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1000000005

第5章 孟子与滕文公(3)

“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鲁国的贤人公明仪也说过,周文王以百里之地起家,建立了周朝,是统一中国七八百年的治平天下。文王的一切,足为我们所师法,我绝对相信周公的名言,他绝不会欺骗我的。

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孟子说,你不要怀疑,拿出勇气来,担当国家的大事。现在,你出国看了,哎哟!我那个地方只有县那么一点大,怎么能治得好,跟楚国比,或者跟齐国比呢?你不要怕,滕国的幅员虽然很小,地形不整齐,但是也还有五十里地,与周文王起家的时候,也差不多吧!重要的是要能截长补短,虽然是小国,如果你以大无畏的精神,实行内圣外王之道,政治做得好,也可以使它变成一个至善的国度,也可以给人家做榜样。但是问题在于你自己是否有勇气,肯不肯下决心、下狠心去改变。

孟子说,古书上讲,譬如一个人生病,要想身体恢复健康去吃药,药吃对了,人会发晕。《书经》上记载(《商书·说命篇》),也说过类似这种情形的话。等于医生治病一样,对于一个百病丛生、临死垂危的绝症,要想把它挽救回来,只有胆大心细,投下特效的药剂才行。不过,强烈的特效药剂,吃下去吃对的话,开始反而更显得头昏脑胀,甚之有更坏的反应。发晕以后,等药性完全吸收了,精神就来了。但是如果投下去的药剂分量不够,没有引起任何反应,不好也不坏,那等于白吃,是毫无效果的。这点你要特别考虑清楚,我们治理国家同医生看病一样,你将来就位,政治上要下狠心、下决心,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这正是孟子自作“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批注,可说是画龙点睛之笔。

孟子对于当时还是世子的滕文公,首先教导了他修心养性的内养之学,并培养他身为人君,有君子之度的内圣风格。不过,他用了机锋的教授法,单刀直入。同时在后面一段话,尽其所能地启发他自有的灵智和决心,要他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当时的局面艰难重重,实在很不容易。如果我们明了战国初期时的国际形势和时代环境,你就会对滕文公和滕国,寄予无限的同情;也才可能知道孟子的这个特别门生——滕文公,实在了不起。果然他的一生,并没有辜负孟子的教育之恩,也没有辜负他自己后来为君之德。

这要怎样研究才可知道呢?很简单,熟读《孟子》,反复研究,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便知道了。这一段是记载滕文公在世子时期与孟子的问答。他的父亲定公过世以后,他继位主持国政,面临问题,又向孟子提出具体的请示。这一段便要回转来查阅《梁惠王》下章末段中的记载,然后将前后两段贯串起来研究,便可了然于胸了。

非常遗憾的,从宋儒以后,硬生生地把这些要点,始终局限于孟子论“性善”学说的范围,致使孟子的内则成圣、外则成王的大机大用,统统扼杀于坐谈性命微言之中,岂不是和“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一样吗?但是,我们这样研究,当然也绝对不可背离原文而凭空假设,否则,也就是“离经一字,允为魔说”了。例如朱熹集注说:

愚按孟子之言性善,始见于此,而详具于《告子》之篇。然默识而旁通之,则七篇之中,无非此理。其所以扩前圣之未发,而有功于圣人之门。程子之言信矣。

我们如果也依照朱熹的这种见地来说,那就是“如局限此义于性善之域,似有齐通衢于仄径之嫌,矫枉过正,殊足憾焉!”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把孟子这段话只局限于“性善”之说,岂不是把大路缩小改为羊肠小道了吗?

说到孟子在本节中后半截教导滕世子文公的大机大用,很明显的,有四则:

第一则,他提出了历史的佐证,历史的经验,引用成覸对齐景公的问答。这一则没头没尾的话,很妙。成覸说,他是大丈夫,我也是大丈夫,怕他什么来哉!这个“他”,指谁啊?如果是指历史的圣人,如尧舜、文武,那有什么可怕的呢?那只有景仰才对。既然提出了彼此都是一个大丈夫,又何必怕他。那么,这所怕的,当然不是历史上的圣人,一定是当时互相对立,势均力敌,或强过于齐景公之人吧!因此可知齐景公善用晏子,能够在春秋末期称霸一时,也确是经过一段艰苦辛酸的奋斗而来的。妙就妙在这里,在当时的滕国,处于战国紊乱之间,在岌岌可危中求生存,所以孟子首先引用了成覸这些话,以勉励滕世子——文公,不是没有深意的。至少,内抱圣贤之志,外修王霸之业,纵使不能图王,也可望于称霸,只在你自己的努力而已。

第二则,孟子引用颜渊讲大舜的话来勉励他。历史的名言故事多的是,要讲先王先圣,上有唐尧,下有大禹,都不讲,为什么单单用颜渊讲大舜的话来对滕世子讲?由于大舜的大孝吗?滕文公并非不孝。而且他的父亲滕定公,虽非大圣大贤,在历史上也并无甚令人非议之处。那么,是为了什么?那是因为大舜能躬耕于畎亩,来自田间,起于艰苦之中。所以必须要有颜渊安贫乐道之志以自处,有大舜起于艰辛之德以自勉,才能使滕之小国,坚强艰危地矗立于战国局势的狂风骇浪之中。

第三则,孟子引用了周公说周文王可以师法的故事。后来滕文公继位以后,也一再请教小国如何自处的问题。孟子的答复始终不离这个原则,要他师法文王。这一段可参阅《梁惠王》下章的几则对话。孟子环顾当时的世局,再三告诫滕文公,实在顶不住时,避地远徙,脱离现实的世局,图建千秋万世以后子孙大业的大计,这是一条路线。若不然,只能有为有守,尽忠职责,死守父母之邦,保存一分天地正气的气节,也是一条路子。

第四则,他告诫滕世子的,是继位以后如何力图改革、富国强政的原则,参读本章后面一节,便可一目了然了。

所以我说这一节所记述的,是孟子教导滕世子文公入世的大机大用。这样去看,也许不会太离谱了。

明王以孝治天下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斋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接下来的这一节,便是记载滕文公接位当政以后,接受孟子的教诲,而加以实践的表现。

这个时候,滕文公的父亲定公死了,他这个世子当然承袭了爵位,马上要亲政,又要办大事——国丧,这时候又想起了孟子,想到他的教导。于是便对他的大夫——然友说:前几年,我经过宋国的时候,孟子曾经对我讲过许多话,我牢记在心,始终没有忘了他的教诲。现在非常不幸的,遭遇丧父的大故,我想派你到孟子那里去,请教他父丧的大礼,应该怎么做才好,然后才确定我们的办事方针。

然友奉世子之命,特地到了孟子的家乡邹邑,专程代表世子向孟子请教。孟子说:滕世子这个问题问得好啊!对于父母之丧,但照他孝心的初衷去做,不就是顶好的办法吗?实在只须照本人自动自发的孝心,尽心尽力去做就好了。孟子要滕文公首先行这个孝道,中国的传统要守孝三年,人死后的处理,也是有一套礼节的,《周礼》对于王公死后,怎么祭,怎么拜,都有一套的,现在不加引用。这里,孟子要滕文公尽孝道,三年之孝是古礼,你做得到,对国际上会有影响的。为什么会影响国际呢?譬如之前,齐桓公是霸主,齐桓公死后,儿子们争权,根本没有办丧事,把齐桓公的尸体摆在那里,都变烂变臭了,虫爬出来没人管。那个时候,各国的孝道差不多已经完了,就是因为这样一个争权夺利的风气,所以孟子坚持要滕世子行孝,把这个风气转变过来。

《孟子》一共有七篇。如果依照道家《庄子》《淮南子》《抱朴子》的分类方法,《孟子》的前五篇可以说是“外学”,自《告子》这里开始,则可以说是《孟子》的“内学”。“内学”这一名词,亦见于佛家五明的“内明”之学,也就是“内圣”之学。而儒家后世所主张的“内圣外王”这一名词,本出自《庄子》,儒家袭用了。

“内圣之学”、“内明”,就是一般所说内在修养的境界,如何能明心见性;“外学”则是外用之学。所谓“内圣外王”,依古代中国文化的解释:“王者用也”,并不是说内在要做圣人,外面要当皇帝;而是处世、作人、做事,如何应用。

内圣之学,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两千年的争论,甚至直到现在,与佛家、道家,以及西方哲学发生的争论,都是哲学思想上非常重大的问题。

《孟子》这里一开始,就谈心性之学。我们先看他的原文。

同类推荐
  •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本书便是通过冯友兰,梁漱溟,梁启超,章太炎,吕思勉等八位国学大师的角度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精华,使读者通过“知行合一”的口号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探讨“知行合一”的心学内核。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砥砺人生。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
  • 原本大学微言(上)

    原本大学微言(上)

    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大学》是二程及朱熹对原本《大学》改编、注解而成的。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
  •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他认为,心,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也是其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个人都要践行自觉的道德规范。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善与恶产生的源头是人们自己的心,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以马克思理论为导向,详细分析了马克思理论下的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热门推荐
  • 妖孽相公要乖乖

    妖孽相公要乖乖

    穿越后,为了摆脱这个身份,她女扮男装进入皇宫,进青楼,杀密探,挡大军...她无所不能的能力让她一时享誉全城,可是她真正的身份却极少人知道,妖孽邪魅的三皇子,傻气十足的六皇子,还有那神秘的楼主。一个个的身份,都像无底洞一样,把她吸了进去,当她把心交出时,却发现一切都是阴谋,为自己设计的阴谋,只可惜,失了心。也失了身“为什么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却这样对我?”“只因为,你是她的替身!”话一说话,连没这刀柄,一起捅进她的腰部可是为何,心却痛得厉害?再次相见,她已经是天下顶级杀手,而他,确是她的顶头上司何故在深夜深唤她的名字?何故在想着她?
  •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大佬张仁奎极富传奇色彩。清末科考成为山东滕县头名武秀才,加入过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京时,曾护送慈禧西逃。他拜青帮“礼”字辈沈淦为师,成为“大”字辈。张仁奎曾密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在抗战时,他鼓励弟子为抗战出力,不当汉奸。张仁奎在上海隐居时,成立了“仁社”,与黄金荣的“荣社”,杜月笙的“恒社”三足鼎立。上海滩各帮会一旦与军界、政界发生矛盾,几乎都要找“德高望重”的“张老太爷”出面调解。他的徒子徒孙们遍布军、政、商、学各界,且多属名流。
  • 奋斗的飞跃(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奋斗的飞跃(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21世纪的青少年面临着生存能力、毒品、艾滋病、创新潜能、环保意识、意志力培养、独立自主、文学修养、良好习惯、心理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我管理、安全保护等考验!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时,此套书为你明确前进的方向;当你陷于痛苦煎熬时,此套书为你补足勇气去战胜一切困难;当你迷失自我时,此套书将为你制定振作精神的计划。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敢去爱,有足够的坚强去宽容,有足够的度量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有足够的睿智去理解充溢于我们身边的爱,那么我们便可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此套书是一套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的励志精品集。每次读起,字里行间对我们的灵魂是一种很好的滋养。
  • 谍殇之山河破碎

    谍殇之山河破碎

    民国28年全民抗日烽火连天,军统秘书刘泽之阴差阳错下,救了汪伪汉奸集团特务头目,于是,顺水推舟卧底汪伪政权。逐日计划、刺杀日本高官、营救战友、黄金大劫案,国军特工与日本间谍、汉奸之间展开了生死搏杀!
  • 拐个校草来恋爱

    拐个校草来恋爱

    自小认命不认输的优娴历经的生活的磨难,与妈妈相依为命。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生活着前路回有光明的。可为了筹备男朋友袁健的工作押金优娴不得不租自己的房子出去,她的房子所在位置的租金少之又少。就打起了经常与她作对的有钱校草的主意,一场凄美的爱情又随即萌动了······
  • 周易参同契释疑

    周易参同契释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妃世无双

    魔妃世无双

    传说,每个生灵都照应星海中的一颗命星,星神掌控星轨,把握世间生灵的命途。她怀星辰神力,掌万物命运,却意外进入平行时空。 都说凡人看不到神仙的力量,谁能想到她这修炼废柴可以变幻天地? 从此,她在异世开挂,扮猪吃虎坑作死人渣,花式打脸训渣男莲花,四海八荒追随她,万千妖兽认老大,魔女之名冠天下! 怎知她稀里糊涂间救下的捣蛋鬼小正太,竟是先前被她连环坑爆的国师大人。他本算计着好好教训一下这鬼灵精怪的少女,却没想到把自己给坑了进去。 【轻松搞笑,甜爽无虐,强强联合脑洞大开的异世大冒险!】
  • 明太祖宝训

    明太祖宝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深度忧郁

    深度忧郁

    作者雪屏以他个人的病房生活为蓝本,力图透过主观的感觉来关照现实生活的某些侧面。他在这部小说中,更刻意地描摹瞬间的感受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为无法再现的青春岁月画上了一个句号。走出病房的雪屏,其作品对人性、人道和人心均有了更多的思考,强化了人物的塑造和内心的刻画,而尽量淡化戏剧冲突和情节的展开。他的身边,精明狡诈的,不离不弃的,背叛的,纠缠的,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来过,他们又离开,他们的故事逐渐逐渐飘散在风中……他用自己患有忧郁症的状态来消化这些人这些事,一切就从这个角度变得仿佛哈哈镜里的影像,扭曲、混乱、诡异而荒唐。
  • 穿越之公主难当

    穿越之公主难当

    传言,公主一嫁被休,二嫁被拒,继而对一个叫宋弘的念念不忘。宋弘:听说公主残暴又貌丑无比。我:(磨牙~)宋弘:但传言不可全信,不知公主哪般模样,对本公子念念不忘。我:(阴笑~)你见过恐龙吗?公主恐龙貌也。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