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3400000007

第7章

此时一点了。他暂停,我看到他的目光朝办公桌看了一眼:他的私人手机,放在那些纸张上——他相信这个手机号码只有最亲近的家人才知道——正在震动。我沉默旁观,他偷看一眼来电显示的号码,决定可以稍后再处理,然后转身逼近我,一身愤怒有如盔甲般罩住他。

“现在香港是晚上八点。”我说,坐在椅子上没动,准备好要是他敢碰我,我就打断他的手臂。

“什么?!”他凶巴巴地说,没搞懂。

“在香港,”我说得更慢了,“现在是晚上了。”

我看到他明白我说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他看着我,脑中冒出一堆他无法回答的问题:我怎么知道那是香港打来的电话?他转身抓起手机。

我一直看着他,心知他不但会听到我说得没错、那是香港打来的电话,而且知道他女儿正努力压抑自己声音中的恐慌,跟他说她眼前有个大麻烦。此时在日内瓦只是午餐时间,但对马可斯·布榭而言,整个世界却愈来愈昏暗。

看起来状况是,两个小时前,他女儿居住的那栋奢华摩天大楼的所有通信忽然报故障——电话、有线电视、Wi-Fi、高速DSL全都不通了。香港电讯公司派了一打人员过来,开始寻找故障来源。其中一个维修小组——三名男子,全都穿着一般的白色连身工作服,脖子上挂着识别证——进入了克莱尔·布榭的公寓。

等到她打电话给她父亲时,她已经看出他们或许不是香港电讯的员工。她的第一个线索就是其中两人完全不会说中文——事实上,他们讲话是美国口音。第二个线索是有关通信设备。虽然她对这些不太懂,但她很确定修网络不必用到一把北约标准9毫米口径的贝瑞塔手枪,上面还套了一个消音器。

她解释状况的时候,我看着她父亲的脸转为惨白的病容。他抬头看着我,表情混合了痛恨与绝望。“你是谁?”他说,小声得几乎听不到。

“从我刚刚在旁边听到的,”我说,“我是全世界唯一可以帮你的人。我运气好,香港电讯公司的老板刚好欠我一个人情——姑且说,我帮他成功标到乌拉圭的一个电话合约吧。”

那一刻,我以为他就要朝我扑过来,所以我准备好必要时要狠狠修理他,同时继续说话。“我很确定,在适当的情况下,我可以打个电话,拜托他请那些技术人员离开。”

布榭设法控制住自己。他看着我,深陷在原先从没想到过的森林深处,面对着一个将会决定他后半生的十字路口。

我看着他一脸挣扎:他宁可放弃一切坚持,也不会抛下女儿不管。他整个人呆掉了,我得帮他做决定。就像我前面说过的,这是可怕的一天。“这么说吧——如果你决定不合作,那些技术人员就得灭了你女儿。请你了解,他们要对你女儿怎么样,不会事先向我报告的。我管不了他们。”

面对一个父亲,我不喜欢用“强暴”这个字眼。他一声不吭,然后脸转向一旁,呕吐在地板上。他用袖子擦擦嘴,然后颤抖地直起身子。“我去拿那些交易记录。”他说,踉跄着往前走。

我听过有人说爱是软弱无力的,但他们错了:爱很强大。在绝大部分人身上,爱能压倒其他一切,比方爱国精神和野心,宗教和教养。而在所有的爱之中——宏大的爱或卑微的爱,高贵的爱或卑鄙的爱——力量最强大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是我那天学到的一课,这一点我将永远感激。几年后,在一处叫作“死亡剧场”的废墟深处,这一点将能挽救一切。

布榭朝门走到一半,表明甘愿放弃一切,一心只想设法救出女儿。此时我抓住他的手臂。“慢着!”我说。

他转向我,快哭出来了。“你那些‘技术人员’还在她公寓里,”他吼道,“你以为我会去报警吗?!”

“当然不是,”我说。“你又不是笨蛋。”

“那就让我去拿那些交易记录,老天在上!”

“我怎么知道你会不会给我假数据,或者另一个客户的数据?不,我们一起去计算机那边。”

他摇头,很恐慌。“不可能。外人不准进去后头的办公室——会被其他员工发现的。”

这点没错,只不过有个例外。“你以为我为什么要挑放假前的星期五、下午1点过来?”我说,“现在每个人都去吃中饭了。”我拿起公文包,跟着他走出会议室,看着他用一个加密过的识别卡开了门锁,进入后方的办公区。

我们坐在一台终端机前,他用指纹扫描开启系统,输入一个账号。资料调出来了——好几页克里斯托·尼可莱德的机密银行记录,同时还连到家族里的其他各个账户。几分钟之内,我们就把那些记录全都打印出来。

我看着那些纸页许久,这些账目里包含了太多贪污和死亡。尼可莱德家族的身价有几十亿,或者很接近了。但那些记录也无疑证明克里斯托就是俄罗斯人的代理付款者。不只如此,正如我之前的盼望,那些数据也透露了其他的活动。其中常态性的转账显示,有六个我永远想象不到的我方工作人员,其实也是卖国贼。

其中两个是负责反间谍活动的联邦调查局探员,另外四个是美国驻欧洲的职业外交官——其中一个女人还跟我上过床——而他们所犯的罪,通常只有一种刑罚。我心底期望他们能找个好律师,设法谈认罪条件,把刑罚降到终身监禁。别相信一般的说法——手里掌握着别人的性命,这种滋味真是太可怕了。

所以我把那些数据放进公文包里的时候,并不如原先预料中那么满足。我转向布榭,跟他说两个小时内,我会打电话给香港电讯公司的老板,把那些技术人员撤走。我站起来,考虑到当时的状况,决定不要跟他握手告别了。我一句话都没说就走出去,留下他独自一人——呕吐物弄脏了他的西装,颤抖着手,想搞清楚胸口的心悸只是紧张,还是更严重许多的病情。

我不晓得他后来有没有复原,而要不是我小时候的一件奇怪事件,或许我本来会对他有点同情。

小时候我曾陪着养父比尔·莫道克,去接近德国边界一个叫罗托的法国小村。至今已经过了二十年,我也经历过无数冒险,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一部分的我从来没有离开过那个地方——也或许我该说,那个地方的某部分从来没有离开过我。

11

如果你碰巧来到法国和德国交界处的这个小村,又想让自己心碎的话,那么,就开着车驶过蜿蜒的道路,穿过一片片松树林,进入佛日山脉的山麓地带吧。

最后,你会来到一个叫纳茨维勒-斯特鲁托夫的地方。这里以前是纳粹集中营,现在几乎已被遗忘,从来没能像奥斯维辛或达豪集中营那般,成为旅游指南上介绍悲惨历史的景点。出了松树林,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有个乡间道路的简单指标:一方指向一家当地的酒吧,另一方则是毒气室。对,我没在开玩笑。

曾有数万名囚犯进入这个集中营,但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几乎没有人听过这里——这个数字所构成的悲痛,在20世纪历史上还达不到大地震级的程度。我想,这是另一个进步的指标吧。

我去那儿的时候是十二岁。当时是暑假,一如往常,比尔和格蕾丝来到巴黎,8月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乔治五世饭店的套房。他们两夫妻都对艺术有兴趣。格蕾丝喜欢古典大师,让人们一走进屋子就晓得这个女人有钱又有品味。而比尔,感谢上帝,则是走在时代前端——半数时间是在时代前端跳舞。他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发现某间新画廊,或是在某个年轻艺术家的画室里闲逛。

格蕾丝对这类事情则是完全没兴趣,老早就禁止他把买来的作品挂在墙上。而比尔会朝我偷偷挤眼睛说,“她说得没错——不管这是什么,都不能称之为艺术。我称之为做慈善——有些人是捐钱给联合劝募协会,我则是支持挨饿的艺术家。”

但在这一切玩笑之下,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多年后,我才明白他拥有专家的眼光,说来奇怪,因为他完全没受过艺术训练,而且他的家族只对化学物质有兴趣。他母亲的娘家,就是杜邦家族。

我们到巴黎的第二个星期,比尔接到一名男子从斯特拉斯堡打来的电话,说手上有一沓波普艺术大师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早期素描,作画时他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海军士兵。次日,我和比尔就带着一个过夜包搭上飞机,让格蕾丝留在巴黎满足她的第二热爱——去爱马仕购物。

于是就这样,比尔买到了那些素描,然后我们星期天在斯特拉斯堡没事做。“我想我们可以去佛日山脉一趟。”他说,“格蕾丝大概会说你年纪还小,但有个地方你该去看看——有时人生似乎很艰难,但看清事情的轻重是很重要的。”

比尔会知道纳茨维勒-斯特鲁托夫集中营,是因为他的父亲曾服役于美国陆军第六军团,在欧洲战役期间担任中校。纳粹亲卫队抛下这个集中营后,比尔的父亲来到这里,他被交派的任务是写一份报告,最后这份报告被呈上纽伦堡审判战犯的法庭。

我不晓得比尔是否阅读过他父亲写的报告,但他毫无困难就找到那条迂回的道路,我们在中午前来到一处停车场。这是一个晴朗的夏日,我们缓缓走进了死亡之屋。

这个集中营被保留当作法国的历史遗迹,因为二次大战期间,有太多法国反抗军成员死在这里。比尔指出那栋昔日的旅馆外屋,后来被德国人改装为一间毒气室,还有一间包括了尸体库和火炉的焚化场。

我这辈子难得牵他的手,那是其中一次。

我们经过了用来公开处决的绞刑架,经过了他们用人体来进行医学实验的那几栋建筑物,然后来到了一号囚犯营,后来改装为博物馆。里头有以前囚犯穿过的旧制服,以及集中营的一些平面图,我们看着看着,两人就走散了。

在后方靠近一排双层床的安静角落里,我似乎更能明确感觉到周围萦绕的鬼魂。就在这儿,我看到墙上陈列的一张照片。事实上,墙上有很多纳粹大屠杀的照片,但这张我始终无法淡忘。那是一张黑白照片,里头是一个矮壮结实的妇人,走在一条宽阔的小路,两旁是高耸的通电铁丝网篱笆。从光线看来,当时是傍晚。而且以那些时代的风格判断,她的穿着像个农妇。

这张照片中刚好没有警卫,没有狗,没有瞭望台(但我确定其实画面外都有),只有一个女人,手里抱着一个婴儿,另外两个子女紧紧抓着她的裙子。那个母亲隐忍、坚定,支撑着孩子们的小小生命——就像任何母亲一样,尽力帮助他们——陪他们走向毒气室。你几乎能听到那种沉默,嗅到那种恐惧。

我瞪着这张毫无修饰的照片,这一家人和一个母亲无边的爱,同时令我振奋又哀恸。里头有个小小的声音,小孩的声音,一直跟我说着话,我永远都忘不了:我真希望能认识她。然后一只手放在我的肩膀上。是比尔,他来找我了。从他的眼睛,我看得出他哭过了。

他满怀感情地指着那一堆堆囚犯留下的东西,诸如鞋子和梳子之类的小东西。“我以前都不晓得日常的东西这么有力量。”他说。

最后,我们沿着旧日通电铁丝网篱笆间的一条小径,走向出口。走到一半时,他问我:“你看过吉普赛人的那部分吗?”

我摇摇头,没看到。

“他们死去的人口比例,比犹太人还高。”

“我都不晓得。”我说,试着表现得像个大人。

“我以前也不晓得,”他说,“吉普赛人不是称之为‘大屠杀’(the Holocaust)。在他们的语言里,他们有另外一个用词。说是‘大吞灭’(the Devouring)。”

接下来我们一路沉默地走到停车场的车上,当天晚上就飞回巴黎了。出于某种无言的默契,我们从来没跟格蕾丝提过我们那天的行踪。我想我们都知道,她永远也不会了解的。

几个月后,圣诞节前两天的晚上,我在格林威治镇的安静大宅里走下楼梯时,听到格蕾丝生气地抬高嗓门,于是暂停下脚步。“五百万元?”格蕾丝不敢置信地说,“不过,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那是你的钱。”

“一点也没错。”比尔回答。

“会计师说,你把钱捐给匈牙利的一家孤儿院。”她说,“这个我也不懂——你对匈牙利知道些什么?”

“不多。但是很显然,那个国家有很多吉普赛人,那是一家吉普赛孤儿院。”他说,口气还算平静。

她看着他,好像觉得他疯了。“吉普赛人?吉普赛人?!”

然后他们转身,发现我站在门口看着他们。比尔的目光和我交会,他知道我明白了。Porrajmos,这是吉普赛人以他们的罗姆尼语所说的,意思就是“大吞灭”。

圣诞节过后,我进入考菲德学校就读,这个私立高中很虚伪,号称以“训练每个学生具备充分能力,以达成富裕的人生”为荣。

既然付得起贵死人的学费,我想这些学生本来就能达成富裕的人生——你的家族要有六代的富贵,才有办法踏进这个校门。

进入这个学校的第二个星期,在一门加强公开发言技巧——只有考菲德学校才会想到要开这种课——的课堂上,那天抽到的题目是母爱,起初三十分钟,很多同学谈起自己的妈妈对他们的付出,没什么稀奇的,还有个同学提到在法国南部的别墅里所发生的趣事。

然后我的名字被点到,于是我站起来,很紧张,开始说起夏日的松树林和进入山区的那条漫长道路,我试图解释自己看过的这张照片,说我知道那位母亲爱自己的子女胜过世上一切。我说我读过一本忘了是谁写的书,里头有个说法“悲伤浮现”,我对那张照片的感觉就是如此。我正试图归纳这一切时,大家忽然开始笑了,问我吸了大麻还是什么,就连那位年轻的女老师——她自认很体谅他人,其实并不——也叫我坐下,不要再瞎扯,还说我以后如果要竞选公职,最好多考虑一下。大家听了就笑得更大声了。

从此以后,在考菲德学校的五年,我在班上再也没有站起来发过言,无论因此惹来多少麻烦,我都坚持不肯。于是大家开始说我孤僻,我心中有些黑暗的部分,所以我猜想他们说得也没错。他们有多少人过着秘密生活,或者杀的人有我一半多?

不过有件事很奇怪,经过了二十年,历经种种艰难,时光却不曾磨损我对那张照片的记忆,只是令它更鲜明——每天睡觉前,我总会想起那张照片,无论怎么努力,就是没法从我脑海里赶走。

同类推荐
  • 青衣和花旦(中国好小说)

    青衣和花旦(中国好小说)

    《青衣和花旦》,董垂华和青衣是一对般配的情侣,性情平和内向,青衣偶然买情调内衣被垂华发现,谎称是莫须有的远房表妹青花所购,激起董垂华的好奇,青衣不得不假冒青花与垂华展开虚拟网络的交往,从此青花走进两人的生活,差点毁掉他们的婚姻,又成就了他们的白头到老。
  • 五只小猪

    五只小猪

    年轻的卡拉小姐在结婚前夕被告知自己的身世——十六年前她的父亲被杀,而她的母亲被当做杀人凶手死在狱中。大为震惊的同时,她也收到了母亲临死前留给她的信,信中坚称自己不是凶手。困惑的卡拉找到波洛,希望查明真相。波洛走访了五位当年的见证人,从他们的叙述中还原出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画卷……
  • 在空中飞翔之死

    在空中飞翔之死

    真名部警部最讨厌“蒸发”这两个字。他也常常对信一少年说:“当有人来报案,要求协寻离家出走的人,还说那人蒸发了,我就忍不住会说,那是人吧?人不可能会像水泡一样蒸发掉吧?我那些部下,就在那里窃笑说,又开始了。怎么说呢?这种说法有点轻薄、残酷的感觉,也许我是有点像老顽固吧!”
  • 时光英雄

    时光英雄

    被战火摧毁的二十五世纪地球,人们生活在十三座巨大的遮蔽幕提供的人工环境里。核酸局的员工雷葛新意外得知吸收核酸试剂能迅速掌握知识,而且遮蔽幕外的自然环境其实早已恢复。他渴求知识和自由,不惜犯下重罪,盗取了核酸信息库里的试剂。逃脱追捕时,他意外地进入了许多平行时空,经历了各种离奇事件。他逐渐揭开了时空穿梭的奥秘,并且找到了令他魂牵梦绕的爱人。这个世界却因为忌惮雷葛新掌握了太多知识和拥有强大的力量而不容于他,他洞悉了掌控着所有平行时空命运的幕后力量。但他拒绝加入这股力量,自愿接受放逐,回到他的爱人所在的时空,只在地球上留下时光英雄的传说。
  • 社火

    社火

    本书写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末关中西部社火人的人生命运。小说以一个家庭、两代人耍社火遭遇的多种灾难,表现了社火人的爱恨情仇。小说通过社火人的正直善良爱国,灵魂与肉体的斗争,撕裂,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人性。小说还描述了社火的多种表现形式,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
热门推荐
  • 人生无题

    人生无题

    人生就像是一本无题的大书,各有各的写法,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无聊
  • 王小波全集(第四卷)

    王小波全集(第四卷)

    对于以思维为乐趣的人而言,王小波无疑是他们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在王小波去世后的这些年,他提供的文本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他的离去而失色,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亦显现。他创造的文学与美,像一束强光,透过时间的阻隔,启迪了广大青年的心灵。为了纪念这位不朽作家离世十周年,首次编辑出版了《王小波全集》十卷本,该套书收录了王小波生前的重要著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首次整理出来的思想火花。全套书分为杂文、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书信集及未竟稿,约200万字。每部均配有王小波亲笔签名的精美藏书票。本书是全集之四。
  • 佛说大吉祥陀罗尼经

    佛说大吉祥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尚书》可能是留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官方文字资料,收录了夏商周三代乃至上古的一系列政府文书,包括如周公、周王这样的重要人物的讲话。在商周时期,文字具有神秘的魅力,是通天地、得永生的载体。而最早那些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人必须铭记于心的人和事,是“天命”。以《酒诰》为例,在杨照的解读下,我们感受到了焦虑打败了“大邑商”的周人的焦虑,他们反复确认上帝(天)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战战兢兢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诫子孙千万不要重蹈商朝的覆辙。
  • 何以言欢

    何以言欢

    那一年,蔺彩看中了一个男人,所有人都说她们不合适,可是她还是勇往直前的追了,后来,当她看着他抱着别的女人躺在属于他们的那张床上,心碎欲裂。那一年,江零恨上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恬不知耻的夺走了他的心,就在他以为他们可以一辈子的时候,她拉着别的男人的手,跑了。后来,某会所的房间里,蔺彩跪在地上,泪流满面:求你不要卖掉那些股票。江大少嘴角微扬:如果你愿意,再追我一次的话,我可以考虑考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水溶玉梦红楼

    一水溶玉梦红楼

    潇湘馆内,黛玉等来的不是前盟成真的喜讯,而是另嫁他人的圣旨。面对着那个俊美超凡、深沉莫测的王爷,面对着变幻复杂的朝事家事,面对着府里宫里各有用心的人,情心成灰、孤傲清高的黛玉,经过重重误会,用自己聪慧、敏感的心,发觉那个执着而又霸道,深沉而又专情的他才是自己携手一世的人…….【水溶版】月色下的那一个浅笑,终使得我义无反顾,赐婚的背后,你可听到我心底那一声执着而又酸涩的叹息。“他能给你的,我也能给你,他没给你的,我还能给你,所以,他要的,我也要,他没有要的,我还要。”北静王府里,用我固执的一腔柔情,许你一生一世,不管前事如何变幻,我---绝不食言。【黛玉版】初见是无情的你,再逢是莫测的你,掀起盖头的那一刻,我面对的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你。“荣华富贵我不要,我只要一颗如他般的真心,你给的起吗。”历经误会重重,我才知道,原来渴求的真心早在我再见你时就已交付,红尘路上,我---陪你一生一世。卷一:一片幽情冷处浓卷二:一往情深深几许卷三:一生一代一双人强烈推荐鹤梦竹影的新文《鸠妃》红楼好文推荐若兰的完结文《红楼水黛梦》鹤梦竹影的完结文《红楼续梦之水黛情》长河晨日的新文《红楼逸梦潇湘情》夏轻尘的连载文《红楼之潇湘辞》月下菊的新文《玉漪碧水续红楼》
  • 狂武神帝

    狂武神帝

    读者群帝门:562652316(推荐小迁完结老书《灵鼎》,欢迎品读!)岁月洞,为人间五大禁地之一,方圆百丈万物枯寂,入者,十死无生!“九千年,我竟沉睡了九千年……”这一日,岁月洞中,少年睁开了双眼…
  • 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艳冶

    艳冶

    她现代神秘组织的首席特工,一双素手能奏绝世之音杀人无形,却在最后的任务中惨遭背叛尸骨无存。再次睁眼,她是世家嫡女,却废材痴傻。当红莲绽放满城,蜕去凡壳,让你知晓何才为真正的天才!她以绝世之姿绽放万千风华,一身红衣一把血琴惊艳天下,轻笑之间神佛颤粟。世人敬她,惧她,更恨不得避之八尺。唯他不同,知她,伴她,更是无形之中撩拨她。
  • 颠沛时光浮生梦:丁玲

    颠沛时光浮生梦:丁玲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丁玲:颠沛时光浮生梦》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丁玲是我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她一生坎坷,情路几经波折,是一位 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丁玲:颠沛时光浮生梦》感情充沛,以诗意的语言 讲述了丁玲光辉而曲折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