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3100000007

第7章 正确引导学生“想高于其他人”的冲动

《冬吴相对论·奢侈品陷阱》这一期节目中有这样的说法:人们有一种天生的阶级区分的冲动。本来大家都差不多,就有一部分人,或者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那么一种冲动,想高于其他人。

可能确实是这么回事。果真如此,世界上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容易解释了。比如孔乙己,无论怎样穷困潦倒也不肯脱去长衫,因为这是他高于“短衣帮”的标志,其作用与今日的皮尔·卡丹服装其实是一样的。二十四孝也是这样。为什么要孝顺到违反情理的程度?也是为了“高于其他人”。我在“文革”中听说有人把毛主席像章别在胸口的皮肤上,以显示自己超出其他人的忠诚,细想这和如今一些女孩把耳朵扎一个或好几个窟窿,坠上一些莫名其妙的物件,心态也是相通的。阿Q没有办法高出他人,万般无奈,想出一个绝招:我做世界上最能自轻自贱的人,这不也高出别人一头了吗?

如果“想高于其他人”确实是每个人都有的冲动,那就只能加以引导,想消灭它是不可能的,压也压不住。好像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古时候朝廷引导人们读书做官,江湖上讲究争霸,还有表彰孝子、立贞节牌坊之类,都是给这类冲动一个出口。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鼓励大家当英雄,近年来则是引导学生考名牌大学,然后致富挣大钱什么的。总之都是给“想高于其他人”的冲动提供一些路径,叫你努力奋斗。教育也不能和人类这种与生俱来的冲动作对,你不能也无法压抑此种冲动,只能朝正确的方向引导。

这种“想高于其他人”的冲动,虽然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但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分类。一类是物质与精神(外显与内修)的维度,一类是利己与利他的维度。有些人侧重在物质方面、外表方面超出他人,迷恋奢侈品、名车别墅的人属于这一类;另一些人侧重在精神境界方面超出他人,注重道德修养和心性修炼者、注重学术成就者,属于这一类人。这是第一个维度。有些人想在利己方面超出他人,自己得的好处比别人多,他就很满意;另一些人则相反,他们想在利他方面超出别人,也就是说,在帮助他人方面、奉献社会方面,超过其他人。这是第二个维度。可见,虽然人人都“想高于其他人”,但是品位和境界是不同的,有高下之分,雅俗之别。据我所知,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人们普遍认为精神境界的提高比物质享受的升级品位要高,利他比利己境界要高。《冬吴相对论·奢侈品陷阱》里谈道,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人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他认为人赚到钱只是自我实现的一半,或者说没有自我实现,只有把挣来的钱大把地花出去,花得非常出彩,才是最终的自我实现。西方有一个财富观,认为所谓财富就是拥有可以自主支配的为人造福的资源。造福半径的大小,决定你价值的大小,所以他们往往把钱慷慨地捐赠给社会。他们要的,主要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不是利己,而是利他。

我认为,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把学生“想高于其他人”的冲动朝这个方向引导,不要再一味地引导学生当考试状元了。当然,对于其他方向的冲动,我们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精神境界也好,利他也好,都不要刻意将其推向极端,以免出现假大空那种矫情地拔高自己的事情。我们的德育,把握这样的原则和分寸,可能比较好。

2012年10月5日

同类推荐
  •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本书汇集了广州市第一幼儿园60年幼教工作的教育科研成果,分为三个分册,分别为《保育员工作手册》《新教师工作手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本书内容涵盖幼教工作的各个方面,来源于幼儿园60年实际工作的研究总结,其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是幼儿园幼教工作者实用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奢宠三千:腹黑战神顽皮妻

    奢宠三千:腹黑战神顽皮妻

    她,一场意外,灵魂穿越异世大陆,好巧不巧,同名还同姓! 少言少语?懦弱废物?丑女?好,很好,很快就让你们知道什么是鬼才,神兽,幻兽!她信手拈来,异世大陆又怎样?姐姐照样玩的风生水起!他,神族战神,妖孽容颜,惊为天人,高冷强势,藐视众生,伸手可得天下,覆手可灭苍生!他知她,宠她,许亘古不变诺言,“永生永世一双人!” 她唯他,惜他,应,“碧落黄泉不相负!”
  • 女开科传

    女开科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自助者天助

    自助者天助

    从前,有一位虔诚的信徒在遇到水灾后,爬到屋顶上避难。但是,洪水渐渐上涨,眼看就要淹到脚下了,信徒急忙祈求道:“仁慈的上帝啊!快来救救我吧!”
  • 兽王·雪原狼王

    兽王·雪原狼王

    一个在瘟疫中幸存的男孩兰虎,因为彰显出不同寻常的能力而被路过的一对善良的夫妇给救出带走。兰虎被带到一个温暖的家庭,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妹妹,这对夫妇告诉兰虎,他其实并非普通的人类,而是拥有暗能量的新人类少年。一年后,年满十五岁的兰虎被送到古亚洲大陆的宠兽学校去学习。这是一所与普通人的学校绝不相同的新人类学校,在这里老师们将会教新人类孩子们怎么善用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专长,驾御各种动物,摹仿它们的能力,一个崭新的世界出现在兰虎面前……然而,一个巨大的危机正悄悄逼近宠兽学校,黑暗势力试图控制这所新人类学校,进而借助学校的力量实现他们称霸世界的野心。
  • 末世之渡劫飞升

    末世之渡劫飞升

    唐唐新书:《星际大佬的掉马生活》谢谢小可爱们来支持来阅读。这是一个末日的世界,和平已不复存在,丧尸横行,人心险恶。末世爆发的第三年,伴随着人类的是无数的战争、死亡,杀劫抢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在这个丧尸横行,人心难测的地方,唐清越为了救堂妹却被堂妹亲手推进丧尸群,大难不死,重生到末日前十天,随身空间让她发现了修仙者这个秘密,从此走上强者的逆袭之路。【喜欢唐唐的读者,请加群:209147284】
  • 关键时刻,曹操是这么干的

    关键时刻,曹操是这么干的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最有议的人物。拥之者称之为英雄,反之者称为枭雄,但无论如何,能从一个叛经离道的顽皮少年,左右冲突,一步步造就霸势,走上高位这一点,便足以证明他的智慧超群。本书将曹操的一生的功过、成败细致点评,同时结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为读者送去深刻的启示。
  • 做一个健康的职业女性

    做一个健康的职业女性

    如果工作让你忙碌疲惫,如果生活使你缺少快乐,如果婚姻令你拥有困惑……那么,就翻开此书,学习做一个幸福的职业女性吧!
  • 如果医生得了糖尿病

    如果医生得了糖尿病

    本书介绍了与糖尿病相关的基本常识、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并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生活起居等多方面的调理,同时针对糖尿病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给出了防治手段及护理建议,厘清糖尿病患者心中常见的误区,解答糖尿病患者心中最大的疑惑。对糖尿病多了解一点,糖尿病便会离我们更远一点。希望读者读完这本书能更加积极、理性地看待糖尿病,做到心中有数,使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将糖尿病对身体的伤害及生命的威胁降至最低。"
  • 洞见·无常与新生

    洞见·无常与新生

    幸福人生不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概念,而是每个人都能够落实的具体做法。这种做法不是通过听讲习得的,却可以通过打开心量,专注当下,本书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更高远的视野去理解人生这些具体的实践来达成。如果愿意在生活中试一试,便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改变。
  •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从叶嘉莹与著名词人纳兰容若同祖同宗写起,追溯了叶嘉莹对热爱诗词的精神源头。叶嘉莹一生经历传奇,家境优渥却早年丧母,过早体会到了“一别成千古”。幸遇良师顾随,创作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提高迅速,在恩师“御风去”的祝福中,叶嘉莹却飘零孤岛,入狱、贫穷、寄人篱下……“倚竹谁怜衫袖薄”的哀叹让人唏嘘。面对家庭暴力、晚年丧女,在几近崩溃的时候,她在诗词中汲取了坚强的力量。出于对诗词、教育的热爱,她不再“余生海外悬”,而是选择叶落归根,以教育报国,到南开大学任教。本书分析了她各个作品产生的背景,使读者可以更全面理解叶嘉莹诗词蕴含的内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