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4000000003

第3章 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奠立(1)

卷一

陈寅恪对中国学术史有一重要假设,即认为汉以后学校制度废弛,学术中心逐渐转移到家族。而家族所起的作用在于:“士族之特点既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换言之,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传承,家族是一重要渠道,其出自学养厚积的家族的人物,才性与德传必有最大限度的融和。

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变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过程。

早在十八世纪中叶,乾嘉诸老的治学观念和治学方法中,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现代学术思想的一些萌芽。“为学术而学术”的倾向,乾嘉学者的身上程度不同的有所体现。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就是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社会处于急剧的变动之中,学术思想也因所依托的社会结构的崩解塌陷而开始了烈性的化分化合过程。这其间诞生了一批无论学识累积还是文化担当力都堪称一流的大师巨子,他们既是传统学术的承继者,又是现代学术的奠基人。王国维是他们之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杰出的一个。当我们爬梳这段历史之后发现,在传统学术走向现代学术的途路中,举凡一些关节点上都印有静安先生的足迹。

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变,是与引进、吸收、融解外来的学术思想分不开的。在这点上,王国维是个先行者,是最早觉醒的中国人之一。他出身在一个传统的家庭里,父尊王乃誊“亦吏亦儒”、“亦商亦文”,喜诗艺,精通书法金石,四十岁守父丧,从此居家不出,而专事课子读书,使王国维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这个家庭并不保守,上海《申报》刊载的同文馆课程和翻译书目,王乃誊也抄回来拿给王国维看,认为是“时务之急”。甲午战败之后,王氏父子受到极大的刺激,更加关心时局,向往新学[1]。1898年,王国维离开海宁家乡到上海《时务报》馆任职,并在东文学社学习日文和英文。翌年底,受罗振玉资助留学日本,开始了广泛吸收新学的时期。他凭借初步掌握的外国语言文字工具,尽力阅读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原著,有时自己还动手翻译。当然主要兴趣是哲学,尤其对叔本华的著作“大好之”[2]。他也喜欢康德,但开始没有啃动,后来反过来再读,才克服了“窒碍”。为满足自己的哲学嗜好,他学了德文。他说自己从1903年夏天到1904年冬天,“皆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3]。结果写出了两篇重要研究文字,一是《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一为《叔本华与尼采》。

可以认为,王国维对西方学术思想的涉猎、吸收和介绍,在清末民初学者群中,是站在前沿的。故他是新学者,不是旧学者。这里,需要提到当时的一本刊物《教育世界》。《教育世界》是罗振玉在1901年所创办,半月刊,宗旨是译介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及其理论,又特别注重日人编译的著作。开始罗氏创办于湖北,后移至上海。1904年开始,由王国维任译编(实即主编),方针起了变化,改为译介西籍为主,哲学、伦理学成为介绍的重点,而不局限于教育方面。康德、休谟、叔本华、尼采等许多西方思想家的学说和传记资料,都是王国维在《教育世界》上译载的。单是介绍康德哲学的就有好几篇[4]。而歌德、席勒、拜伦、莎士比亚等文学家的生平和著述,王氏主编的《教育世界》上,也都有长短不一的译介,有的很可能直接出自静安先生的手笔。还有小说,《教育世界》上辟有专栏,包括教育小说、心理小说、家庭小说、军事小说,均有所介绍。值得注意的是,托尔斯泰的作品首次介绍到中国,也是王国维主持的《教育世界》杂志走在了前面。当时王国维正在南通师范学堂任教,他把包括托尔斯泰在内的翻译作品作为学堂的教材,供学子学习。[5]研究者一般都知晓王氏年轻时曾一度醉心于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而对于其在译介西方学术著作方面所做的贡献,未免估计不足。

王国维所以如此重视西学、西典、西籍的介绍,当然有晚清之时西学东渐的大的历史背景,同时也导因于他对异质文化思想影响本民族文化思想的历史渊源有清醒的认识。他作于1905年的《论近年之学术界》一文写道:

外界之势力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担簦访道者,接武于葱岭之道;繙经译论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极千古之盛矣。此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然当是时,吾国固有之思想与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6]

王氏此论,是对整个中国学术嬗变过程的一种概括,但他的着眼点在外缘的因素对学术的影响,特别是域外学术思想的影响。这点上他与晚清开明官吏的变革思想不同,他看重的是思想和精神的学习和引进。1904年他发表于《教育世界》的《教育偶感》一文阐述得更明确,其中写道:

今之混混然输入于我中国者,非泰西物质的文明乎?政治家与教育家坎然自知其不彼若,毅然法之。法之诚是也,然回顾我国民之精神界则奚若?试问我国之大文学家有足以代表全国民之精神,如希腊之鄂谟尔(荷马)、英之狄斯丕尔(莎士比亚)、德之格代(歌德)者乎?吾人所不能答也。其所以不能答者,殆无其人欤?抑有之而吾人不能举其人以实之欤?二者必居其一焉。由前之说,则我国之文学不如泰西;由后之说,则我国之重文学不如泰西。前说我所不知。至后说,则事实皎然,无可讳也。我国人对文学之趣味如此,则于何处得其精神之慰藉乎?[7]

盖王国维所期望者,是一国的精神思想给国人带来的慰藉,所以他重视哲学,重视文学,重视美术(艺术)。故同一文章他强调,大文学家的地位应高于政治家,希腊人引以为荣的是荷马,意大利人引以为荣的是但丁,英国人引以为荣的是莎士比亚,而政治家无法荷此使命。追溯根源,则由于物质上的利益是短暂的,而精神的价值是永久的。他说:“物质的文明,取诸他国,不数十年而具矣。独至精神上之趣味,非千百年之培养与一二天才之出不及此。”[8]

王国维关于“能动”、“受动”之说的提出,说明他在追寻学术思想发生、嬗变的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他的本意显然更赞赏学术思想的能动时代,所以极力表彰晚周学术之光焰灿烂,而对带有能动性质之宋学也给予高度评价。高度评价宋代思想文化,可以看出王国维在强调引进西方思想的同时,对本国的思想文化亦不乏自信的眼光。他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也曾写道:“故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9]其实陈寅恪先生也高度评价宋学,特别对宋代的理学和史学极口称赞。他说:“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10]但学术思想的受动时期隐发着学术的大变迁,王国维同样看重,观其上述对佛教东传之盛的描绘可知。他尤其看到了“第二之佛教”即西洋之学术思想的东来,对促进中国传统学术走向现代学术转变的意义,这应该是他顺乎世界潮流、站在时代前沿、自觉翻译与介绍西方思想学说的主观思想动因。

王国维一方面是西方学术思想的积极介绍者和研究者,另一方面,他又是运用西方学术思想解释中国古典的躬行者。最有代表性的是写于1904年的《红楼梦评论》,这是他运用西方的哲学、美学思想诠释本国作品的一次重要的尝试,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典范。

王国维之前,《红楼梦》研究是评点派和索隐派的天下。评点是对作品的片断鉴赏,是把中国传统的诗文评移之于小说批评。在评点的时候,可以断章,可以借题发挥,而不一定要求对艺术整体做出诠释。索隐则是求作意于文本之外,寻找政治的社会的家族的背景在书中的影像。只有到了王国维,才第一次从美学的和哲学的角度,从整体上来揭示《红楼梦》的悲剧性质及意义。我们看这篇文章的结构,第一章为“人生及美术之概观”,首先提出文学批评的观念。第二章论“红楼梦之精神”,第三章论“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第四章论“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都是围绕文学作品的基本问题展开的论述。而结论则曰:“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11]、“悲剧中之悲剧也”[12]。然则《红楼梦》除了美学上的价值,还有伦理学上的价值,在王国维看来其对人生比对艺术更为重要。

《红楼梦评论》的第四章在探讨《红楼梦》伦理学上的价值时,静安先生同样依据的是叔本华的学说。盖叔氏学说的基本假设是人生有欲,欲不得满足则产生苦痛,欲求无限,苦痛亦无限。即使愿望偶尔得以满足,为时亦甚暂;况一愿甫圆,十愿已至,仍不免处于欲望不得满足的苦痛之中。叔本华说:“原来一切追求挣扎都是由于缺陷,由于对自己的状况不满而产生的;所以一天不得满足就要痛苦一天。况且没有一次满足是持久的,每一次满足反而只是又一新的追求的起点。”[13]而精神的苦痛比肉体的痛苦更为深重,智力愈发达,痛苦的程度愈高,因此“具有天才的人则最痛苦”[14]。然则人生之苦痛可有解脱之出路乎?叔本华给出了三种途径:一是由于欣赏艺术而进入“纯观赏状态”,在此一瞬间,“一切欲求,也就是一切愿望和忧虑都消除了,就好像是我们已摆脱了自己,已不是那为了自己的不断欲求而在认识着的个体了”[15]。当此时刻,人的精神苦况有可能获致解脱。二是经过深创剧痛,对“意志”的本质产生自觉的解悟,意识到一切生命的痛苦,不只是自己的痛苦,感到了“身外之物的空虚”。换言之亦即:“由于这样重大不可挽回的损失而被命运伤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在别的方面几乎就不会再有什么欲求了;而这人物的性格也就现为柔和、哀怨、高尚、清心寡欲了。”[16]叔本华把这种境界描绘得很富于诗意化,认为“这是在痛苦起着纯化作用的炉火中突然出现了否定生命意志的纹银,亦即出现了解脱”。三是皈依宗教信仰的途径。当一个人的信仰获得之后,“嘉言懿行完全是自然而然从信仰中产生的,是这信仰的表征和果实”,而不是“邀功的根据”。因而个体生命之身,“首先出现的只是自愿的公道,然后是仁爱,再进为利己主义的完全取消,最后是清心寡欲或意志的否定”[17],实现解脱。

自裁的方法是否也是实现解脱的途径之一?叔本华不认可此种方法。他说这种行为,是作为生命意志的自相矛盾的“最嚣张的表现”,是“完全徒劳的、愚蠢的”;如果说对个体生命而言不无一定“解脱”的作用,那也不过相当于“一个病人,在一个痛苦的、可能使他痊愈的手术已开始之后,又不让做完这手术,而宁愿保留病痛”[18]。故依叔氏义,静安先生认为《红楼梦》中的“金钏之堕井也,司棋之触墙也,尤三姐、潘又安之自刎也,非解脱也,求偿其欲而不得者也”。真正能获得解脱者,顾书中只有最后出家之宝玉、惜春、紫鹃三人。笔者尝以今译之《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对照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相关引文,发现王译至为博洽,而且随时以中国古代之学术资源给以补充解说,其对叔氏学说领悟之深,如同宿契,看来“大好之”的说法自有己身的渊源。

王国维对叔本华的学说并非没有商榷、质疑,其在《红楼梦评论》第四章的末尾写道:

夫由叔氏之哲学说,则一切人类及万物之根本一也,故充叔氏拒绝意志之说,非一切人类及万物各拒绝其生活之意志,则一人之意志亦不可得而拒绝。何则?生活之意志之存于我者,不过其一最小部分,而其大部分之存于一切人类及万物者,皆与我之意志同。而此物我之差别,仅由于吾人知力之形式故,离此知力之形式而反其根本而观之,则一切人类及万物之意志,皆我之意志也。然则拒绝吾一人之意志而姝姝自悦曰解脱,是何异决蹄之水而注之沟壑,而曰天下皆得平土而居之哉!佛之言曰:若不尽度众生,誓不成佛。其言犹若有能之而不欲之意。然自吾人观之,此岂徒能之而不欲哉?将毋欲之而不能也。故如叔本华之言一人之解脱,而未言世界之解脱,实与其意志同一之说不能两立者也。[19]

同类推荐
  • 山水佳迹对联(下)

    山水佳迹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三凰山(澧县)”、“会龙山(益阳)”、“岳麓山(长沙)”等等。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当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古代人的娱乐和怡情在今天仍然存在,比如诗歌,比如戏剧。但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本书就是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古代现场,为你解开影响中国人玩乐的器具和秘诀。本书阅读起来颇为轻松,同时史料准确,故事有趣,可以让你在沉醉于历史的海洋的同时,享受丰盛的知识盛宴。
  • 五味书

    五味书

    《五味书》关于书评,专家们有许多讲究,因而也有很多慨叹,以为真正的书评几乎没有或很少,支撑着书评版面的大量文字,或为人情,或为钞票。这种激愤之言我们姑妄听之,自当警惕,但何为真正的书评?从来没有人贡献过让所有人都认可的标准,不是不想,是真的没有。
  • 中庸注参

    中庸注参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热门推荐
  • 小别新昏

    小别新昏

    因为一卦占卜被人盯上,被男友设计失忆卖给了现任老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一个记忆超群,智商超高的霸道总裁款老公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郭沐觉得自己有点方,需要冷静冷静。但就在她以为波折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一切才刚刚开始……
  • 官汤

    官汤

    老藤,本名滕贞甫,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渤海大学客座教授,著有《鼓掌》《儒学笔记》等著作七部,曾获东北文学奖、辽宁文学奖等。现供职于大连市西岗区委。毛克喜欢洗澡,喜欢脱得溜光一头扎进民汤里泥鳅一样钻来钻去。所谓民汤,是艾山温泉流下来的一股小溪,经过白石砬子、黄杏林,再流过一片低洼的长满芦苇的草塘,在草塘的南边汇成一个升腾着热气的水泡子。因为水暖,黄杏村的村民常常来洗澡,就给这水泡子起了民汤这么个有点解嘲味道的名字,意思是来这里洗澡的都是一些草民。
  • 湿热病篇

    湿热病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

    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

    马云说:“做生意的第一要素是要用心。思考如何卖,也是一种快乐!”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不会卖产品的人。钱是给内行人赚的!理顺销售脉络,打开销售思路,像天才销售一样活用套路,就开启了签单模式。从此,订单不再流失。《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以销售活动的一般流程为主线,从人性角度切入,精心锤炼出110个绝妙的成交秘诀,从挖掘需求到找准对策,从察言观色到攻心签单,深入浅出地呈现了一般销售人员所面临的各种销售问题及其应对建议与措施,对广大销售人员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 重生的我很迷茫

    重生的我很迷茫

    我重生变成了萌娘。但是,我却经历了一系列奇怪的事情,我逐渐开始变得迷茫起来......
  • 金砖五城

    金砖五城

    有许多次我被问及,“在您游历过的城市中,最喜欢哪一个?”这类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难回答,因为我造访过的中外名城数以百计。后来有一天,我获得了灵感,慢慢写成了一本书《从A数到Z:我心仪的城市》。换句话说,我选择了二十六座城市。这里与大家分享其中的五座,借用了金砖五国(Brics)的名称。巴塞罗那(Barcelona)入选理由:既是伊比利亚的骄傲,也是西班牙人的一个心病;盛产足球天才和绘画大师,却以独具魅力的建筑风格吸引各国游客。游历时间:1995年夏天。
  •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中国史部分,本书从秦汉帝国开始,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历代王朝组织架构的分散聚合对其存续的影响,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一幅中国历史大脉络;世界史方面,则重点分析了罗马帝国的成败因缘,并由此而下将其与近代列强如荷兰、大英帝国等比较异同,最后反思了今日美国基督教精神丧失的问题。
  • 绝色草包

    绝色草包

    一朝穿越,二十一世纪第一特工蝶雨穿越到了女扮男装的将军府大少爷身上。呵,说我废材,神技在手,一招灭神皇;说我无言,绝色容颜引无数男女折腰;说我一无是处,绝世兵器,丹药随手粘来。终于,众人忍不住了:我去⊙?⊙!谁来收了这妖孽!
  • 蒋廷黻回忆录·增补版

    蒋廷黻回忆录·增补版

    蒋廷黻作为一个有着特殊经历和身份的“重要人物”,其回忆录有着较为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本书系作者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1979年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蒋廷黻一生经历复杂,亲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他以学者的眼光与头脑进行观察思考,有人所未道之处。加之长期身处高位,回忆录中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是该书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出版该书的着眼点。
  • 峘寻镜

    峘寻镜

    是不是简介正经一点儿,你们就不来看渣乐,是吗?不要被外表欺骗了,要善于发现本质,快来呦~一面遗失千年的古玉镜,内含有一缕仙魂,这仙魂乃是上古时期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所遗存的。寄于之镜,名为峘寻,乃女娲娘娘身边近物,集了天地间灵气,故是上等疗养的仙器。此镜可窥千古往事,亦可测来世之遇,法力无边。伏羲大帝日日以凤凰琴对镜弹奏,纳世间纯元精气,历经千载,镜中仙魂竟得以仙躯,貌似洛神,却又美上几分。女娲娘娘亲赐姓名,仙魂得名,令长久。她是神,也不是神;她有过去,也没有过去;她想长久,也想一刹永恒……遇见花归尘之前,我们的女君,高冷···遇见花归尘之后,我们的女君,“我去你大爷的人品”“你是不是感觉自己最近身轻如燕,连鸟都没你飘了?”···欢喜冤家,双商在线,正能量结局。看起来正经,不要被表面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