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8900000005

第5章 有梦不一定就是睡不好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人的睡眠分快相睡眠(REM)和慢相睡眠(NREM)两个阶段,而梦一般发生在快相睡眠阶段,所以又有人把快相睡眠阶段称为“有梦睡眠”,而把慢相睡眠阶段称为“无梦睡眠”。一般来说,入睡者先进入90分钟的“无梦睡眠”,然后转为10分钟左右的“有梦睡眠”,再转为“无梦睡眠”,每晚反复交替4~6个周期。后半夜将近觉醒的最后一次有梦睡眠时间较长,为30~50分钟。一个晚上做梦的时间加起来为90~120分钟,和一部电影的时间相近。

那么,人为什么会做梦呢?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产生的根源其实就是大脑的活动。我们知道,人们的大脑在清醒时,能对外界刺激做出不停的反应。到了晚上,人们疲倦了,于是进入睡眠状态,在睡眠过程的大部分时间里,脑波、眼球运动等和觉醒时的状态一样,只有身体肌肉处于抑制状态。这时候,白天经历过、见过或想过的事情就会再现在我们梦里。

做梦能使大脑内部产生极为活跃的化学反应,使脑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更新达到高峰,而迅速流过的血液则带来氧气和养料,并把废物运走,这就使得本身不能更新的脑细胞迅速更新其蛋白质成分,以准备来日投入紧张的活动。因此,从某一方面说,做梦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加强。

我们脑中的一部分细胞在清醒时不起作用,但当人入睡时,这些细胞却在“演习”其功能,于是形成了梦。做梦能给人痛苦或愉快的回忆,做梦能锻炼脑的功能。梦有时还能指导人改变生活,还可部分地解决醒时的冲突,使生活更加顺畅。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梦是人在睡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每个人都会做梦,只是有多有少。有的醒后记忆犹新,有的模糊不清或觉察不出。那些断言自己从未做过梦的人,只不过是忘记了而已。因此,对于做梦不必大惊小怪。当然,如果做梦过多,影响正常的睡眠,醒后头脑昏沉,精神恍惚,全身疲惫无力,梦境仍久久缠结不散,就属于病态了,有损于身体的健康。

新生婴儿最初几天可能不会做梦,原因是他缺乏外界印象,没有梦的客观源泉,或者因为他的大脑皮层细胞的发育尚未达到保留外界印象的程度。但是,6个星期以后的婴儿在睡眠状态时已经会笑、发声和吮吸,这可能就是做梦的表现。

梦的内容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和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也有关联。日有所思的愿望不同,梦境也会不同:小女孩梦到洋娃娃,发明家梦到发明物的完成,母亲梦中见到远方的女儿等等。同一刺激因子可以引起不同的梦。梦境和过去的经验有关,两三天以内的新经验的梦约占75%,遥远的童年时代经验的梦约占15%,而和过去经验完全无关的梦只占10%。

梦的内容很多,可牵涉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好有坏。有的人做了噩梦,认为不吉祥。青少年经常做性梦,会产生一种犯罪感。其实这都是错误的观念。梦只不过是一个梦而已,是大脑皮质在无意识状态下的一种思维泛化,不代表一个人的思想和品德。所以说,不必对某些梦诚惶诚恐。

梦随着睡眠的醒来而终止,一般也不伴随有行为等活动。如果梦中伴有非正常的行动,则为“梦游”,是一种病症,需要治疗。

做梦是身体出现了问题吗

梦对健康的影响可以说有利也有弊。德国神经学家科恩贝尔教授认为,做梦可以锻炼脑的功能。他认为,平时只有一部分大脑细胞处于活动状态,即使是在强烈脑力劳动的时候也是如此,另一部分脑细胞则处于休眠状态。如果这些休眠状态的脑细胞长期得不到使用,势必自我消退。休眠状态的脑细胞为了防止这种衰退现象,就只有借助人体进入睡眠时做梦来锻炼自己和演习自己的功能,达到自我完善、不会衰退的目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候遇到难题,冥思苦想,怎么也解决不了,睡过一觉之后,终于做出了比较恰当的决策。这当中有无做梦的不知不觉的影响呢?有人认为,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梦能调节人的情绪,有助于次日适应困难的处境,以现实的态度处理问题。梦还能影响人的认识过程,对思维活动有所助益。脑电图的测试也发现,人脑在做梦时的活动是相当强烈的,做梦时测到快速的、紊乱的脑电波,其强度有时会超过觉醒时的强度。从这一点来看,做梦是锻炼人脑功能的一种自身需要。我国古代有句话说“愚夫寡梦”,这话虽武断,但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愚笨者是很少做梦的。反之,做梦多者也多半是思维和想象力较丰富的人。

当然,不睡觉则罢,一睡觉就噩梦连篇,就应另当别论了。做梦也应像做其他事一样,有一个度,过度则会适得其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惊慌恐怖的梦境常常使人从睡眠中惊醒,醒后又很难再入睡;强烈而深度的梦会在大脑细胞中留下深深的痕迹,使大脑得不到休息而疲劳。一般认为,做梦最好以第二天能回忆起昨晚做过一场梦而又不能回忆起具体梦境为度。

做梦和睡眠质量有关系吗

经常听到有人说:“昨晚没有休息好,做了一夜的梦。”“我晚上梦多,简直没有睡着。”于是,这一天学习、工作起来似乎还真感到有点精神不振、精力不足,仿佛做梦真的耽误了休息。有些医生按照传统观念,也承认这是大脑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现,其实,这种旧观念是不对的。

睡眠生理学研究显示,睡眠并不是一个平静的过程,而是由一系列的睡眠周期所组成。在8小时的睡眠中可经历5~6个睡眠周期,每个睡眠周期为80~120分钟,可分为慢波期和快波期两种时段。

在慢波睡眠期,随着睡眠的加深,脑电图呈现的慢波逐渐增多,此时呼吸平稳、心率缓慢、血压下降、代谢降低、全身肌肉松弛,历时70~100分钟,然后转入快波睡眠期。在快波睡眠期,除肌肉比较松弛外,其他各项生理功能都比较活跃,虽睡眠很深,但脑电活动却与觉醒相仿,呈现为快波相,呼吸变得浅快,心率增速,血压升高,脑血流量倍增,眼球出现快速双向水平运动,也就是快速眼动睡眠,时间约占睡眠周期的20%~25%,然后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

梦是发生在快速眼动这个睡眠过程中的,如果此时从梦中醒来,可以模糊地回忆起梦中情境。如果多次在快速眼动睡眠时醒来,就会有整夜做梦的感觉。

无论从人类睡眠的普遍规律,还是从实验研究的结果看,梦感与失眠未必有必然的联系。有无梦感及梦感的程度也不能作为失眠与否及失眠程度的客观指证。

犹疑在波涛,怵惕成梦魇

梦魇即是指噩梦。就“魇”字而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言:“魇,梦惊也。”《字苑》释其为“眠内不祥也”。做噩梦的人,常常因为在梦中仿佛看见或遇到可怕的事情而惊叫、呻吟。这种梦对人的刺激非常强烈,做梦者一觉醒过来后能清楚地回忆起梦的内容。这些梦境使人感到十分惊惧,并使人处于极度焦虑之中。在梦中,患者或为妖魔鬼怪玩弄,戏于股掌之上;或被穷凶极恶之人、饥肠辘辘之兽穷追不舍;或是自己的亲朋好友陷入某种灾难的边缘……想喊时,自己的喉咙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喊不出来;想逃时,自己的两腿仿佛被谁的手拽住往后拉,逃不了,万般无奈,透不过气来,几近窒息。在将醒未醒之际,常常感到身躯和四肢难以动弹,仿佛被什么东西捆住了手脚一般,几经周折,才终于清醒过来,这时已是一身冷汗,三魂已被惊走了两魂。有些占梦者认为,这是梦者的灵魂受压迫所致。

噩梦的发生,既有外界的生理刺激,也有内在的心理创伤。

从外因来说,梦魇多半是睡觉时被子盖住了嘴鼻,或者是把手压在胸部所引起的。人在睡眠时,心和肺的活动能力相对减弱了,所以,当嘴和鼻孔被被子挡住或胸部受到压迫时,就会感到心脏活动受到阻碍,呼吸困难。这种来自外部的刺激很快传到大脑皮层,引起不正确的反应,于是,噩梦就产生了。有的人在梦中看到鬼怪扑在自己身上,张牙舞爪,要吃掉自己似的,于是想挣扎、想喊叫,但是大脑指挥手脚肌肉运动、发声的部分还处于抑制状态,所以梦里想挣扎,手脚却一动也不能动,想大喊大叫,却一点声音也喊不出来。此外,有的人患了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这些疾病常常导致呼吸不通畅,因此在睡梦中,也容易发生噩梦。

从噩梦的内因方面来看,做梦者在做噩梦之前,精神上一定受到过刺激,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心理创伤。人在醒着的时候是靠理智支配着生活的,因此,早年留下的心理创伤便被理智抑制着,难以尽情“倾诉”。而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理智便失去了它的权威性,意识被弱化,潜意识登场亮相,梦者早年留下的心理创伤便“借助”噩梦而尽情“表现”。韩愈在《游湘西寺诗》一诗中云:“犹疑在波涛,怵惕梦成魇。”可见,梦魇的确与恐惧警惕心理相关联。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做噩梦,通常是和梦者童年时所害怕的一些事物有关,这大致可以追溯到人们一生中曾经历过的无力自助的孩提时期。3~6岁的小孩子最容易做噩梦。一个成年人,一旦感到自己的安全没有保障,或是想起昔日某些令人恐惧和不安的事情时,也可能做噩梦。

要预防和解决梦魇,主要是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还有就是睡前少喝水,不想睡的时候不要勉强自己。正确的睡眠姿势也很重要,一般有梦魇的人都喜欢趴着睡,就是胸部朝下,还有就是喜欢蒙头睡。俯卧,盖的被子过厚或手放在胸口上,日间精神过度紧张,晚饭过饱都是发生梦魇的诱因。如果侧身睡并避免上述诱因,就不会发生梦魇了。当梦魇发生的时候,想弄醒自己,也是有办法的。梦魇的时候,动手和脚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可以试着摆动脑袋。还有就是弄醒自己后不要继续睡在那里不动,这样极有可能出再次现梦魇,最好要开灯起身,去喝点水,坐一坐,等头脑清醒一点再继续睡觉。

在治疗方面,如不是频繁出现梦魇的话,无须做特别的治疗。为情绪不稳的人治疗,可采取心理指导的方法。用药时,须有专业医师指导。

没有梦的睡眠不是好睡眠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就是梦的基础。人为什么要做梦,不做梦会有什么反应呢?

科学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实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将其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均有增高的趋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症状。显而易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人在梦中右侧大脑半球活动占优势,而觉醒后则是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在机体24小时昼夜活动过程中,清醒与做梦交替出现,可以达到神经调节和精神活动的动态平衡。因此,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作用。做梦还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加强,并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稳定人的精神状态。

每个人每晚都会做梦,梦大约占据每天睡眠时间的1/5。专家指出,人在睡眠状态中一般会经历5~6个睡眠周期,且在每个周期里都会做梦。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人每晚都会做5~6个梦,而在过度疲劳、生病、面临困境或重大变动、焦虑、紧张等情况下,就更容易做梦。

梦每晚都会光临我们的睡眠,差异只在于有时我们能意识到,有时则不能。这主要看我们是否在某个睡眠周期中醒来,以及睡眠周期是否中断。研究发现,人如果在某个睡眠周期结束时醒来,梦的内容常常无法被回忆,因为梦的性质属于短期记忆,若不经多次重复而转化为长期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但如果睡眠周期被打断,此时人又正在做梦,那么这个梦的内容就能被记起来。因此,人在醒后所记得的梦境大多属于最后睡眠周期内做的那个梦。

有些梦会有益身心健康

关于梦的意义,弗洛伊德认为,从心理方面说,梦的意义在于给意识或潜意识的愿望以性幻想的满足,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愿望未能实现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从生理方面说,既然心理压力有所缓解,睡眠就可以延续下去,梦的生理意义就在于保护睡眠,使之继续进行。虽然梦的意义在于愿望的满足,但满足的方式则因事而异。如果愿望现实可行,又合乎道德规范,那么多半会以本来面目在梦中得到满足;如果愿望是荒谬而不合情理的,则多半先经过梦的制作加工,然后改头换面地出现在梦境中。

研究证实,有梦不是坏事(经常性的噩梦除外),它是一种有效的松弛神经的方法,会对身心健康带来以下益处:

1.能延长寿命

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结果得出:多梦有助于延年益寿。他们发现,人脑中存在着两类相反的促睡眠的肽,一类肽促无梦睡眠,另一类肽促有梦睡眠。研究人员将促有梦睡眠的肽施于动物,使动物的有梦期延长,结果发现,接受实验的动物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

2.能给人传递疾病的早期信号

有些疾病在没有发生之前,常常预先以做梦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做噩梦。噩梦虽然会使人不愉快,还会干扰睡眠,影响大脑的功能活动,但这往往是一些疾病的早期信号,尤其是经常反复地做一些内容大致相同的噩梦,则可能是明显的疾病迹象,并可揭示将要发生的病变部位、性质和轻重程度。

3.能给人带来愉快的回忆

脑中的一部分细胞在醒时不起作用,但当入睡时,这些细胞反而活跃,于是形成了梦。梦能给人带来愉快的回忆,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活动增强,这有助于消化和身心健康,对稳定人的情绪、促进和提高智慧活动能力、启发灵感和创造性思维都有所裨益。

4.能增长人的智能

神经科学家认为,做梦可以锻炼大脑的功能,世界上做梦越多的生物,大脑越发达。有学者认为,有梦睡眠可能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因为胎儿期的眼快动睡眠显著,随着中枢神经发育完善,眼快动睡眠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减少。梦还能影响认识过程,对思维活动有益。醒与梦似乎是左右两侧大脑半球优势的交换,觉醒时左侧大脑半球活动占优势,梦中则右侧大脑半球占优势,是在想象中生活。通过梦的重新组合,可以把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整理、储存,使之成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常做噩梦,可能是身体问题

有的人认为,梦是祸福的先兆。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其实噩梦与疾病的发生有相应联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预言:“噩梦很可能是疾病的预兆。”古罗马著名医生林格的著作中也记载了一件有关事例:有一名男子经常梦见自己左腿沉重如石,无法行走,过了不久,他的左腿丧失了行走能力。这表明,噩梦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据有关资料表明,患有肺炎、胸膜炎、肺结核和胸腔积液等疾病的人,常梦见胸部受压迫,如负千斤重担登山远行,且多有呓语,时而谵妄,时而搐动;患有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的病人,多做异常恐怖的噩梦,或从高处掉下来,坠入万丈深渊而呼救不能;如梦见被人追赶,想回击而无力反抗,想呼救而又不能出声,可能是冠状动脉血流不畅而造成;如果在梦中腾云驾雾、高空飞行,心中十分害怕,而睡前又不是吃得太饱,可能是循环系统或消化系统出了毛病;如果梦见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惊醒后还伴有胸前区疼痛,可能是心绞痛的早期症状。这些梦境的出现,表明身体的某个组织或器官已经出现了毛病,提示我们应该及早到医院检查确诊,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另外,梦不仅可以预示将要发生的疾病,还可预见患者病情的发展或好转。有人曾对一些患者做过调查,结果发现,若疾病处于加重状态,患者就常在梦中被人追杀,虽竭尽全力搏斗拼杀,终免不了被杀、被逮或坠入深渊的结局。也有的在梦中为了躲避追杀东躲西藏,远走高飞,但最终被发现或逮住,以至患者总是惶恐地从梦中惊醒,心跳怦怦,恐惧不已。如疾病好转趋向痊愈,则患者在梦中总显得力大无穷,英勇无比,大获全胜。

梦和疾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原来在疾病初期,病人虽然未觉察到,但疾病的刺激信号已经潜伏在体内。白天大脑皮层忙于处理、加工外界信息,疾病的初期信号就暂时休息,到了晚上睡觉时,疾病的微弱信号便使大脑皮层相应的细胞兴奋起来,所以,就会产生噩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理论应用起来有其不足之处,它应用的象征物缺乏统一规范,准确性也较差,只是大体符合,而且在数量上都有程度不同的放大。关于梦究竟能否帮助诊病尚待深入研究,古往今来,还没有谁能够根据梦境来诊断疾病。因此,研讨梦的预示功能只是提醒做梦者注意,同时也可为医生的诊治提供一些参考。

我们怎么样才能记住“好梦”

有的梦会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也有的梦很特别,这样的“好梦”人们是希望记住的。但很多时候,这样的梦刚醒来时还能记得,过一会儿就忘记了;或者是只依稀记得自己做了个梦,具体梦境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要想记住某些梦,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法:

1.要有充足的睡眠

有充足的睡眠,对回忆梦境是有利的。如果休息充分,你将会比较容易集中精神去回忆梦境,而且不会因为夜间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记录梦境而烦躁。睡眠研究者普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直接从梦境中苏醒过来,比之梦境之后继续进入下一个睡眠阶段,更容易回忆起梦境。

2.准备一本笔记本和笔,放在床头

准备一本笔记本和笔,放在床头,这听来似乎愚蠢,不过这真的很重要。有人建议最好选一本较特殊的、专门用来记录梦的本子放在床头,还有人甚至建议在枕头边摆放一台迷你录音机。这些都是为了让你在刚醒来的时候能记下你的梦。

3.睡前自我催眠

睡前你可以做一点类似自我催眠的工作,比如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记住今天晚上的梦。怀着这样的信念入睡,醒来后会比较容易回忆起你的梦境。

这听起来比较可笑,可是调查发现,有的人很少做梦,或是认为他们的梦通常没太多意思,没什么好记的。可是,他们试了上述方法后,通常都会发现,他们的梦其实一点也不单调,反而有趣并且迷人。

4.醒来后先回顾一下

忘掉梦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别的事情牵涉了你的注意力。因此,当你醒来后,不要急于记录,先回顾一下,问问自己:“我刚才做了什么梦?”把这个梦在心里重现一遍,对你自己复述一遍。不要改变醒来时的姿势,也不要想你白天要做的事情。仔细搜寻你的梦境经历的一切线索——心境、感受、场景的片段,并由此入手重构梦境。

关于梦的几个有趣的问题

就像对思维和记忆的了解很少一样,人类对梦的真正了解也很少,有些关于梦的疑问也一直引起人们的好奇。

1.为什么我总做同一个梦

反复做同一个梦,说明梦者在心理上有一个没有获得解决的问题,心理学名词叫“情结”,也就是通常说的“心结”。这个情结是什么,跟同一个梦的主题和情绪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反复做“考试梦”,那么可能与“通过认可”或“焦虑”的心理因素有关。

2.梦中能产生解决问题的灵感吗

尽管很多人认为梦中能产生解决问题的灵感,但也有专家认为未必。虽然有些艺术家在梦中产生了灵感,从而创造了伟大的艺术作品,但专家认为,睡梦并不会创造奇迹。例如,没有音乐天赋的人不可能在睡梦中创作一首流行歌曲,平庸的人不可能在一夜间就变成企业家。睡梦会在我们能力达到界限时就停止,超越自己的能力制造出来的梦境内容,只是表达了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强烈的愿望而已。

3.一早起来就说梦是不是不好

对于从事梦境分析的人,包括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这样做无可厚非;而对普通人来讲,就要看他说梦的动机是什么了,只要不是过分炫耀或沉溺,说就说吧,能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心灵或潜意识,不算是一件坏事。

4.把手放在胸口,真的容易做噩梦吗

人在睡眠状态时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到的外界刺激,都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以及梦境。例如,人如果在入睡后下肢一直受到重物的覆盖或压迫,梦中就可能会出现被追赶、逃生,而又无法快速逃离甚至无法移动的情景。专家指出,睡觉时如果一直把手放在胸口,会对胸腔造成压迫,影响夜间的呼吸深度;再加上某些心理因素,有可能对梦境和睡眠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5.什么样的梦是正梦,什么样的梦是反梦

“正梦”“反梦”是颇有中国传统意味的称呼。正梦更像是记叙性的梦,即如实地描述了一种心理状态,比如说,自己在现实中很进取,会梦到在攀登高峰。反梦更像是“补偿性的梦”,就好比说,现实很穷,而梦到了发大财。

6.做连续的梦意味什么

这种梦代表了一个心理情结的发展变化或心理成长的历程。比如说,梦到荒芜的建筑地基,过了一阵子又梦到工地继续施工了,又过了一阵子梦到楼房的主体即将完工了。这代表梦者构建自我的一个心理成长过程。

同类推荐
  • 冠心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冠心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本书主要介绍以下几种类型的冠心病食疗谱:冠心病寒凝气滞型食疗谱、冠心病痰瘀闭阻型食疗谱、冠心病心气虚型食疗谱、冠心病心阴虚型食疗谱、冠心病气阴两虚型食疗谱、冠心病心阳衰弱型食疗谱、心病瘀血阻络型食疗谱、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食疗谱、冠心病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食疗谱、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食疗谱等。
  • 50种自我评估健康的方法

    50种自我评估健康的方法

    通过阅读《50种自我评估健康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及早发现疾病,为尽快地治疗疾病、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赢得宝贵时间。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每一位读者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享受幸福人生。
  • 蔬菜汤羹 你吃对了吗

    蔬菜汤羹 你吃对了吗

    怎样吃才科学?中国人一般不习惯于生食蔬菜,我们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和烹调传统,有足够多的办法把新鲜蔬菜烹调得丰富多彩。但是这种成就往往是以蔬菜中营养成分的大量损失为代价的。营养学的研究已经证实,蔬菜中的各种维生素,一经受热,或多或少都会损失。
  • 养生先养心

    养生先养心

    自身有病自心知,心病还须心药治。心态宁静身也静,心生疾病身也病。养我心,静我性,养心静性常安定。养心寡欲是良药,静性无虑心康宁。名利权势皆朝露,莫将嗜欲累心病。知朝露,即知命,行止快乐无偏病。吃好喝好,不如养心好名好利好,不如静心好。医好药好,不如开心好富好贵好,不如良心好。
  • 你不可不知的健脑益智100招

    你不可不知的健脑益智100招

    人脑不仅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器官,而且还是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行为的始发者和各机能系统活动的协调者。人脑是一个特殊器官,既是身体的一部分,更是与精神、思维密不可分的重要器官,因此,健脑才能益智。人脑需要有多种营养物质来滋补,才能有效地推迟和抑制脑细胞的衰老退化。
热门推荐
  • 洪荒天子(5)

    洪荒天子(5)

    洪荒中,毒虫遍地,异兽出没,危机无处不在,这便是始前的死亡之地。然而人类以天生的本能存于天地间,而他们之中的强者以神自居,用智慧与力量瓜分洪荒,分别统治着这片危机四伏的土地,从而形成了洪荒万国。而就在这血腥与杀劫之间,一位在蛇腹中、沼泽内、神剑下、陷阱里生存下来的少年,就在这野蛮与文明、毁灭与建设的洪流中崛起。他得到了苍天的眷恋,与神龙之丹融为一体,在广成洞府内开启心灵之门,悟透了天地的玄机,看遍了人世的杀戮争斗,孕育出无穷的智慧和能量,终铸就其不死之身,超越了凡尘的一切,游历于洪荒万国之间,组成“龙之旅”,横扫八荒,一统万国,创下了神州大地的千秋功业。他就是战神轩辕——洪荒天子!
  • 穿越之萌妃爱淘宝

    穿越之萌妃爱淘宝

    穿越?带着淘宝穿越?顾清清觉得自己真的是行大运了!本以为自己可以带着马云爸爸的淘宝横行古代,可怎么总有刁民想爱本王妃?!“王爷,您怎么看?”顾清清看着面前不怀好意的未婚夫。“我看挺好!”殷晟一个反身将顾清清压倒在身下。本想一人一宝潇洒行江湖,奈何身边无赖王爷甩不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一步海阔天空

    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让上帝给我们安排了不想要的生活?Gabriella的人生充满着悲剧,比如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抛下她独自一人,去向成谜。丈夫去世后,她和儿子搬回童年时候的家——远离世间喧嚣的小村庄里一所建在海边悬崖上的房子。随着她解开父母的失踪之谜,她的儿子开始了一场改变一切的信仰之旅。她会抛弃怀疑,选择信任上帝吗?在她的决定里,她的儿子又起到了什么作用?《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一部信仰构建小说,许多读者反馈说受书中启发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喜欢励志类小说的你不容错过,赶快下载开始阅读吧!
  • 你不在的西安还下着雨

    你不在的西安还下着雨

    该书是一部情感实录和残酷青春的记录,它被学者王蒙称赞为中国版的《挪威的森林》。该书语言幽默、贴近生活,情节跌宕起伏,从“90后”一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出发,讲述着当代年轻人的成长经历,还原了一些年轻人看似坚强的外表下那一颗脆弱的心。将小说中每个主人公的心理层面一一击破,解析人物的情感,还原了当代一部分年轻人在人群中所表现出来的孤单和不安。书中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原汁原味的方言。这些方言被作者赋予小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顿时在作者笔下鲜活起来。这里的欢笑、伤感、惊喜或者眼泪,都充斥着年轻时候的懵懂。作者殷谦是个十分注重细节之处的人,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作品的魅力之表现,也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品味。
  • 爱你入骨不言别

    爱你入骨不言别

    秦瑶瑶深爱谢敏行,却嫁给了他大哥...若不爱,请走开!谢敏行与秦瑶瑶的幸福婚姻生活,从此开始...
  • 雅道机要

    雅道机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殊指南图赞

    文殊指南图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奋斗在深宫:君王守爱

    奋斗在深宫:君王守爱

    一次莫名的穿越,一场倾世的爱情;他曾因爱我而愿放弃整个江山,却也因为对我的仇恨,要雄霸这天下。而我,要的无非是他平凡而真挚的爱,却仍逃不了寂寂深宫那残酷斗争与血腥的洗礼,当我们彼此蜕变……一切,还能回到最初吗?
  •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作者通过对十几位花季少女的采访,将她们只差一步就幸福的经历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包括了她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愿与读者产生共鸣,莫要重蹈覆辙,再次踏上不幸的旅程,更愿每个长辈用温和、恰当的方式带自己的孩子度过那段宝贵的青春岁月。花季少女如同浩瀚的海洋,表面上的起伏不定,是因为内心的汹涌澎湃。每一个激流或暗礁都是她们内心面临的困惑、挣扎、挑战与无助。
  • THE DOOR IN THE WALL

    THE DOOR IN THE WA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