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不可忽视家属的工作,家属对待病人的态度影响着病人情绪。要求家属和周围同志了解病人的病情,理解病人,从各方面帮助病人,使病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诱导患者建立健康心理。人的精神、思想状况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消化性溃疡发生或复发的因素。患者的心理活动比健康者活跃,并可产生病态心理,应该了解和重视,通过疾病知识的介绍和护理措施帮助诱导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要向患者家属宣传,取得积极配合,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以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医护人员的言行可给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亦可形成恶性刺激而成为发病的诱因,体贴、关心、帮助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任何疾病要早诊、早治,出现症状需及时求医,不可自以为是,小毛病而随便服药从而贻误病情。
30.天气对于健胃的影响
有些胃痛、腹泻病人特别怕冷,遇寒受冷便发作,或者症状加重。还有一些人,一到夏秋季节便会食欲不振,腹泻频繁发作。气候骤变,受凉着湿,是诱发或加重胃肠病的重要原因。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气血运行与季节变化息息相关。一年之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气候更替,从而使万物表现出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外界环境包括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就天气对健康的影响而言,急剧的天气变化能引发疾病,如一次寒潮过后,气温急降10℃以下,心脑血管病、哮喘病、胃病就会加重,胃溃疡出血病人也会大大增加。特殊天气不利于人体健康,如夏秋之交,便是人们食欲最差、小儿腹泻发病最高的时候。就气候对健康的影响而言,在气候转化过程中,人体因不适应而导致功能失调,从而诱发疾病或加重病情。如初春时节忽冷忽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极易复发而夏季则易引发霍乱、痢疾等肠胃系统疾病。
《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者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关注天气和气候,就可因天制宜,避免或减轻气象原因对人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在天气变冷时,及时添加衣服,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凉。胃病患者,在冬春季使用肚兜以保暖御寒,夏秋季吃点祛暑的食物和药物,对于防病健身,有一定的帮助。
31.胃病的四季养生要略
(1)谨防春寒伤害
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
这些虽是针对老年而提出的,实际上对于各年龄层次的人都是适用的,尤其是胃肠病患者,体质多较弱,有着易被病邪伤害的特点,更应引起重视。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多数地区受季风影响,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寒冷干燥形成大陆季风。夏季主要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温暖湿润形成海洋季风。而春天则是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转换的过渡时期,冷暖气团互有进退。由于南北不同性质气团的交争,中间成了一个狭窄的过渡地带——锋区。锋区附近的天气变化十分剧烈。
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人体内的生理活动也常随着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动而表现出同步的周期性适应变化。冬季气温不断下降,会引起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达到体内产热能力的高度维持。而到了春季,随着产热需要减弱,这些物质会减少分泌。但初春天气冷热无常,突袭的寒潮会使已经下降的躯体产热能力应付不了外界自然的变化而得病。注意保暖,避免一下子脱得过多而受凉,就可以减少寒冷的信息输入,通过恒温的办法,使机体获得一点补偿,避免得病。
孙思邈曾指出,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其所说的霍乱,即以吐泻为主的严重胃肠病。只有注意保暖,加强锻炼,以提高抗病能力,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
(2)健胃与夏季饮食
炎热的夏季,人们常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对于胃肠病者来说,症状会更加突出。
所以,胃肠病者要特别注意饮食上的调节。做到饮食清淡,减少高脂食品的摄入,以新鲜蔬菜为主,配合瘦肉、鱼、鸡蛋等蛋白质食物。由于夏季出汗量多,钾离子多随之丢失,同时又由于食欲减退,进食量少,从食物中摄取钾离子的量减少。因此,饮食上应注意吃些含钾高的食品。西瓜是很好的解热利尿且含钾量高的水果,可以多吃。夏季的饮食还要注意掌握好进食量,不宜过饱,戒除烟酒。暑月慎寒凉过度:暑月炎热,既要防暑热,又要注意避免寒凉过度。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这也包括饮食方面的问题。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少食瓜茄生菜,原指腹中方受阴气,食此凝滞之物,多结瘢块,若患冷气痰火之人,切宜忌之。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中医称为阳气在外,胡气内伏,所以说“腹中方受阴气”。当此之时,不宜寒凉太过,不然就会损伤脾胃阳气。老年人脾胃虚弱,肠胃喜暖恶冷,寒冷食品对肠胃的刺激大,易使老人产生腹泻。温热的饮食,食后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消化吸收,胃部也会感到舒适。
从现代医学观点来说,肠道管壁上的平滑肌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过多地食用冷饮,低温刺激,平滑肌收缩明显加强,甚至发生痉挛。内脏痛觉神经末梢对肠壁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也非常敏感,寒凉过度会引起痉挛性肠绞痛。此外,食用过于寒凉的饮食,会频繁地、长时间地作用于胃肠道,由于平滑肌收缩加强,肠运动增快,正在进行消化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会造成便次增加,大便稀溏,出现腹泻。
(3)秋季健胃要略
立秋后,天气渐凉,气候日趋干燥,人体在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各组织均感水分不足,易伤燥邪,出现头痛、流泪、咽于、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
欲防秋燥的伤害,首先要加强锻炼,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坚持锻炼,养神强身,提高肺脏的生理功能,机体的耐受能力。运动时要注意体内精气的敛养,科学地安排劳作与休息,活动量不要过大,不要劳累过度,更不能搞得大汗淋漓,以至阴津耗伤,阳气外泄,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咽滓有助于防秋燥。就是“每日闭目冥心而坐,心注肺中,咽津送下丹田者十二白,以双手攀足心者三次;俟气定,再如前咽津,送下丹田者七口而后止,永无燥热之病。”具体方法,可于静室内闭目静坐,意念在肺,用舌搅动口腔,口中津生,鼓漱数次后咽下。这一方法对于胃中有郁火,及胃阴亏虚者,最为有用。在起居上,宜早卧早起,意志安逸宁静,以收敛肺气,保持肺的清肃功能。早晚要注意衣服的添加,但注意不宜顿添厚农,以免削弱机体的耐寒能力,反致邪侵庭院、室内可养些花,洒点水,以调节空气湿度。双手、面部勤擦甘油类护肤品,保护润养皮肤。
秋季饮食应以“清润”为宜。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以燥,宜食麻以润其燥。”这里所说的“麻”,即芝麻,有良好的润燥作用,“润其燥”,是秋季的养生大法。当然对于胃肠病患者来说,饮食上并不局限于芝麻,还可多喝些淡茶、梨汁、豆浆、牛奶等饮料,多吃萝卜、番茄、梨、柿子、荸荠、百合、银耳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品。
(4)冬季健胃要略
我们知道,钙的正常代谢,有赖于维生素D的参加。晒太阳在阳光的照射下,皮肤内的T一脱氢胆固醇变为维生素D,促进消化道对钙磷的吸收。维生素D进入血液后能改善钙磷代谢,有抗老年骨质疏松的作用。同时对防治老年人患病率颇高的高血压、结肠癌等发挥重要效用。
晒太阳,人体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机体的造血功能受到刺激,红细胞数量增多,血色素增加,红细胞的质量得以改善,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活动状态也会随之改善。日光浴能降低血压、血糖、胆固醇,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机体内细胞吸氧能力和新陈代谢,舒筋活血,增强体质,减轻呼吸喘促,关节疼痛。
同时,晒太阳中,阳光通过视觉感受器,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能调节情绪,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乐趣,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许多胃肠病患者属严寒胃,即对寒的刺激特别敏感,动则胃痛、腹泻、呕吐清水。这类人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衣服宜多穿几件,这样各层衣服之间就会形成多空气层,这些空气层,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减少体表散热,阻止冷热空气的交流,起到良好的保暖作用。还应备个肚兜,遇寒甚时穿上,可对局部起保暖作用。肚兜的内层最好采用透气和吸湿性较好的棉布,既柔软舒服,又有良好的保暖效果。中间还可做个袋子,内盛温胃的药物,更能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加强运动锻炼,注意增强体质,各种健身活动、气功动功、按摩方法等,均可采用。要注意运动时衣服的及时增减,开始运动做简单轻松的活动时可多穿些,待身体暖和后,减少衣服,运动结束后,在不觉寒冷之前即穿回衣服,以利保暖。
冬令天寒,可以适当吃些温补食物或药物,来补益强身,但要注意防止大辛大热,温散过度,津液外泄,违背“冬藏”的时令特点。
32.加强锻炼有助于防治胃肠病
缺少运动,是胃肠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汉代医学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健身运动,即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动物的动作来锻炼身体,促使血脉流通,关节流利,气机调畅,以增强体质,防治疾病。
胃肠病者加强锻炼,尤其是腹部锻炼,可以提高胃肠道的紧张度和增强胃肠的蠕动功能,促进食欲,加强消化吸收,从而减少各种胃肠病的发作。
33.胃病运动宜忌
运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体质及原来是否运动、运动的强度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动作要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时间要逐渐增加。每次运动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逐渐过渡,开始时要有准备运动,停止前要做整理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如果运动时感到发热,微微出汗,运动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睡眠比以前好,说明运动恰当,效果良好。如果运动时感到头昏、胸闷、心悸、气促,运动后食欲减退,睡眠不好,明显的疲劳,则说明运动量大。如果运动时脉搏增加不多,无发热感,说明运动量太小。运动要持之以恒,必须长期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
要选择适当的项目,动作要有节奏而和缓,不宜做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的剧烈活动。可选做运动操、散步、慢跑、自行车、打球、游泳、练太极拳、保健按摩及练气功等。饭后不要马上运动。饭后立即运动,要从消化系统调节部分血液去支援全身,造成消化器官的血液不足而减弱消化功能。而且肌肉活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消化器官的活动,也会减弱消化功能。如经常这样做,会引起胃肠病或消化不良等。因此,以吃完饭1~2小时后再运动较好。如果身体不舒服,则不要勉强运动。
注意呼吸方法。运动时要用鼻吸气,自由呼吸,因为空气经鼻吸入,鼻毛可挡住灰尘,鼻腔黏膜可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呼吸要自然,因为憋气时胸腔内的压力大,不利于血液回流至心脏。
34.科学进行冬练
坚持冬季锻炼,不但能健身防病,还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效地改善机体的抗寒能力。
经常进行冬季锻炼,不断接触寒冷的自然条件,能有效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使产热过程加速,散热量减少。同时血液循环系统也发生相适应的变化,血液重新分配的能力得到改善,既能使关节、肌肉运动器官等有关组织的血管扩张,以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有利于加强产热过程,同时又能使位于体表的血管收缩,尽可能减少散热程度。血液循环的加强,也促进了新陈代谢,冬练者的食欲会明显加强。
冬练有讲究。练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采用慢跑、擦面、浴鼻及拍打等方法,调动各个部分的机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能力,然后加大运动量,可以避免运动损伤。锻炼切勿到车辆多、行人拥挤的大街上去,一则避免发生意外,二则防止思想分散,影响锻炼效果。冰雪天气,可在室内或阳台或屋檐下进行,以防滑倒跌伤。
冬练的项目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一两种进行。不管采取哪种活动方法,肢体运动幅度有多大,心一定要平静,要做到心静与身动的有机结合。冬季机体的物质代谢趋向于合成生产,表现为“内动外静”,所以锻炼中要注意精神内守,保持情绪稳定,心境清宁,以顺应自然。运动换气应鼻吸口呼,鼻黏膜对吸入的空气能起加温作用,鼻毛和鼻分泌液能挡住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对呼吸道起保护作用。随着运动量的增大,可用口来帮助吸气,口宜半张,舌头卷起,抵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中出入。
锻炼时间的选择也很重要。据研究,北方城镇冬季每昼夜有两个污染高峰时间,一是上午7~9时,二是下午5~8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