇采薇a,薇亦作止b。曰归曰归,岁亦莫止c。靡室靡家d,猃狁之故e。不遑启居f,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g。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h。我戍未定,靡使归聘i。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j。曰归曰归,岁亦阳止k。王事靡盬l,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m。彼路斯何n,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o。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p。君子所依,小人所腓q。四牡翼翼,象弭鱼服r。岂不日戒,猃狁孔棘s。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t,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题解】
这首诗是《诗经·小雅》中边塞征战题材的代表作。诗作于从征士卒久戍得归之时,通过对艰辛征战生活的回忆和激烈战斗场面的描写,抒发了士卒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故乡的缱绻思念之情。此诗以豌豆苗的生长历程来暗示时间的推移,比兴生动形象,同时诗作采用回环复沓的句式,倒叙追忆的手法,增添了诗作的丰富内涵。同时尾章的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是诗歌情景交融的典范。
【注释】
a薇:野豌豆苗,可食。
b作:生,指初生。止,语末助词。
c莫:即今“暮”字。
d靡室靡家:无有家室生活。意指男旷女怨。
e猃狁(xiǎn yǔn):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秦汉以后称匈奴。
f不遑:不暇。启居:启,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
g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h载饥载渴:则饥则渴;即又饥又渴。
i聘:问,谓问候。
j刚:坚硬。
k阳:十月为阳。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l盬(gǔ):王引之释为无止息。
m常:通“棠”,即棠棣,植物名。
n路:假作“辂”,大车。斯何:犹言维何。
o牡:雄马。业业:壮大的样子。
p(kuí):雄强,威武。
q腓(féi):庇,掩护。
r翼翼:安闲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s孔棘,很紧急。
t思:语末助词。
国殇
楚·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a,车错毂兮短兵接b。
旌蔽日兮敌若云c,矢交坠兮士争先d。
凌余阵兮躐余行e,左骖殪兮右刃伤f。
霾两轮兮絷四马g,援玉枹兮击鸣鼓h。
天时坠兮威灵怒i,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j,平原忽兮路超远k。
带长剑兮挟秦弓l,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题解】
这首诗是屈原《九歌》中一首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而作的挽歌。此诗是为楚怀王十七年(前312),秦大败楚军于丹阳、蓝田一役而写。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一次战役的经过:将士们身披犀甲,手持吴戈,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由于敌众我寡,我军伤亡惨重,但壮士们依然誓死战斗。通过这样壮阔的战争场面描写,诗人高度赞扬了英雄们意志刚强、武力强大,身虽死而志不可夺的英勇气概,盛赞他们是鬼中豪杰!此诗描写战斗的场面悲惨壮烈,生动形象,不愧为一首惊风雨、泣鬼神的悲壮挽歌。
【注释】
a吴戈:战国吴地所制的戈。操:拿着。被:通“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b毂(gǔ):车的轮轴。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兵士来往交错。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c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d此句意谓双方激战,流箭交错,纷纷坠落,战士却奋勇争先杀敌。矢:箭。
e凌:侵犯。躐(liè):践踏。行(háng):行列。
f左骖(cā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殪(yì):倒地而死。右:指右骖。
g此句意谓把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马头上的缰绳也不解开,要同敌人血战到底。霾(mái):通“埋”。絷(zhí):绊住。
h此句意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援:拿着。枹(fú):用玉装饰的鼓槌。
i天时:天意。坠:通“怼”(duì),恨。威灵怒:神明震怒。
j此句意谓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k忽:指原野宽广无际。超:通“迢”。
l挟:携,拿。秦弓: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著名)。
【名句】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战城南
汉乐府民歌
战城南,死郭北a,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b,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c。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d。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e,禾黍不获君何食f?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g,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题解】
此诗是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中的第六曲。诗作通过模拟死尸与乌鸦的对话,将大战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凄惨场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出来。同时,无情地揭露了造成士卒“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深层社会原因,即统治者的刻薄寡恩、官府的冷酷无情。诗作情真语质,强烈的愤慨之情遍布字里行间,充分体现出乐府民歌的风格特点。
【注释】
a郭:外城。
b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外乡人,故称之为“客”。豪:通“号”,号哭。
c激激:清澈的样子。冥冥:深暗的样子。
d枭骑:勇健的骑兵战士。枭通“骁”。驽马:劣马,此诗中指疲惫的马。
e“梁筑室”三句:在桥梁上修了房子,堵塞了南北交通,表示社会秩序的混乱。梁,桥梁。
f“禾黍”句:国内壮丁均战死荒野,无人耕种收获,君主何从得食?
g良臣:忠心为国的战士。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a。
兔从狗窦入b,雉从梁上飞c。
中庭生旅谷d,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e,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f。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题解】
此诗是汉乐府民歌中表现征人苦难一生的代表作。诗作通过描写一位老兵历经六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在其年老体弱最终返回故里之时,看到的却是家园的残败与荒芜。诗作由此强烈地控诉了长期的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此诗语言质朴无华,以白描的手法、层层递进的描述,将人物沉痛的感情表现得酣畅淋漓,读之令人惊心动魄。
【注释】
a冢(zhǒng):坟墓。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b狗窦(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c雉(zhì):野鸡。
d中庭:屋前的院子。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旅谷:野生的谷子。
e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f贻(yí):送,赠送。
【名句】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苦寒行
东汉·曹操
北上太行山a,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b,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c,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d,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e?思欲一东归f。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g。
悲彼《东山》诗h,悠悠使我哀。
【题解】
这首乐府诗是曹操在建安十一年(206)征高干时所作。高干是袁绍之甥,降曹后又反,当时屯兵在壶关口。曹操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出兵,取道河内,北度太行山,其时在正月。诗作通过对委曲如肠的坂道、风雪交加的征途、食宿无依的困境之描述,将军旅生活的艰辛展露出来,由此进一步透露出诗人厌战思乡的情绪。此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
【注释】
a太行山:指河内的太行山,在河南省沁阳县北,是太行山的支脉。
b羊肠坂:指从沁阳经天井关到晋城的道路。诘屈:纡曲。
c溪:山里的水沟。山居的人都聚在溪谷近旁,既然“溪谷少人民”,山里别处更不用说了。
d延颈:伸长脖子,表示怀望。
e怫郁:心不安。
f思欲一东归:怀念故乡谯县(今安徽省亳县)。
g斧冰:凿冰。糜:稀粥。
h《东山》:《诗经·豳风》篇名。《东山》写远征军人还乡,旧说是周公所作。这里提到《东山》诗,一则用来比照当前行役苦况,二则以周公自喻。
却东西门行
东汉·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a,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b。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旁。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c,猛兽步高冈d。
狐死归首丘e,故乡安可忘!
【题解】
这首诗是曹操边塞诗的代表作。诗作借“鸿雁”起兴,烘托出人不如雁的悲凉气息;又以蓬草随风漂泊、归无定所的形象作比,引出征夫的悲惨命运:征战四方,戎马倥偬,老之将至,不见归期。此后,诗人又借神龙、猛兽、狐狸对故乡至死不渝的爱恋作比,抒发了征夫强烈的思乡之情。此诗在结构上大开大合,多用对比,层层铺垫,从而加强了诗歌浓重的悲凉气息。
【注释】
a转蓬:飞蓬,菊科植物,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
b不相当:不相逢,指飞蓬与本根而言。
c深泉:应作“深渊”,唐人抄写古书时常把“渊”字改为“泉”,以避唐高祖李渊之讳。
d猛兽:应作“猛虎”,唐人为李渊之父李虎避讳,常把“虎”字改写作“猛兽”。
e“狐死”句:屈原《哀郢》中有“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首丘,头向着自己的窟穴。狐死首丘是古来的一种说法,用以比喻人不该忘记故乡。
【名句】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白马篇
曹魏·曹植
白马饰金羁a,连翩西北驰b。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c。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d。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e。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f。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g。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