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8100000007

第7章 茶树王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与老挝和缅甸接壤,是众多少数民族集居的地区。其中尤以傣族为多,因此西双版纳现为傣族自治州。

听说那里是产茶地,我便计划从昆明飞过去。从昆明出发,搭乘螺旋桨飞机大约一个小时,便到达思茅。

思茅是清朝末年根据中法商务专条所开放的商埠。英法两国在此设置了领事馆,但由于生意惨淡,不久便关门大吉。虽然原先是以采购茶叶为目的,不料运输成了问题,只好作罢。

从思茅坐车大约四小时,便来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景洪县。当地人把这里称作Che Li。元朝时设置徹里军民总管府,明朝改为车里军民府,清朝设车里司,民国时期成为车里县。虽然“徹”和“车”的音调不同,一个是第四声,一个是第一声,但都是念CHE。不过,民国初年的地图,则在车里下面标注了“江洪”。当时英国人所绘地图,把这里称作Kang Hung。

清初在这里设置车里宣慰司,一度成为该地区的中心。不过到了雍正十三年(1735),政府首长便改驻思茅,这里成了普洱府思茅厅车里司。

旅行前我查阅了古文献,发现这里有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地名,如诸葛营、诸葛池、诸葛井、诸葛寨、孔明山、孔明塔、武侯营等。

诸葛亮在北伐曹魏前,向南用兵。这是对蜀国南方的诸民族进行以宣抚为目的的作战。

“七擒七纵”这个著名的典故,说的是孔明与南方民族的首领孟获交战,七次将之生擒,又七次放回的故事。最后,孟获感叹“明公天威(您具有如上天一般的威力)”,心悦诚服。

这是诸葛亮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进言的结果,这是非常杰出的策略。而刘备等人却认为马谡夸夸其谈,称之“言过其实”,对他心存警戒,乃至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不过,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进言,对南方民族进行“攻心”战,且屡试不爽,终于让孟获心服口服,为日后北伐扫除了后顾之忧。然而,在北伐征战中,因其违反军纪,诸葛亮被迫挥泪斩马谡。

从成都飞到昆明,再转机到达思茅,我作为一个旅人,不禁对一千七百六十多年前诸葛亮竟然向南远征至此感到非常惊讶。

我读清末的《续云南通志稿》,在这部洋洋洒洒的大部头著作接近末尾的“古迹”项下,看到有关宁洱县“茶王树”的记载,便在上面画线做了记号。书上说,武侯诸葛亮在宁洱城南的六座山上,各埋放了一样东西,例如在攸乐山上留下了铜锣,在莽芝山上放置了,在革登山上埋下了马镫。这六座山均是茶的产地。其中莽芝山上有巨大的茶树,为其他五座山上的植物所不及。那就是“茶王树”,相传是诸葛亮所栽种的。

我在当地听到的是,没有“茶王树”,而是“茶树王”,且地方也不在宁洱(普洱府所在地),而是在勐海县。但不管怎么说,似乎云南南部有很多巨大的茶树。而据阮福的《普洱茶说》的记载,六大茶山的名称为倚邦、架布、嶍崆、蛮砖、革登和易武。

4月11日我到达西双版纳,13日离开,只逗留了三天两夜。听到我这个行程安排,当地人歪着脑袋说:“14号开始就是泼水节了呀!”

傣历中雨水的节气,即4月20日左右是新年,由于闰月闰年的关系,这个时间也有所变动。新年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便是互相之间“泼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火魔王劫走了七个女孩。女孩们用长头发绞死了魔王,回来后互相泼水,洗掉身上黏附的血迹。据说这便是“泼水”习俗的由来。

互相泼水大概是一种消灾辟邪的仪式吧。丝绸之路上也有类似的活动,唐代时传到长安,成为盛行一时的“苏摩遮”。“苏摩遮”又称“乞寒泼胡”,据说为的是祈祷寒冷。只有天气真正变冷,四季正常更迭,对作物才是最理想的。但由于这个活动流行过广,且奢华过度,八世纪初被宰相张说奏请禁止。

若与植物密切地比邻而居,你就能够切身感受到水有促进植物复苏和生长的力量。泼水仪式的发祥,或许也与这样的认识有关。

为了观赏泼水节,人们蜂拥来到西双版纳。而我却安排在泼水节开始前离去,恐怕多少有点儿奇怪吧。

但我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看看采茶时节的西双版纳,尤其是想对“茶树王”一探究竟。

景洪县西边是勐海县,这里因产茶而闻名。县的中心有规模颇大的茶厂。茶树王就在勐海县的南糯山上。

我乘坐汽车,从铺砌的公路进入山道,直到前行无路。我们以步代车,沿着山坡向下走。最近可能因为茶树王也成了一种观光资源,山坡上还铺了一段石阶。周围都是茶树,以树身高大者居多。妇女们背着箩筐,正在采摘茶叶。有一些茶树看起来颇有年岁,还有一些则像老梅树那样身上长着苔藓。茶树王是这些茶树中的代表。

茶树王的枝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大概相当于日本的“指定天然纪念物”。茶树王高5.48米,树幅为10.9×9.8米,树干周长4.34米。树龄达八百余年,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就有了,相当于日本保元、平治之乱的时候。

南糯山高1800米,人们说山中的茶树王究竟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很难作出判断。也有人说可能是半野生的。虽然已有八百多年的高龄,茶树王至今仍然抽绿。

我围着茶树王,在树下转圈。

泼水节时穿着民族服装的妇女们现在换上了务农装束,正忙碌着采摘茶叶。当地的妇女擅长劳作。《三国演义》中,就描述了这样的场面:蛮王孟获之妻祝融夫人骑着卷毛赤兔马,手提八尺长标,背插五口飞刀,活捉了张嶷和马忠。似乎这个地方“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不在少数。

南糯山出产优质的茶。据介绍,在1982年全国名茶评比会上,南糯山所产的茶叶“南糯白毫”被推举为全国名茶之一。

云南到处都有树高5米以上的茶树。据说,在勐海县的巴达大黑山(海拔1900米)的原始森林中,还有比南糯山的茶树王更巨大的茶树。由于地处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普通人无法轻易接近。而南糯山的茶树王就在公路和民宅附近,正好适合供游人观赏。相传诸葛亮在莽芝山所栽种的“茶王树”,一定比茶树王更大。

对于茶树来说,日照很重要,而如果还有其他的巨树为之提供些许树荫,便更理想了。陆羽称之为“阴林”。南糯山上发挥“阴林”作用的树或许便是樟树。樟树和茶树夹杂在一起,生长得非常繁茂。

由于我缺乏民族学的专门知识,分不清在茶树王附近采摘茶叶的妇女属于哪个民族。这里是傣族自治州,我想她们是傣族人吧。但向傣族导游姑娘一打听,我才知道自己猜错了。行政区划的名称一般冠以代表性的民族名称。例如,新疆是维吾尔自治区,但新疆境内除了维吾尔族外,还生活着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族、塔吉克族、蒙古族、回族等十多个民族。导游告诉我说,现在正在我们面前采茶的妇女,是哈尼族人。

在云南省境内,哈尼族的人口与傣族差不多,可能比傣族稍多。只是西双版纳傣族人更多。与之相邻的东北部的江城、红河等地区,则以哈尼族居多,自治州和自治县均冠以哈尼族的名称。

除了茶树、樟树以外,南糯山上随处可见水冬瓜树和天料木(天料木属乔木)。据说这些树木是哈尼族所栽种的。这两类树都比樟树高。就这样,哈尼族过着与树林为友的生活。那么能够想出食用树叶,或将树叶泡水饮用的,恐怕应该是这样的人吧!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先生在云南长期生活,是值得信赖的“云南通”。几年前,冯牧送给我《滇云揽胜记》这样一本云南纪行的著作,我读之爱不释手。书中有专门的篇章描写了西双版纳哈尼族的采茶风情。身穿红白条纹民族服装的哈尼族姑娘成群结队地一起劳动。头发上戴着的银饰,闪闪发光。不过,我所看到的并不是一群群的姑娘,而是穿着黑色务农装束的年纪稍长的妇人,一个个分散地挨着茶树采茶。完全不是姑娘的样子。也许明天就是泼水节了,姑娘们都在忙碌地做着准备吧。

根据冯牧的形容,姑娘们采茶时灵巧的双手快速操作,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她们双手从一棵茶树移到下一棵茶树上,就像一群蝴蝶穿梭在花丛中。

说到蝴蝶,云南可真是蝴蝶的宝库。明代大旅行家徐弘祖(1586—1641)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述了云南大理泉水边上的蝴蝶奇观:四月初大树绽放出如蝴蝶一般的花朵,吸引了成千上万只真蝴蝶到来,从树上一直绵延到泉水水面,形成了一道蝴蝶“悬崖”。冯牧在书中提到,他在西双版纳沿着澜沧江(湄公河的上游)溯流而上,亲眼看到过这样的蝴蝶盛景。对此,徐宏祖用“五色焕然”形容,而当地把这种现象称作“蝴蝶会”。冯牧看到这个奇观之后,在南糯山又看到年轻姑娘们采茶,于是便想到将身穿民族衣裳采茶的女孩子比作“一群蝴蝶”吧。

观赏了茶树王之后,我们便动身前往勐海县的茶厂。

刚刚采摘下来的茶叶一筐筐地运送到茶厂,工厂的人当场称重,并用现金付款。背着箩筐来到茶厂的人,许多都是少年。傣族导游姑娘替这些少年解释说道:“今天是星期天,不用上学。”也有几个年长的妇女在场,但始终不见年轻姑娘的身影。泼水节对于她们的重要性,在此可见一斑。

勐海茶厂所生产的茶一般称为“普洱茶”。在建有机场的思茅以北大约五十公里,有一个县叫普洱县。不过,那里却并不产茶。“普洱”现在是县的名称,在清代却是府名。思茅原本和西双版纳一带,都属于普洱府管辖。因此,这些地方所产的茶,都叫做普洱茶。据《云南志》记载,唐代时当地住民已经用椒姜、桂等具有香辛性的植物与茶叶混在一起烹煮,饮用所得的茶水。这是原始的饮茶方法,不是“制茶”的过程。为了能够销售到云南以外的地方,才开始出现制茶的工艺。

普洱茶中有一种称为“紧压茶”的种类。将蒸青过的茶叶放入模具中压缩。碗形的称作“沱茶”,方形的称作“方茶”。圆饼形的则称为“饼茶”或“圆茶”。饼茶出口到东南亚,也有一小部分供应给国内的藏族。黑色的心形茶称作“紧茶”。与饼茶相反,大部分紧茶供应给藏族人饮用,而只有一小部分出口到东南亚。据说以前还有球形的,称作“团茶”,最小的像乒乓球,最大的与人的头部一般大小。

大的团茶称为“人头茶”,过去用作贡品。所选用的茶叶自然是最上等的。现在已经不再生产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仍保存有清代的几个人头茶。这些人头茶是过去故宫所收藏的,压制工艺精良,不但形状保持完好无损,连品质也没有发生变化。

据说清代紫禁城的习惯是,夏天饮用浙江的龙井茶,冬天则饮用普洱茶。

四川成都也是如此。而云南的茶厂,红茶的产量更多。即使从中国茶整体的出口量来看,红茶的出口量也远远高于包括乌龙茶在内的绿茶。虽然在日本流行中国茶的时候,主要是乌龙茶,但其数量也不及出口到欧美的红茶。我所参观过的工厂的仓库里,堆满着包装好的红茶。然而,虽然有大量红茶出口,但在欧美却很少看到以“中国红茶”为名的茶叶。原来是和其他茶叶相混合,成了大吉岭茶了。

红茶是经过发酵的茶叶,而乌龙茶则是半发酵的茶叶,也可以认为乌龙茶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

普洱茶属于红茶的一种。据说,在清代,紫禁城里的人将普洱茶放入银壶或铜壶中,再加入玉泉水一起煮。北京颐和园以西约四公里有一座玉泉山,山上的水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北京下雪少,听说下雪时,也有用雪代替玉泉水的。普洱茶煮好之后,加入牛奶饮用。当时由于难以大量储藏新鲜的牛奶,因此使用乳酪制品。皇族和宫女均是满人,他们原本就嗜好乳制品。据说云南边境附近的茶树王至今仍年产茶叶二百斤,而在过去,这些茶叶都运进了紫禁城专供宫里消费。

勐海县也被称为“茶城”。这里的的确确是茶之乡。另外还有“雾城”的别名。一年当中,雨天多达一百四十天到一百八十天。全年温暖如春,恒久湿润,因此茶树总在抽新芽。旧历二月所采摘的极为细白的芽芯称为毛尖,三四月所采摘的称为小满茶,六七月的则称为谷花茶。

西双版纳澜沧江沿岸的地区也是茶的主产区。这条河正是流经老挝、柬埔寨,流入越南南部的湄公河的上游,又名九龙江或湄江。

清末,当地政局不稳。其中,又以回族和汉族之间的纷争最为棘手,民族宗教问题纠缠不清,要想解决并非易事。因鸦片战争被问责而流放新疆的林则徐(1785—1850),于1847年东山再起,被任命为云贵总督。北京朝廷期待他能够解决汉回之间的纷争。林则徐抵达云南之后,以“只分良莠,不问汉回”为基本方针,着手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不管汉族回族,但凡为恶者均严惩不贷。林则徐在前后三年的任职期间,基本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民族纠纷。然而,此前的汉回矛盾旷日持久,茶业也必定受到牵连,动荡不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1912—1935)是云南人,他在日本藤泽市的鹄沼游泳时溺水身亡。鹄沼海滨上至今仍矗立着一座耳形的纪念碑。因为这一缘故,云南昆明市和藤泽市结成了友好城市。《聂耳歌曲集》中收有歌曲三十一首,其中包括《茶山情歌》和《采茶歌》两首采茶歌曲。聂耳生长在云南,大概听过采茶歌,于是将这种情调谱写成曲。《采茶歌》的歌词如下:

春风吹,

春风暖,

茶叶儿发芽遍山青。

采茶啊,

采茶啊,

毛尖、雨前和眉珍,

快快采,

不要停,

谨防错过好时辰,

快快采,

不要停,

谨防错过好时辰。

去年采茶数十担,

一家大小喜在心,

谁知茶叶贱似土,

尺布斗米贵如金。

捐和租,

逼人命,

饥寒交迫受苦辛。

春去春又来,

茶山年年青,

人人都说茶味好,

吃茶的人儿笑盈盈。

毛尖前面一有介绍,而“雨前”则是谷雨(4月20日前后)之前采摘的茶叶,“眉珍”也是名茶。从这首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出茶的市场行情并不稳定。究其原因,既有人为的市场操纵因素,也一定有动乱所造成的不小影响,一如林则徐在诗中所悲叹的——“澜沧江外路,战骨积年寒!”

同类推荐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

    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

    文化蓝皮书(产业)的10年堪称是“凿空”和“破壁”的拓荒之旅。作为文化蓝皮书(产业)的主编,本书作者亲历了中国文化产业从萌芽到现在的生机蓬勃、飞速发展,10年来,亲手撰写每年度蓝皮书的总报告,从长时段、全球视野俯瞰中国文化产业在历史、在世界的位置,他提出的政策建言屡屡为中央决策层采纳。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的出生成长轨迹,在文化蓝皮书10年的总报告中,如此鲜明地呈现。10年,沉甸甸的脚步、艰难的转型、从最初“还处在转型过程中、总体图景相当破碎、发展前景却非常远大的产业”(首部文化产业蓝皮书总报告语),到“我们相信,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中国的文化产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将创造新的奇迹”(第十部总报告语),本书真实呈现了中国文化产业10年发展现场。
  •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工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 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

    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

    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本书讲述了音乐艺术典故,绘画艺术典故、雕刻艺术典故等不同方面的内容。
  • 新解黄帝阴符经

    新解黄帝阴符经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刘君祖先生依经解经,贯通经典,观照现实,分别对《黄帝阴符经》和《天机经》进行了解读。《阴符经》不过短短四百余字,《天机经》亦不过两千余字,却皆为道藏经典。两书合观,读者尽可于千余字间沉潜,掌握天地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体悟道家智慧和修养方法,“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览粲然义理,察古人心迹,登临“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之人生境界。
热门推荐
  • 正一修真略仪

    正一修真略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跑偏的游戏愿望师

    跑偏的游戏愿望师

    “什么,当愿望师需要成为一名全职业大师,不是biu一下就完成愿望的么?”“瓦特?愿望师什么时候还有月老的兼职?”“干脆让我拯救世界得了……额,我只是开玩笑的,别当真。游戏要是关服了,咱们换个游戏耍不行么?不行,好吧,那咱们还是造游戏吧——”
  • 绾绾青丝三千繁花不及汝

    绾绾青丝三千繁花不及汝

    狐族桃岐山……“师父,绾绾不能永远活在您的羽翼下,狐族近日也战事纷纷,绾绾想要保护好狐族,保护好青丘,保护好桃岐山。”白绾绾双膝跪下。白色纤衣已被尘土浸染。“对不起,绾绾,是师父太自私,师父不想让你受到任何人的伤害......”风如初小酌一杯,心里愧疚地想。白绾绾打断了风如初的沉默,“师父?师父?您可同意?”“不可,绾绾本是青丘九尾蓝狐之后人,若有什么万一,本尊如何与狐帝狐后交代。”风如初拂起白袖,起身离座,扶起白绾绾。谁知,白绾绾某夜竟穿过狐玉瀑布独自离开.......
  • 一个王国的行者

    一个王国的行者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旅行中的记事,它是用心灵拨动出来的文字,或者说是记录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因而游记有其鲜明的载体,即山水之间的情物,否则便失去了游记的本意。客观地讲,游记承载了作者的思想,记载了作者的行踪,表达了作者的心声。即用游记这种形式,去推销作者的精神、观念和思想,以此传递主流声音和时代文化。可以这么说,游记又是一种行为的艺术、思想的激荡、文化的文化过程。
  • 误落龙床

    误落龙床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了叶星瞳面前,她珍惜了,可……上天却反悔了,不但让她在新婚之夜穿越到了古代,还遇到了那一国之君,但帝王之爱自古以来又有几名女子敢去奢望?
  • 申培诗说

    申培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BOSS狠狠撩:宝贝,快投降!

    BOSS狠狠撩:宝贝,快投降!

    有人说:失忆时被忘掉的那个人,是因为他曾残忍的伤害了失忆人的心!五年前的无知相遇,十七年的终极离别,再相遇,郁晨曦和蒋晗已是彼此眼中的陌生人……他对她付出了真心,为此还差点付出了生命,最后却得知要救的那个人竟然是花了八年时间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而已!那他心中的那个她真的就在那场天灾中香消玉殒了吗?手里拿着那张两个人儿时唯一同框的留恋……蒋晗躺在病床上,苍白修长的手开始微微颤抖……(豪门言情,反中反,爱中爱,甜虐参半,喜欢的朋友,欢迎入坑!)【什么人啊,不要去看我书中提到的作者的书,嘛嘛嘛臂,艹】
  • 谋财夫妇的作妖日常

    谋财夫妇的作妖日常

    【隐忍情深,日久生情,男强女强,本文1V1】本书又名《决斗吧王爷》上班族凤云清因交通事故身亡,醒来穿越到异世,成为凤家唯一继承人。本以为是人见人爱的大小姐,奈何却是京城声名狼藉的“天煞孤星”她为了守护凤家,既要提防凤家养子挑衅,又要抵御霸道王爷找茬,忙得很!凤云清头痛不已,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关于某腹黑男他说:“终有一天,我也会让你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我要夺走你的一切!”“就算要死也只能死在我手里,所以你可不要轻易死掉了,我会少了很多乐趣。”突然有一天他却对她说:“你难道不知道我一直喜欢你吗?”某女顿时错愕……关于某霸道男他说:“如此不知检点的女子,怎可能入得了本王的眼睛!”“就算没有皇家祖训,我也不会看上她!”可后来的他却说:“即便背弃神明,背弃祖训,我也要把她强留在身边。”【文风轻松,过程惊心,结局欢喜】
  • A Little Dinner at Timmins's

    A Little Dinner at Timmin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本书看懂健康学

    一本书看懂健康学

    食之有道,吃得好并不等于吃得健康。怎样利用饮食促进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本书为您提供了信手拈来的健康饮食细节.全面有效的健康知识,科学实用的饮食方案,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且易于操作,是现代家庭生活必备的健康饮食管理全书。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挡将科学的饮食观念纳入您的生活,重塑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让自己吃得更健康、饮得更合理、快乐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