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走进店来,自然要去招呼他们,不让顾客有被冷落的感觉。可是,导购员如果不懂得其中的技巧,就很难达到营销的目的。
很多服装导购员的服务态度过于热情,老远就会和顾客打招呼,一旦顾客走近,更是如影随形,并喋喋不休地介绍商品。这会让顾客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甚至会让顾客产生反感。
顾客初进店,大多数没有什么名气的购买目的,只是先浏览和欣赏一下。此时,他们需要放慢或停下脚步,调整视线适应店内的格局,看清店里的服装种类,如果导购员急不可耐地前去打招呼,就会干扰影响他们自由自在的观赏和联想。因此,掌握适当的接近顾客的时机和方式,才能达到吸引顾客注意力的目的。
1、“上帝”也需要距离
接近顾客是服装导购员开展销售活动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吸引顾客注意并迅速使其对服装发生兴趣的一个过程。不但能拉近服装导购员与顾客之间的心理距离,还可以尽快促成交易。但是接近顾客并不是保镖一样的寸步不离。
我们都知道,顾客是上帝,但是即便上帝来到我们面前也不能一哄而上,寸步不离,过分的热情和尊重上帝也受不了。上帝也需要距离。
在日常选购服装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顾客刚迈进店门,服装导购员就立即上前说:“欢迎光临!请问您想买点什么?”紧接着就尾随其后,或环绕周围亦步亦趋,不厌其烦地热情介绍:“这是我们最新款的产品”、“这款产品我们现在特价”、“这是……”,似乎好不容易看到了自己想捕获的猎物一样,生怕这些“财神爷”“财神奶奶”被他人抢走。但是,这样的结果是,顾客只能窘迫地走开。
顾客为什么会走开呢?因为顾客感觉到没有一丝自由的感觉。导购员这种过度的热情他们反而感觉不自在。
其实,很多顾客都是主观意识非常强的人,他们对选购服装也有自己独到的审美感受,宁愿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选择商品。即便那些随意浏览的顾客也只是碰上合意的服装才会购买。如果在他们还没有选择好购买哪种服装之前,就热情地环绕周围,问他们买什么,会给顾客造成一种挤压感和强制购买的感觉,破坏了顾客自己随意浏览的自由空间。
如果顾客兴致极高地欣赏琳琅满目的服装时,导购员离顾客太近,也容易让顾客产生一种被监督、被怀疑的感觉,好像导购员像防贼一样盯着自己,只能引起逆反心理。这种接近顾客的方式就等于是变相地驱赶顾客。
本来,顾客逛街并非都是购物使然,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另一种环境中享受轻松自然的氛围,借机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此时,当然不希望受到服装导购员过多的干扰。如果服装导购员提前进入他们的视线,容易破坏他们怡然自得的心情。因此,与顾客保持适度的距离才是尊重顾客的表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道看不见的“围墙”,自我保护着自由的自我空间。这个自我空间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人侵了,人们就会产生不安和受威胁的压力感。因此,接近顾客的距离太近也容易使顾客产生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我们都有这种感觉,即便是再要好的朋友,如果他进入你的家中就像在自己家中一样随便,厨房、卧室随便乱转,你的内心也会很反感。因为那些地方都是自己的私人领地,特别是卧室,简直就是自己隐秘的心灵空间,怎么能够随意让别人一览无余呢?因此,在接近顾客中,服装导购员不能像“探照灯”一样光芒四射,不给顾客留一点隐秘的空间。应注意尊重他们的安全地带,不要随意侵犯。
那么,既然要给顾客一个自由的浏览空间,是否就意味着站得离顾客远远的,那岂不是最能让顾客感到放心吗?非也!过于疏远的距离也是不恰当的。要知道,顾客固然不喜欢保镖式和探照灯式的导购员,但是更不希望导购员对自己漠不关心。如果导购员看见顾客进店后,只是自顾自继续忙自己的事情,等到顾客想要门店导购员帮助时,也不及时跟进,那么,他们怎能体会到作为“上帝”那种既受欢迎又受尊重的良好感觉呢?因此,让顾客自由地挑选服装并不意味着对顾客不理不睬,不闻不问,关键是与顾客保持的距离。
一般在大超市里的服务员在顾客选购商品的时候他们会适时的指导,但又懂得保持适当的距离,给人自主的选择空间。这样既可以让顾客知道服装导购员的存在,又不会给其购物带来太大的压力。
那么,服装导购员与顾客保持怎样的距离才能既让顾客有一种自由的感觉,而且又能最适宜导购员观察顾客呢?业内人士根据导购员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三米原则。在为顾客服务或观察顾客时,服装导购员绝对不可以站在距离顾客三米以外的地方,否则会让顾客有被冷落、不受重视的感觉。
“三米原则”是服装导购员与顾客之间的最长距离。当顾客和你的距离在三米的时候可以和顾客打招呼、微笑、目光接触。保持在三米以内的距离,既不能让顾客有反感,但是导购员自己又方便用眼睛跟随、观察顾客,并在顾客需要服务时及时上前提供服务。当然,如果你的店铺内服装琳琅满目,而且在店铺的空间设计方面还有一些支柱和拐角,容易阻挡住顾客和你的视线,那么,可以和顾客保持在一米之外的距离,这是让顾客感到安全的距离。
总之,与顾客保持一定的距离,既能让顾客随意浏览的心情不会遭到破坏,也便于导购员及时地提供帮助,那样才更能体现出尊重顾客、真诚服务的精神,这才会让“上帝”找到自在安全的感觉。
2、掌握与顾客打招呼的时机
导购员与顾客打招呼,主动靠近顾客,是接待的开始。
一般来说,顾客走近店门,导购员应首先与顾客打招呼,这是礼貌待客的具体表现。可是,常常有这样一些导购员,在顾客刚跨进店门时就喋喋不休地为他们介绍商品;或者,当顾客的目光随意浏览时,立即凑上前连声追问“买什么?”或忙不迭地把自己认为畅销的服装递到顾客面前。可是,顾客却态度冷漠,甚至马上拉下脸像看见苍蝇一样讨厌的模样。
导购员对此不理解,自己这样热情就是为了方便顾客选到中意的商品,好心接近顾客介绍各种产品,有的顾客却一点也不领情,反而调头就走,太不知道好歹了!
究竟是顾客“不近情意”,还是导购员“热情过火”?其实,导购员的这些行为就是因为没有掌握接近顾客的时机。
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热情服务遍地开花了。但服务热情一过分,也会让人感觉极其不舒服。凡事皆有度,即使是服务热情,如果过了度,也会走向反面,让人感觉是假的了。如果说,顾客本来还没有到需要你服务的程度,此时,你的主动就可能让人家没有丝毫心理准备,因此,要掌握接近顾客的时机,要察颜观色,区别情况加以对待,不要任何人上门一律立即热情相迎。
一般来说,进店的顾客有一类是有明确目的的,这类顾客没进店前就事先打算要在店内购物。那么,对待这类顾客,导购员积极热情的接待并不会让他们产生不安的情绪,即使导购员热情推荐产品他们也不会离开。然而现实中目的型顾客的数量很少,绝大部分是购物随意性很强的闲逛型顾客。这些闲逛型顾客购物时常常是凭一时冲动,除非他们在闲逛中看中了某款服装,否则其进店后需要短暂的时间来观察一下店内的情况,以便进行选购。这时,如果服装导购员贸然上前打招呼,会打断顾客的思考和判断思路。即便想购物的顾客也会兴致大减,而匆匆离去……因此,导购员一定要掌握适时推销的时机。在顾客还没有认可你时,不要急于表现。
那么,怎样的时间才是接近顾客的最佳时机呢?
从顾客购买活动的心理变化过程来看,接近顾客的最佳时机是在对某种商品产生兴趣与发生联想的时候,在这之前或之后都不适宜接近。
那么,怎样掌握这些适当的时机呢?
一般来说,在顾客发出以下信号时,就是接近顾客的最佳时机。
(1)当顾客花较长时间注视某件服装时
当顾客花较长时间仔细观察某件服装时,通常表明他对这件服装或这种款式的服装产生了兴趣,此时正是你接近顾客的好时机。但是,服装导购员也要给顾客一定的思考时间。因为,顾客此时要思考这种服装的款式颜色等是否与自己相配等,因此,一般是在顾客观察服装15秒时接近顾客。当然,也不要太匆忙,避免引起顾客的怀疑,最好是在顾客专心看衣服、不知不觉接近他们。
(2)当顾客用手去触摸服装或是找标签和价格时
当顾客用手去触摸服装或是找标签和价格时,通常可以表明他对该服装产生了兴趣,想知道服装的品牌、价格、面料成分,特别是产地、厂家是否正宗等。这种情况下,服装导购员不宜马上接近顾客,应有耐心,要等顾客查看完标签后再上前招呼,否则可能会把顾客吓一跳。
(3)当顾客处于寻找状态时
当顾客处于寻找状态时,服装导购员应立即上前询问:“请问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以了解顾客的选购目标,避免因为顾客长时间找不到他想要的服装而失去销售机会。
很多人在超市购物时,一开始会忘记拿购物篮。在手里拿满东西时,常常会四处张望,寻找一个可以利用的购物篮。这时,如果服务员走过来问道:“您需要购物篮吗?”这就是抓好了接近顾客的时机,在顾客最需要她的时候出现。
(4)当顾客突然停下脚步时
当顾客在闲逛中突然停下脚步时,很有可能是见到了“一见钟情”的服装。此时服装导购员千万不能放弃这个接近顾客的大好机会。当然,在接近之前服装导购员应先注意顾客的目光所接触到的服装,以便展开关于此款服装的话题。
(5)当顾客抬起头来时
有时,顾客在注视某件服装一段时间后会突然把头抬起来。此时,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顾客在寻找服装导购员,因为他自己对这件服装的质量品质面料等没有把握,希望得到帮助;二是顾客决定不看了,想要离去。
在第一种情况下,服装导购员就要把握住机会立即与顾客接触,会有成交的可能;在第二种情况下,如果服装导购员能够适时地接近,探询其离去的原因,并作正确的引导,可能还有挽回的余地。
(6)当顾客主动提问时
顾客如果主动向服装导购员提问,表明他需要得到服务,这是服装导购员接近顾客的极好机会。
(7)当顾客径直走向某一专柜时
有些顾客也许是提前做过观察,也许是急于买到自己需要的衣服。他们一进店门就会径直走向某一专柜。此时,服装导购员应该抓住他们的急迫心理,主动接近,轻声打招呼,迅速完成交易过程。
(8)顾客再度光临时
大多数顾客都喜欢货比三家,特别是当你们的店铺与其他服装店扎堆经营时,顾客总要比来比去。如果先前来过的顾客再度进门时,很有可能是他们在“货比三家”后觉得还是这里的服装比较好。再度光临的顾客一般是下定了决心。此时,服装导购员就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顾客面前,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服务。
只有先接近顾客,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向顾客推销自己的服装。因此,导购员只要初步接触顾客的恰当时机,服装销售就已成功了一半。
3、让顾客与你一见钟情
顾客要购物,首先需要对导购员产生良好的印象。据美国纽约销售联谊会的统计,71%的人之所以会从某个店或者某个人那里购买,是因为他们喜欢你、信任你。
因为每一位走进店的顾客既是在接受导购员的所提供的服务,同时也是在与导购员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他们都面临着功能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功能方面,顾客关心能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衣服?能买到一套什么样的衣服?在心理方面,他们关心自己遇到了一位什么样的导购?是态度和蔼、谦恭呢,还是冷冰冰、说话硬邦邦的导购呢?与这位导购员打交道是轻松愉快呢,还是很糟糕的、叫人一想起来就生气呢?因此,导购员要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好感,首先需要让顾客和你一见钟情。
一名优秀的导购员给顾客的感觉应该是,一看到他,顾客就觉得很舒服、很自然,他举手投足都透着专业性和亲切感,以至于还没开口,顾客就已经信任他、愿意和他合作了。
可是,要做到这些,可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
有些导购员在向顾客打招呼时,面无表情,语调不阴不阳,眼睛根本就不看顾客;或者麻木不仁、不主动、不亲切。可想而知,这种不是发自内心的欢迎怎能让顾客满意。
有家市场调查公司专门对几家服装店自认为表现不错的导购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A店的这位女性导购员虽然态度不错,但明显是故作真诚,对谁都是老一套,让人有应付的感觉;
B店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开朗,非常活跃,但给人油嘴滑舌的感觉,而且穿戴也太随便,举止都不稳重,从他那儿买东西实在有点不放心;
C店这位男导购员,人到中年,看上去挺稳重,但是一直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样子,似乎像教师;
D店的导购员都穿着淡绿色的店服,给人清新明快的感觉,而且他们接待顾客大方、热情、又很自然、随和,感觉很真诚。
或许你会说我不是那种人,我热情、真诚,所作所为都是发自内心的,但你的这些好的品质,也需要通过适当的表现方式展示出来,让顾客感受到,首先是要让顾客看到。
顾客进入服装店,第一眼就是通过观察导购员的表情来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受欢迎。很多时候,店员的—个微笑、—个眼神、一句话语,都可以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顾客看导购员,不是从服装店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他们自己的感受和第一印象出发。因此,只有适合他们标准的导购员才能得到他们的喜爱。
一般说来,初次见面,要让顾客对你留下好印象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让你的眼神表现真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内心充满善良和友爱,那么眼睛的笑容一定也非常感人。眼神间的接触是最能表现一个人的诚意,一个温馨的眼神会让顾客感受到亲切。因此,当顾客跨进店门后,站在柜台或者服装货架前的导购员首先要用自己的眼神首先与顾客打招呼。
如果导购员两眼空洞无神或者目光游移不定,就会给顾客留下心不在焉的印象。另外,目光游移不定常常是为人轻浮或不诚实的表现,顾客会对目光游移的销售人员格外警惕和防范,这显然会拉大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因此,如果想让顾客感受到你的真诚,请与顾客进行眼神上的交流,保持一种真诚的热望的目光。炯炯有神的双眼可以向客户传递你的热情和自信。
但是,与顾客的眼神接触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度。时间太短,客户会认为销售人员对这次谈话没有太大兴趣;时间太长,客户又会感到不自在。因此,可将目光停留的范围放置在顾客的大三角区(从顾客的额头到肩膀间的区域,眼睛除外),点到为止。
(2)露出你的微笑
常言道:人无笑脸莫开店。微笑,代表友善、快乐,可以消除彼此间的不信赖感。在服装导购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也是微笑服务。
微笑不仅是一种体态语言,还能反映出人的情绪状态及精神面貌,而且微笑是人所拥有的一种高雅气质。
微笑既是导购员本身素质、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又能标志着服务水平的高低,它传递着友好、亲切、愉快的信息。微笑如和煦的春风,使人感到温暖、亲切和愉快,还能表现出对别人的理解、关心和友爱。导购员可以借助自己的微笑,缩短彼此间感情上的距离。
耶鲁大学曾经做过一项有关“影响力”的研究。经过对受测者的容貌、个性和态度各方面评估发现,笑容是个人发挥影响力最大的利器。
在现代商务礼仪中,要求服务人员的微笑要融入感情,眼神要流露出欣喜,同时稍微点头致意。如果脸在笑心不笑,内心厌恶和排斥顾客却装出一副“职业性微笑”,敏感的顾客都会注意到。所以,服装导购员在接待顾客时必须要发自内心地微笑,既要让顾客在微笑服务中感受被尊重和关爱,又不至于使顾客感到过分客气和生疏。
总之,微笑是世界通用语,无论双方的语言表达方式或生活习惯等有多大区别,彼此间真诚的微笑常常可以消除一切隔阂。因此,导购员在与顾客打招呼时应面带笑容。
(3)语气要温和、亲切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人对你说话总是冲冲的、语言生硬冰冷,这个人在你心目中的印象肯定会大打折扣。
比如,当导购员问顾客“你要买什么?”和“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这两句话由于语气、态度的不同,给顾客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因此,在与顾客打招呼时语气要亲切、友好。
另外,语调要轻声而不低沉。如果问候顾客的声音太小,顾客听起来就会感到很吃力,而且也不能充分表现你的热情。当然,声音也不能太大。导购员问候顾客的声音,只要顾客能够清晰地听到就可以了。因此,如果你是天生的大嗓门,语调偏高,就要练习让语调变得低沉一点。专业人士经过调查发现,明朗、低沉、愉快的语调是最吸引人的。
当然,如果语言与表情相配合,你的问候将更具感染力。
(4)动作得体
导购员顾客打招呼时,无论是一次轻轻的点头还是充满热情的微笑,都要做到落落大方、亲切和蔼。
礼仪是人们在频繁的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有效的待客礼仪意味着良好的顾客关系,导购员作为维持顾客关系的一个重要角色,尤其要注重礼仪。对于顾客来说,导购员的风度、修养,比起漂亮更加重要。礼貌可以赢得彼此的尊重与信任,顾客一旦觉得受到尊重,就愿意久留。
一般来说,当顾客走到门前时,要主动微笑相迎,主动打招呼。在开放式的服务空间中迎接宾客,要记住“五步目迎,三步问候”的原则。目迎就是行注目礼。导购员注意到顾客已经过来了,就要采用迎向顾客的姿势,抬头、挺胸,用眼神来表达关注和欢迎。注目礼的距离以五步为宜,在距离三步的时候,导购员就要快步走向顾客,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以赢得顾客的信赖。
总之,举止言谈要和顾客最讨厌的那类人没有共同之处。
在服务致胜的时代,导购员的使命已经从商业化发展到公益化,顾客选择到一家商场购物,不仅仅要购买有形产品,而且还要求商品之外的附加值,也就是由服务礼仪带来的内心感受。因此,如果服装导购员有着良好的素质,以笑容可掬的表情、明亮清晰的声音、适宜敬重的语言与顾客交往,让顾客第一眼就喜欢你、信任你,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赢得顾客的再次惠顾。
4、正确运用招呼语
招呼语是导购员对顾客说的第一句话,也就是导购员的开场白。能否留住顾客,开场白很重要。
根据调查显示,进入店面的顾客中有75%是没有明显的购物意图的,他们一般只在店内待3~5分钟。因此,导购员要在这3~5分钟的时间内留住顾客,开场白很重要。只有通过第一句话让顾客感到亲切、舒心,才有下一步良好的沟通。
许多导购员可能不明白,招呼语有什么至关重要的,谁不会说,不就是“您好!欢迎”之类吗?这些谁不会说?是这样吗?
以下这些招呼就很不到位。
(1)“帅哥”、“靓妹”滥用
目前国内很多服装导购员在招呼客人时,不管对方形象如何,总是喜欢“帅哥”、“靓妹”地叫个不停,这种招呼语都受欢迎吗?如果说对方长得可以,顾客还能接受;如果顾客长得对不起大众,人家还以为你是讽刺嘲笑呢?因此这种称呼的目的性太强,实在不可取。
(2)“您好!请问您想买什么?”
当顾客走进服装店时,有些导购员总爱习惯性地问一句“您好!请问您想买点什么?”
虽然,这样的问候很礼貌,也很热情,但是,顾客听到却感觉非常不舒服,似乎有强迫消费的嫌疑。他们对这句问侯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质问导购员:“不买还不兴我看看哪!”结果双方弄得都很尴尬。
当然,与顾客打招呼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导购员已经留意到他们的到来,并对其到来表示欢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借机了解顾客的需求。但是,如果不掌握开口说话的艺术,也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在接近顾客时,千万注意开口说好招呼语的重要性。
其实,在顾客打招呼时,不论新顾客还是老顾客,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老人还是儿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友好和职业性的服务用语接近顾客,正确恰当地使用文明、礼貌、诚恳、亲切的服务用语迎接他们。以下方式不妨一试:
(1)人性化招呼语
可以根据顾客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点来灵活地决定招呼语的形式。
例如,对年轻顾客要表现得活泼热情,用“小妹”“老弟”等;对老年顾客要稳重大方,用“大爷”“大妈”等;对儿童要活泼可亲,用“小弟弟”“小朋友”等来称呼。和小孩打招呼太过礼貌听起来不自然,而过于敷衍也会显得草率,最好采取轻快的口气。这些人性化的称呼比起泛泛的“您好”、“欢迎光临”等可亲度更强。
(2)职业性称呼
对于上班族,可以用“女士、先生”等;对于商务人士,可以用“经理、老板”等称呼。这些职业化称呼给人以稳重和尊敬的感觉。
(3)我可以为您提供什么帮助
如果顾客到来千遍一律都是“您好!欢迎光临!”之后就没有下文,显然无法达到销售目的。顾客一般也都会点头回应后,自顾自走开。因此,你可以这样招呼顾客:“您好!我可以为您提供什么帮助?”此时,不论哪一种顾客都会有应答的下文。
如果是“目的型”顾客,可能会马上告诉你拿哪一种款式的服装,如果是闲逛型,可能会告诉你“不忙,我先看看”。
借这种招呼语,你就可以了解顾客来服装店的目的。
(4)强调店名或品牌名,加深顾客的印象
如果顾客到来,导购员这样说:“您好,欢迎光临”或者“您好!”请随便看看!”等,给人的感觉是,这种招呼语似曾相识。不是吗?我们走进任何一家宾馆、酒店或者超市商场,不都可以听到这样的招呼吗?那么,怎样才能从第一句招呼语种就凸显出服装店的功能呢?
你可以这样说:“您好,欢迎光临XX服装店!”或者“您好,欢迎光临XX品牌店!”,那么,马上,顾客的头脑中就留下了服装店名或品牌名的印象,也许还会抬头看一下招牌。因为有许多顾客只是从橱窗或者门外看见了服装就进来的,至于店名恐怕并没有印象。如此招呼语,正好让顾客记住了店名。如果店里正好有他们中意的服装,那么,店名就成为他们下次消费的指南了。
如此招呼,不就等于免费给本店做广告了吗?何乐而不为?
(5)熟客,以姓氏称呼
对于熟客,要表现出格外欢迎之意,不能仅用一句“欢迎光临!”来表示,那样与普通顾客没什么两样。也不能这样直接地问:“这次准备买什么呢?”那样就过于商业化,缺少人情味。对于熟客,当然要记住他们的姓氏,这就把他们和普通顾客区分了开来。顾客马上感觉到“鹤立鸡群”。
另外,如果再拉拉家常,或者以夸张的语气加以赞美,顾客那种被重视和受欢迎的感觉也会喜形于色。
比如,对于经常来的熟客,可以这样称呼:
“您好,刘太太,逛了那么久一定累了吧?先坐下喝杯水吧。前两天我们刚进了一批新货,等会儿我再慢慢给您介绍,好吗?”
“哎呀!马大姐,您今天打扮得好漂亮啊!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您了,最近忙吗?上次买的那套裙子穿得还满意吧?最近我们又到了一些新款,您看看喜欢哪几款,我拿来给您试试!”
“李大叔,您来得真巧,我们刚进来一批新货,我给您介绍介绍吧?”
以上这些亲切的称呼,立刻缩短了和顾客的距离。
(6)妙用赞美称呼法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好话永远动听。”所谓“赞美接近法”,是指以赞美的方式对顾客的外表、气质以及与顾客有关、值得顾客自豪的地方进行赞美,以顺利接近顾客。例如:
“小姐,您的包很漂亮,在哪里买的?
“小伙子,您的发型很别致啊!哪里做的啊?
“这位先生,这是您的小孩吧,真可爱!小朋友,几岁了?”
这样的称呼语一般简短利索,直奔要赞美的对象。如果你的赞美得当,顾客一般都会表示友好,并乐意与你交流。
(7)分别招呼到每一位顾客
有时,在节假日或者搞促销的时候,可能会有许多顾客到来,此时,怎样做才能照顾好每—拨顾客,让他们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关照呢?
如果导购员只是说:“请稍等一下,我就来。”即便有礼貌,也会令顾客有慢待的感觉。因此,导购员要耳目灵活、沉着冷静、态度和气、动作迅速,力求做到“接待一、照顾二、招呼三”。分清先后顺序,依次接待。
这时,我们要先安抚眼前的顾客,“对不起,请稍等一下”,说完后立刻转到新来的顾客面前:“先生您好!您先看看喜欢哪款服装?”先稳住顾客,让他先了解一下产品。稳住顾客后马上和前面的顾客沟通:“这位小姐,您看通过我刚才的介绍,这款服装是否符合您的要求……”
直到把第—拨顾客搞定,再转到新来的顾客那里:“对不起,让您久等了。”这样做,你会发现,每一批顾客你都能掌控得住。
另外,在与顾客打招呼时,也要注意语音和语速语调的变化,让顾客能从中感受到亲切和惊喜。一般来说,语音应以低音为主,但要吐字清楚,语句清晰,不能模糊不清。语调要注意高低昂扬适度,不能太尖利刺耳,也不能声音太低。
曾经有位顾客就是因为导购员声音太低,听不清,非要求导购员重新说一遍“您好!欢迎光临!”因为声音太低,顾客感到自己不受尊重。因此,语调要适中,语速要因人而异、快慢适中,根据不同的对象,灵活掌握,恰到好处地表达让人听明白,让人理解,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在与顾客打招呼中,也可以运用语气词来表达感情色彩。
总之,服装导购员与顾客打招呼时也需要讲究语言艺术。与顾客打招呼,既要文明礼貌,更要注意亲切委婉动听,表现出温文而雅的良好形象。
当然,顾客形形色色,心理千变万化,每个服装店都很难完全预定专门的应答语言,也无法预先演练。这就要求导购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各类顾客的性格、心理、习惯、风俗等仔细地观察了解。争取通过第一句招呼语,就能让每一个顾客在短时间内对自己产生好感,对服装店留下印象,就达到了目的。
5、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
观察是导购员的基本功。具有良好观察能力的导购员,不仅能从顾客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和视线上准确判断顾客的意图和兴趣指向,而且能够了解顾客的气质特点,进而迅速掌握顾客的心理变化,灵活运用相应的接待方法,满足顾客的需求。
有位美国一流的销售女明星就具有非凡的观测力和亲和力。通常,顾客刚走进店门,她只需通过一两句简单的招呼,或者顾客的一个眼神和动作,就能看透顾客的心理。
例如,见到顾客面带忧愁,她会十分关心地问道:“这位太太您好!看你面带忧愁,好像有什么困难,我能为您做点儿什么吗?”
顾客可能对自己的表情都没有察觉,经她这么贴心地一问,不由得十分感动。
由于这位女销售明星能够通过观察快速抓住顾客的心并打动对方,从而找到与顾客拉近距离的方法,拥有了众多的客源。凡来她柜台的顾客很少有空手离去的。这种有针对性的接近顾客的方式,使她从众多的销售员中很快脱颖而出。她每天的营业额比其他营业员要高出40%左右。
一般而言,心有所想,身有所动。人们的心理变化都会从自己的表情中不经意流露出来。因此,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导购员,就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顾客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和视线中揣摩顾客的各种心理。这样做有利于挖掘出顾客真正的购买意图,促进交易的达成。
通过对顾客走进服装店的动作举止的观察,你可以发现,尽管自己每天都要接待许多顾客,但是这些顾客的举止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要学会为他们分类,才能掌握接近顾客的技巧。自己的导购才会有针对性。
(1)目的型顾客——直奔服装
有一类顾客进店通常目不斜视,视线集中专注,脚步快,直奔某款服装或专柜而来。这类顾客就是目的型顾客,他们来店就是为了购买服装。
这类顾客多半非常明确自己的需求,或者对产品有急切需求,或者对品牌的认可度高。此类顾客一般步履匆忙,会大步流星地经过导购的身边,甚至对于门店导购的招呼视而不见,或者仅做个点头和摆摆手的姿势。
对于这类顾客,导购员没有必要拿取更多的服装和反复介绍,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迅速地把其需要的服装展示在他们面前供其挑选。
也可以在招呼过后马上以高度浓缩的语言告知公司的优惠信息,快速引起他们的注意。不妨这样称赞他们,如“先生,您眼光真是不错,这款服装现在正优惠……”
如果你还想做一番关于其他服装或公司优惠活动的介绍,但是顾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兴趣或者用力的摆手,那就不要再费口舌,以防其他顾客看到产生躲避行为。
(2)目的半明确型顾客
此类顾客虽然来服装店是要购买服装,但是,或许是因为对服装的款式品质拿不准,或者是因为对服装店陌生,他们的目光比较游离,不停地在各种款式上扫来扫去。因此,导购员要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去欣赏服装。等他们确实看中时,可以接近他们,进行引导购买。如:“这位女士,这个颜色可能你会比较喜欢。”
(3)犹豫不决型顾客
有一类顾客明明下决心要购买,可是对于购买服装的价格、花色和款式总是犹豫不决,缺乏判断能力,因此,总是左看看右比比,问问产地,比比质量,再比较价格,徘徊不定。
这类顾客一般心思细腻,慢性子,有足够的耐心,因此,导购员与在与他们打过简短的招呼之后,应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他们一段时间让他们随意浏览。直到他们自己感觉实在拿不定主意时才主动热情地为顾客介绍,帮助他们挑选。否则,太早介入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更不可催促顾客早下决心。
(4)闲逛型顾客
这类顾客通常是慢悠悠地东张西望,没有什么明确的购买目的。也许是因为心情不好来逛商场宣泄内心的郁闷。;也许纯粹就为消磨时间。据调查,不论在超市还是在各种专卖店中,几乎有70%的顾客属于闲逛型的顾客。其实,正是这些悠闲地走着、眼睛四处望、穿着也很随意的顾客是容易接近的类型,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接待:
“小姐,您好!欢迎来到……”
“请慢慢欣赏,如有需要请招呼一声。”
对于这类顾客,除了礼貌地打招呼外,不需要过多地介绍服装的情况,以免引起他们的反感。如果有顾客对某种服装产生了兴趣,要抓住时机热情详细地介绍,有可能这笔生意就成交了。
对于那些心情不好闲逛的顾客,要知趣,少打扰为好,忌尾随且喋喋不休地进行推荐和介绍。待其对某款产品产生兴趣后,再为他们介绍不迟。
(5)好奇型
有一类顾客好奇心很强,不是被店面外独特的装修风格所打动,就是被店门前聚集的人群所吸引,免不了想进去观看一番。这类顾客进店后,往往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什么都好奇,而且还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用手摸,就像参观团参观游览一样。
导购员在接待这类顾客时,要抱着欢迎的态度,不论他们是被产品的差异性或者个性化陈列吸引进来还是被促销活动吸引进来,都应趁热打铁,简短强调促销的内容或者顾客看重(被吸引)的部分,以达成交易。
总之,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顾客,导购员只有通过观察,准确把握顾客访问店面的目的,才能相对应地做好接待工作。
知己知彼,方能销无不售。一个好的导购员,要养成善于观察客户的好习惯。要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需要在实践中锻炼,注意把平时的用心积累。只有从观察中真正摸清客户的底细,你才可以针对客户量身制定销售策略。
6、掌握几种接近顾客的方法
接近顾客不仅只是导购员向顾客打招呼表示欢迎,而是为了借机询问顾客需要的服装。因此,要掌握不同的接待方式。
有些导购员不懂得初步接近顾客的方式,见面就夸夸其谈自己的服装或服装店:“我们是第一品牌”、“我们的服装最新潮”等等,结果,顾客往往不等他们说完就走出店门。
俗话说: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导购亦可以将顾客看做一块香喷喷的豆腐。如果豆腐刚出锅,还没散热,你一口咬上去,会烫伤你的舌头。因此,要想让顾客消费,需要一个渐渐升温的过程,掌握几种接近顾客的方式方法。
(1)情感接近法
大量研究表明,顾客一般会在到店后的3——5分钟内的“黄金”时间里决定离开还是留下。之所以离开还是留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情感因素。这包括顾客从导购员的称呼、问候中所建立的亲切感和信赖感。如果在见到顾客的第一眼时就谈服装,顾客怎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呢?因此,要从情感上先留住顾客。
比如:一位导购员对顾客说:“大爷,您早啊!这么凉的天您一大早就来到这里来,真是太感谢了。”这句话让顾客很感动,同时也说出了自己正好想买一件羽绒服的需求。
(2)服务接近法
一般来说,服务接近法最好是对那些急于买东西的顾客采用。这些顾客希望导购员能提供快速、热情的服务。这种情况下,可以单刀直入地向顾客询问,例如:
“大妈您好,我们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
“您好,您想看看什么服装?”
等顾客说出自己的需求后,可以进一步问:
“请问您穿多大号的?”
如此,很快就进入了服装导购的阶段。
(3)介绍接近法
服装店多如牛毛,当每个导购员都用同样的方式招待顾客,顾客就不会有特别的感受。因此,在初次接待顾客中如果能巧妙地加上产品的主要卖点,就会在顾客的心里面留下—些新鲜的印象。
“您好!欢迎光临,这段时间是我们某某品牌产品的优惠期”。这种问好方式让顾客对优惠期感兴趣。
如果顾客正在观看某件服装时,导购员就应该拿起或指着产品和顾客搭话,这样就能引起顾客的兴趣和注意。
例如,导购员用手指向产品和顾客搭话:“您好,您正在看的是我们公司推出的最新款式的服装。”
当你的介绍和顾客的需要相吻合时,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马上就能和顾客形成互动。只是,在做这种介绍时不可一鼓作气全部说完,要注意到顾客的反应,语气有所停顿。
(4)赞美接近法
对于那些正在挑选服装的顾客,当然更希望能听到导购员的恰当回应。此时,你可以这样夸赞他们:
“这件衣服很适合您!”
“您的眼光真好,这是最新上市的商品。”
通常来说,如果店员赞美得当,顾客一般都会表示友好,并乐意与之交流。
总之,只有根据顾客光临服装店的不同目的,掌握接近顾客的不同方式,才能探询出顾客的需求,为服装推销打下基础。
7、谨防不当的语言吓跑顾客
在接待顾客的过程中当然离不开语言的表述,语言也可以让人欢喜让人恼。有时候,过分礼貌的话语让人听着肉麻,但是过分随意的话语也绝不是什么好事;还有一些话语甚至可能挑起店员与顾客的矛盾,引起不必要的争吵,甚至影响整个服装店的正常经营。因此,在接待顾客时,要谨防不当的语言吓跑顾客。
(1)熟人也不能太随意
我们经常说“朋友之间也需要礼尚往来。”就算是每天都来光顾的老主顾,互相之间十分熟悉了,也要把她(他)视为“顾客”。头脑里要时刻牢固树立起“顾客”观念。
有些导购员,遇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客人,谈话投缘时,往往会忘了自己与对方的身分,忘乎所以,随随便便。比如:“什么?你居然穿这种衣服上街?太土啦!一点儿都赶不上潮流!”这种见面礼实在是糟糕透顶。即便他是你的好朋友或熟人、同事,但是,他们来到店里就是你的顾客,是你的上帝,首先你应该尊敬他们,所以,容易犯这种毛病的导购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有一些话在接近顾客时是很忌讳的。比如:
(1)你买吗?
当看到顾客走看看右摸摸,或者遇到顾客在询问价格时,有些导购员常常这样回答顾客“你买吗?”
这种说法的含义是“不买就别问!不买就走开”这无疑是逐客令,更不是尊重顾客的表现。
(2)快点挑
在顾客挑选时,有些导购员或者是为了照顾其他顾客,常常会催促他们:“劳驾您快点,好吗?”“这些面料都一样,不用挑。”
这些语言会给顾客一种不耐烦的感觉。
(3)有说明书,自己看
在顾客打听服装的面料或者洗涤方法时,有些导购员也许是担心顾客不买浪费时间,应付顾客说:“有说明书,你自己看吧。”
这种不负责的态度也会令顾客对他们的服务大打折扣。
(4)到底要不要?
有些顾客在挑选服装的过程中难免犹豫不决,此时,禁止说:“你到底要不要?”这种话语的潜台词是顾客就是来捣乱的。
(5)没看我正忙着吗!
有时候,一个导购员也许会应对许多顾客。此时,难免有心急的顾客会向导购员问这问那。此时,如果导购员一句:“喊什么,等一会。没看我正忙着吗!”那么,给顾客的感觉是:真烦人,越忙越添乱。顾客会因此而打消购物念头。
因此,在接待顾客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以上这些话语的出现。
导购员主要靠语言与顾客沟通交流,他们的语言是否热情、礼貌、准确得体,将直接影响顾客对服装店的印象。因此,导购员需要掌握在接待顾客的语言技巧。以下几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1)少用否定句,多用肯定句
否定句——“没有XXX服装。”
肯定句——“只有XXX服装。”
否定句式给人的感觉是冷酷无情,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肯定句式给人的感觉是尽管没有,但是可以谅解。
(2)避免使用命令式,多用请求式
命令式——“我来给你比比大小。”
请求式——“能让我帮您比比大小吗?”
命令式虽然也是热心帮忙,但是给顾客的感觉是顾客在你的掌握之下;请求的句式就是尊重顾客的表现。
句式不同,表达的意思和效果就会不同,因此,导购员对于语言的奇妙作用也不能忽视。
要想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服务顾客的愿望,需要时时刻刻在脑海中牢记尊重“顾客”的概念,也可以自己去体验一次,当一回“顾客”。当其他导购员对你说出以上那些不当的话语时,自己会是什么感受?明白了这些,在自己的服务语言中,就会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